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德战争前(1917~1940年)
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红军军服历经若干次变革.
直到1920年代末,落后的苏联工业仍迫使苏联红军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沙俄军队遗留的军用物资来装备部队,不同的仅仅是取下了沙俄的军徽和军衔标记.这些军服的式样自1910年以来就没有改变过.
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于1917年12月颁布法令,规定:"……军衔制是剥削阶级军队的产物,因而必须予以废除……工农红军的指挥员和战士按职务区分上下级关系……"从1918年1月起,红军各级军官改称"指挥员",列兵则称为"红军战士".同年7月,红军指战员开始统一佩戴制式的"红星"帽徽和兵种领章.这些第一代"军人识别标志"十分简陋,只是按佩戴在军帽前端和军服领口上的小块呢料的不同颜色来区分兵种.肩章被视为"官老爷的派头"和帝国主义专制统治的象征而被取消,领章也只是少量佩戴.1919年1月,红军开始使用"职务等级识别符号",以佩戴于军服左袖的红色三角形,方形,菱形符号来表示其职务等级,同时在军大衣上启用菱形领章.
在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胜利后,军服改革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这也是与新政权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同步开展的.1922 年1月,苏联红军开始发放统一的新式军服,改用新式的职务袖章,并重新修订了军人等级.1925年3月,以职务等级识别领章代替了职务袖章,新领章底板和军服镶边均按不同的兵种类别采用相应的颜色,领章上除职务等级外,同时缀有兵种勤务符号.这种军服样式一直沿用到1935年.
1935年9月22日,为进一步加强部队建设,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发布命令,决定在红军中建立军衔制度.同年12月,开始使用新的军衔领章,袖章等军衔识别标志.军衔领章以不同数量的五角星,菱形,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符号来区分军衔,中级以上指挥员的领章镶金边,其他人员领章镶红边或黑边,同时缀有军兵种勤务符号.指挥员在军服,军大衣袖口处佩戴由金红相间,尖角向下的"V"字形角线组成的军衔袖章,政工人员袖章则为绣有金黄色镰刀和锤子图案的红底黄边五角星组成,海军则用数量,宽窄不同的金黄色横条纹,角线和五角星袖章来标示军衔.
1941年之前苏联的军衔制度又经历了若干次变化.如1940年5月,陆,海,空三军高级指挥员实行将官军衔,包括新式领章和袖章在内的新式将官军衔标志开始采用.同年11月,又在初级指挥员,战士中实行新的军衔等级.但直到 1941年之前,红军的军服种类和样式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已经形成常服,军便服,野战服和专业工作服等若干粗略分类.
不过,军衔制度的反复变化也在部队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而且军事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的双重领导,使得对部队的指挥不能协调一致,加上1930年代中期开始的大规模"清洗",使红军损失了大批久经考验的老布尔什维克将领和指挥员,军队中人人自危,部队的管理和士气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些问题在1939~1940年的苏芬战争中已经初露端倪,并且给苏德战争初期的红军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红军军服历经若干次变革.
直到1920年代末,落后的苏联工业仍迫使苏联红军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沙俄军队遗留的军用物资来装备部队,不同的仅仅是取下了沙俄的军徽和军衔标记.这些军服的式样自1910年以来就没有改变过.
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于1917年12月颁布法令,规定:"……军衔制是剥削阶级军队的产物,因而必须予以废除……工农红军的指挥员和战士按职务区分上下级关系……"从1918年1月起,红军各级军官改称"指挥员",列兵则称为"红军战士".同年7月,红军指战员开始统一佩戴制式的"红星"帽徽和兵种领章.这些第一代"军人识别标志"十分简陋,只是按佩戴在军帽前端和军服领口上的小块呢料的不同颜色来区分兵种.肩章被视为"官老爷的派头"和帝国主义专制统治的象征而被取消,领章也只是少量佩戴.1919年1月,红军开始使用"职务等级识别符号",以佩戴于军服左袖的红色三角形,方形,菱形符号来表示其职务等级,同时在军大衣上启用菱形领章.
在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胜利后,军服改革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这也是与新政权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同步开展的.1922 年1月,苏联红军开始发放统一的新式军服,改用新式的职务袖章,并重新修订了军人等级.1925年3月,以职务等级识别领章代替了职务袖章,新领章底板和军服镶边均按不同的兵种类别采用相应的颜色,领章上除职务等级外,同时缀有兵种勤务符号.这种军服样式一直沿用到1935年.
1935年9月22日,为进一步加强部队建设,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发布命令,决定在红军中建立军衔制度.同年12月,开始使用新的军衔领章,袖章等军衔识别标志.军衔领章以不同数量的五角星,菱形,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符号来区分军衔,中级以上指挥员的领章镶金边,其他人员领章镶红边或黑边,同时缀有军兵种勤务符号.指挥员在军服,军大衣袖口处佩戴由金红相间,尖角向下的"V"字形角线组成的军衔袖章,政工人员袖章则为绣有金黄色镰刀和锤子图案的红底黄边五角星组成,海军则用数量,宽窄不同的金黄色横条纹,角线和五角星袖章来标示军衔.
1941年之前苏联的军衔制度又经历了若干次变化.如1940年5月,陆,海,空三军高级指挥员实行将官军衔,包括新式领章和袖章在内的新式将官军衔标志开始采用.同年11月,又在初级指挥员,战士中实行新的军衔等级.但直到 1941年之前,红军的军服种类和样式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已经形成常服,军便服,野战服和专业工作服等若干粗略分类.
不过,军衔制度的反复变化也在部队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而且军事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的双重领导,使得对部队的指挥不能协调一致,加上1930年代中期开始的大规模"清洗",使红军损失了大批久经考验的老布尔什维克将领和指挥员,军队中人人自危,部队的管理和士气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些问题在1939~1940年的苏芬战争中已经初露端倪,并且给苏德战争初期的红军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