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投资超40亿元的中国移动淮安呼叫中心签约;2月18日,投资超50亿元的34个民生工程集中开工;2月28日,投资超百亿元的19个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1-2月份完成亿元以上竣工项目9个……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确立“工业第一,项目为本”的理念,从早从紧抓项目,只争朝夕抓推进,吹响了加速跨越发展的号角, 重大项目建设喜获“开门红”。 聚焦“扩量提质”,做强经济总量。开发区立足区情实际,把“扩量提质”作为战略首选,只争朝夕扩大经济规模,千方百计壮大经济总量;主攻招大引强,增强经济发展原动力;按照上半年完成全年任务的要求,坚持“抓大扩小、提质补齐”,坚持招引高端项目、高端产业,坚持面向台港澳和沪、浙、粤、苏南等外资密集区,重兵布阵,主动出击,重抓电子信息、盐化工、机械制造三大现有产业拓展延伸,突出招引特种汽车制造及零部件、航空设备制造等7大新兴产业。 聚焦“转型升级”,调优产业结构。大力拓展新兴产业,大力实施“三大行动”——现有产业提升行动、新兴产业突破行动、现代服务业倍增行动。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的广泛应用,重抓富士康、韩泰等49家企业增资扩股,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40%;大力主攻科技创新,努力推动“两化”融合,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和鼓励企业扩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研发人员和发明专利的比重;大力促进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鼓励、支持企业建立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和平台;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坚持从制度上促,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坚持从源头上控,所有新上项目必须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坚持从行动上改,全面开展食品、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节能整改行动。 聚焦“三产兴区”,推动高端发展。全力提升生产型服务业,充分发挥城市副中心优势,整合现代物流、商贸流通、商务服务、文体产业、金融保险等优质要素,实现高端化业态集聚;加快引进金融、保险等生产型服务业,做优做强优质项目;奋力突破科技型服务业,着力推进淮安科技产业园、创意设计产业园、浙大网新(淮安)科技园等园区建设,以开工建设中国移动淮安呼叫中心项目为契机,全力打造“中国声谷”;加快高教园区向科教园区转型,继续拓展高职校规模;按照“做足一个集聚区、打造两个副中心、扮靓三条主干线”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活型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进一步丰富群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