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论坛吧 关注:516贴子:4,217
  • 14回复贴,共1

红学历史流派及分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四个分支,即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佚稿”的研究。而这一切又都可以归结为对《红楼梦》的文本和作者的研究和考证。
人们把五四以前的红学称着“旧红学派”,而把胡适、俞平伯所倡导的红学叫做“新红学派”。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流派,有评点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解梦派、辩伪派等。
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红学,至少在乾隆18年(1753年)就开始了其历史。按曹雪芹书中所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说法再往上推到乾隆8年或9年即1743年或1744年,红学已有233或234年历史了。(红学名称来由趣话:据说清末有一个叫朱昌鼎的文士,笃嗜。《红楼梦》,而当时的风气是讲经学,人家问他“治何经”,他说:“吾之经学,系少三曲者。”问的人不理解,他解释道: “吾所专攻者,盖红学也。”这是均耀在《慈竹居零墨》中的记载。李放在《八旗画录》中也说:“光绪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读之,自相矜为红学云。”可见红学一词,开始是有一定的戏谑和玩笑意味的。徐兆玮作的《游戏报馆杂咏》诗:“说部荒唐遣睡魔,黄车掌录恣搜罗;不谈新学谈红学,谁是蜗庐考索多”,则又为红学的出现提供了背景材料。他在诗的小注中说:“都人士喜谈《石头记》,谓之红学。新政风行,谈红学者改谈经济,康、梁事败:谈经济者又改谈红学。戊戌报章述之,以为笑噱。”)


1楼2013-01-23 12:48回复

    旧红学
    旧红学家有案可查者不下二百,他们是把《红楼梦》看成是“情书”“经书”,或把《红楼梦》看成是“传记”“传人”,各执已见,从而形成各种派别。较有价值的主要评点派、索隐派和题咏派。


    2楼2013-01-23 12:48
    回复
      2025-08-31 20:20: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索隐派
       索隐派又称政治索隐派。所谓索隐即透过字面探索作者隐匿在书中的真人真事。索隐派在乾嘉时期,经学考据风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学派。索隐派的主要手段是大作环琐的考证,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中考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

      索隐派的开山鼻祖当推周春(1729-1815)。乾隆59年(1794),周春撰就至今见笔墨的第一部“红学”专著《阅红楼梦随笔》。周春认为《红楼梦》“叙金陵张候家事也”。这种观点对后世影响不大。
      “纳兰成德家事说”把《红楼梦》看成是描写纳兰成德的家事,作者列出种种证据说明纳兰成德(1655-1685)就是宝玉。纳兰成德后改名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太傅明珠之长子,清初著名词人。1676年应殿试,赐进士出身,选授侍卫,曾出使塞外。
      “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出自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一书。沈王二氏在该书中认为宝玉即是清世祖。清世祖是满清贵族举兵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董鄂妃,相传为明末秦淮名妓董小宛。孟范孙的《董小宛考》中说:清世祖出生时小宛已十五岁,小宛死于顺治八年二月,小宛年二十九岁,清世祖还是个十四岁的孩童。清世祖会娶一个比自己大得多的姑娘为妃子么? 
      “排满说”:1903年,南社作家苏曼珠(1814-1918)在《新小说》上撰文说《红楼梦》是“种族小说”,系愤懑人之作,“不能专以情书目之”。
      蔡元培(1868-1940)在1917年9月出版的《石头记索隐》一书中得出的结论是: “《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以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看成峰之状况。” 
      蔡元培提出自己索隐时的三条标准:一是品性相类者,二是轶事相征者,三是姓名相关者。他索隐出的结果是:贾宝玉,言伪朝帝之系也;宝玉者,传国玺之义也,即指胤祁(康熙帝之太子,后被废),林黛玉影朱竹宅也;薛宝钗,高江村也;王熙凤,余国柱也......《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所影射的都是康熙朝的诸位知名人士。 
      蔡元培是怎样“索”出“隐”在《红楼梦》中的诸位知名人士的呢?且看他是如何索出林黛玉即朱竹宅,薛宝钗,即是高江村的:“林黛玉,影朱竹宅也,绛珠影其氏也,居潇湘馆,影其竹宅之号也。竹宅生于秀水,故绛珠草生于灵河岸上。薛宝钗,高江村(高士奇)也。薛者,雪也。林和靖《呤梅》有曰:‘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用薛字以影高江村之姓名也(高士奇)。” 
      关于《红楼梦》的政治意义的推论,《石头记索隐》也是牵强附会:“书红字,多影朱字,朱者明也,汉也。”又进一步附会说:“宝玉有爱红之癖,言以满人而受汉族文化也,好吃人口上胭脂,言拾汉人唾余也!”
      索隐除以上介绍的代表外,“五四”以后出版的《红楼梦本事真谛》(1927年,寿鹏飞)、《红楼梦真谛》(1934年,景九梅)也是索隐派的代表著作。前者认为《红楼梦》影射清初重大政治事件,后者以《红楼梦》的“真事”附会为明亡佚事及“清宫秘史”。 旧红学中比较流行的观点除“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纳兰成德家事说”、“排满说”外,还有“宫闱秘事”说,“自传说”、“随园说”、“色空”“梦幻”说、“刺和坤说”等。


