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的吴越之地苏州,有座已经沐浴了200年历史风雨的嘉应会馆。
从沪宁高速公路下来,进入苏州,穿越老城区,古旧的街景匆匆映过眼帘,在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处处散发着水乡迷人的书卷气,显得温馨、宁静。
临近目的地,陆续出现了一大堆古色古香的名字:“闾门”、“胥江”、“枣市街”、“泰让桥”、“盘门”……嘉应会馆就位于胥江的尾段、泰让桥头——苏州市胥门外枣市街9号(搬迁前是22号)。

整体搬迁前的苏州嘉应会馆。

苏州嘉应会馆全貌。
苏州嘉应会馆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建成于嘉庆十八年,距今已经200年历史。系广东嘉应州(现梅州市)所属程乡(现梅江区、梅县)、兴宁、平远、长乐(现五华县)、镇平(现蕉岭县)五县商贾集资建造,由当年旅居上海、苏州的邹敬邦、罗润琴等人牵头,参与集资的有600多人。建好后,除用于议事及方便往来寄宿外,还办有留医所、义冢等。每逢良辰佳节,众商则在此聚会欢庆,演戏酬神,饮宴作乐,以联络同乡情谊,同时作为嘉应贤学上京考试的据点。当时,人员往来频繁,活动不断,直至新中国成立。1954年根据有关政策,会馆移交苏州市政府,此后停止了活动。

苏州嘉应会馆正门

苏州嘉应会馆门外就是胥江
会馆附近为何会有那么多古色古香的名字呢?“泰让桥”是为纪念“泰伯让贤”而留下的名字。“泰伯让贤”、“泰伯奔吴”的动人故事让吴文化在苏州的生根更添了几分传奇的色彩。而“闾门”、“胥门”、“胥江”、“盘门”这些名字则印证了苏州水乡的绮丽色彩。
从沪宁高速公路下来,进入苏州,穿越老城区,古旧的街景匆匆映过眼帘,在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处处散发着水乡迷人的书卷气,显得温馨、宁静。
临近目的地,陆续出现了一大堆古色古香的名字:“闾门”、“胥江”、“枣市街”、“泰让桥”、“盘门”……嘉应会馆就位于胥江的尾段、泰让桥头——苏州市胥门外枣市街9号(搬迁前是22号)。

整体搬迁前的苏州嘉应会馆。

苏州嘉应会馆全貌。
苏州嘉应会馆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建成于嘉庆十八年,距今已经200年历史。系广东嘉应州(现梅州市)所属程乡(现梅江区、梅县)、兴宁、平远、长乐(现五华县)、镇平(现蕉岭县)五县商贾集资建造,由当年旅居上海、苏州的邹敬邦、罗润琴等人牵头,参与集资的有600多人。建好后,除用于议事及方便往来寄宿外,还办有留医所、义冢等。每逢良辰佳节,众商则在此聚会欢庆,演戏酬神,饮宴作乐,以联络同乡情谊,同时作为嘉应贤学上京考试的据点。当时,人员往来频繁,活动不断,直至新中国成立。1954年根据有关政策,会馆移交苏州市政府,此后停止了活动。

苏州嘉应会馆正门

苏州嘉应会馆门外就是胥江
会馆附近为何会有那么多古色古香的名字呢?“泰让桥”是为纪念“泰伯让贤”而留下的名字。“泰伯让贤”、“泰伯奔吴”的动人故事让吴文化在苏州的生根更添了几分传奇的色彩。而“闾门”、“胥门”、“胥江”、“盘门”这些名字则印证了苏州水乡的绮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