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城市吧 关注:1,452,147贴子:104,650,679
  • 13回复贴,共1

江苏盐城与徐州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十一五”以来,盐城抢抓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机遇,团结拼搏,克难奋进,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同处苏北大市徐州相比,综合实力差距拉大,经济结构调整偏慢,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滞后。本文收集“十一五”以来两市发展情况,通过比较分析,查找盐城发展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努力探索盐城跨越发展之路。
   盐城与徐州两市的基本情况
   盐城市现辖建湖、射阳、阜宁、滨海、响水5县,东台、大丰2市,盐都、亭湖2区。全市户籍总人口820万人,常住总人口724万人,土地面积1.7万平方公里,是江苏省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的省辖市。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1亿元,总量列全省第七,苏北第二。1988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2009年沿海发展上升为国家级战略,2011年正式成为长三角成员单位。是全省唯一、全国第十个同时拥有一类开放海港和航空口岸,江苏第五、苏北唯一拥有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的城市。是江苏省汽车生产基地,2011年汽车产量跻身全国前十强。
   徐州现辖丰县、沛县、睢宁3县,新沂、邳州2市和鼓楼、云龙、贾汪、泉山、铜山5区。全市总人口970万,土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是江苏人口最多、面积第二的省辖市。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2亿元,总量列全省第六,苏北第一。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高铁经济冉冉升起。是全国老工业基地,江苏省煤炭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亚洲硅都”的美誉,徐工集团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企业经济总量超过盐城悦达,位居苏北第一,中能硅业多晶硅产能跃居世界第一。
一、 盐城与徐州经济发展相对优势分析
  (一)外资总量反超徐州。2005年盐城利用外资总量仅为1.62亿美元,比徐州少1亿美元。“十一五”时期,盐城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2%,增幅高于徐州21个百分点。2011年,盐城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6.9亿美元,同比增长29.5%,总量连续五年居苏北第一,比徐州高2.2亿美元。
  (二)财政增速快于徐州。2005年,盐城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亿元,仅相当于徐州的68%。“十一五”时期,盐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8%,增幅高于徐州6个百分点。2011年,盐城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9亿美元,相当于徐州85%,比2005年缩小17个百分点。
  (三)收入水平高于徐州。“十一五”以来,盐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一直居苏北第一。2011年,盐城城乡居民收入双双登上新台阶,全市城镇人均收入接近20000元,各县(市、区)均超16000元的全面小康标准,农民收入首超10000元,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19414元和10511元,分别比徐州高208元和1021元。
  (四)县级小康超过徐州。在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中,苏北经济社会发展出现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六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进入快速增长期。目前苏北率先达到全面的共6个县(市、区)。其中盐城4家,徐州2家。2010年盐城的东台、大丰和徐州的铜山第一批全面达小康,2011年,省定盐城的建湖、盐都和徐州的沛县第二批全面达小康。
  二、 盐城与徐州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综合实力不如徐州。2011年,徐州在全国百强市排名达46位,高于盐城30多位。徐州有4个县(市)进入百强县,铜山、邳州、沛县和新沂分别列第53位、第67位、第77位和第86位,盐城有3个,东台、大丰和建湖分别列第56位、第56位和第95位。盐城土地面积是徐州的1.5倍,人口是徐州的85%,但经济总量指标多数不足八成。一是经济总量接近八成。2011年,盐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1亿元,仅相当于徐州的78%,比2005年下降5个百分点。二是工业总量降至六成。2011年,盐城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10亿元,仅相当于徐州的62%,比2005年下降11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总量略超七成。2011年,盐城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48亿元,仅相当于徐州的72.8%,比2005年下降4.6个百分点。四是内需稳在七到八成。2011年,盐城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7亿元和895亿元,总量分别相当于徐州的72和80%。五是对外贸易被反超。2005年,盐城进出口总额14.4亿美元,超过徐州27%,净多3.1亿美元,2011年盐城进出口总额达52.5亿美元,仅相当于徐州83%,净少10.6亿美元。六是市级小康滞后一年。2011年,以市为总体徐州在苏北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盐城有望2012年在苏北第二个实现全面小康。



