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大讨论:
结局之处, 个人认为, 叶湘伦并没有回到过去, 而是死去, 结局处(1)见到小雨(2)79年毕业照,都是叶湘伦上天堂时的幻觉.
原因如下:
剧中很明显,小雨来到20年后,都是同一日期的同一时间,片中证据很多,无需一一说明.比如79年叶湘伦的老爸对小雨说,今天是毕业典礼,小雨当天弹琴来到20年后,正好叶湘伦演奏毕业演出。而且剧中20年前20年后一天天的演绎,都说明是同一个日期的切换。
小雨毕业典礼当天,从20年后回来,还是白天时,就在课桌上写下“我爱你,你爱我吗?”当时,叶湘伦也是白天的时候,在课桌上看到这样的字迹(并发),并回写,说明那个时候,也是同一日期的同一时间。
但,叶湘伦跑回旧琴房演奏那首“秘密”的曲子时,已是晚上,按道理,如果叶湘伦真回到了20年前,那么时间也应该是晚上,那时,小雨早已昏(或死)在了白天写字的课桌上。但是,当时的场景,背景很白,小雨正在教室里,时间不对;叶湘伦在弹琴时,手上已滴血,但那个回到过去的场景里,并没有这样的表现,所以装束不对。
另外,小雨来到20年后,只有见到的第一人能看见她,那么,叶湘伦如果真回到20年前,如果小雨是看到他的第一人,那么,叶湘伦是无论如何无法出现在照片上的。
所以,整部片子,要么理解为结局处的场景是叶湘伦上天堂时的幻觉,要么就是导演弱智,剧情不严谨。当然,周董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所以,相信大家宁愿相信是第一种,而不会认为周董弱智。
并且,如果结局是第一种,那么整部戏就是悲剧,这样的爱情,可能更有感染力。正如《湖边小屋》韩版一样,只有见不着,才是完美的可追忆的爱情故事。所以,我也宁愿相信是第一种结局。
得出的结论是,该片的结局是叶湘伦的幻觉,而不是真的回到20年前。然后诸多网友有不同意见,说是因为叶湘伦弹琴弹得快,所以回到20年前的时间早了一些,而小雨见到叶湘伦时还不认识他。相片上有叶湘伦是因为20年后老琴房被毁,叶湘伦回不到1999年,所以就留在了1979年。
在此之前,偶曾经看过一位台湾老兄《不能说的秘密》关于20年前后因小雨的变化而改变历史的变化。即小雨在20年前,因为来到了20年后,所以影响了小雨20年前的经历,而叶湘伦每次去小雨家时,因为20年前同步的影响,20年后小雨的家也随之影响,所以才反映出小雨的妈的一些反覆。这个观点偶很是赞同,如同《蝴蝶效应》一片一样,20年前的某种变化,同步影响着20年后的变化,所以每次叶湘伦去小雨家都看不到她,而她妈的反应是小雨又不见了。
按此理论的话,叶湘伦在1999年在老琴房弹快琴,无论他是否真回到了20年前,他在1999年的真身肯定是不存在了,也就是说,蝴蝶效应的20年后叶湘伦已死或已失踪,那么20年前的叶湘伦应该是死是活还是根本不存在呢?可以根据20年前的变化推理出20年后的相应变化,那么20年后的变化能否逆推20年前的变化呢?
就像《终结者》或《12猴子》的理论一样,其实,历史是不会因为你回到过去而改变的,所以,按此理论,叶湘伦根本就无法回到20年前而改变他自己的历史。So......叶湘伦在老琴房只有一死,别无其他选项。
关于弹琴弹得快,就能回得早一些,这种理论,是很站不住脚的。大家都知道,人对时间的把握,肯定不如钟表或计算机那么准。你弹奏同一首曲子多次,每次所花费的时间应该还是有微小的差异的。比如,第一次你花费5分钟39秒,也许第二次是5分37秒,第三次是5分40秒的。因此,如果弹琴快慢能影响20年前后来去的精确时间的话,那么小雨每次穿梭于20年前后,都会因为弹琴时间上微小差异而造成时间上也许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的差异。而片中根本就无此差距,都是同一日期和同一时间。所以,弹琴快慢是不会影响你回去时间的早晚的。
所以,按上述推理,叶湘伦是无法回到20年前更早一些时间,来保证小雨不会死。弹琴快慢的结局是一样的,精确的20年前后同一日期同一时间。
至于那张1979年的毕业照上,为什么会有叶湘伦的像,个人认为,无论哪种解释都无法精确地自圆其说,所以偶也不再多说。
基于以上推论,只有一种结论:要么是周董拍片子不够精确,造成漏洞百出;要么就是结局只是叶湘伦上天堂时的幻觉。
结局之处, 个人认为, 叶湘伦并没有回到过去, 而是死去, 结局处(1)见到小雨(2)79年毕业照,都是叶湘伦上天堂时的幻觉.
