步步惊心吧 关注:513,091贴子:4,497,013

回复:【步步惊心】女人,多爱自己一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继续问问的56楼。。。
==========
先解释一下姥姥所说的“愚忠的教育”不是“愚民教育”,而是当时的读书人奉行的“天地君亲师”、“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的愚忠。所以姥姥说,如果绿芜的家人以“明朝遗民”自居,那麼大清皇子自然是仇人,如果不是“明朝遗民”自居,那麼绿芜的家人应该还是臣服大清的。
书中写文字狱的发生是「因为庄式修订明史时沿用了明朝旧称和年号,犯下十恶不赦大罪」,似乎与“以前朝遗民自居”还有相当的差别。姥姥上维基百科查了一下,《明史辑略》文字狱起於顺治年间,结於康熙二年,十三被圈禁於康熙五十一年,将近五十年的差距,绿芜显然不曾亲历,至多是她的父母亲年幼时曾经亲历吧?
从这样的时间背景看来,很难想像经过那样的文字狱之后,当时的读书人还会明目张胆的以前朝遗民意识教育子女,若是绿芜的家人也遭到文字狱的灾难,应该也是之后的余波,恐怕真正的原因还不完全是文字狱才是。
书中给绿芜著笔,大致就是经由十四口述及她写给若曦的那封信,似乎她最在意最自卑的还是「沦落烟坊,实羞门楣」,剧中的演绎也似乎著重於此,所以,姥姥不觉得她很纠结所谓的立场问题。


IP属地:美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7楼2013-09-07 07:28
收起回复
    姥姥著作等身啊,有时间慢慢品读咂摸。


    58楼2013-10-29 22:24
    收起回复
      2025-07-31 10:20: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顶顶顶呀


      来自iPhone客户端60楼2016-07-24 00:53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2楼2016-12-02 23:33
        回复
          顶顶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3楼2016-12-04 10:47
          回复
            图好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64楼2016-12-15 13:54
            回复
              姥姥你还在不在吧里,我从加入步吧就很喜欢你的贴,现在吧里乱七八糟的,你要还在就冒个泡……步步是我看得第一个追剧追小说的文……对我意义很特殊,不想看吧里就这样乱下去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16-12-22 08:36
              收起回复
                dd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16-12-22 17:16
                回复
                  2025-07-31 10:14: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喜欢姥姥的帖


                  67楼2017-01-13 17:39
                  回复
                    因为爆吧很多贴子都被度娘删除了,幸亏姥姥和雪湖的贴子还在。


                    IP属地:吉林68楼2017-02-18 14:21
                    回复

                      为什麼若曦没爱上十三,终是舍弃了老八,没正眼瞧过十四,单单对老四抵死相思呢?
                      ============================
                      前言
                      ============================
                      姥姥想写一篇关於老四的分析,已经思考了一段时间了,之所以迟迟没动手,实在是因为不知从何著手。步步吧里早有多篇经典的人物分析之作,姥姥还真不知道能从何角度写,才能写出有点新意的分析。直到最近,姥姥才突然感悟,步步里的老四,是若曦眼中的老四,也是只因若曦才存在的老四。因此,要写老四就无法不写若曦,而写若曦也必得写到老四。因为书是以若曦第一人称的视角写成的,姥姥就先从若曦写起吧!
                      (开始分析之前,姥姥先发泄一下姥姥的纳闷和疑惑。话说《步步》全篇是以若曦的视角写成的,怎麼这个女主却是让人吐槽最多,骂得最***主呢?)
                      ============================
                      若曦,「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人质情结」患者?
