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吧 关注:1,060,674贴子:1,247,591

《厚黑学》给我的人生启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高中时代到现在,《厚黑学》一书我已读将近十年,《厚黑学论》此文可以通篇全部背诵。自觉略有所得,今天兴起写文章一篇与大家分享。
厚黑学全书,如果通读完整则发现这是一本经典之作。但是现代社会的人们多浮躁,多懒惰,读书多不求甚解,影响了对其精髓的理解。宗吾大师作《厚黑学》其实际目的并不是让人去学“厚黑”,而是以“厚黑”为引子,引人来观其更深邃的其他文章,既实现其年代文人报效国家之志向,又实现其立言后世之理想。此举表明了宗吾大师虽然在官场并不十分得志但是又想匡扶社稷的夙愿。
《厚黑学》全书的中心从一定层面揭示了很多社会规律,但是今天我不论全书的整本,只说出自己对《厚黑学论》的一点看法,让大家明白《厚黑学论》此篇文章的片面性,就像宗吾大师自己在序言说的那样“认真厚黑起来,是要终归失败的”。
《厚黑学论》想必大家都读过。开篇就说“我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为英雄豪杰……”最后得出结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试问,天下熙熙攘攘,又有哪个血性男儿不想为英雄豪杰?这样开篇,当然效果轰动,把人的愿望和他的“厚黑大法”联系在了一起。无论你信不信,你都会有兴趣的读下去,最后的结论是大多人真的信了……
当你真的相信脸厚心黑就可以成就大事,那么你就真的错了。《厚黑学》全书写的很有逻辑性,很理智,但是如果你不是带着批判的态度去阅读,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你被他“忽悠”了。
三个问题:一、究竟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二、成就大事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三、我们应当坚持什么样的科学处事方法?
综合论述:
文中举例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等的例子和楚汉争霸时期刘邦、项羽,包括韩信、范曾等人的例子,得出的谬论空前绝后:“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敌手”,“一部二十四史可一以贯之:厚黑而已。“等等。仿佛只要一厚黑就取得成功,不够厚黑就必然失败。真的是这样吗?


IP属地:河南1楼2012-11-14 14:43回复
    君不见“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规律乎?他书中所举人物皆是封建时代乱世枭雄,指鹿为马,纵横天下。但是乱世枭雄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曹操家政权为什么短命?刘备到底是不是权谋家?孙权为什么把少年孙小妹嫁给中年刘备?三国为什么鼎立?司马家族为什么能一统天下?司马炎之后为什么晋朝走向衰落?……
    带着一系列的问题,去认真辨析《厚黑学》,找出历史的真正规律。突然我们能够发现宗吾大师的所谓“厚黑史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的,他所遵循的道理是:”意识决定物质“、”英雄造时势“,割断了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联系。
    首先我们要明白,并不是各位枭雄够不够“脸厚心黑“才能取得成功和失败,他们在历史的特定环境下所作出的决定是受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才不得已选择的策略,在他们当时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必然是自己心中认为最恰当、最有实效的方法。手段、方法、策略、谋略、行为……等等如果对人有益的,人们就普遍认为这是对的、正确的;反之就是错的,不正确的。而我在这里重点说的问题是手段、方法、策略、谋略、行为……等等这些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持续性和影响力。如果一个好的策略,那么其对未来和环境的影响是良性的;一个坏的策略,那么其对未来和环境的影响是恶性的。我叫他们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
    历史上发生的每一件偶然性的事件的背后都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必然性原因,曹操杀了吕伯奢、孔融、杨修、董承、伏完、皇后、皇子。结合当时的具体环境因素,不是曹操心黑,好杀人,而是为了未来发展和统治基础不得不做出的手段。其实这不是心黑,而是一种“不得不“,曹氏政权得到了一时的稳固,正是因为曹操执行了恶性循环的策略,才有了曹操在南阳霸占降将张绣的婶婶的恶事,恶事结恶果,深夜张绣反叛,曹军死战得胜,但是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并且曹操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战死。后来曹**后政权又逐渐落到司马氏的手中,正是由于曹操“不得不”选择的接班人曹丕有肺病而又短命所致,究其更深的原因正是曹操恶性循环策略带来的恶果。如果曹操不挟天子令诸侯,那么曹操也就不会走上这恶性循环政策的不归路,有时候时代的发展逼着人做很多事,这也怪曹操不得。
    不一而足,刘备也并不是脸皮厚才取得的成功,恰恰相反,刘备是看准乱世的机遇行了德政,才让一穷二白的自己有了张飞等人的资金支持,有了关、张、赵、诸葛亮等能人志士的帮扶,才从一个织鞋贩履之徒最终变成了蜀汉的“昭烈皇帝“。”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刘皇叔携民渡江“、”刘备摔阿斗“等等这些典故如今经常被一些权术家用来说刘备收买人心,用心险恶,其实我看是权术家险恶,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干损人利己事情牵强附会找的依据而已,编书者为了迎合大众的阴暗心理也这样说,我想明眼人一下就看出来了。其实仔细想想,哪个大政治家没有两把得人心的”刷子“?只要他不是做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情,那就是值得赞扬的。这就是良性循环。在这里再批判一下欧洲军事家马基雅维利的“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目的很正确手段不正确,也会给自己带来颠覆性的后果。刘备占领川蜀这件事情,的确在道义上有不仁义的嫌疑,用了些非常的手段,这也有刘备的“不得不”,同时为其政权二世而亡埋下了伏笔。最终蜀汉被司马氏所灭,又同时牵扯到天下大势和汉朝大运的问题,有时候个人乃至国家的成败、荣辱、得失,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努力固然会改变一些东西,但是如果很多前辈都做恶性循环的事情,只有唯一的晚辈做良性循环的事情,最终更加多的恶性的影响也会覆盖更加少的良性的影响,所以蜀国被灭就不难理解了。无独有偶,明朝的崇祯皇帝也是明君,但是”有德无福“最后吊死于景山也正恰恰说明了此问题。


