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载,聊城在清朝时曾有闻名全国的会馆共八处,简称“八大会馆”。目前,有文字可考和碑碣记载的会馆共有六处,即太汾公所、山陕会馆、苏州会馆、江西会馆、赣江会馆和武林会馆。六处会馆中,除山陕会馆现保存完整外,其余均已无存。
太汾公所,位于聊城东关米市街路东。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2年)《旧米市街太汾公所碑记》记载,为清康熙年间由山西太原府、汾阳府商人集资兴建。清朝人李弼臣撰写的《旧米市街太汾公所碑》,他写道:“聊摄为漕运通衢,南来客舶络绎不绝,以吾乡之商贩者云集,而太汾两府尤多。自国初康熙间来者踵相接,桥寓旅社几不能容。议立公所,谋之于众,捐厘醵金,购旧家宅一区,因其址而葺修之,号曰‘太汾公所’。”太汾公所便是山陕会馆的渊源,当山陕商人多得连太汾公所也不能容纳时,山陕会馆就应运而生了。
苏州会馆,位于聊城东关大码头南路西。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并由苏州商人陆续扩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看楼、大殿、春秋阁等。
江西会馆,位于聊城东关闸口北古运河东岸路东。由江西商人集资兴建。主要建筑有山门、奎星楼、戏楼、看楼、大殿、春秋阁等。另原有碑刻十七处,不知毁坏于何时。现只存有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特制的瓷香炉一座可供参考。
江西会馆,位于聊城东关闸口北古运河东岸路东。由江西商人集资兴建。主要建筑有山门、奎星楼、戏楼、看楼、大殿、春秋阁等。另原有碑刻十七处,不知毁坏于何时。现只存有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特制的瓷香炉一座可供参考。
赣江会馆,位于聊城旧城东大街路南。始建年代无考,只知由江西商人兴建,并后曾多次扩建。
武林会馆,又名浙江会馆、杭州会馆,位于聊城东关闸口南运河西岸双街南头,现山陕会馆南邻。已无资料可考。
山陕会馆
聊城的文物古迹大都与运河有关,坐落在古运河边的山陕会馆就是古运河繁盛的有力见证。当年穿城而过的大运河漕运繁盛,运河两岸的商业兴旺,本地与外籍的殷实商业资本多集中在太平街、双街及越河一带,外籍商人的会馆也集中在这里。江西会馆、苏州会馆、武林会馆等,有20多家会馆,其中规模较大的有8家,号称八大会馆。
本文引用自8245551《聊城市的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