                      ============================
                      姥姥前面说若曦不能算是典型「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人质情结」患者,因为,「人质情结」的一个最重要的症状就是【被害者认同加害者】的心态,因而不再试图逃脱加害者的禁锢,甚至为加害者辩护、帮助加害者。如果我们设定若曦对老四的爱,源於「人质情结」发展出来的,但老四在登基前从未禁锢限制若曦的自由,那若曦的加害者就该是那以康熙及未来的雍正为表徵的至高皇权了。
                      然而,若曦从未认同过皇权的合理性,即使入宫侍奉了十年后,她依然为了『顺从自己的心
                      』而不惜冒死抗婚;浣衣局七年操持贱役之后,终於苦尽甘来,回到了老四身边真正成为皇帝的女人,也仍然没能让若曦认同皇权执生杀大权的合理性。很显然的,在若曦眼中,皇权与执掌皇权的人始终不是重叠合一的。
                      若曦对康熙的确有孺慕之情的,因为若曦亲眼见到康熙一如天下所有父亲一样感受丧子之痛;一废太子时,一个父亲对最疼爱的儿子的失望与伤痛;康熙呈现的这些情感,让若曦看到「一代圣君」凡人的那一面,因而康熙待若曦如同女儿一般的疼爱也才能让若曦以女儿对父亲一般的孺慕之情回报。
                      若曦虽身处紫禁城,但从不缺乏出色男子的心仪,从老十、老八、到十四,对她也都照顾有加;老八更是明白表示情意,若曦虽然也因感动於老八的心,而愿意用她的爱情改变老八的结局,终究还是爱得不够,那为什麼独独对老四情深不悔?如果若曦对老四的爱真是源於「人质情结」而产生的认同与爱慕,就应该也会认同雍正为维护皇权所采取的极端手段的必须性,并为这些极端手段而辩护其正当性;但若曦从来无法认同,无法接受,最后更转向老四皇位挑战者要求帮助才逃离紫禁城。
                      问题是,逃离了紫禁城,若曦并没有因为得到自由而快乐,相反的,离开后,终若曦余生,她只做了一件事,毫无顾忌的爱,爱那个她拚了性命才逃离的人。那又怎能说她的爱不是源於「人质情结」呢?既然姥姥认为若曦不是「人质情结」患者,那麼,倒底若曦为什麼爱老四?又爱老四什麼?
                      ============================
                      若曦,那个现代小女人
                      ============================
                      若曦是聪明的,有才情的,机智的,敬业的,作为现代人,她是很合格的;办公室里的斗争,她就算不是如鱼得水,也应该是深得其中三昧。她懂得揣测大Boss的心思,懂得拉拢底下的人为自己做事,但她独独缺了古代人的危机意识,不懂得「藏拙」才是深宫里的生存之道。「藏拙」这门学问,玉檀早就明白,宫中与若曦相处情同姐妹,假装不识字,瞒过若曦多年,而若曦却是直到临出宫前才明白,不受主子宠爱,不招主子注目,才能存活於宫中,平安熬到出宫,这才有了让承欢贬芮儿去做粗活,以保芮儿平安活命到出宫的告诫。
                      若曦从来就不是个胸怀大志,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人;她没想过拯救苍生,她只想身边的亲人都安好;她只是个平凡的小女人,她追求的幸福很平常,『想笑时大声笑,想哭时大声哭』和『有一个愿意以真心,一心一意待我的人』;岂知这样简单的追求却是紫禁城中最不可得的呢?
                      (姥姥想对有些责骂若曦的人说,为什麼苛求若曦呢?她的追求不正是千千万万人的追求吗?何苦把天下苍生这样的重担加在无能为力的女子身上呢?)
                      终若曦一生追求的幸福,原是紫禁城那个地方最匮乏最金贵最奢求的两样东西--真与爱。若曦要的「真」,并非单方面要求对方的真诚,也包括自己在挚爱面前毫无保留顾忌的「真」;若曦所要的爱,也不是对方单方面的宠爱,而是那种「知我懂我,而仍能惜我爱我」的爱。谈过恋爱的人都知道,越是优秀的人,恋爱中会越是缺乏安全感,总是患得患失--生怕哪天恋人突然发现自己的缺点,不再爱自己了;或是恋人哪天找到比自己更优秀的,终究决定 “upgrade” 舍弃自己而取 “new and improved” 型号。
                      说到这里,亲们是否明白,为什麼若曦没爱上十三,终是舍弃了老八,没正眼瞧过十四,单单对老四抵死相思呢?
