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吧 关注:1,453,287贴子:25,809,110

中国系列空对空导弹 (自己整理,有错请纠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霹雳-1

1958年,我国在引进苏联歼击机的同时引进了苏制K-5M型空空导弹。该弹由无线电控制舱、自动驾驶仪操纵舱、横滚稳定自动控制和冷气舱、战斗部以及无线电引信舱、火箭发动机和电池舱组成。弹头呈细锥形,弹身为纺锤式,弹翼和尾翼为十字形,飞行最大马赫数2.5,使用高度2.5~16.5千米,最大发射距离6千米,可全天候使用。米格-19或歼6歼击机的翼下可挂4枚K-5,导弹采用尾追攻击,通常一次发射2枚,以保证命中。为了满足人民空军的需要,一机部航空工业总局于1958年10月下达了仿制K-5M空空导弹的任务,并将仿制型导弹命名为“霹雳1号”。
“霹雳1号”的研制工作由一机部航空工业总局总负责,331厂为主要承制厂和总设计师单位,朱传千任总设计师。712、212、123、245厂及一机部18所等单位分别承担了配套的自动驾驶仪、无线电控制仪、无线电引信、战斗部、药柱等部件的仿制工作。最大速度:2.5马赫,使用高度:2.5-16.5公里,最大射程:6公里。



IP属地:天津1楼2013-01-12 09:25回复
    霹雳-3
    该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个空空导弹,其设计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射程、提高精度和杀伤威力,满足新一代战斗机歼8的作战使用要求。以航空工业部所属第六一二所(现为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和株洲航空发动机厂为主,于1962年6月开始研制,1968年6月开始首批20枚样弹地面和飞行试验。1969年12月完成第二批30枚样弹的地面试验。1970年开始在国家靶场进行定型试验,直到1974年11月才基本完成试验项目。
    此后为进一步考核导弹性能,还进行了多次地面和空中试验,到1980年4月正式定型。1981年生产出50枚导弹,1982年发射8枚导弹用于定型补充试验。1983年在航空工业型号调整中停止研制生产。该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和模块化舱段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加大弹翼面积和平衡攻角,以提高机动性和高空性能;增加发动机装药量,以增大射程;采用光学浸没红外探测器,以增大导引头作用距离;采用新型战斗部和红外引信,以提高杀伤威力。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最大射程 11.5km
    最小射程 1300m
    最大速度 M2
    使用高度 23000m
    制导系统 被动红外
    引  信 红外近炸引信
    战 斗 部 爆炸破片
    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93kg
    弹  长 2.123m
    弹  径 135mm
    翼  展 654mm

    霹雳-3未进入空军服役


    IP属地:天津3楼2013-01-12 09:30
    收起回复
      2025-08-24 01:34: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霹雳-4

      该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二个空空导弹,也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个半主动雷达型空空导弹,以航空工业部所属第六一二所(现为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和株洲航空发动机厂为主,于1966年3月开始研制,1980年11月完成样机部件地面定型试验。1981年7月转入第二阶段研制,1984年生产出首批整弹样机、发射装置以及地面维护设备。1985年因其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而停止研制。
      该弹采用与美国的“麻雀”3A(AIM-7D)相似的气动外形布局,即两对全动式梯形弹翼装在弹体中部,起控制舵和副翼双重作用,4片固定式三角形安定面装在弹体尾部,起纵向稳定作用。同时,该弹还采用与前苏联/俄罗斯在空空导弹设计上常用的方案,即“一弹、两头”方案,通过半主动雷达和被动红外两种不同导引头的互换,形成半主动雷达和被动红外两种导弹型号,代号分别为“霹雳”4甲(PL-4A)和“霹雳”4乙(PL-4B)。
      最大射程 18km(PL-4A)8km(PL-4B)
      最小射程 1500m
      最大速度 M2.2
      使用高度 300~21000m
      最大过载 40g
      制导系统 半主动雷达(PL-4A)被动红外(PL-4B)
      引  信 无线电引信和压电引信
      战 斗 部 高爆炸药,重30kg
      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150kg(PL-4A)148kg(PL-4B)
      弹  长 3.235m(PL-4A)3.128m(PL-4B)
      弹  径 190mm