      4楼2013-01-23 12:50
      回复

        题咏派
         题咏派和评点派、索隐派一样,也是旧红学的主要派别。题咏派“都着眼于书中人物之悲欢离合,从而寄其羡慕或感概要而言之,无非画饼充饥,借酒浇愁”(茅盾《关于曹雪芹》)。题咏派的诗词、赋、赞,有的抒发“荣华易逝人生如梦”的人生观,渗透着佛家的“色空”观念和“梦幻”思想;有的抓信书中的“风月繁华”和“爱情故事”大肆宣染所谓“繁华”之景和“香艳”之情,吐露出一种仰慕的一种思绪,有的同情宝黛钗,因未能给宝黛钗指出一条光明之出路,抒发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概!

        乾隆时代的叶崇仑的《红楼梦题词》便是一个代表作:“即色即空,幻境荒唐人不识。情天恨海,黄土朱颜尽可怜。韶华难驻,几个聪明能觉悟?曲度云屏,多少红楼梦未醒!”

        题咏派中有一位名唤明(1771-1831)的人在其《金陵十二钗咏》中,给宝黛钗指明了一条“出路”:“冷香错拟似环肥,梦主荒唐惹是非。不为檀郎留佩玉,只怜贫女失罗衣。残春恨在莺儿老,暮雨愁深燕子飞。若向红楼觅佳偶,薛君才合配咏妃。”诗末自注云:”蘅芜君(宝钗)配潇湘妃子(黛玉)才是一对好姻缘,读《红楼梦》者未知之也。”


        6楼2013-01-23 12:51
        回复

          其他
          前面介绍的是旧红学中的主要派别及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其实康熙年间到光绪年间还有许许多多杂评家,杂评家的批评形式多为“随笔”“杂记”“闲笔”“偶说”“论赞”“问答”等,如周春的《阅红楼梦随笔》、裕瑞的《枣窗闲笔》、诸联的《红楼评梦》、江顺怡的《读红楼梦杂记》、“梦痴学人”的《梦知说梦》、草舍居士的《红楼梦偶说》等。
           旧红学家中,有一位既不是评点派,也不是索隐派、题咏派的重要人物,他就是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早年深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叔本华的影响,著有《红楼梦评论》。王国维是最早从哲学与美学的观点来批评《红楼梦》之艺术价值的红学家。王国维首先建立了以哲学和美学双重理论基础的文学批评体系,其次他提出辩妄求真的考证精神,使红学的研究能脱离旧红学的猜谜式的附会,为以后的考证提出了一条明确的途径即考证“本事‘本事’并不重要,而要考证作者姓名与作书年月,方为正当考证之途径。”
          王国维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完全套用叔本华的哲学。在《红楼梦评论》一文的第一章《人生及艺术之概观》中说:“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由欲所产生者,则唯有痛苦。”所以“欲与生活与痛苦,三者一而已矣”。他认为艺术的根本任务在于“描写人生之苦痛与其解脱之道”。《红楼梦》一书之精神主旨“乃在写宝玉由‘欲’所产生之痛苦及其解脱之途径”。他说“所谓玉者,不过生活之之欲代表而已”。他指“玉”为“欲”,这一点他和其他旧红学家实在没有二样。 
          王国维在叙述完叔本华的悲剧学说后认为,《红楼梦》乃叔本华的三种悲剧之说的第三种悲剧,足以示人生之所固有。”王国维为了说明《红楼梦》在伦理学上的价值,他说: “世界各大宗教,皆以‘解脱’为唯一主旨。哲学家如古代希腊之拍拉图,近世德意志之叔本华,其最高理想京存在于解脱之道。”因此《红楼梦》正是以解脱为伦理学上最高理想。 
          王国维最后认为,“解脱之道唯存于出世 ”。众所诸知,《红楼梦》中所体现的都是中国的佛家、儒家、道家思想,这和叔本华哲学的绝灭意志之说,有根本差别。东方佛教认为人人皆具有可以成佛的灵明之性,这才是人性的本质,至于一切欲望、烦恼,则是后天的一种污染而“非人生所固有”。故佛教的说法是自性圆明,“本无欠缺”,其得救方法只是返本归真,“直指人性,见性成佛”,而叔本华反宇宙人生一切皆归于意志之表现,人有欲望,欲望产生痛苦,那么生活便是痛苦。《红楼梦》一书虽有佛家出世之想,但和叔本华的意志哲学实有不同。