                      老四之於若曦,先是亦师亦友,后是一心一意。他爱她的聪敏才情,欣赏她的倔强不屈,动容於她的重情重义,了解她的感情用事行事冲动,懂得她的瞻前顾后左右权衡。在老四面前,她似乎总是无所遁形,却又是安全的、受保护的;她不隐藏自己的思虑,因为老四已经懂得;她不患得患失,因为老四早已看透她;他飞身为她挡箭,用行动告诉她,我不能娶你,但你重过我的生命。试问有几个女人能够面对这样的男人,这样包容的爱,而不沈沦的?事实上,若曦确实也无招架之力,不能自己的深深陷入对他的依恋之中,终於为伊抗旨拒婚,被贬浣衣局。
                      诚然,若曦抗婚并不单为了老四,原文写『四阿哥、八阿哥的面容交错在脑里闪过』表示若曦以为十四在「毙鹰事件」中使坏陷害了老八,因而不愿嫁十四,但是若曦尝试说服自己的心理活动却泄露了真正的原因是为了不愿再委屈自己的心,情愿冒死而守护自己的心。这里,说若曦为了自己不愿嫁十四,而不是为了等老四,其实也是正确的。当那时,老四已经反悔了两人婚嫁的约定,若曦其实已经没有了盼望,嫁给十四才是避祸心态真正务实的做法。但是,此时的若曦心中已有所爱,「抗婚」就是感情用事行事冲动的若曦会做的事。浣衣局的七年,若曦就是靠著对老四的爱慕思念支撑过他身体受摧残的岁月。
                      ============================
                      若曦的惧怕
                      ============================
                      既然若曦如此不可自拔的爱老四,也知道老四深爱自己,不会伤害自己,那若曦又怕什麼呢?终究为了那个惧怕而逃离紫禁城,从此相望不相亲?这就要怪那千不该万不该的穿越了!
                      25岁的现代人张晓落入马尔泰若曦的身躯里,带来的不只是张晓的历史知识,还带来了25年根深蒂固的现代意识。在若曦的现代意识里,第一重要的,就是人命至重无分贵贱,也是不可妥协不可跨越的底线;第二就是一个人身心的自由。所以从一开始,若曦就因著八爷党的几个阿哥已知的结局,而心存悲悯之心,总想让他们有个不那麼坏的结局。
                      若曦一开始就认定,在那紫禁城中的两个人是绝对得罪不得的,一是康熙,一是雍正--当时的皇帝和下一代的皇帝。对康熙,若曦始终是畏惧的,甚至曾经想过『忽觉得如果他就此把我给了十阿哥,我也认了,不想再争!不想再抗拒!』。其实,康熙对若曦一直都是疼爱宽容的,即使当若曦抗旨拒婚时,康熙也仍然不曾依照抗旨罪降罚若曦,也饶过了若曦的家族。对老四,若曦从最初的怕,到了解老四后渐渐转变为不怕,由了解到感怀他的胸襟,到爱上老四这个男人;然而,雍正登基后,若曦惊觉到她爱的男人又变成了当初惧怕的那个帝王了。若曦到底怕的什麼呢?
                      所谓「帝王之心,深不可测」,其实,人心本就难猜测,然而帝王心真的就比常人心更难猜测吗?难道,老四登基前的心思就比登基后的心思容易测了吗?当然不是。帝王心之所以深不可测,是因为心意猜测错了的后果,太太太严重了!若曦流产后,原本还想求老四别怪他人,但老四不让她求,『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是当时若曦脑中闪过的字句。
                      若曦怕的,从来不是掌握皇权的那人,而是那至高无上,践踏人命如草芥的皇权;若曦怕的,不只是猜测错了帝王心以后,自己可能会遭受到什麼样的惩罚,她更怕的是,还将牵连诸多其它与她可能有关或无关的人;而无论这些人是否无辜,都将是她无法承受的鲜血人命。
                      若曦还怕的,是她为了这些惧怕,再不能以真实情感面对老四,她对他的爱将被惧怕磨灭,而她也将与他后宫里的嫔妃无异。到那地步,真爱已死。
                      ============================
                      若曦眼中的老四
                      ============================
                      在若曦眼中,四爷是个极重情义,睿智通透,内敛冷峻而不失宽厚的人;与十三之间的兄弟情谊为紫禁城中仅见的真情。不同於四爷的是登基后的雍正,他有兄弟为他圈禁十年的恨,有眼见心爱女人受到身心摧残而无能为力的憾,这些憾恨堆聚成非极端不能发泄的报复;为维护十年隐忍,与天相争夺来的皇权,他不惜采用骇人听闻的惩治手段以达震慑目的;三百年后的张晓或许能理解雍正,但在若曦身上的张晓却无法目睹雍正的雷厉手段而不惊憟。
                      不错,雍正是三百年前的古人,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思想去要求古人;同样的,若曦有著现代人张晓的知识与思想,我们也不应当苛求若曦忘却所知所求,安於扮演一个依附男人,没有自己主见思想的女人。老四爱的本就是独一无二的若曦,如果若曦不是如此善良、感情冲动又倔强,不是要求爱情的唯一与排他,不是完全无视当时女人最在意的名分,若曦也不会独占老四所有的爱。然而,四爷或许可以有爱,初登基的雍正却不能有软肋。
                      於是,一方是照顾自己多年的亲人,一方是自己依恋思念多年的挚爱,处於拉锯中心的若曦,不但要承担被撕裂的痛楚,目睹亲人凋零的同时,还要眼看著当年那个睿智通透亦师亦友的挚爱,走上那只能孤独寂寞冷清的无人之颠,性情日渐偏激极端;心怀天下的雍正或许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然而,即使铁血刚硬如雍正,也不能轻易割舍心中挚爱,何况一个从没想过以天下为己任的现代小女人若曦呢?亲人凋零,挚爱疏离,身处紫禁城,如陷囹圄,生而何欢,死而何惧?