      IP属地:天津4楼2013-01-12 09:31
      回复
        霹雳-5

        该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三个空空导弹,分为半主动雷达型和被动红外型,名称和代号分别为“霹雳”5甲(PL-5A)和“霹雳”5乙(PL-5B),主要研制单位为航空工业部所属第六一二所(现为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半主动雷达型于1966年4月开始研制首批样弹,1971年7月开始首次载飞试验,1972年9月进行空中模拟弹发射试验,1981年4月研制第二批样弹研制,同年8月开始进行空中靶试,直到1982年3月结束发射试验,1983年在航空工业型号调整中停止研制生产。被动红外型于1966年4月开始研制首批样弹,1967年初开始首批地面和空中载飞试验,随后经过多批样弹研制和各种地面和空中发射试验,因受国内形势影响直到1986年9月才通过国家定型委员会审查,获准设计定型并投入批生产,进入中国空/海军服役。该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由制导控制组件、战斗部、红外近炸引信或无线电近炸引信、固体火箭发动机、鸭式舵面和三角形弹翼组成。红外导引头采用压缩空气致冷,灵敏度高,具有抗背景辐射干扰的能力。战斗部采用高爆炸药,有杀伤破片型和连续杆型,前者配用红外近炸引信,后者配用无线电近炸引信。这两种类型的战斗部及其近炸引信,可以互换使用。战斗部有效杀伤半径10m。红外近炸引信的抗干扰能力强,起爆可靠性高。该弹的最大脱靶量9m。
        最大射程 10km(PL-5A)16km(PL-5B)
        最小射程 1300m
        最大速度 M2.2
        使用高度 1000~18000m(PL-5A)500~21500m(PL-5B)
        最大过载 30G
        制导系统 半主动雷达(PL-5A)被动红外(PL-5B)
        引  信 无线电引信或红外光学引信
        战 斗 部 高爆炸药,重30kg
        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150kg(PL-5A)148kg(PL-5B)
        弹  长 3.235m(PL-5A)3.128m(PL-5B)
        弹  径 190mm
        翼  展 657mm
        


        IP属地:天津5楼2013-01-12 09:32
        回复
          还有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1-12 09:33
          回复
            霹雳-5E
            PL-5E是PL-5系列的最新改型。采用鸭式舵布局,气动舵为双三角形,有较大的翼展,提高了舵面操作效率,改善了导弹的机动性,使导弹最大过载达到了40g。PL-5E是采用了新的多元红外导引头,具有全向攻击能力的新型格斗空对空导弹,而且比单元红外导引头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导引头视场角3°,在发射前最大跟踪范围是±40°,发射后是±38°,具有很好的离轴发射能力,离轴发射角超过响尾蛇的±28°和法国魔术2的±35°,接近MICA红外型的±45°,最大跟踪角速度为20°/秒,能够跟踪大幅度机动的目标。与PL-5旧型号所采用的红外近炸引信相比,这种引信更能适应格斗的要求,能更精确地控制炸点并且难以干扰,导弹改进了末段控制,提高了制导精度。
            PL-5E采用了先进的无烟型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降低了发射信号特征,同时减少了有烟推进剂发射后产生的固体微粒对载机发动机的影响。
            PL-5E的直径为127毫米,长度为2890毫米,翼展617毫米,重量83公斤,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使PL-5E具有很好的载机适配性。作战高度为0-21公里,覆盖了战斗机的全部作战高度。PL-5E是一种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的空空导弹。其性能优于美国现役的AIM-9L/M系列。