          7楼2013-01-23 12:52
          回复

            新红学
            新红学的主要人物是胡适 。他在1921年写了一篇《红楼梦考证》,胡适的‘考证’给《红楼梦》研究开辟了新天地,带来了新鲜空气,人们从此司得一个研究学问的方法,知道前人做学问,所谓方法实不成为方法...”。 
            胡适彻底抨击了以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红学,他说仍是牵强附会,是“大笨伯”猜“笨谜”。。胡适对旧红学的批判直是一语中的。我们知道,旧红学们先在心目中假定小说中的人物和事是历史上的真人后,才去收罗许多零碎的毫不相干的事实,用尽种种方法或谐音或占挂,来附会《红楼梦》的人物及情节,得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他们并未作考证,做的只是“附会”,这不是“大笨伯”猜“笨谜”么? 
            自称具有“历史癖”和“考证癖”的胡适,根据小说本身以及同时代或稍后的清人笔记、年谱、传记、诗文等材料,考证得到关于作者的六条结论,胡适的结论之结论即第6条:《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后人称胡适的学说为“自传说”。 胡适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否定了《红楼梦》是文学作品。他说曹雪芹在《红楼梦》“只是老老实实地描写”他家“坐吃山空”“树倒猢狲散”的自然趋势,是平淡无奇的自然主义。 
            胡适作了这第多的考证,他的目的何在?胡适在他的《介绍我的思想》一文中有一段自白:“我几十万字的小说考证...千言万语也只是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阒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胡适因为他的这一段自白,他在《红楼梦》研究中取得的成就显得暗淡无光了。但是,自从胡适考证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后,直到现在,很少人再对《红楼梦》的作者提出异议。曹雪芹被绝大多数红学家公认为《红楼梦》作者。胡适的这一功绩是不容否认的。
            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是新红学派的纲领。这篇论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索隐派红学观点的归纳与批评。他通过确凿事实论证了《红楼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红楼梦》是清康熙朝的政治小说、《红楼梦》记的是纳兰成德的事这三种红学观“完全是主观的,任意的,最靠不住的,最无益的”,动摇了索隐派的基础。在论文第二部分,胡适根据可靠的版本和材料,考定《红楼梦》的作者及其家世和生平。他得出六条结论:1、《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2、曹雪芹是汉军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曹頫的儿子,生于极富贵之家,身经极繁华绮丽的生活,又带有文学与美术的遗传环境。他会做诗,也能画,与一般八旗名士往来。3、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大概即生于此时,或稍后。4、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以上接驾的阔差。5、《红楼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做的。6、《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是当日曹家的影子。胡适还研究了《红楼梦》的版本,创立了《红楼梦》的版本学。他说:“《红楼梦》最初只有80回,直至乾隆五十六年以后开始有百二十回的《红楼梦》。”他通过寻找外证和内证,“证明后40回与前80回决不是一个人作的”,得出“后40回是高鹗补的”的结论。除过“自叙传”说以外,他的这些认识已变成研究《红楼梦》的基础知识。
            考证派红学家还有冯其庸`王利器、吴世昌、周汝昌、吴恩裕、周绍良、陈毓罴、刘世德、吴新雷、黄进德、朱淡文


            8楼2013-01-23 12:53
            回复

              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共分三卷,上卷专论高鹗的续书,中卷专就曹雪芹创作的80回立论,下卷主要考证高本以外的两种续书。中卷的重头论文是《作者底态度》和《<红楼梦>底风格》。前文专谈作品的主题,由于俞先生认为“《红楼梦》是作者底自传”,所以他谈主题时处处护卫着自传说。作者的态度归纳起来有三点:1、“《红楼梦》是感叹自己身世的”。2、“《红楼梦》是情场忏悔而作的”。3、“《红楼梦》是为十二钗作本传的”。他在批评了 “右黛左钗”说以后,提出了“钗黛合一”论。他在《<红楼梦>底风格》中说:既晓得这部小说是作者的自传,“当然书中的人物事情都是实有而非虚构;既有实事作蓝本,所以《红楼梦》作者底惟一手段是写生。”在此基础上形成《红楼梦》底风格,“大概说来,是‘怨而不怒’。”他用五篇论文分析高鹗的续书,主要用《高鹗续书底依据》、《后40回的批评》两篇论文将前80回同后40回的差异说得清清楚楚,评价后40回的功过时说:“至于混40回于80回中,就事论事,是一种过失;就效用影响而论,是一种功德;混合而论是功多而罪少。”尚不失为公允之论。


