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襄半朝”小考
张书申撰
何为襄半朝?
自明朝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至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襄城籍李敏、辛自修、姚继可在朝出任户、刑、工部尚书,占朝廷(中央政府)六部之半,故此而得名。
朱元璋在一三六八年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为直接控制全国军政财文大权,一反过去在朝中置宰相的制度,而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全国政务。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五年(公元1421年)迁都北京,南京六部同时北迁。为纪念朱元璋建都之功,另设六部尚书于南京,为加以区别,官衔前冠以“南京”二字,实权则操在北京六部尚书之手。
襄城,在明朝文风鼎盛,政坛文苑,人才济济。李敏,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进士,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任户部尚书,在部四年;辛自修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进士,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应该是万历二十年即公元1592年)任南京刑部尚书,后改任工部尚书;姚继可,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进士,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应该是万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任工部尚书,在部二年(应是三年)。三尚书锐意改革,多有建树。同时,为襄城百姓积资办学,兴利除弊,至今尚为人传颂。(另见2000年11月出版的《襄城文史资料第八辑》人物春秋王留柱先生编辑)
这篇文章,我看了好多遍,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对我后来收集“襄半朝”人物史料起到了很大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张书申撰
何为襄半朝?
自明朝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至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襄城籍李敏、辛自修、姚继可在朝出任户、刑、工部尚书,占朝廷(中央政府)六部之半,故此而得名。
朱元璋在一三六八年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为直接控制全国军政财文大权,一反过去在朝中置宰相的制度,而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全国政务。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五年(公元1421年)迁都北京,南京六部同时北迁。为纪念朱元璋建都之功,另设六部尚书于南京,为加以区别,官衔前冠以“南京”二字,实权则操在北京六部尚书之手。
襄城,在明朝文风鼎盛,政坛文苑,人才济济。李敏,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进士,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任户部尚书,在部四年;辛自修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进士,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应该是万历二十年即公元1592年)任南京刑部尚书,后改任工部尚书;姚继可,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进士,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应该是万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任工部尚书,在部二年(应是三年)。三尚书锐意改革,多有建树。同时,为襄城百姓积资办学,兴利除弊,至今尚为人传颂。(另见2000年11月出版的《襄城文史资料第八辑》人物春秋王留柱先生编辑)
这篇文章,我看了好多遍,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对我后来收集“襄半朝”人物史料起到了很大的启发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