    IP属地:河南2楼2012-11-14 14:43
    收起回复
      2025-08-27 02:21: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大师 能教我更多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2-11-14 21:33
      收起回复
        感觉就是在讲 因果 关系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11-16 20:02
        收起回复
          我也在寻找除去厚黑以外的谋略智慧,我统称它为“能力”,至于楼主说的良性循环鄙人略微有些不同意见,我认同楼主说的有些事情也是他们根据当时环境“不得不”做的,于厚黑无关!这就是运用某种能力不得不付出的一些代价。
          至于良性循环于恶性循环,就像厚黑学一样有一些片面。我认为,不管是三国时期还是刘邦项羽,胜败靠的都是能力,谋略,远见等等。如果说刘备良性循环为何蜀国还覆灭?诸葛亮良性循环为何还被司马懿战败?还有楼主举的例子,那些留下好名声的都是良性循环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她们“名正言顺”还有刘备的广施仁政。这是在在下的见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2-11-16 20:56
          收起回复
            《厚黑学论》此文可以通篇全部背诵。
            神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2-11-17 07:31
            收起回复
              好吧。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2-11-18 23:35
              收起回复
                侧面解析,很有逻辑。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2-11-21 02:18
                收起回复
                  2025-08-27 02:15: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大哥 厉害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2-11-21 12:47
                  收起回复
                    看不懂。。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2-11-21 21:48
                    收起回复
                      厚黑简单的看了一下,感觉楼主说的很有道理。。。。支持一下。。。


                      12楼2012-11-22 22:40
                      收起回复
                        一、究竟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这是一个很饶头的问题,谈厚黑就用教主讲的例子来说说,教主说人性善还是恶的时候说过这么一个例子,你的朋友跟外人打架。无论谁对谁错,你肯定会先问问你的朋友怎么样?这个在讲性善的人眼中就是人性本善,希望自己的朋友胜。在讲性恶的人眼中就是人性恶,人都是自私的。


                        13楼2012-11-23 11:34
                        收起回复
                          我读厚黑就是让我脸皮厚起来,因为害羞让我好多事做不了,心黑让我该下手时就下手,其实社会是现实的,成不成功无所谓,因为我现在不厚黑混的跟人渣样的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2-11-23 13:20
                          收起回复
                            字面逻辑何必去深纠~~~~~
                            黑不一定要真黑,厚不一定要真厚
                            因为黑也可以让人更有毅力
                            厚也可以使人更加放开手脚``~~
                            凡事都有阴阳利弊两面,难道到论语,道德经,马列,毛思,就一定是绝对的?
                            凡事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关键看自己怎样的运用~~~~~~~~~~~~~~~~~~


                            16楼2012-11-23 23:22
                            收起回复
                              2025-08-27 02:09: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主,我潜水了很久,没看见,,我个人的理解和你的理解本质是一样的,我追求的,我看来只要问心无愧,何必去在意他人的评论,董卓在恶,他也是枭雄,他也享受了,成就过一方诸侯,问天下人荣华富贵者,谁没过过道德底线,?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2-11-24 08: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