              10楼2013-01-23 12:54
              回复
                第四,全面深刻地总结了《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何其芳认为“《红楼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小说这一形式的性能和长处,因而成为我国小说艺术发展的最高峰。”“胡适和某些曾经为他的说法所俘虏的人,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好像他只是把他的经历记录下来,就成功了这样一部作品。这是完全不懂得文学的创造的艰苦的。”批书人脂砚斋把这部书当作虚构的小说,并没有把它当作曹雪芹的自叙传。《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它把生活写得逼真而有味道。它的结构分四个部分,各有重点,又和全书的主要线索主要人物联系在一起。《红楼梦》里面大事件和大波澜都描写得非常出色,故事在进行,人物性格在显现,洋溢着生活的兴味,揭露了生活的秘密。《红楼梦》塑造了不少不朽的典型。它既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同时又集中地着重地描写了他们性格上的突出的特点。为了使人物的性格鲜明起来,《红楼梦》还常采取这样的写法,即把关系很亲近的人总是写得个性差异很大。它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继承发展了前代优秀小说的传统。《红楼梦》的突出成就之一是它“放射着强烈的诗和理想的光辉”,更加值得我们重视。
                何其芳第一次提出的这些看法,今天已变成红学界的共识。
                此外,何其芳还分析了曹雪芹流露出的封建思想。作者歌颂当时的清王朝,主观上是有“梦”“幻”和“色”“空”思想的。他指出一度流行的“市民”说和“农民”说的根据是靠不住的。他认为《红楼梦》的“作者的基本立场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叛逆者的立场,他的思想里面同时也反映了一些人民的观点。”“地主阶级叛逆”说可能不正确,但在何其芳却是自己的一家之言。研究《红楼梦》是一个屁股后面跟着缺点错误的项目,对谁说来概莫能外,何其芳自不能例外了。
                何其芳的《论<红楼梦>》在20世纪红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部《红楼梦》研究史上有纪念碑性质的论著”。这篇论文一发表,就“成为当代红学**中无法否认的新‘典范’,而且在今天的红学新路上,仍然具有‘典范’的意义”。“何其芳的长篇论文《论<红楼梦>》,对《红楼梦》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都作了系统细致的论述,提出了自己深思熟虑的见解,所以受到学术界广泛的注意,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的红学热潮同何其芳的这篇论文不能说没有关系,因为其中不少学人是读了他的这篇论文才走上研究《红楼梦》之路的。


                12楼2013-01-23 12:54
                回复
                  2025-08-31 20:14: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红学研究现状 
                  1976年以后,《红楼梦》研究步入新的历程,红学家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红楼梦》,并出版了大量专著,如冯其庸的《论庚辰本》、吴恩裕的《曹雪芹佚著浅探》、郭豫适的《红楼梦小史稿》、刘梦溪的《红学三十年》等。1976年《红楼梦学刊》创刊(到目前(1988年)已出二十余辑);1980年《红楼梦研究集刊》创刊;同年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正式成立;1980年6月在美国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邀请了美、日、法、英、澳、苏、泰、新及台港澳红学家二三十人参加,红学研究达到了高潮。 目前,研究《红楼梦》的方法、手段、内容等均有突破。红学家们使用了最新的科技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比较文学等和最新的技术手段,如电子计算机。红学研究的内容也易来易广泛,分工愈来愈细。人们对红学的概念亦进行了重新认识。周汝昌提出“现学”“脂学”“版本学”和“探佚学”是红学中“四大支柱”。多数红学家主张将红学分为“曹学(外学)”和“红学(内学)”。“曹学”研究曹雪芹的家世、传记、文物等;“红学”研究《红楼梦》的版本学、思想内容、人物创造、艺术成就、成书过程、八十回后的情况、语言特色、给后世的影响及《红楼梦》与清代社会、与我国古典文学传统关系、曹雪芹的创作观和创作过程及脂砚斋批语等。


                  15楼2013-01-23 13:16
                  回复

                    来源:
                    20世纪红学研究历史是怎样读懂《红楼梦》的发展史
                    ——《20世纪〈红楼梦〉综述》代前言 作者:胥惠民
                    及百度文库 百度百科
                    有删改


                    16楼2013-01-23 13:18
                    回复
                      这个不错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12-30 17:03
                      收起回复
                        不错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3-12-30 20:20
                        收起回复
                          不错😊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2-11-25 13: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