                      ============================
                      若曦的悲剧
                      ============================
                      若只从一个人的生存来看若曦的一生,张晓的现代灵魂,穿越到了若曦的身上,那一刻就注定了若曦一生的悲剧。若是从一个追求真与爱的人生来看,她又是何等幸运?
                      她的初恋是那个温润如玉,才能心机足与雍正抗衡的八贤王;她有十阿哥,十四阿哥如亲人一般的情谊;她得十三那样相知互信,非关风月,只为真心的蓝颜知己;她更得到一代铁血帝王刻骨铭心的爱恋;一般人活了一辈子也未必能得不一样的经历,她在那二十年间通通经历了,幸还是不幸?
                      穿越之初,若曦曾自比看戏人,感叹知道每位阿哥的结局,却不知道自己的结局。姥姥不禁要猜想,要是若曦知道自己的结局,她是否情愿舍弃这一世的所有情谊真爱,只求换得无灾无痛平凡的一生?
                      -完-


                      IP属地:美国69楼2022-09-10 12:01
                      回复
                        姥姥,2楼也被屏蔽了,重新发一下吧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22-09-10 14:26
                        回复
                          (本樓主文,原二樓,重發)
                          女人,多爱自己一点
                          姥姥心疼若曦,因为若曦就是一个平凡的现代白领女性,代表的就是一般平凡善良的平民百姓;她有聪明才情,但她不是天才万能女主;她有些品貌,但她不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她生性善良、无害人之心,但她却在关键时刻,犯下好心办坏事的错;她常小心算计、心存自保,却在最该算计的时候,一不小心让拼命十三妹上了身,就只看见她感情用事,把自保这档子事儿给丢到爪哇国去了。
                          最让姥姥赞许的还是若曦对待爱情的态度--不愧是现代女性啊~她自重自爱,把自己一颗真心守得牢牢的,不管对她示好的是皇子、贝勒、还是亲王,不是拿著坦诚的真心来换的,她不会轻易交出她的真心。她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宫女,但只要「真心」这东西还有人稀罕,她的真心就绝对不比皇子、贝勒、格格、亲王的真心低贱一点点。
                          《步步》中的几个女性人物,除了敏敏幸运,明玉还算幸福,其他女人,没有一个好结果的,究其原因,除了那个时代本就禁锢了女人身心的自由以外,几乎没有一个不是把自己的爱情随手抛给一个没把自己的爱当回事的男人。敏敏有父兄的维护、好友(若曦)的劝解、本身的豁达,让她得以放手,最终得到真正疼爱她的男人;明玉幸运,嫁给了一个率直憨厚的老十,虽也经过年轻岁月的吵吵闹闹,终於还是得到真心对待。其他的女人,除了马尔泰家的姐妹俩,哪一个不是委曲求全的等著心爱的男人施舍一点怜惜?那些女性都可怜,却一点不值得敬佩。
                          贴吧裏有不少亲认为若曦的爱比不上《步步》中所有其他女性的爱--豪爽真诚不如敏敏,无畏不如绿芜,无私不如玉檀,刚烈决绝不如明慧--是啊~说得都没错,但是,姥姥想问问有哪个女人希望自己的爱像敏敏爱十三那样的心酸?又哪个女人希望像绿芜那样投河自尽?谁希望像玉檀一样被比作一件衣服,男人身子怎麼爽就怎麼来?还有那个羡慕明慧一辈子不在丈夫心上,临了,为了丈夫孩子被出妻,然后上吊引火自焚呢?姥姥不好替谁说,姥姥可是只替若曦庆幸得到一个男人的真心与尊重,虽然,若曦同老四,最后也没能相濡以沫,但那又是另一章另一节的话题了。
                          若曦不仅看重自己的爱情,她更看重自己,不会为了爱情而放弃自己独立的思想与人格。诚然,若曦的不肯放弃自我,相当程度也是造成她伤人伤己,最后自己早殇的原因。姥姥无意拔高若曦,姥姥也绝对不认为若曦的所作所为毫无错处,相反的,姥姥还认为若曦的视角没看到前朝的风云涌动,穿越女的「后见之明」造成她同情落败的八党为弱者,若曦绝对有她严重缺失之处。但是,只就两性爱恋追求而言,身为现代人的姥姥我,不得不感叹一句:
                          女人,多爱自己一点吧~如果你自己都不看重自己的爱,你如何教男人看重你的爱呢?


