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播】时光无法倒流,过去的不会重来,然而镜头却可以将时间凝定在某一个点,留下那一刻的人物、生活或环境,留下那一时代的故事,让后来的我们,从定格的画面中,追溯告别了的时光。接下来,我们的摄像机就来到了宿羊山高级中学的校史馆,让我们来聆听一张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同期声】(42:05—43:00之间选取)宿羊山高级中学教师 宿羊山高级中学校史馆馆长 刘洪:这张照片,是我给拍的,当时刚下完雨,就在我们选好址之后我给拍的纪念照,他们看完这照片之后说是叫指点江山,当时拍摄这照片什么意思吧,一是想把当时的荒山原貌给拍出来,后面好多都是坟疙瘩,另外,当时这三个人,是非常团结的。(画面 照片)
【录播】照片上的三个人,中间的是时任校长刘付凡,左边是当时政教主任刘传超,现任宿羊山高中副校长,右边是宿羊山高级中学副校长谢高峰。他们当时所指的地方就是这样的一片荒山(指点江山照片和荒山照片)。为什么会出现给新校区选址这张照片和这段故事呢?这还得从七十多年前说起。
【同期声】(52:09—53:20)宿羊山高级中学教师 宿羊山文史主编 韩永先:这张照片是宿羊山高级中学的最老校址——瑞香寺,1938年,附庙立学建立了宿羊山中学,宿羊山中学就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之中,第一任校长是谭自成,在当时,有的教师后来就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学生参与领导了邳西地区的抗日斗争。宿羊山中学的第二时期是马号时期。(瑞香寺照片 谭自成照片 教师、学生照片老的 )
【录播】马号,现位于宿羊山小学,因曾是日伪养训马的地方而得名。(马号时期的校园一角)
【同期声】宿羊山高级中学教师 宿羊山文史主编 韩永先:(53:26—在那个地方,主要的领导人是张成山校长,这个宿羊山中学是邳县两个县立中学之一,当时邳县就两个县立中学,一个是平墩,一个是宿羊山中学,特别是张成山任校长的时候,附设了两个师范班,那个时候,邳县有师范班,仅有两所学校, 我们这所学校,主要是为邳西培养人才,两个师范班有100多个学生,在蒋介石逃台的时候,国民党政府意欲把这两个班的学生带到台湾去,后来张成山校长奋力抵抗,找了一个缘由把学生带走了,为邳西留下了大量知识人才,也为邳西后来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宿羊山中学的第三阶段,1958年在圩东,宿羊山的圩东建立了宿羊山中学(截至55:00),(56::00开始)在朝后呢,就是历史的转折点(56:07),(56:26始)我们当时本科上线为零,个别人戏弄的在校门口写了三个字“少林寺”,我们由低谷走出来,谭中敏校长做了大量的努力,后来学校就初高中分离了,分离后,加大了教学力度,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具有坚实的、学识基础的教师群体,宿羊山中学就慢慢地走向了发展。
【录播】宿羊山高级中学七十余载,培育了一批批学子,他们将时光的碎片串起流逝的岁月,每一个瞬间,每一段往事都勾起美好的记忆和永恒的热爱。(93年之前 宿高以往毕业照和学生照片 )
【同期声】(34:10—35:15)宿羊山高级中学副校长 刘传超:这张照片,1993年5月份,当年我高中毕业,为了怀念母校,我们三个同学特意在大门前合影留念,在宿山高中学习三年,母校使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宽容,更多的是一种上进,所以这张照片,每每看起来我都感慨万千,当然这三个人,不能说成为了大才,但是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干出了一番事业,中间这位在枣庄中医院,最左边这位,在车辐山信用社已经做了主任,我呢,留在母校做了教师,感谢母校的培养。这是九三年学校的大门。
【录播】1992年邳县撤县建邳州市,邳县宿羊山高级中学更名为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
【同期声】(35:17—35:47)宿羊山高级中学副校长 刘传超:这个是我们学校为了创建省重点,改造了老校区的大门,使我们学校的大门形象更加具有书香气息,这个构造是一卷书,这是1997年重建的学校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