            飞豹A使用的霹雳-5E

            枭龙翼尖挂载的霹雳-5E


            IP属地:天津7楼2013-01-12 09:33
            收起回复
              霹雳-6
              (上图弹体上标注有PL-6字样 但是和霹雳-7导弹很相似 不知图我找对没有)该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新一代空空导弹,是具有大过载机动能力的格斗型空空导弹,以满足新一代战斗机的作战使用要求。由航空工业部所属第六一二所(现为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于1975年开始研制,1978年研制出首批模拟弹,1979年进行空中发射试验,1981年底转入预研项目,1983年在航空工业型号调整中停止研制生产。该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新一代空空导弹,是具有大过载机动能力的格斗型空空导弹,以满足新一代战斗机的作战使用要求。由航空工业部所属第六一二所(现为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于1975年开始研制,1978年研制出首批模拟弹,1979年进行空中发射试验,1981年底转入预研项目,1983年在航空工业型号调整中停止研制生产。最大射程 11.5km.最小射程 1300m.最大速度 M2.使用高度 23000m.最大过载29g(单道通).制导系统 被动红外.引  信 红外近炸引信.战斗部爆炸破片.动力装置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弹重93kg.弹长 2.123m.弹径135mm.翼展654mm


              IP属地:天津8楼2013-01-12 09:35
              回复
                霹雳-7
                图中红色导弹
                霹雳7号于1982年3月开始研制,1987年通过技术鉴定并小批量生产。其特点:具有自动搜索,捕获和跟踪目标的能力,有较高的机动性和近距格斗能力。有类似于法“魔术”的大过载特性,改进型有与“魔术”2相当的迎头攻击能力,该型号除主要用于J-7外,据说J-6这样的战机也能挂载。该弹采用十字形双鸭式气动外形布局,鸭式舵面位于导弹重心之前,同装在尾部的大翼展、大面积弹翼相配合,可减少舵面偏转响应时间,提高导弹的机动性,并提供导弹最大平衡攻角,提高近距格斗时的安全性。此外,旋转式尾翼可提高舵面横滚控制效率;固定式前翼可增大舵面效应,减少偏航力矩。该弹在结构上的另一特点,是将导弹分为前、后2个舱段,以利于维护使用,而不是按导弹各部件分为多个舱段。该弹的性能特点,是具有自动搜索截获能力、大机动过载和离轴发射能力、以及高的毁伤目标能力。
                最大射程 14km
                最小射程 500m
                最大速度 M2
                使用高度 21000m
                最大过载 35g
                制导系统 被动红外
                引  信 红外近炸引信
                战 斗 部 爆炸破片,重12kg
                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90kg
                弹  长 2.75m
                弹  径 157mm
                翼  展 660mm

                歼-7用的霹雳-7

                魔术-2导弹


                IP属地:天津9楼2013-01-12 09:37
                收起回复
                  2025-08-24 01:28: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霹雳-8


                  歼-8II使用的霹雳-8
                  霹雳-8是仿制以色列的“怪蛇-3”型空对空导弹生产的一种红外寻的制导的导弹。该弹具有全向攻击能力。目前我军广泛使用的导弹
                  弹长;2.9米
                    弹径:157毫米
                    弹重:115千克
                    战斗部重:10千克
                    射程:0.5-15公里
                    最大作战高度:21000米
                    速度:2马赫
                    机动过载:35G
                    导引头:氮致冷锑化铟

                  歼-10挂载的霹雳-8


                  以色列怪蛇-3


                  IP属地:天津10楼2013-01-12 09:42
                  回复
                    霹雳-9

                    霹雳-9
                    PL-9C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红外空空导弹系统。其多元红外导引头具有优异的全向攻击能力。PL-9C导弹采用了传统的前鸭式舵气动外形,包括前弹体和后弹体。前弹体由制导舱和引信舱组成;后弹体由战斗部和发动机组成。PL-9C的导引头采用了新的可编程数字处理器,数字技术的采用提高了对目标的跟踪识别能力,具有良好的抗背景干扰和人工干扰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改变软件程序对付新出现的红外干扰源。PL-9C导弹采用比例式制导规律,在制导系统中采用了先进的超前偏置电路,在导弹飞行的末端,利用超前偏置信号将导弹导向目标的要害部位,提高了导弹的杀伤概率。其战斗部为破片杀伤式,能完全杀伤7米内的目标,有效杀伤半径为13米,采用主动式无线电近炸引信,单发杀伤概略为80%。推进装置为二级推力火箭发动机,导弹最大速度大于2.1Ma,作战高度为0-21公里。
                    导引头视场:3°
                    最大跟踪范围:±40°
                    最大跟踪角速度为28°/s
                    导弹最大过载:35g
                    弹长:2900mm
                    弹径:157mm
                    翼展:650mm
                    舵展:500mm
                    弹重:115kg