                          IP属地:美国71楼2022-09-11 07:56
                          回复
                            玉檀妹子篇 (原 5,6,7,8 樓重發)
                            不少亲希望读到解析老九与玉檀的感情或是纠葛,究其原因,总是因为玉檀妹子这一生,实在活得太卑屈死得太凄惨,让人忍不住总想为她这一生找到一点存在感和价值感。姥姥不敢说这篇文能安慰这一众为著玉檀妹子受伤的心,毕竟,悲催的玉檀碰到的是所谓的「毒蛇老九」。若说《步步惊心》里,哪个角色是「一见误终身」型的,老九若是算了第二,第一就只能算到康熙头上去了!(谁让他是皇阿玛呢?)
                            说实话,姥姥对玉檀不是很有感动,因为玉檀就是典型的古代人,一个为报全家活命之恩的痴情女子。不是姥姥不可怜玉檀,只是,那样的古人,那样的故事,已经听得太多,却又见得太少,总觉得这样的人格善良忠诚得不太真实。依若曦自己给玉檀的评语:「年龄虽小,却比别人多了几分老成,手脚麻利,心也细致,平常嘴又很紧,从不随其他宫女议论他人是非」,就让读者知道玉檀是深谙深宫生存之道的;书中玉檀第一次开口,就看出这个妹子其实机灵聪慧不下若曦。
                            ==============引用原文==============
                            还没有张口,就听到玉檀笑说:“茶已经备好了!头先你刚出去,王喜就来说阿哥们来了,所以我就赶忙先备下了。”我朝她赞许地点点头,走近查看。正在看,玉檀又接着快声说道:“规矩都记着呢!四阿哥喜欢太平猴魁,八阿哥喜欢日铸雪芽,九阿哥喜欢明前龙井,十阿哥随便,十三阿哥喜欢……”我忙笑着摆手道:“够了,够了!知道你记的就行!”芸香笑说:“难怪宫里的人都说姑娘心细呢!以前御前奉茶的人只需记住万岁爷的喜好就可以了,现在姑娘竟要我们把阿哥们的也背了下来。”我一面摆放茶盅,一面想到我自有我的道理,只是绝对不能说出来罢了。
                            ==============引用完毕==============
                            这一段文字,藉著玉檀一连串的说出若曦打算叮咛玉檀、芸香的话,明面上写出若曦一早就打听了各位阿哥的饮茶喜好,宫里人赞她细心,何尝不是侧写玉檀「手脚麻利,心也细致」,早按著若曦心思做好若曦还没叮咛的事呢?日后若曦把玉檀留在身边,宫中相伴十多年,自然就顺理成章,不令人意外了!
