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很想自己写类似的一篇东西,可惜自身水平不够,很多关于珊瑚饲养方面的知识还处于学习阶段..加之我实在比较懒,转了这篇帖子。
帖子的作者是我极其崇拜的cmf大神级人物,国外权威级海水论坛RC上第一位中国每月一缸的获得者。
帖子里大多数的内容针对sps,但我认为其中的大多数对于LPS也有相当意义。比如说营养盐的控制,对PH、钙含量、水温以及是否需要对珊瑚喂食的论证。
这个帖子的核心目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养活sps/lps”,而是如何养好sps/lps。故很多关于饲养方面的要求是比一般饲养要求更高的。
--------------------------
我们为何追求珊瑚的快速生长
海水珊瑚水族在某些方面和水草水族领域有类似之处——如同水草水族造景依赖于水草的生长一样,优秀的珊瑚水族造景,也需要依赖珊瑚的生长,特别是对于目前日益流行的以SPS(小水螅体石珊瑚)为主的珊瑚水族箱就更是如此。
SPS在生长过程中会针对光线条件展开竞争,在三维空间中形成优美错落的造型,由大量生长旺盛的SPS为主构成的珊瑚造景,最能体现珊瑚礁旺盛的生命力和自然美感,饲养者也可以在水族箱中重现自然界最为壮观的图景——细小脆弱的珊瑚个体逐渐成长为巨大的珊瑚丛林,将光秃秃的石堆转变为水下雨林。巨型的SPS粗大健硕,不再是需要小心呵护的弱小生物,而成为珊瑚礁的脊梁,并且成为小型鱼类,甲壳类等众多生物的隐蔽所,这种接近自然珊瑚礁状态的造景是所有珊瑚水族爱好者的终极追求,也是目前珊瑚水族主流玩家评判珊瑚缸是否成功的标准。因此对于珊瑚水族爱好者来说,如何促进珊瑚,特别是SPS的快速健康生长,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遗憾的是,影响珊瑚生长的因素错综复杂,而在实验室环境下对活体珊瑚进行长期的研究分析也只在近几年才成为可能(部分上也要感谢珊瑚水族发展带来的经验),所以即使在珊瑚研究领域,关于影响珊瑚生长的机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未解之谜,因此本文只能从目前我们已知的珊瑚生长影响因素做出浅显的解释和阐述,同时也试图为珊瑚水族爱好者提供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建议。本文引用的很多实验都是利用SPS珊瑚进行的,但是相信结论对于大多数具备碳酸钙骨骼的珊瑚也同样适用。
珊瑚生长的微观过程
在讨论珊瑚的生长因素之前,我们应该先简单了解一下珊瑚的结构,以及珊瑚是如何生长的。就典型的SPS珊瑚来说,正如多数爱好者了解的,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层薄薄的共肉组织包覆着碳酸钙“骨骼”而形成的。如果我们把这一结构放大,就会发现其实共肉组织并不是如同塑料薄膜一样紧紧裹着内部的骨骼,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复杂结构。关于珊瑚共肉和骨骼的微观结构,我们可以把它比作一栋正在施工中的大楼:楼体的整个外表面包覆着一层薄薄的保护网,随着大楼不断的增高,保护网也不断的包覆新增加的楼体,从外部看我们其实看到的是一个包覆这保护网的实体。其实珊瑚的共肉组织就好像大楼外的保护网(只是更加致密),而楼体的钢筋水泥就如同珊瑚的骨骼,共肉组织被称为“桥粒”的中间纤维组织固定在碳酸钙骨骼上,而且与施工中的楼房一样,这层保护网虽然牢牢的固定在楼体上但并不是紧贴着楼体。施工中的大楼的“增长”其实正是发生在保护网和楼体之间——工人们在这个作业空间中不断的完善结构,加高大楼。而珊瑚也是一样,它的生长也发生在共肉组织和骨骼之间的这个小空间中,珊瑚结构上的这一空间被称为“细胞质外钙化液”(extracytoplasmic
calcifying fluid),简称ECF。

2012-2-3 13:29 上传下载附件 (6.06 KB)
珊瑚骨骼和共肉组织微观示意图
ECF空间很小,可能还不到1微米,但是却极其重要,ECF的液体虽然不是在珊瑚的细胞组织内部,但是也并非直接是环境中的海水,而是通过共肉组织细胞的一些离子输送机制产生的液体,在这里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被结合为碳酸钙,沉积在珊瑚骨骼上,保证了珊瑚骨骼的持续生长。珊瑚则通过自动调控整个珊瑚各个位置ECF
区域的一些化学机制,控制珊瑚生长成为正确的形态,并且向着正确的位置生长。
由于直接研究ECF非常困难,因此珊瑚对ECF内各类离子调控的方式的微观过程,目前大多还是未知的,只是从宏观上我们大致知道珊瑚是这么做的:它要将水体里的钙离子输送到ECF,要通过对水体里CO2或者是碳酸氢根离子的应用为ECF提供足够的碳酸根离子,要保证ECF的PH值是合适的,要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或者是水体里需要的有机物输送到ECF参与钙化过程,要控制ECF中磷酸盐和镁的浓度以免这些物质抑制盐酸钙沉淀的生成。而在这一过程中,珊瑚内共生的虫黄藻光的合作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用机理的细节仍然没有完全被揭示)。