                    霹雳-9

                    上 霹雳-9C

                    霹雳-9C


                    IP属地:天津11楼2013-01-12 09:44
                    收起回复
                      霹雳-10

                      70年代末,为了部队90年代初装备更新需要,中央军委决定研制歼八-2型战斗机,其性能重点要求具备全天候超视距拦射能力,并兼顾对地攻击。作为最重要的配套武器项目中距拦射导弹的研制亦开始。由于国内技术基础薄弱,中央军委决定采取”红旗升空”的方针即借鉴美国麻雀导弹三军通用的优点在上海机电二局研制的红旗61的基础上,通过改进为歼八-2提供中距拦射导弹。1980年上海机电二局上报的设计方案被国防科工委批准。武器系统被正式命名为霹雳10中距拦射导弹武器系统。其基本上沿用红旗61的设计。仅根据发射平台的改变而对某些部件进行了更新。1986年霹雳10由歼八-206号原型机在国家航空兵器试验基地首次空中打靶成功。1988年中央军委批准霹雳10设计定型,这是中国首次全程完成中距拦射导弹的研制工作。由于霹雳10沿用了红旗61的设计,所以试验其存在许多缺点如:重量偏大,影响飞机技战性能,采用圆锥扫描体制导引头,抗干扰能力较差等,因此其设计定型以后并没有投产。
                      长:3.69米           体直径: 20.3厘米  翼展:约80厘米        发射重量: 220千克.   弹头: 33千克高爆碎裂效果     制导: 半主动雷达自引导     推进: 单级固体发动机  最大射程: 60公里        最大速度:4马赫


                      红旗-61是当时猎鹰-60地对空导弹的舰版 此为猎鹰-60导弹


                      IP属地:天津12楼2013-01-12 09:47
                      收起回复
                        霹雳-12
                        歼-10腹下白色导弹
                        霹雳-12空空导弹(PL-12外贸型号称为SD-10/闪电-10)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央军委正式批准由中国一航空空导弹研究院主导研制国产先进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一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PLAAF)和巴基斯坦空军(PAF)研制的超视距空对空导弹(BVRAAM) PL-12的性能指标已达到著名的AIM-120、R-77等先进中距空空导弹的水平。PL-12外观上为四面三角弹翼,四面尾鳍(控制飞行舵面),外置线束盒。经过特别设计的“截角”尾鳍提供了更小的阻力、更大的速度和更高的扭矩以获得更佳的机动性。由于制导方式为先进的主动雷达加捷联惯导系统,PL-12具有了“发射后不用管”的能力,其高达38G的使用过载,也可保证导弹能跟踪拦截实施9G过载机动的空中目标,对F-16这类目标的不可逃逸攻击区大约为载机前方35千米~45千米范围内,与AIM-120差不多。PL- 12的战斗部为高效能杆式杀伤战斗部,对战斗机和轰炸机等大小目标均有良好的毁伤效果。此外,PL-12的抗干扰能力很强,能有效对抗数种电子干扰形式,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常见的电子干扰方式。专家认为,国产PL- 12的性能已超越美国AIM-120A/B、俄罗斯R-77和法国“米卡”早期型等,略逊于AIM- 120C。
                        弹重 180 kg
                        弹长 3.85 m
                        弹径 203 mm
                        翼展 674mm
                        射程:80+km最大 1km最小
                        速度:4马赫
                        最大过载:≥38g