                            雍正登基前,玉檀所处的位置,其实和若曦不差太多的,只是玉檀更懂得宫中生存之道,深知「藏拙」比「宠爱」更实际;当若曦得康熙疼爱看似风光无限,玉檀只默默在若曦身后谨守宫女本分,不邀宠也不惹人注目,她装作没读过几天书识字不多,就是有其他才情,也多半隐而不表现,然而,在其他不必隐藏的方面,玉檀是称职受到肯定的。比如,若曦过生日时,得知玉檀生日也是同一天,赶紧掏出箱底的首饰送给了玉檀,玉檀没有礼物回送,若曦只叫玉檀「赶明我绘几副花样子,你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好好地给我绣几副手绢」,说明玉檀的女红必是不错的;另外,若曦被贬浣衣局后不久,书中写李德全命玉檀顶若曦的职,剧中更演出老十和十四想藉著在康熙面前赞许从前若曦泡的茶,以探康熙的口气,谁知康熙只是淡淡的肯定玉檀泡的茶很合康熙的口味。虽是康熙摆明了不肯原谅若曦,却也是肯定玉檀的称职。这些侧写,为玉檀得以留在宫中直到康熙驾崩、雍正登基做了合理的铺垫。
                            更称职的,是她为老九作宫中眼线,在所有人不知不觉的时候,玉檀不动声色地将宫中所见所闻尽收眼底,再悄悄地把信息传出去给她心中真正的主子。桐华笔下的玉檀是如此低调,就连读者也是一再回头细读,才看出一些初读时不曾注意到的细节,例如李光地在康熙面前推举老八为太子,玉檀谨慎小心地确定不会有人听见之后才淡淡说起,好似随口提起闲聊的话题。
                            十三被圈禁后,老四告诉若曦:「我不能去求皇阿玛娶你了。」若曦悲悲切切地问:「玉檀,你说为什么被牺牲的总是女人?最奇怪的是我们还半丝怨怪也无。究竟值得不值得?」为了告诉若曦那一句:「凡事值得不值得只有自个才明白」、「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依然心甘情愿」玉檀第一次说起自己的身世故事,也就是那一段玉檀雪地中得到一位贵公子的救助,玉檀一家景况从而得以好转,也为日后若曦的悲剧埋下致命的导火线。
                            ==============引用原文==============
                            玉檀静默了半晌后,幽幽道:"我七岁时阿玛就去了。本来家里虽不富裕可温饱却不愁,阿玛一病家里能典当的都典当换了药钱,却未见任何好转,额娘天天哭,弟妹又还小很多事情都不甚明白。我好害怕阿玛会抛下我们,听人说割股疗亲,诚孝感动了菩萨,就可以医好亲人的病。我背着阿玛和额娘,偷偷从胳膊上割了肉和着药熬好,阿玛却依旧走了。"
                            我震惊地看着玉檀平静如水的脸,她微微一笑道:"人说'久病无孝子',我却只知道'长贫无亲戚',阿玛去后,额娘从早到黑地为人洗衣,我替人做针线活,可全家却也只能吃个半饱。后来因为额娘经常哭泣,眼睛也不好了,她还想瞒着我,明明已经看不见了,却还装作能看见。我们不愿她伤心,还要陪她演戏。"
                            我伸手握住玉檀的手,玉檀道:"我每日拼命做活,可仍旧没有钱替额娘看病。因为长期吃不饱,小弟又病倒。那年冬天出奇的寒冷,积雪未化新雪又下,地上的雪有三四寸厚,我穿着一双单鞋和额娘年轻时穿过的薄袄子,去各个亲戚家借钱。刻薄的甚至一开门见是我就立即关门,心稍微好一点的我还未张口他们就向我诉说今年冬天怎么难熬。我在大雪里跑了一整天却一文钱也未借到。我又冻又饿又怕,当时天已经全黑了,可我却不敢回家,额娘的病,弟弟的病,我好怕他们也会和阿玛一样离开我。我在外面漫无目的地游荡着,因为神思恍惚,居然撞到了一辆马车上,当时赶车的人举鞭就要抽打我。"
                            虽然明知道玉檀如今好好地坐在我面前,我依旧手紧了紧,"后来呢?"玉檀低头静默了会,向我嫣然一笑道:"后来车里坐的公子阻止了他,说'只是一个小丫头,冲撞就冲撞了吧!',又骂车夫自己不留神,一出事就急着找人顶罪。说完他就放下帘子让车夫驾马走,我不知道我当时怎么会有那么大胆子,或者是因为他说话是我从未听过的冷静好听,虽在骂人可却没有半丝火气。或者只是觉得他是极有钱的人,随便施舍我一些,我就可以留住额娘和弟弟了。然后我就冲上前去拦住马车,跪下求他给我些银子。"
