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画像李白(701年-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姓名: 李白
外文名: Li Bai
别名: 李太白,青莲居士、诗仙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唐剑南道绵州或西域碎叶
出生日期: 701年
逝世日期: 762年
职业: 诗人
主要成就: 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高峰
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批判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
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
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代表作品: 《蜀道难》《行路难》《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李白简介本目录涉及专业领域知识,部分内容存在争议,已由GAP技术讲师 李磊核实查证。
查证内容已提供参考资料,点击查看详情。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1]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应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为被灭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说缺乏佐证。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著名青年作家贾飞称李白是中国上下5000年来最有天赋与才情的大诗人,但是由于在唐朝时期,富二代和罪人子孙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李白因此终生未能通过考试入仕,成为一大遗憾。 李白
李白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旧唐书·李白传》记载,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往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就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会稽(绍兴),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文章风采名震天下,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李白画像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见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单纯的喝酒猝死(见《旧唐书》)。也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2]
名字由来那是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亲就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 李白
人。
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父亲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
外文名: Li Bai
别名: 李太白,青莲居士、诗仙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唐剑南道绵州或西域碎叶
出生日期: 701年
逝世日期: 762年
职业: 诗人
主要成就: 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高峰
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批判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
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
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代表作品: 《蜀道难》《行路难》《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李白简介本目录涉及专业领域知识,部分内容存在争议,已由GAP技术讲师 李磊核实查证。
查证内容已提供参考资料,点击查看详情。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1]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应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为被灭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说缺乏佐证。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著名青年作家贾飞称李白是中国上下5000年来最有天赋与才情的大诗人,但是由于在唐朝时期,富二代和罪人子孙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李白因此终生未能通过考试入仕,成为一大遗憾。 李白
李白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旧唐书·李白传》记载,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往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就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会稽(绍兴),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文章风采名震天下,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李白画像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见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单纯的喝酒猝死(见《旧唐书》)。也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2]
名字由来那是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亲就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 李白
人。
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父亲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