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OH的“—”
刘海红
(茶陵县云阳中学,412400)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材的溶解度表上AgOH的溶解性标为“—”,但通过笔者对AgOH的生成焓的计算、AgOH的生成实验和AgOH在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认为AgOH的溶解性应标为“不”。
关键词:化学 AgOH 溶解性
在AgNO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首先析出白色AgOH沉淀,常温下AgOH极不稳定,立即脱水生成暗棕色Ag2O沉淀。如果用溶于90%乙醇的AgNO3,在低于228K下和KOH反应,可得到白色 AgOH沉淀[无机化学下册,第四版,713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因此,在高中化学教材后的附录上,AgOH的溶解性为“—”。但经过笔者的探索,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其溶解性可以表示为“不”。
第一个方面:从理论上来说,反应AgOH(s)≈Ag+ (aq)+ OH-(aq) 的Ksp=1.0×108,根据△rG=-RT㏑Ksp,可以解出该反应的自由能为45.6KJ•mol-1,从化学反应角度来看,其溶解的正反应为非自发反应,而其逆反应则应当为自发反应。所以,也就是说由Ag+ (aq)+ OH-(aq)=AgOH(s)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非可逆过程。因为其溶解性反应的自由能较大,故而不可能有其逆反应发生,也可以这么说,AgOH的生成焓较大,反应相当完全。因此AgOH的溶解性不能标为“—”。
第二个方面:从实验方面来说,在室温为20℃(因在实验时的室温为20℃,而由于条件的限制,只有此一组数据供大家参考。)的情况下,按下列方法进行实验。
实验一:在2%的AgNO3溶液中加入1mol•L-1 NaOH溶液,不能看到白色沉淀,只有暗棕色Ag2O沉淀生成。但如果将1mol•L-1 NaOH溶液稀释到0.1mol•L-1 NaOH溶液,此时可以看到有微量的白色沉淀包夹在暗棕色的沉淀中,沉淀的颜色相当明显地说明了此时有小量的AgOH沉淀生成。
实验二:在2%的AgNO3溶液中加入2%的稀氨水(经笔者实验,氨水的浓度大小没有影响。)可以相当明显的看到的白色的AgOH沉淀生成,但另入的量不能过多,否则沉淀会溶解。
第三个方面:应用。在高中教材和大学有机化学教材里,我们都可以找到如下的话:在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最初会先出现白色的AgOH沉淀,只有当加入的稀氨水的量足够多时,沉淀就会全部溶解,此时的溶液为Tollens试剂,也即Ag(NH3)2OH(氢氧化二氨合银)。此试剂是用来检测有机物中是否存在醛基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临床医学用来检测病人是否患有糖屎病的方法。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理由,笔者认为在高中教材上对AgOH的溶解性标为“—”是不妥当的,因为教材对“—”的解析就是在水中不能存在或者说是见水就分解,而由上可得这实际上是错误的说法,因此AgOH的溶解性不能标为“—”。
参考文献:
[1].严宣申.BaS的溶解性为“—”.化学教育,2004,6
[2].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王积涛、张宝申、王咏梅、胡青梅.大学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4]. http://www.hbcnc.edu.cn/~hxx/jpkc/yjhx/hukun/tollen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