原因如下:
剧中很明显,小雨来到20年后,都是同一日期的同一时间,片中证据很多,无需一一说明.比如79年叶湘伦的老爸对小雨说,今天是毕业典礼,小雨当天弹琴来到20年后,正好叶湘伦演奏毕业演出。而且剧中20年前20年后一天天的演绎,都说明是同一个日期的切换。
小雨毕业典礼当天,从20年后回来,还是白天时,就在课桌上写下“我爱你,你爱我吗?”当时,叶湘伦也是白天的时候,在课桌上看到这样的字迹(并发),并回写,说明那个时候,也是同一日期的同一时间。
但,叶湘伦跑回旧琴房演奏那首“秘密”的曲子时,已是晚上,按道理,如果叶湘伦真回到了20年前,那么时间也应该是晚上,那时,小雨早已昏(或死)在了白天写字的课桌上。但是,当时的场景,背景很白,小雨正在教室里,时间不对;叶湘伦在弹琴时,手上已滴血,但那个回到过去的场景里,并没有这样的表现,所以装束不对。
另外,小雨来到20年后,只有见到的第一人能看见她,那么,叶湘伦如果真回到20年前,如果小雨是看到他的第一人,那么,叶湘伦是无论如何无法出现在照片上的。
所以,整部片子,要么理解为结局处的场景是叶湘伦上天堂时的幻觉,要么就是导演弱智,剧情不严谨。当然,周董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所以,相信大家宁愿相信是第一种,而不会认为周董弱智。
并且,如果结局是第一种,那么整部戏就是悲剧,这样的爱情,可能更有感染力。正如《湖边小屋》韩版一样,只有见不着,才是完美的可追忆的爱情故事。所以,我也宁愿相信是第一种结局。
得出的结论是,该片的结局是叶湘伦的幻觉,而不是真的回到20年前。然后诸多网友有不同意见,说是因为叶湘伦弹琴弹得快,所以回到20年前的时间早了一些,而小雨见到叶湘伦时还不认识他。相片上有叶湘伦是因为20年后老琴房被毁,叶湘伦回不到1999年,所以就留在了1979年。
在此之前,偶曾经看过一位台湾老兄《不能说的秘密》关于20年前后因小雨的变化而改变历史的变化。即小雨在20年前,因为来到了20年后,所以影响了小雨20年前的经历,而叶湘伦每次去小雨家时,因为20年前同步的影响,20年后小雨的家也随之影响,所以才反映出小雨的妈的一些反覆。这个观点偶很是赞同,如同《蝴蝶效应》一片一样,20年前的某种变化,同步影响着20年后的变化,所以每次叶湘伦去小雨家都看不到她,而她妈的反应是小雨又不见了。
按此理论的话,叶湘伦在1999年在老琴房弹快琴,无论他是否真回到了20年前,他在1999年的真身肯定是不存在了,也就是说,蝴蝶效应的20年后叶湘伦已死或已失踪,那么20年前的叶湘伦应该是死是活还是根本不存在呢?可以根据20年前的变化推理出20年后的相应变化,那么20年后的变化能否逆推20年前的变化呢?
就像《终结者》或《12猴子》的理论一样,其实,历史是不会因为你回到过去而改变的,所以,按此理论,叶湘伦根本就无法回到20年前而改变他自己的历史。So......叶湘伦在老琴房只有一死,别无其他选项。
关于弹琴弹得快,就能回得早一些,这种理论,是很站不住脚的。大家都知道,人对时间的把握,肯定不如钟表或计算机那么准。你弹奏同一首曲子多次,每次所花费的时间应该还是有微小的差异的。比如,第一次你花费5分钟39秒,也许第二次是5分37秒,第三次是5分40秒的。因此,如果弹琴快慢能影响20年前后来去的精确时间的话,那么小雨每次穿梭于20年前后,都会因为弹琴时间上微小差异而造成时间上也许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的差异。而片中根本就无此差距,都是同一日期和同一时间。所以,弹琴快慢是不会影响你回去时间的早晚的。
所以,按上述推理,叶湘伦是无法回到20年前更早一些时间,来保证小雨不会死。弹琴快慢的结局是一样的,精确的20年前后同一日期同一时间。
至于那张1979年的毕业照上,为什么会有叶湘伦的像,个人认为,无论哪种解释都无法精确地自圆其说,所以偶也不再多说。
基于以上推论,只有一种结论:要么是周董拍片子不够精确,造成漏洞百出;要么就是结局只是叶湘伦上天堂时的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