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游厢寺川
是石
洛川历史悠久,汉高祖元年(公元206年)始置鹿县。后秦姚苌建初八年(公元388年)分鹿县北部设洛川县,因洛河水穿境而过故名。自古就是兵家要地,和古战场,在洛川境内留下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化遗迹,在洛川你不但可以领略到高天后土的人情风韵,而且可以领略到原始森林的奇特风貌。
洛川乃是黄土高原,到处是光秃秃的山,怎么会有原始森林?我可以告诉你,不但有,而且是保存的非常好的原始森林,这就是厢寺川原始森林。
厢寺川,位于洛川的东北部。与黄龙,宜川,其县相交,森林便是三个县的相交地界,是黄土高原南缘所遗存的唯一原始森林。游览厢寺川是今年的仲夏天,那个时候的高原天气十分炎热,但一进入川口,丝丝凉风带着芳草绿叶的芳香拂面而来,清爽宜人。小路旁边长满了绽放着一串串淡蓝色花蕾的“黄棘”,散发出谈谈得清香。
边走边看,不知不觉走到了沟谷的尽头,两侧是陡峭的崖壁,只能沿一条斜坡小路向上攀爬,终于登上一个相对平整的土台,朋友介绍这就是古开拓城遗址了。站在山顶,但见东、西、北三面群山逶迤,惟有南面豁然开朗,能看到莽莽的洛川大原。目览四野,到处是原始奇特的地形地貌,险峻雄奇的幽谷高台,纵横交错的沟谷丘壑和青绿葱郁的林木植被,有风吹过,传来阵阵松涛,回荡在茫茫的大山深外,仿佛杨家八姐正率领她得娘子军。在哪里严震以待、守卫着自己的家园。
厢寺川也叫“相思川”传说,宋代的时候,杨家代代对大宋忠心不二, 杨继业率领众将和他的八个儿子,除了镇守雁门关、金锁关外,还在这里安营扎寨、抗击辽军。最后全部为国捐躯,最后就连烧火丫头杨八姐都率领众姐妹都上战场了,曾在不远处的吴家河打败辽军,营地就扎在这里,但不幸的是由于八姐整日军务繁忙,加上思念夫君心切,不久就病故了,为了让英雄的灵魂得以安息,众姐妹便含泪把她抬回大营,安葬在校场的后山上,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巾帼英雄,便在山上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相思川的来历。
站在杨八姐的庙宇前,随手从在杂草中拾起一块碎瓦,用手轻轻抹去上面的泥土,不禁感慨万千然而,这里人烟稀少,没有香火,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有八姐默默的躺在这里。似乎人们早已把她遗忘,只有树上的鸟儿,欢快的叫着,从这个树枝飞到那个树枝陪伴着她。望着眼前那早已倒塌的祠堂、望着那土堆小小的坟莹,我弯下腰,随手抓起一把黄土,轻轻的散落在上面。透过模糊的泪光,望着远方那崇山峻岭,我似乎听到、看到,杨家姐妹,头戴盔甲、身穿战袍、手握长枪、身骑骏马,再和敌人拼杀。
沿沟壑小径继续东行,林子愈发的浓密,到处是绿树密林,成片的灌木和松柏像一块巨大的天布把整个山包裹的严严实实,悬崖上的柏树树冠枝杈呈弯曲状张扬着不同的造型,像浑然天成的艺术品,显得沧桑而美妙。两侧是高耸的黄土高崖丘陵,一颗颗已经枯死千年松柏的根依然卧伏在坍塌的黄土缝隙里,造型各异,有的则呈怪兽、梅鹿之状,有的则成大雁高飞状,每个都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形态逼真的,亦真亦幻,大自然奇特的艺术魁力实在令人折服。
在川道平坦的土地上山民们种植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玉米,地坎下,泉水汇成的溪流叮叮咚咚地流淌着,给人以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运气好的话你兴许还能看到梅花鹿在溪边悠闲地散步和优雅跳跃的迷人身影。这时候虽过了桃花盛开的季节,但路边的山桃树上毛茸茸的果实能想象和感受到“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的意境。
沟壑中最多的是枝繁叶茂的槐树,槐枝在风拂中摇曳,细密翠绿的槐叶如云似雾,很是壮观。同行的旅友告诉我,当春天槐花开放时,这里到处绽放着一片雪白,棵棵槐树上,挂满了一嘟噜一串串珍珠般的槐花,洁白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玲珑剔透,精巧别致,风吹花摇,又如满树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淡淡的清馨沁人心脾。我暗自决心,来年春天定会为槐花再来。
中午时分,半天的游览已有些疲惫饥渴,早就听说厢寺川的农家饭很有特色,便决定打道回府,在路人的指引下赶了过去。饭庄坐落在一个高崖土台的槐林丛中,菜肴是附近山民散养的鸡羊和种植的蔬菜,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野菜。别致的小亭散布在几个小制高点上,在亭内就餐,有蓝天白云相伴,与青葱山林为邻,目览绮丽美景,品尝美味佳肴,令人心旷神怡,美满惬意。
近年来,厢寺川这一良好的旅游资源已经列入开发的的日程,高速公路贯穿谷底,饭庄餐点密集分布,游人食客络绎不绝。
如果现在把厢寺川比作成为陕北人的后花园那是一点也不为过的,那里的确不失陕北人们拥抱自然、探幽猎奇、观林赏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2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