                            看到玉檀那个真正带着暖意的笑,我知道她肯定如愿了,可心里还是紧着问:"然后呢?"玉檀笑看着我道:"车夫大骂道'真是不知死活了,你知道你拦的是谁的车吗?'那位公子却在车中笑起来,挑起帘子看着跪在雪地里的我说'长这么大,倒是第一次有人敢这么直接问我讨银子,你倒说说看,我为什么要平白无故地给你银子?'"玉檀说完,低头而笑。
                            我摇了摇她的手问:"你怎么说的?"玉檀道:"我说'我要给额娘和弟弟看病',他说'我不是开济善堂的,人家有病关我何事?'.我说'如果他能给我银子,我愿意为奴为婢终身伺候他。'他说'我家里也许别的还有短少的,可就奴才奴婢多。'我求道,'我很能干,我能做很多事情。即使我不能做的,我也可以学。',他大笑道'帮我做事的能人很多。'说完就放下了帘子吩咐车夫走。我当时满心绝望,觉得离开的马车带走的是额娘和弟弟,突然发了狠,跑上前拽着车椽不让他们走。车夫大怒拿马鞭不停抽我,我却死也不肯松手,当我被马车拖出好一截子距离后,那位公子突然喝道'住手!停车!',他探出马车看着我,我当时身子拖在雪里,双手还死死抱着车椽。他点点头问'多大了?'我回道'八岁。'他笑说'好丫头!值得我的银子!'说完就递给了我一张银票,我不敢相信地接过,我虽从没用过银票,可却知道但凡银票,钱数就肯定很多了。我赶忙给他磕头,他微沉吟了下又吩咐车夫'把你身上的银子给她。'车夫赶忙掏出银子给我,足足有二十多两,够一大家子吃一两年了,我忙把银票递还给他,他说'银票是给你的,银子也是给你的。你待会肯定赶着回去请大夫,可天已经黑透,银票面额大,你只怕一时找不到地方兑换。'我听他说得有理,忙向他磕了个头,收起了银票和银子,他赞道'行事干脆利落。'说完就坐回了车中,让车夫走。我转身就跑,他忽地在身后叫道'回来!'我又赶忙转回去,他从车中扔了件披风到雪地上,'裹上这个。'我这才惊觉我身上的衣服早被鞭子抽破了。"
                            玉檀定定出神,似乎人依旧在那个冰天雪地中。我轻推了她一下,"后来呢?"玉檀愣了一下道:"没有后来了,从那以后我再未见过这个公子。他给的银票数额很大,再加上额娘病好后,继续洗衣,我们姐妹做针线,也支撑到我入宫了。"
                            我遗憾地说:"居然只有一面之缘。"玉檀幽幽道:"我当日年纪小,根本不知道从何打听,后来入了宫,更是见不了外人。"
                            玉檀紧紧握着我的手道:"姐姐,凡事值得不值得只有自个才明白。象我,很多幼时的女伴,如今早已儿女绕膝,她们只怕觉得我甚为可怜,可我自个不觉得。我只知道让额娘不用日日浸在冷水中洗衣,不再为温饱愁心,病了请得起大夫,弟弟们都上了学堂。我觉得我当年的决定都是对的,我所做的都是值得的,即使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依然心甘情愿。"
                            ==============引用完毕==============
                            作为有著「先知」视角的读者,回头再细读玉檀讲述自己一家最艰苦困难的那一段日子,我们发现桐华没有用「凄苦、遗憾、锥心、伤痛」等字眼,反而用了5个“笑”字形容玉檀当时的表情:「平静如水的脸」、「她微微一笑道」、「向我嫣然一笑道」、「真正带着暖意的笑」、「玉檀笑看着我道」、「玉檀说完,低头而笑」,仿佛就在眼前,一个聪慧女子娓娓道出曾经的沧桑,没有怨天尤人,只有认命的释然。当时的玉檀是没有遗憾的,她清楚自己为什麼入宫,不管做什麼,她都是心甘情愿的;在她的心底,那位贵公子就是她一家人的再造恩人,从今尔后,为他赴汤蹈火,只问如何不问因由!
