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一中之学习交流吧 关注:232贴子:2,567
  • 8回复贴,共1

自我同一性 百度百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百科名片
自我同一性是西方心理学一个重要的概念,但至今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通过对自我同一性概念内涵不一得归因分析,指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应关注的几个范畴,进而提出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与自我、人格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学概念。本质上,它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1) 最基本的层面,即ego -identity ; (2) 个人同一性;(3) 社会同一性。


IP属地:北京1楼2012-09-08 06:02回复
    概念
    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IP属地:北京2楼2012-09-08 06:03
    回复
      2025-08-22 23:12: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详述
      “自我同一性”本意是证明身份,指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同一风格”的自我。简单理解大概就是把自己“众多的人格”同一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格。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个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发展的时间维度。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identity achievement),就意味着个体和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青少年时期(12-20左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它将为成人期奠定坚实的基础。同一性并不是在青少年时期才出现的,早在幼年时期,儿童已经形成了自我感知。但是,青少年时期却是个体第一次有意识地回答"我是谁"的问题。这一阶段的冲突是:同一性和角色混乱。   Marcia等心理学家(Marcia, 1987; Penuel & Wertsch, 1995)是这样界定同一性的概念的:同一性是指个体将自身动力、能力、信仰和历史进行组织,纳入一个连贯一致的自我形象中。它包括对各种选择和最后决定的深思熟虑,特别是关于工作、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承诺等方面的内容。如果青少年无法将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整合起来,或者说他们感到根本没有能力选择,那么角色混乱就发生了。


      IP属地:北京3楼2012-09-08 06:04
      回复
        同一性的体验
        有学者认为,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体验。
        首先,他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虽然可能和别人共同完成任务,但是他是可以和别人分离的。其次,自我本身是统一的。自我有一种发展的连续感和相同感,现在的我是由童年的我发展而来的,将来我还会发展,但是我还是我。最后,自我设想的"我"和自己体察到的社会人眼中的"我"是一致的。相信自己的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个目标所采取的手段是能被社会承认的。[1]
        首先震撼了青少年自身。青少年对自身的关注变得敏感,诸如“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几乎引起每个青少年的思索。青少年必须仔细思考全部积累起来的有关他们自己及社会的知识去回答它,并借此作出种种尝试性的选择,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一旦他这样做了,他们也就获得了一种同一性,长成大人了。获得了同一性,标志着这个发展阶段取得了满意的结局。
        如果年轻人不能达到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就有可能引起同一性扩散或消极同一性发展。个体在自我同一性确立的过程中,如果难以忍受这一过程中的孤独状态,或者让别人去把握自己的决定,或服从别人的意见,或回避矛盾,拖延决定,就会不能正确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生活角色。这类个体无法“发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和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没有形成清晰和牢固的自我同一性。消极同一性是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形成了社会不予承认的,反社会的或社会不能接纳的角色。
        在艾里克森看来,同一性扩散和消极同一性可以解释美国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许许多多骚乱和攻击现象。因此,他称之为“同一性扩散、混乱的危机”。他指出:“……如果儿童感到环境对允许他把下一阶段整合在个人的自我同一性在内的所有表现形式进行彻底剥夺,那么,儿童就会以野兽突然被迫捍卫其生命般地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进行抵抗。的确,在人类生存的社会丛林中,如果没有同一性的意识就没有生存的感觉”。
        如果青年人在这个阶段中获得了积极的同一性而不是消极的同一性或同一性扩散,他们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Virtue of loyalty)。“忠诚”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按照社会规范去生活,尽管它存在着不完善和不和谐之处。这并非要求青少年接受不完善,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所在的社会,当然希望自己所在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但“忠诚”意味着能在既定的现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中能奉献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有意义于社会的同时也感受自己生活的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同一性的确立,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他能否更好地适应社会,能否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IP属地:北京4楼2012-09-08 06:07
        回复
          同一性发展的四种情形
          James Marcia提出青少年同一性发展的四种情形。它们是同一性达成(identity achievement)、同一性拒斥(identity foreclosure)、同一性分散(identity diffusion)、延期偿付(moratorium)。


          IP属地:北京5楼2012-09-08 06:08
          回复
            1.同一性达成
            同一性达成表明个体考虑了各种实际选项,做出了选择,并实践选择。在结束高中学习生活之前,似乎没有学生能够达到这种情形。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也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做出决定。对一些成人来说,在他们生命中的某一阶段,也许会达成稳固的自我同一性。之后,还可能放弃前一种同一性,而形成新的同一性。对某一个个体而言,自我同一性一旦达成,也不意味着一成不变。
            2.同一性拒斥
            描述的是个体过早地将自我意象固定化,没有考虑各种选择的可能,而停止了同一性的探求。同一性拒斥的青少年往往缺乏主见,遵从他人的目标、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里的他人包括父母、宗教群体等等。同一性完成过早的人会显得刻板与肤浅,不会沉思,应变能力差,但很少会忧虑。这类人倾向于与父母保持密切的关系,并采纳父母的价值观。他们喜欢有组织、有秩序的生活,尊重权威。
            3.同一性分散
            同一性性分散是和同一性拒斥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很少"发现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想做什么,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经历着同一性分散的青少年无法成功地做出选择,或者他们会逃避思考问题。缺乏兴趣,孤独,对未来不抱希望,或者可能很叛逆。他们宁可塞着耳塞听音乐或睡觉,也不愿意接触父母和老师。
            4.延期偿付
            关于青少年在各种选择中的思想斗争过程,埃里克森用了一个"延期偿付"的词语来描述,表示青少年延迟做出个人生活或职业的选择和承诺。埃里克森认为,在一个复杂社会,在这个"延期偿付"的阶段,青少年势必会经历自我同一性危机。而今,这一阶段不再称为危机了,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自我同一性的达成是一个逐渐缓慢的探索过程,而不是外在的急剧变化。延期选择很正常,而且是健康有益的。   延期偿付和自我同一性达成都被认为是健康的。青少年亲自去做一些试验,摒弃不适合的东西,发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寻找根源。这些是建立牢固自我同一性的重要部分。那些无法跨越同一性拒斥和同一性分散的青少年不能很好地适应。同一性分散的青少年经常放弃,把自己的生活归结为命运。和一大群人在一起,极可能吸毒。同一性拒斥的青少年很刻板,不宽容,独断,自我防御。学校为青少年提供的社区服务,工作实习和教师指导有助于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IP属地:北京6楼2012-09-08 06:10
            回复
              同一性的形成标志着青年期的结束语成年期的开始。从这时起,生活的任务就是引导他按照自我方向度过人生的其余阶段。同一性完成了,也就实现人格独立了。真正的独立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独立、世界观的独立吧。居里夫人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如果一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观,那注定是“不会让别人去说”的,总会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真正自立了,便不会如此了。


              IP属地:北京8楼2012-09-08 06:14
              回复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自我同一性
                以下是我自己扯淡
                和最后一段的观点一样 当一个人自我同一性建立失败时 悲剧不是他不被主流接纳 而是他难以得到快乐的实感...


                IP属地:北京9楼2012-09-08 06: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