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1日漏签0天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吧 关注:244贴子:340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2回复贴,共1页
<<返回巴尔扎克与...吧
>0< 加载中...

【转帖】戴思杰:我想证明我是个聪明人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枫露吟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007-3-22 14:37:00 · 来源: 新京报

 
 

自编自导《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植物学家的女儿》,接受专访谈一个作家跨越国界的旅程

  受正在举行中的“法国文化周”邀请,《巴尔扎克与小裁缝》的作者戴思杰来到北京,与读者交流。借此机会,记者采访了他。“你的这个包包很有意思。”一见面,戴思杰就说,“看一个女的,你不用看别的,你就看她的包,至少能看出七分。看一个男的?你也不用看别的,你就看他的鞋”。

  这是多年前,一个俄罗斯大师告诉戴思杰的,他记了很多年,后来他还写了一个在国外学习精神分析的中国人回到中国,希望用精神分析法来解释中国的小说《狄的情结》,并一举夺得2003年法国文坛费米娜奖的桂冠。在这之前,他自编自导《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在这之后,他自编自导《植物学家的女儿》,对于西方主流媒体的批评,他泰然处之,“我就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所有的政治我都不喜欢。”

  ■人物名片

 戴思杰,导演,作家,现居法国。1954年生,四川成都人。1971年至1974年,作为知青在四川雅安地区荥经县山区插队落户。1977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1982年考取国家第一批公派出国研究生,补习一年半西方文化史、美术史及法语后,于1983年年底赴法。在法国先后考入巴黎第一大学艺术学院和卢浮宫学校学习艺术史。一年后改考法国国立高等电影学院,学习三年电影。毕业后先后执导三部法国电影:《牛棚》、《吞月亮的人》及《第十一子》。2000年,以知青生活为背景、用法文创作的小说《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在法国出版,迅速销至50万册,并很快有了二十几个国家的不同版本。2003年,英文平装本持续10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2003年10月,《狄的情结》一举夺得法国文坛费米娜奖的桂冠。2006年自编自导《植物学家的女儿》。


  • 枫露吟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内心是很悲哀的,虽然也讲讲笑话,如果一个作家不能用母语写作,但你就没法理解,那有多悲哀。


  1 文化冲撞下的无政府主义者

  法国世界报等媒体称《植物学家的女儿》充满了陈词滥调,就好像是廉价的中国茶、肥皂或异国旅行的广告片。

  我知道我一直被《世界报》指正有这个问题。《世界报》是“中间偏左”的一个报纸,他们搞艺术评论的人比较崇拜走得很极端的所谓作家电影。他们主张艺术家应该批判现实,我倒是同意。这是西方主流评论对艺术家的看法。一个社会养着艺术家就是让他们来批判社会的,不是让他们来歌颂社会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是个不称职的艺术家。倒不是说我去歌颂了谁,我的缺点是我谁也不批判。

  其实我在中国的朋友也认为我有这个问题,就是看了我的作品后不过瘾。为什么,因为我没有一个鲜明的政治立场。像《世界报》这样的主流西方媒体,就认为我对中国没有一个尖锐的批判。我写的《巴尔扎克与小裁缝》,里面的知青生活比外国年轻人出去度假还愉快。他就认为,你为何不批判这个运动呢,我觉得我的批判已经够了,但他们还是认为不过瘾。

  事实上,回过头看,尤其是后来我走了创作的道路,我甚至从知青的经历中领悟到一些好的东西。

  当然如果我是搞自然科学研究的,这段光阴就有可能完全浪费了。但是对我来说,那时是我第一次真实地进入了社会。有的人心怀革命理想,我倒没有革命理想,但我有一点文学或其他的理想。我带着理想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天真还有点浪漫。极左的批评家就认为这不对。

  这些批评家认为,西方是个强势文化,东方是弱势文化,我在这里歌颂了强势文化,我站错了队。

  归根结底,《世界报》认为我不好,就是因为我不够“仇恨”。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性格,有的人就是爱恨分明,典型的例子就是王朔,就像鲁迅老年一样,见人就上去咬两口,还咬得很准确,你要想像他那么准确还说不到。

  我的作品就是关照那些在东西方两种文化冲突下的人。《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其实讲的还不是文革,它讲的是西方思想对一个偏僻山村的冲撞。结局是西方的文学就胜利了。西方文学确实很厉害,这和崇拜西方不一样。我们这批人的确是受到西方文学很深的影响。如果不喜欢西方文学的人,这一点可能很难理解。

  拍摄《植物学家的女儿》,我完全站在女性的立场看了一次世界,我觉得我身上还保留一点女性,这是意外的发现。有人说我媚外,他们把文学艺术看得也太简单了,文学艺术哪儿是什么讨好人就可以的了。

  2 一个作家的自我解嘲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中文译者余中先在“译后记”里有一个说法:“王牌之一就是异国情调。最好的写作方法,是以作者自己所长、法国读者所短的‘中国文化背景中的自身生活’,来吸引读者。”实际上,我觉得一个人写东西的时候也没想我要用什么去吸引人家,好像我在做一个买卖,精心想去吸引人家,做买卖的人也没想那么多。

  这就好像有人说张艺谋早期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是暴露中国的黑暗面,然后博取西方人的喜欢。其实这都是很天真的想法,说这话的人对西方缺乏了解,西方人很狡猾的,不是我写了社会黑暗,他们就很喜欢,赶快投资。他还是要在里面找到一点个性啊,符合他理解的对那个国家的想象啊,各方面的原因都有。

  对我自己而言,我就写在几种文化之间不知道该干吗的人。我当时写《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是在回忆那个时代。美国有的学校还将这小说作为选读,他们是想给这些读书的孩子看看,文学的力量多大啊,人家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还偷书,你们呢。我当然知道这不能证明小说有多好。


2025-08-01 06:00: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枫露吟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全文见:
http://culture.thebeijingnews.com/0820/2007/03-22/011@143700.htm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2回复贴,共1页
<<返回巴尔扎克与...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