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吧 关注:3,461贴子:23,498

陈赓纵队(兵团)各重要时期部队及兵员发展概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陈赓关于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组成情况致中央军委并刘、邓电
1945后11月1日
中央军委,刘、邓:
(一)本纵队现由三个旅组成。以38团、25团、屯襄团为10旅;17团、57团与独1团为11旅;772团、20团与21团为12旅。
(二)各团现有人数(到前方的)38团、25团各千七百余,屯襄团四百余(尚在后方整理),17团(现来两个营约千人,一个营尚在沁阳)、独1团(现尚未到)各千五六百人,772团、20团各千八百人,21团千二百余人。
(三)现在同蒲线集中作战的部队除本纵队所辖之七个团(屯襄、独1在外)外,尚有军区所辖之独一旅(现有二个团)以及同蒲沿线之地方部队等野战兵团(四个旅加纵直)共一万四千余人。
陈、谢、王、杨
东(一日)



IP属地:北京1楼2012-11-02 02:20回复
    1945年11月,晋冀鲁豫军区批准这一报告时,编制序列有改变,即:以第772团、第20团、21团组成第10旅,以第38团、第25团和屯襄团组成第11旅,以第17团、第57团和独立团组成第13旅。


    IP属地:北京2楼2012-11-02 02:26
    收起回复
      2025-08-22 10:31: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个电文报告的应该是上党战役结束后,太岳纵队集中起来的野战力量,约1万4千人,相比同期兄弟部队规模,如北上东北的新四军3师四个旅约3.5万人,人数真是相差不少。
      陈赓从延安回到太岳,面临的第一个战役,就是要消灭入侵到太行腹地的阎军,陈赓当时集中起来太岳军区最有战斗的6个团,772团、20团、士敏独立团(即后来的21团)、25团、38团和57团,共约7000人,参与刘邓统一指挥的上党战役。


      IP属地:北京3楼2012-11-02 11:55
      收起回复
        上党战役,是陈赓和刘邓解放战争时期合作的第一个战役,刘邓对陈赓及太岳纵队的表现很满意,刘帅很想调陈赓及4纵到麾下征战,擅长谋划的刘帅缺一位能临机处置、精干的前线总指挥。
        但陈赓爱惜部下生命,不轻易冒险,为此不惜抗上,与刘帅指挥风格有较大的不同,陈赓喜欢单独作战。
        陈赓及太岳纵队在此战表现最突出的,奉刘邓命令,与陈锡联的太行纵队协同总攻增援长治的阎军援军占据的磨盘垴,陈赓及部下发现了阎军的逃跑迹象,在电话线尚未联通,无法向刘邓及时汇报,陈赓命太岳纵队率先发起追击,此战使得刘邓部队基本全歼阎军援军。之后,陈赓的太岳纵队又奉刘邓命令,对放弃长治逃跑的阎军发起追击,使得刘邓部队在上党战役中全胜。
        陈赓太岳纵队386旅20团在此战中,率先攻占阎军援军占据的老爷山,断敌水源围困阎军。决1旅则在围困长治的作战,率先进占长治北关,与阎军形成拉锯。两战体现太岳纵队灵活机动、强悍战力。
        此战,也是陈赓与他在解放战争中的第一爱将(20团团长)楚大明第一次合作,


        IP属地:北京4楼2012-11-02 12:36
        收起回复
          陈赓的太岳纵队及太岳军区,从抗战开始,基本是一个纵队(军)规模,三个旅:386旅,即现在的13军37师;决1旅,即现在的14军40师;212旅,即现在的21军55旅。
          百团大战后,华北八路军遭遇日军围困和不断大扫荡,实力削弱很厉害,各部队不得不缩减员额,甲种团改乙种团,乙种团部分地方化,386旅大致还保持着三个团的建制,其中772团和25团基本保持甲种团建制,212旅由原来的3个团缩减为1个团,即54团。386旅的18团、决1旅的59团南下开辟豫西,脱离太岳军区建制。
          解放战争开始后,太岳成立野战纵队和军区独立旅,基本是由2个主力团、1个地方团组成一个主力旅,如10旅、11旅、13旅、24旅(又称军区独立旅)、12旅(又称23旅或太行军区独立旅),军区各三级军区辖警备团、独立团、新编团等地方团队,这些团队配合主力作战,1947年地方团队陆续组成22旅、24旅。老地方团队升级为野战旅,军区又成立新的地方团队,1948年后组成第15纵队,即后来的62军。


          IP属地:北京8楼2012-11-02 17:20
          收起回复
            386旅和决1旅大致还保持着三个团的建制,


            IP属地:北京9楼2012-11-02 17:24
            回复
              网上还真有好材料,以前没有注意。
              陈赓将军打仗非常细腻,注意对麾下团队的打造,培养能力强、干练的团长,特别是抗战干部,虽然4纵的底子是红军,经历了八年抗战,仍存有不少红军干部。但在解放战争中,4纵各主力团队的团长,已由红军资历的干部转为决死队的干部,淮海战役前,4纵的主力团团长,已是清一色的决死队干部,不少由政干转为军事干部,经过了战争的考验,部队保持旺盛战斗力和朝气。如:王长有、吴效闵、赵华青、梁中玉、胡尚礼、朱英等。
              