帖子的作者是我极其崇拜的cmf大神级人物,国外权威级海水论坛RC上第一位中国每月一缸的获得者。
帖子里大多数的内容针对sps,但我认为其中的大多数对于LPS也有相当意义。比如说营养盐的控制,对PH、钙含量、水温以及是否需要对珊瑚喂食的论证。
这个帖子的核心目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养活sps/lps”,而是如何养好sps/lps。故很多关于饲养方面的要求是比一般饲养要求更高的。
--------------------------
我们为何追求珊瑚的快速生长
海水珊瑚水族在某些方面和水草水族领域有类似之处——如同水草水族造景依赖于水草的生长一样,优秀的珊瑚水族造景,也需要依赖珊瑚的生长,特别是对于目前日益流行的以SPS(小水螅体石珊瑚)为主的珊瑚水族箱就更是如此。
SPS在生长过程中会针对光线条件展开竞争,在三维空间中形成优美错落的造型,由大量生长旺盛的SPS为主构成的珊瑚造景,最能体现珊瑚礁旺盛的生命力和自然美感,饲养者也可以在水族箱中重现自然界最为壮观的图景——细小脆弱的珊瑚个体逐渐成长为巨大的珊瑚丛林,将光秃秃的石堆转变为水下雨林。巨型的SPS粗大健硕,不再是需要小心呵护的弱小生物,而成为珊瑚礁的脊梁,并且成为小型鱼类,甲壳类等众多生物的隐蔽所,这种接近自然珊瑚礁状态的造景是所有珊瑚水族爱好者的终极追求,也是目前珊瑚水族主流玩家评判珊瑚缸是否成功的标准。因此对于珊瑚水族爱好者来说,如何促进珊瑚,特别是SPS的快速健康生长,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遗憾的是,影响珊瑚生长的因素错综复杂,而在实验室环境下对活体珊瑚进行长期的研究分析也只在近几年才成为可能(部分上也要感谢珊瑚水族发展带来的经验),所以即使在珊瑚研究领域,关于影响珊瑚生长的机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未解之谜,因此本文只能从目前我们已知的珊瑚生长影响因素做出浅显的解释和阐述,同时也试图为珊瑚水族爱好者提供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建议。本文引用的很多实验都是利用SPS珊瑚进行的,但是相信结论对于大多数具备碳酸钙骨骼的珊瑚也同样适用。
珊瑚生长的微观过程
在讨论珊瑚的生长因素之前,我们应该先简单了解一下珊瑚的结构,以及珊瑚是如何生长的。就典型的SPS珊瑚来说,正如多数爱好者了解的,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层薄薄的共肉组织包覆着碳酸钙“骨骼”而形成的。如果我们把这一结构放大,就会发现其实共肉组织并不是如同塑料薄膜一样紧紧裹着内部的骨骼,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复杂结构。关于珊瑚共肉和骨骼的微观结构,我们可以把它比作一栋正在施工中的大楼:楼体的整个外表面包覆着一层薄薄的保护网,随着大楼不断的增高,保护网也不断的包覆新增加的楼体,从外部看我们其实看到的是一个包覆这保护网的实体。其实珊瑚的共肉组织就好像大楼外的保护网(只是更加致密),而楼体的钢筋水泥就如同珊瑚的骨骼,共肉组织被称为“桥粒”的中间纤维组织固定在碳酸钙骨骼上,而且与施工中的楼房一样,这层保护网虽然牢牢的固定在楼体上但并不是紧贴着楼体。施工中的大楼的“增长”其实正是发生在保护网和楼体之间——工人们在这个作业空间中不断的完善结构,加高大楼。而珊瑚也是一样,它的生长也发生在共肉组织和骨骼之间的这个小空间中,珊瑚结构上的这一空间被称为“细胞质外钙化液”(extracytoplasmic
calcifying fluid),简称ECF。

2012-2-3 13:29 上传下载附件 (6.06 KB)
珊瑚骨骼和共肉组织微观示意图
ECF空间很小,可能还不到1微米,但是却极其重要,ECF的液体虽然不是在珊瑚的细胞组织内部,但是也并非直接是环境中的海水,而是通过共肉组织细胞的一些离子输送机制产生的液体,在这里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被结合为碳酸钙,沉积在珊瑚骨骼上,保证了珊瑚骨骼的持续生长。珊瑚则通过自动调控整个珊瑚各个位置ECF
区域的一些化学机制,控制珊瑚生长成为正确的形态,并且向着正确的位置生长。
由于直接研究ECF非常困难,因此珊瑚对ECF内各类离子调控的方式的微观过程,目前大多还是未知的,只是从宏观上我们大致知道珊瑚是这么做的:它要将水体里的钙离子输送到ECF,要通过对水体里CO2或者是碳酸氢根离子的应用为ECF提供足够的碳酸根离子,要保证ECF的PH值是合适的,要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或者是水体里需要的有机物输送到ECF参与钙化过程,要控制ECF中磷酸盐和镁的浓度以免这些物质抑制盐酸钙沉淀的生成。而在这一过程中,珊瑚内共生的虫黄藻光的合作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用机理的细节仍然没有完全被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