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写一个非常详细的评测,但是我要说的是,正手在任何距离(近,中,远)都能够拉出质量非常高的弧圈球,而且球触台后往前冲的速度非常明显,在起下旋也算是比较容易,对手劈长,就算弧线很低,很沉,我都能够拉起来,如果运气好还能一板暴死,这是之前我所使用过的板中少有的。当在中远台对拉的时候,如果身体不到位,稍微用手调整一下就能拉上台,虽然球的质量比较一般,但是还是很不错的。
打到反手,就出现问题了。因为怪鸟使用的是正胶,所以弹打多,很少拉弧圈球。在孔芳碳上面就出现相当严重的问题。如果有很足够的时间引拍,挥出去发力打,那么打出的球质量非常高。但是如果要用爆发力来弹击,那么难度就很大。我试了很多次,都弹下网。打反手对推的相持也有问题,感觉好像没有我其他板稳(好像 Joola K5, 黑豹)。
可以说,孔芳碳是一块好板,但是并不适合我本人的打法。如果你的打法是两面拉弧圈球,那么你不妨试试看。不过打玩球后,肩膀很算,说明对发力的要求实在很高,如果你自身发力比较差,而要使用这块板,那么你只能说是自找麻烦。
----------------------------------------
关于KLH芳碳的最直观感觉
作者:callgirl
KLH 芳碳已经到手半个月了,其间一直在试验,但是这块球拍性能比较复杂不是象施碳那样个性分明,加上自己用惯了暴力球拍,手感有限,所以一直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感受,自然无法写评测,所以这里绝对不是评测,只是一点点简单的感受。
KLH芳碳表层是档次比较低的桧木。大芯拼接块数之多 无出其右....做工普通,如果仅从外表看 这块球拍并不吸引人。
在此 我只有用它同我的SARDIUS做比较 才能说明一些东西,正手同样都是MORISTO2000 反手D.TEC。基本感受如下:
我完全可以按照使用SARDIUS的发力方法来驾御这快球拍,(撞击很深,主要使用小臂的快速发力),KLH芳碳胶容易打透但是却不穿,力感非常清晰集中,这一感觉胜过SARDIUS,但是由于力感很清晰集中却给使用者造成错觉,以为球质量非常高,而实际不是的,球的质量较SARDIUS低一些,第一弧线近台,球也不够顶,球线路太正,杀伤力不够,对手容易封档。
在较很少撞击的多摩擦的时候持球能力明显比SARDIUS强(SARDIUS一定要撞击深才能有一点持球),这使第一板过渡容易。
档球的时候力感散容易减力。至于搓球我手感太差 没有感觉.............
这快KLH应该是非常全面的球拍可摩可打。速度底劲胜过VISCARIA。
[ 本贴由 callgirl 于 2003-4-19 21:22 最后编辑 ]新孔令辉芳碳板评测
打过了好几次的新孔令辉纤维板, 基本上对它有一些认识, 当然水平所限, 相信并不全面, 不过由於都是以一套用开的胶皮去试用, 所以都可能有些参考价值的.
正题: 孔令辉五夹纤维横板. 以桧木, 芳碳混, 13横夹桐木大芯, 芳碳混, 桧木.
板身: 净重79克. 阔度同旧的那支比阔了2mm, 但柄子窄了2mm. 所以自己觉得有些聚头.
柄子: 很奇怪它好似不太顺滑, 自己要用砂纸轻轻印一印的磨. 手感才舒适一点.
正手: bty ekrips 2.1mm
反手: tibhar rapid dtecs max
总重: 168克.
初初打球时的手感比较淡, 而当你再用多一点力去用的时候, 手感开始累积. 感到越来越清晰. 正手可能由於比较薄, 打的时候感觉直接, 用硬发力球速反而慢一些, 但放松一些用胶皮去磨的时候, 就可以感到球打到板上, 再发力的情况了. 手感倒觉得, 它不是死要去的, 而是可以在一刻间, 发力把它吐出去..., 不知道是不是那层桧木的作用呢.
拉球时亦有同一个感觉, 也就是硬去磨它, 球速就可能慢了一点, 但当你的发力动作以较舒缓的手感去拉的时候, 反而来的自然而前冲一点, 所以打快攻一点或前冲的, 也都几好. 另外也曾针对性的把球拉对斜线的小三角, 也都可以, 下次可以试用狂飙一类的胶皮相信在摆短及快撕等技术的发挥也应该是不错的.
不过可能是手形尚需适应, 开下旋的质量不太高, 或者同脱板时间的配合还未做得好, 而且是2.1mm的厚度, 可能薄了一些. 而拉下旋的时间亦同时要准确先得, 这个要配2.15或者2.2mm再试才知道, 不过如果打max(反手)一般的厚度时, 质量是相对地好一些的.
反手方面, 都是以顶对手来球, 收力打回去及以控球落点及节奏为主打战术. 以近台的收力及落点有些难度, 当然可能是max的关系, 所以相对地稍退后一点去调整, 同正手一样, 用死力就不好打啦. 前冲的力量都弱了一点, 起下旋太刻意亦不好, 让它食入去再拉起, 球路就自然一点. 另外就是在反手弹打的速度颇快, 推球亦爽, 但可能板身较硬, 鞭打的速度反而不太强. 最后亦用它来打反手削球, 出乎意料, 手感亦好, 削球的质量亦不错, 落点的控制不俗, 这时反应出的, 不是纤维板的"刚", 而是"柔". 亦不知是不是桧木层的关系, 是感到有食入去的一种感觉.
虽然在顶球时的表现很好, 但综观反手的表现, 可能配2.1mm至2.2mm的表现更全面一些. 至於2.0的反应会如何, 由於手上没有这个厚度的胶皮, 暂时不能知晓.
正手就反而要厚多一点, 2.1mm可能就刚好少了一些. 如果以现在的配置去打, 在中, 远台的表现及力量是足够的. 回球以至借力都可以应付裕如. 而且可看自己的发力情况, 把球放, 拉, 打及 控回去, 而且它提供了我自己没有的"速度". 是可以令我打得舒服及可以留下多一些的体力去应付跟随的比分及多了力量上的变化. 当然, 在打近网的来球时就要特别小心, 因为发力的机会少了一点, 手感可会弱了, 所以如果本身已经有一定的打球经验, 在判断上及反应的准确性就可以补足它的不足的细微处. 做到相互发彼此的优缺点.
如果以正反手用相同的厚度胶皮及针对自身要求去挑胶皮, 同此板的特性去夹一夹, 整理的表现相信是满均衡及全面的. 如果再有时间及可用上不同的胶皮去试验, 效果应该会明确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