              IP属地:北京10楼2012-11-02 18:47
              回复
                第4纵队第4纵队,即太岳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副司令员韩钧、副政治委员杨奇清
                第10旅第10旅:旅长李成芳、政治委员刘有光、副旅长蔡爱卿、参谋长王砚泉、政治部主任胡荣贵
                第25团:团长徐其孝、政治委员侯良辅、副团长罗春荣、参谋长梁宗玉、政治处主任戈力
                第28团:团长王长有、政治委员宋涛、副团长张志良、参谋长胡尚礼
                屯襄团:团长刘艳、政治委员杨世林、副团长李青林、参谋长崔振山、政治处主任张渡仁
                第11旅旅长陈赓、政治委员廖冠贤、副旅长黎锡福、副政治委员张明、政治部主任张明(兼)
                第17团:团长黄祖华、政治委员张丕绪、副团长韩先良、参谋长娄瑞元、政治处主任薛波
                第57团:团长陈兴建、政治委员范戈、副团长杨秀全、参谋长刘增业、政治处主任李吉太
                独立第1团:团长吴少康、政治委员张钧、副团长汪宗清、参谋长刘光奇
                独立第2团:团长郭志坚、政治委员张汉农、参谋长安泽
                第12旅旅长周希汉、政治委员刘忠、副旅长楚大明、政治部主任雷超云
                第772团:团长周学义、政治委员张子明、副团长康烈功、参谋长张耀、政治处主任赵华清
                第20团:团长蒲大义、政治委员吴孝敏、参谋长宋玉樵
                第22团:团长芦贤杨、政治委员梁天喜、副团长王世全、副政治委员张文峰、参谋长刘兴用、政治处主任范离
                长子独立团:团长程九章、副团长韩家学、副政治委员李九思
                第23旅第23旅:旅长贾定基、政治委员车敏瞧、参谋长张振华、政治部主任孙灏正
                第67团:团长程英林、政治委员谭有福、政治处主任郭铁
                第68团:团长张国斌、政治委员张柏善、副团长孙福池、副政治委员蔡钊桥
                第69团:团长尚坦、政治委员苟兴才、参谋长王志诚、政治处主任袁逸田
                新编第4旅新编第4旅旅长张贤约、政治委员徐立清、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副主任赵光远
                第771团:团长吴宗先、政治委员张世恭、副团长吴永正、政治部主任于春山
                第16团:团长程悦长、政治委员常祥春、参谋长林克夫、政治部主任高号平
                第25团:团长葛海洲、政治委员袁学凯、政治部主任褚南声


                IP属地:北京13楼2012-11-02 19:48
                收起回复
                  2025-08-22 10:25: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前面提到的王长有、吴效闵、赵华青、梁中玉、胡尚礼、朱英等六位陈赓战争年代重用的团级将领。王长有是最早提起来的决死队军事干部,上党战役前后即任4纵主力团38团团长,后好像又任13旅37团团长,提升该团战斗力,建国后任43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因白血病去世。吴效闵后任13军军长,在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任上病逝;赵华青,后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梁中玉,后任14军军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胡尚礼任14军政委,改政工干部;朱英是惟一非4纵老团队、22旅出来的团长,接替梁中玉任14军军长,后任广州军区参谋长。
                  


                  IP属地:北京14楼2012-11-02 20:01
                  回复
                    提拔中学生甚至有部分大学生的决死队干部作为4纵中级将领,符合陈赓重视部队伤亡,年青、有文化的将领更容易接受新鲜事务,处理复杂局面能力强。如吴效闵,在临浮战役中,任29团团长,捕捉罗列不及,趁胡军1旅旅长黄正诚攻击30团防守不成,夜晚进村庄休息,借着胡军进庄时的混乱果断打入村庄,为全歼胡军1旅旅部及1团创造胜利条件,战后被陈赓由政委改任该团团长,一直受到陈赓信任。
                    晋绥部队也有不少决死队干部,这些干部基本被用于晋绥部队政委、政工主任等岗位,吕梁、汾孝战役中,王震的晋绥2纵,在与陈赓及4纵接触后,对这一现象很有感慨,认为值得学习。


                    IP属地:北京15楼2012-11-02 20:26
                    收起回复
                      好贴子 顶顶。


                      IP属地:陕西17楼2012-11-02 23:17
                      回复
                        中央军委关于陈赓纵队仍留太岳、第八纵队暂不成立致刘、邓等电(节录)
                        1945年12月5日
                        刘、邓、滕、薄、陈赓、谢、王:
                        甲、(略)
                        乙、(略)
                        丙、陈赓纵队决仍留太岳,第八纵队似可不必再成立,即以原陈谢纵队直辖五个旅为宜。
                        究应如何,请你[们]考虑。
                        军委
                        庚微


                        IP属地:北京18楼2012-11-03 00:12
                        收起回复
                          中央命陈赓可指挥五个旅,即10旅、13旅、11旅(新8纵22旅)、24旅、23旅,规模建制较大,但兵员不知有没有3万人?实际中,24旅后为太岳军区独立旅,23旅调太行,为军区独立旅。


                          IP属地:北京19楼2012-11-03 00:15
                          收起回复
                            好帖子


                            21楼2012-11-03 09:24
                            回复
                              2025-08-22 10:19: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毛和中央拟划给陈赓的这块地盘,基本是山西南部,半个山西,陈赓如真为司令员,该地解放军即为晋南人民解放军,从历史后来发展看,这块地区可养两个野战兵团。中央划的地盘,除太行、太岳外,还有晋绥的吕梁,较贫穷,但战略地位较重要,与胡军作战,该地区为必来回拉锯所在。还有晋察冀的冀晋二级军区的一半,其间阳泉铁厂对太行兵工极为重要,后被晋察冀野战军攻占,两个生铁高炉分别拖往晋察冀和晋冀鲁豫的太行兵工,使得1948年初,太行炮弹产量如火箭般窜升。


                              IP属地:北京23楼2012-11-03 17: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