                            这一整段描述,唯一的一次玉檀没有笑的表情--「玉檀愣了一下道」--玉檀对若曦隐瞒了真相,那是玉檀对若曦撒谎时的不自然,让人猜想那谎言并非出自玉檀本心。玉檀对若曦的姐妹情,用若曦自己的话说,「我每一次病都是你照顾」、「无求生意志时,是你在榻旁整晚整晚的唱歌,直到把我唤醒」、「浣衣局操持贱役,你不离不弃,费尽心思维护。将近二十年的姐妹情,这冰冷宫廷中一份始终相伴的暖意」是真真切切假不了的情份--是的,当若曦为老四反悔婚嫁约定后,几乎已无求生意念,是玉檀彻夜在若曦床边哼著歌谣,不允许若曦就此睡去;若曦醒来时,玉檀喜极而泣,这样的情份,亲姊妹也不过如此吧?只是这情分最终还是无法在情义难两全的取舍之间胜出!玉檀,为报家人的活命恩情,让自己成为穷巷反扑者手中重伤自己姐妹的利器。
                            我们无从猜测玉檀入宫前与老九的相处是怎麼样的,从后记裏,我们看到一个「站在宫墙的角落处默默凝视自己(老九)的宫女」,那是玉檀能表现她的情感的最大尺度,出身的差距,身份的高下,阻断的是这一生所有的盼望,远远的一眼收藏於心底,是眷恋也是安慰。於玉檀而言,她已不再多求。
                            玉檀的悲哀,是她明知自己活得卑屈,仍旧无怨无悔;不是她想躲却躲不过她的宿命,而是她从未想过要躲过她的宿命;是即使让她重来一次,她依旧视死如归;也或许,玉檀自己并不认为自己的一生是悲剧,因为她是心甘情愿的;然而,玉檀毕竟不是毫无牵挂愧疚的离开人世,还有那个与她同一天生日,宫中相伴二十年,待她一如亲姊妹,到头来,却得欺骗她伤害她。
                            再读玉檀的绝笔血书,「求姐姐护我家人周全。玉檀自知大限将至,一直希望能有亲口向姐姐解释清楚一切可如今再无机会,匆匆而就,无以明心迹,却又忽觉一切话皆多余,姐姐必能明白我心。红尘中一痴傻人而已!玉檀不悔!无怨!姐姐勿伤!」没有恳求原谅,没有悔恨交加,只有「不悔、无怨!勿伤!」,已知自己大限将至,挂心的仍只是家人,还有就是这个相伴二十年的姐妹了。
                            玉檀,若有来世,但愿你不必再活的如此卑屈,多为自己活一点!


                            IP属地:美国72楼2022-09-11 08:02
                            回复
                              2025-07-31 10:08: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原 13 樓 重發)
                              问问(问问小姐)说:若曦又不知道9教玉檀写字,抱过玉檀,和玉檀偷偷看9,为什麼认定玉檀对9一定有情?甚至到为了姊妹情给9毒药?“做事值不值得”“无怨无悔”都可以很简单是为了家人啊?若曦送8毒药,完全理解,送9毒药,仍然半信半疑。请问姥姥和亲们有解吗?
                              姥姥的解读:
                              若曦怎麼知道的?问问这个问题问得真好(绕口啊~)。读到玉檀讲起雪地经历5次展笑颜的那一段,姥姥联想到的是有关若曦的另一段文。姥姥以为,这里该又是桐华的文字前后呼应,让人不禁拍掌叫好之处。姥姥其实挺讶异到现在还没人把这两段联想起来。
                              我们先看这一段玉檀死后,十三来对若曦说明真相,若曦回想的文字

                              再看一段若曦在浣衣局时候的一段文字。

                              正如心儿所说“玉檀讲起雪地经历时的表情,分明就是少女回忆初恋美好时的娇羞啊”!当日玉檀讲起雪地经历时,若曦没有察觉玉檀的表情所代表的心情,而玉檀死后,十三来对若曦说明真相,若曦回想多年的点滴细节,立时拼凑出实情的轮廓;若曦知道玉檀虽然骗了她,但玉檀对她的情分不假。若曦用她一贯愿意原谅的心,体会玉檀的心酸无奈。此时的若曦,经过浣衣局长年日日满心思念的岁月,若曦明白了当年玉檀「那个真正带着暖意的笑」,恰如自己身在浣衣局时,手抚白羽箭,对著春桃展颜的那一笑--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心情与笑颜啊!


                              IP属地:美国73楼2022-09-11 08: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