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吧 关注:2,861贴子:21,125
  • 1回复贴,共1

总结了以往我的若干疑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孟德斯鸠为什么没有改葬在先贤祠?
1755年2月10日,孟德斯鸠闭上了眼睛,终年66岁.翌日下午他被安葬在苏尔比斯教堂的圣日诺维也芙小教堂.在大**恐怖时期,他的遗骨被扔到了巴黎地下墓室.1796年3月2日,元老院根据约瑟夫·德·普雷弗林的建议,想把孟德斯鸠遗骨改葬在先贤祠,但没有找到.摘自<<孟德斯鸠传>>
2.孟德斯鸠的墓志铭是什么?
“他的去世令我们悲伤,令祖国痛惜,对于外国人和不认识他的人来说,他的去世也不会是一件无关痛痒的事。"
3<<论法的精神>>这名称是否包含特殊意义?
论法的精神
或论法律与各类政体、风俗、气候、宗教、商业 等等之间应有的关系,附作者对罗马继承法、法兰西 诸法以及封建法的最新研究。“无母而生的孩子”
这段文字是本书的副标题。书名冗长是当时的习惯。原文为拉丁文 Prolem sine matre creatam,引自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著名神话史诗《变形记》第二卷第 553 行。这个无母而生的孩子就是希腊神话中的雅典王埃里赫托尼奥斯。在传说中,神强暴阿西娜未遂,阿西 娜用羊毛布擦拭沾在腿上的**后,随手扔在地上。大地因此而受孕,并产下埃里赫托尼奥斯。阿西娜收 养了这个孩子,将他抚育成人。埃里赫托尼奥斯成为雅典王太后,倡导了对阿西娜的崇拜。据法国学者研 究,孟德斯鸠在此处引用这个典故的用意可能有二。其一: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没有先例的著作;其二: 孟德斯鸠曾向一位友人说过,撰写一部伟大的著作,既需要父亲,也需要母亲,也就是说,天才和自由均 不可或缺。但是,他只有前者,却没有后者。


1楼2013-01-14 21:56回复
    所有公共新闻都把孟德斯鸠之死作为一桩灾难宣布。过去一位罗马名人所说的话可以用 在孟德斯鸠身上:没有一个人为他去世的噩耗感到高兴,人人都从他去世那一刻起把他永远牢记在心间。外国人迫不及待地表达了他们的惋惜之情,享有盛誉的切斯特费尔德爵士在伦 敦的一份报纸上刊发了一篇纪念孟德斯鸠德文章,这是一篇既无愧于被纪念者也无愧于纪念 者的文章,完全可以比之于伯里克利为阿纳萨戈拉撰写的悼文。普鲁士王家科学和文学院 没有为外籍院士发表颂词的惯例,却为孟德斯鸠破了例,而在此之前,只有让·贝尔努里享受过这一殊荣。
    莫帕尔蒂先生不顾沉屙缠身,亲自前来向他的好友告别,而此前他从未向任 何人表达过如此真诚和悲痛的心情。在这许多向孟德斯鸠先生表示敬意的人当中,我觉得应 该添上国王本人,他当着我的面表达了对孟德斯鸠的颂扬,指出他的去世是哲学界的损失, 并对我表示安慰。 2 月 17 日,法兰西学院依据惯例为他举行了一个庄重的仪式,尽管时值严冬,该院在巴 黎的同仁全都到场出席。在这个令人悲痛的仪式上,本应把《论法的精神》安放在灵柩上面, 就像当年把拉斐尔的最后一幅画作安放在他的灵柩对面一样。如果安放了这件简单却感人的 物品,肯定抵得上一篇绝妙的悼词。 我们在前面仅仅把孟德斯鸠先生看成作家和哲学家,倘若不说说他广泛的兴趣和为人的 品德,那就等于抹杀他的一半荣耀。


    3楼2013-01-14 22: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