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吧 关注:124,725贴子:817,559
  • 6回复贴,共1

如果儒家思想不是传统社会的主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儒家思想不是传统社会的主导,那么哪一家学说能承担这样的工作?——回应@214584452 的【儒家思想为何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今天,有很多人反传统,也有很多人爱传统,呼吁回归传统。而在反传统和呼吁传统的人群中,都少不了这样一些人——他们认为在传统中国居于文化主体地位的儒学,是一种祸根,或者说是传统中国出现种种问题的缘由。他们相信,是儒学一手造成了中国的闭塞、隼权,是儒学一手造成了中国的短视、功利主义,是儒学一手造成了中国的科技落后。
反儒学的人们认为:如果当年,不是儒学魅惑了汉武帝,儒道不至于大行,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法学、道学、墨学,或者其他什么,中国的历史一定会改写。反传统的人则认为:不管你们当年用什么学,传统文化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对于后一说,我不想多加辩驳,但对于反儒而挺法、挺墨、挺道……的这种观念,我希望我说的能激发起大家的思考。不是定说,讨论而已。


IP属地:北京1楼2013-03-07 22:56回复
    为什么儒家会成为传统中国的文化主体?
    A.有的人从义理上发扬,认为儒学说的是根本的礼仁之道,是王者之道,是道德的、政义的,所以他应当是主流的。
    B.有的人从权栗角逐的角度阐述,认为是政治扶持,皇帝需要他来弩役百姓,儒学是最好的愚抿手段,皇权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这是典型的阴谋论。
    我之所以觉得这两种答案都不太靠谱,是因为:
    义理上的正确难道就是事实上的正确吗?我想没有哪家学说不是求善的,没有哪家学说不致力于民丰物埠、天下太平的,为什么儒学相比来讲就是最佳答案呢?A没有提出回答,这种“儒学优于其他学说”的结论,在A当中是不证自明的。这种回答等于是不痛不痒。而B的说法就更有些想当然了。在B的理解中:1.皇权是决定性力量,他让谁成为主流,谁就会成为主流;2.皇权是一种已经觉醒了的力量,他有明确的目标就是愚民,从百姓身上搜刮利益以自肥,有目的的将百姓利益和特权阶层利益对立起来;3.皇权是攥在极小一部分人手里的,他或他们可以随意施行,不受阻拦。有了这些先决条件,皇权需要一种最容易改造成为奴役百姓的工具的学说,来实现自己的欲望,而儒学可能是最佳选择。


    IP属地:北京2楼2013-03-07 22:58
    收起回复
      但至少就我看来,历史好像不是那么有“阴谋”的味道。
      汉武帝在位时期,属于汉代早期,汉朝是中国第一个平民百姓建立起来的王朝。他自身缺乏法理依据,建国之初权力集中非常的薄弱。高祖在位时社会上郡国掺杂,人们皇权意识淡漠。功臣上殿喝多了拔剑砍柱子撒酒疯,老百姓里挣钱的大起华屋,雕梁画栋,敢与诸侯贵族争胜。当时政府对基层的有效控制,只到郡县一层,郡基本上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省,可见朝廷控制力的薄弱。
      文景就不提了,文帝对南方欲称王者缓言相劝,景帝对侯王之乱最初几乎无计可施。汉武帝雄才大略,南征北战,但临死依然要依靠霍光外戚势力,稳定内朝。政府力量之弱,可见一斑。
      所以汉皇不同于朱元璋、请皇帝,他们的皇权实际上有一部分被宰相牵制着、被诸侯牵制着、也被老百姓影响着。那时汉皇的影响力,还远到不了一呼百应,上下奉若神明的地步。而如果说刚刚组建起来的文人政府,连“官僚机构”都算不上,一走上历史舞台,就憋着劲儿想泊削,和老百姓对着干……有这种想法,我不驳斥大家应该也能理解吧……【以上谈到汉代政府的地方,大家可以看看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作为参考】


      IP属地:北京3楼2013-03-07 22:59
      回复
        那么,儒家到底有什么,让历史非选他不可?没了儒家这个历史会怎么发展?
        说到这里我还要介绍一下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我曾在不同的贴子里强调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基础,是一种以血缘+地缘为核心的伦理社会。血缘就是一脉相承,有祖有孙;地缘就是乡党邻里。社会的基本单位就是家,七大姑八大姨,妯娌亲戚全算在内,聚在一个地方,形成“某家村”“某家县”的盛况,这是血缘和地缘的完美结合。血缘亲戚一多了,再亲都会出乱子,如何管理?管理有效就是家大业大,人丁兴旺,其乐融融;管理不好就是不肖之徒,家门不幸。孔子曾经说“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那时候鲁国、齐国,当政的差不多都是一家子,齐襄公七大姑八大姨,有很多都是政要,人家的家事其实就是一国的国事。所以孔子说,你家里的情况处理好了,国家就好了,这就是政治。而儒学最擅长的就是处理人际关系,所谓“礼者宜也”。儒家有一整套规范血亲关系,规范邻里乡党关系的学说架构,孔子是大才,他把这些上古传下来的“礼”赋予了“仁”的内涵,就更有生命力,学说就更有合理性了。


        IP属地:北京4楼2013-03-07 22:59
        回复
          所以,你说如果儒家不被汉武帝相中,换成法家,换成墨家,中国从此就不窝囊了!但是,乱世也就罢了,承平之事你不用儒家,鼓励儿子反对老子,鼓励大家不守礼,这是社会根本的秩序,你把它打破了,道家出世之人怎么收拾?墨家巨子怎么收拾?法家学徒怎么收拾?


          IP属地:北京6楼2013-03-07 23:01
          回复
            最后,特别诚心的想跟各位说一句:讲文化、讲学术,千万不能离开历史和社会,你得知道那时候的老百姓要什么,怎么活着的;士大夫要什么,怎么活着的;政府、贵族要什么,怎么活着的,你才能了解社会之上的学术是怎么回事儿,为什么有此消彼长。如果只是玩儿概念的推导,那时西方逻辑、哲学的玩法,中国传统的学术,都是经世之学,如果我们连当时的“世”真正是什么样都不知道,还谈什么经世之学呢?


            IP属地:北京7楼2013-03-07 23: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