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凌电力有限公司1994年经电力部批准成立,前身是1986年组建的湖南五强溪水电工程建设公司,本部设在湖南省长沙市。1996年国务院明确五凌公司作为业主,全面负责长江第三大支流沅水流域的水电开发和经营,现已建成水电厂五座,在建三座,预计2010年左右基本完成沅水流域开发。公司积极推进“以水电为基础,多种电源并举互补”的发展战略,在建的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内首座由发电企业投资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同时正在开展贵州黔东、湖南新化两个火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公司以18亿元资本金起步,目前已建在建装机容量700多万千瓦,资产规模220亿元,人均利税57万元/人/年,全员劳动生产率108万元/人/年,实现了又快又好发展。
公司坚持探索和推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在我国水电行业率先实施新厂新办、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的办厂模式,电厂定员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推行“小业主、大监理、招投标、总价承包、建管结合”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实现了工程建设好、快、省,凌津滩、近尾洲、洪江、碗米坡四座电站累计节约投资9.8亿元,坝高185.5米、装机100万千瓦的三板溪电站首台机组投产仅用47个月,创造了国内同类型电站建设速度新纪录。公司坚持大局为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妥善处理发电、防洪、航运、移民等各方面的关系,多年来公司在未增加原概算的情况下,根据当地政府和移民的实际情况累计增加移民投资25亿元,保证了移民生产生活稳定,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防汛抗洪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李瑞师,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4年任五强溪电厂厂长兼党委书记,1999年起任五凌公司总经理,2003年起兼任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湖南分公司总经理,2006年底任五凌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是五凌公司成立、发展的见证人、参与者、领导者。
近期,采访组一行五人专程赴五凌电力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研采访,对这个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历程、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了比较系统的了解。采访组与五凌公司主要领导及管理层人士进行了座谈。结合座谈会以及参观考察的情况,中国经济时报包月阳总编辑与五凌公司董事长李瑞师进行了一场近三个小时的对话。在对话当中,李瑞师不仅介绍了五凌公司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经验,还就我国的电力产业、国有企业改革等问题发表了一些独到的看法。
电力供给应保持相对过剩
包月阳(记者):除了五凌公司董事长的身份之外,你还有两个身份,一个是长期从事电力工作,是这方面的专家;再一个是全国人大代表,你一直在积极参政议政,对国家的发展有很多思考。所以我们今天除了要请你谈企业情况外,还要请教一些宏观的、产业的问题。
去年曾有一种说法,由于电厂和电站上得过猛,电力生产将很快出现过剩。目前的电力供应的确不那么紧张了。作为一家大型电力企业的负责人和电力专家,你如何看待近两年的电力投资情况和目前的电力供求形势?
李瑞师:电力供给和社会需求的关系非常密切,总体来讲,我认为电力供给应该相对过剩,目前的主要问题还是电力总量偏小。主要有三个理由:第一,这是电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电力发展适当超前,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第二,电力需求本身也是有变化的、波动的,从客观来讲,电力供应不可能总是保持刚好满足需求这样一种情况,总是处于不足或过剩,而不足的损失和影响是很大的;第三,中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目前的电力总量,特别是人均装机容量还非常小,应该加快发展——全国人均装机容量不到0.4千瓦,湖南省人均装机容量还不到0.3千瓦,发达国家的人均装机容量是4千瓦左右,我们只有人家的十分之一。
包月阳(记者):现在有不少人觉得电力建设已经开始过剩了,你觉得今后一两年会不会出现电力过剩?如果会出现,你是否担心,有没有应对的办法?
公司坚持探索和推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在我国水电行业率先实施新厂新办、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的办厂模式,电厂定员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推行“小业主、大监理、招投标、总价承包、建管结合”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实现了工程建设好、快、省,凌津滩、近尾洲、洪江、碗米坡四座电站累计节约投资9.8亿元,坝高185.5米、装机100万千瓦的三板溪电站首台机组投产仅用47个月,创造了国内同类型电站建设速度新纪录。公司坚持大局为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妥善处理发电、防洪、航运、移民等各方面的关系,多年来公司在未增加原概算的情况下,根据当地政府和移民的实际情况累计增加移民投资25亿元,保证了移民生产生活稳定,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防汛抗洪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李瑞师,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4年任五强溪电厂厂长兼党委书记,1999年起任五凌公司总经理,2003年起兼任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湖南分公司总经理,2006年底任五凌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是五凌公司成立、发展的见证人、参与者、领导者。
近期,采访组一行五人专程赴五凌电力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研采访,对这个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历程、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了比较系统的了解。采访组与五凌公司主要领导及管理层人士进行了座谈。结合座谈会以及参观考察的情况,中国经济时报包月阳总编辑与五凌公司董事长李瑞师进行了一场近三个小时的对话。在对话当中,李瑞师不仅介绍了五凌公司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经验,还就我国的电力产业、国有企业改革等问题发表了一些独到的看法。
电力供给应保持相对过剩
包月阳(记者):除了五凌公司董事长的身份之外,你还有两个身份,一个是长期从事电力工作,是这方面的专家;再一个是全国人大代表,你一直在积极参政议政,对国家的发展有很多思考。所以我们今天除了要请你谈企业情况外,还要请教一些宏观的、产业的问题。
去年曾有一种说法,由于电厂和电站上得过猛,电力生产将很快出现过剩。目前的电力供应的确不那么紧张了。作为一家大型电力企业的负责人和电力专家,你如何看待近两年的电力投资情况和目前的电力供求形势?
李瑞师:电力供给和社会需求的关系非常密切,总体来讲,我认为电力供给应该相对过剩,目前的主要问题还是电力总量偏小。主要有三个理由:第一,这是电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电力发展适当超前,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第二,电力需求本身也是有变化的、波动的,从客观来讲,电力供应不可能总是保持刚好满足需求这样一种情况,总是处于不足或过剩,而不足的损失和影响是很大的;第三,中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目前的电力总量,特别是人均装机容量还非常小,应该加快发展——全国人均装机容量不到0.4千瓦,湖南省人均装机容量还不到0.3千瓦,发达国家的人均装机容量是4千瓦左右,我们只有人家的十分之一。
包月阳(记者):现在有不少人觉得电力建设已经开始过剩了,你觉得今后一两年会不会出现电力过剩?如果会出现,你是否担心,有没有应对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