1楼2012-08-27 18:00回复
    (二)工业化进程慢于徐州。“十一五”以来,盐城和徐州均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期,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两市一直坚持以工兴市第一方略,徐州发展更为迅猛,比较优势明显,相比而言,盐城工业成为短腿,制约了经济腾飞。工业增长慢于徐州。2011年,盐城全市工业化水平达40%,比徐州低2.5个百分点。盐城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10亿元,是2005年的2.9倍,现价年均增长19.7%,总量仅为徐州的62%,年均增幅比徐州低3.2个百分点。大企业不足徐州一半。工业销售超10亿、超50亿、超百亿的大企业分别达35家、3家和2家,而徐州分别达85家、11家和6家,徐州的徐工集团营业收入超过盐城的悦达集团,连续两年成为苏北的老大。县均实力不足徐州六成。2011年,盐城7县(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达100亿元,仅为徐州的55%。盐城县域工业体量最大东台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43亿元,仅相当于徐州刚改为区的铜山31%,邳州市的61%和沛县的76%。盐城各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低于17%,而徐州各地增速均高于23%。四大产业总量达徐州六成。盐城装备、汽车、纺织和化工等四大主导产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3亿元、681亿元、894亿元和742亿元,共实现3570亿元,相当于徐州四大产业的60%,其中只有装备产业超千亿。徐州装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和煤盐化工产业规模等四大主导产业分别完成产值2068亿元、1612亿元、1000亿元和1292,共实现5972亿元,四大行业均超过千亿,其中装备产业超过2000亿元。
      (三)城市辐射弱于徐州。“十一五”以来,盐城和徐州都提出城市化加速发展战略,城市规模明显扩大,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但盐城中心城市发展和带动作用相对薄弱,徐州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和贡献更强。2011年,徐州城镇化水平达55.4个百分点,比盐城高1.4个百分点。徐州城市人口和土地面积分别占全市的27%和36.5%,盐城分别占全市22.3%和11%。徐州市区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1982亿元、1101亿元和185亿元,分别是盐城的2.6倍、2.7倍和1.9倍。徐州市区经济和财税对全市的贡献接近60%,而盐城贡献率仅为30%左右。
    (四)结构质量逊于徐州。一是财税质量提高不如徐州。2011年,徐州不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快于盐城,税收占比也好于盐城,徐州县域税收入占比达77.4%,比盐城高6.3个百分点。二是高新技术发展滞后徐州。徐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000亿元,总量是盐城(908亿元)2倍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接近30%,比盐城高10个百分点,徐州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6%,超过全面小康标准(1.5%)0.1个百分点,而盐城只有1.2%,列全省倒数第二。三是结构调整进程慢于徐州。徐州和盐城三次产业结构比分别为9.4:50:40.6和15:47.2:37.8,二三产业比重徐州比盐城高5.6个百分点。
       三、 加快盐城经济跨越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抢抓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加快沿海开发带动盐城大发展。一方面,2009年江苏沿海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加入长三角城市群。两大国家战略从政策层面给予盐城最大的经济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空间大、资源多是盐城沿海开发的最大比较优势。盐城拥有最长的江苏海岸线、最多的滩涂、最广的海域,沿海风能资源占到全省的2/3,具有2000万千瓦风电场的开发潜力,已探明石油天然气蕴藏量达800亿立方米。盐城要抢抓两大国家战略机遇,利用好空间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港口、港城、临港经济区“三港”联动,使沿海真正成为盐城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努力打造盐城亿元特色产业港和产业城。
      (二)千方百计招引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增量突破带动盐城大发展。盐城始终把重大项目突破作为全市跨越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优势资源与政策机遇的叠加效应,全力争取和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十年来投资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一要狠抓招引重特大项目。加强招商选资工作,千方百计拓宽项目源,继续采取领导干部与专业队伍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大干部招引服务大项目”、“关键人紧盯关键项目”的格局,力争重大项目引进上取得重大突破。二要狠抓项目落地开工。要着力解决影响项目落地的各种矛盾,把功夫下在做好项目开工前期工作上,就是要在全市形成促进项目早开工、快开工、真开工的浓烈氛围。三要狠抓项目投产达效。对每一个重大项目要有一套专门班子帮办,做好项目全过程服务,切实解决影响项目投产达效的突出问题,使其尽快成为现实增长点。
    


    2楼2012-08-27 18:00
    收起回复
      2025-08-31 06:11: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三)坚定不移实施“以工兴市”,加快工业化进程带动盐城大发展。加快主体工业经济发展是盐城经济腾飞需要克服的最大难点,工业兴则盐城兴。一是大力实施“千百十工程”,做大做强工业企业。要充分调动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加大投入的积极性、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强力组织实施“千百十工程”,要把最好的企业、最优质的资源拿出来,组织上市,与国际、国内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组合作,加强技术改造,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二是大力发展新特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以“四有三聚”的要求重点发展4个新兴产业和24个特色产业,实行重点重抓,政策聚集、要素聚集、力量聚合,更好更快地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带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跨越发展。三是大力实施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攻点,以服务业集聚区为主阵地,以领军企业和龙头项目为主抓手,努力在突破薄弱环节的同时增创优势,在拉长短腿的同时彰显特色。依托特色产业加快突破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四)着力做大做强“沿海中心城市”,加快城镇化建设带动盐城大发展。中心城市不大、辐射带动力不强是盐城经济发展的最大薄弱点,也是主攻点。一是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实力。围绕建设沿海特大城市目标,突出加快大市区建设,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提升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按照完善功能、拓展新区、改善民生、打造特色的总体要求,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加大沟河整治力度,加大截污工程建设力度,改善人居环境,提升老城形象;强势推进城南新区、亭湖新城、盐都西南新城、市开发区新城建设,突出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推动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中心、多组团均衡发展。完善城市服务功能,重点实施一批商务商贸、公共配套、社会事业、园林绿化项目,打造现代汽车名城、重教崇文名城、生态宜居名城。二是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努力把各县(市)城建设成为各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县城规模、水平和功能都要有新的提升。完善政策措施,创新推进机制,加快重点镇建设。三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励先行先试,按照“五个一体化”要求,完善规划,落实项目,塑造特色,创新机制,通过典型示范提升镇村建设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3楼2012-08-27 18:00
      回复



        4楼2012-08-27 18:03
        回复
          穷比徐州别抱我盐城大腿


          5楼2012-09-01 22:37
          收起回复
            江苏的苏北地区,5个城市,盐城民富最有优势,3个百强县,4个小康县市区。而徐州经济更发达城市化好,交通枢纽,两个城市各有特色


            7楼2012-12-23 18:16
            回复
              5年多过去了 徐州地铁6号线高铁站已经开工 地铁6号线其余站点明年也快全面开工了 不知道5年过去了 同为苏北的盐城是不是比肩或者超过苏锡常了?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7-08-24 15: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