                        歼-11国产机就可以挂载霹雳-12

                        老歼8II最新改型也可使用霹雳-12
                        


                        IP属地:天津14楼2013-01-12 09:52
                        收起回复


                          IP属地:天津15楼2013-01-12 09:53
                          回复
                            R-27 AA-10
                            AA-10(R-27)导弹的导引头分为半主动雷达型和红外型,前者称为 R-27R,后者称为R-27T。R-27T 导弹长约3.7米,弹重234千克, 射程40千米;R-27R长约4.1米, 弹径0.23米,弹重253千克,射程约50千米。 R-27导弹有多种改型,如R-27ET/ER/EM/EA,其中ET型和ER型分别是在T型和R型的基础上加长的,ET型增至4.5米,而ER型的弹长增至约4.7米,后部弹径增加至0.35米,导弹的重量提高到350千克,射程可达70~75千米。AA-l0(R-27)导弹采用三翼面布局,在弹头前部有 4个小边条,其后是操纵舵面,弹尾装有 4个双梯形弹翼。该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在世界上率先采用了新颖的倒梯形的操纵舵,其机动性也因此而明显得到改善.但在2000年5月16日,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发生空战,双方对射数十枚AA-10均未命中,导致各AA-10使用国向苏联提出抱怨,要求以更精准之导弹代替。
                            R27从82年服役以来,至少推出7种型号
                            R-27T :中距惯性指挥修正暨红外线制导型,最大射程约 40 公里。全长 3.07 米;弹径 0.23 米;翼展 0.77 米;发射重量 254 公斤;弹头重量 39 公斤;有效射程约 40 公里。
                            R-27PS :供 MiG-27D/K 攻击机使用的特种短距红外线制导型,最大射程不详R-27R:中距惯性指挥修正暨半主动雷达制导型,最大射程约 50 公里。全长 4.00 米;弹径 0.23 米;翼展 0.77 米;发射重量 253 公斤;弹头重量 39 公斤;有效射程约 50 公里。
                            R-27ET: R-27T 的增程型, 最大射程增为 70 公里。全长 4.50 米;弹径 0.26 米;翼展 0.80 米;发射重量 343 公斤;弹头头重量 39 公斤;有效射程约 70 公里
                            R-27ER: R-27R 的增程型, 最大射程增为 75 公里。全长 4.70 米:弹径 0.26 米;翼展 0.80 米;发射重量 350 公斤;弹头重量 39 公斤;有效射程约 75 公里。
                            R-27EA:远距惯性指挥修正暨主动雷达导引型,最大射程约 80 公里,具有较佳的低空目标攻击能力和抗电子干扰能力。全长 4.78 米;弹径 0.26 米;翼展 0.80 米;发射重量 350 公斤;弹头重量 39 公斤;有效射程约 75 公里。
                            R-27EM:远距惯性指挥修正暨半主动雷达导引型,最大射程约 110 公里,提高对低空目标的攻击能力。全长 4.73 米;弹径 0.26 米;翼展 0.80 米;发射重量 350 公斤;弹头重量 39 公斤;有效射程约 110 公里
                            俄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除交付首批苏 -27SK战斗机之外,还交付了R-27系列多种先进导弹。包括R-27R半主动空对空导弹、R-27T红外空对空导弹 R-27ET和R-27ER半主动寻的空对空导弹

                            中国早期引进的苏-27挂载R-27


                            红外引导头


                            IP属地:天津16楼2013-01-12 09:55
                            收起回复
                              2025-08-24 01:22: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R-73 AA-11

                              1982年,“三角旗”导弹设计局研制成功R-73K(西方国家称之为AA-11”射手")近距空中格斗导弹。这种导弹采用了舵面位于弹翼前的“鸭”式气动布局,弹翼上采用了稳定副翼,弹翼前采用了前升力小翼,弹翼和舵面位置呈X形,并对称。是90年代世界上性能最好格斗型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之一。R-73导弹被赋予K-73E的名称出口到国外。R-73是一枚红外线导引(追热)式的导弹,配备一具灵敏且低温冷却式的寻标器,并真正具有"离轴攻击"(off-boresight)的能力:寻标器可以"看见"偏离导弹中心轴角的目标。它可由配戴头盔瞄准具(helmet-mounted sight:HMS)的飞行员以目视的方式锁定目标。最小的攻击范围大约300米,且在同高度下最大射程达30公里。



                              中国海航苏-30机翼外侧


                              IP属地:天津17楼2013-01-12 09:5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