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来,盐城抢抓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机遇,团结拼搏,克难奋进,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同处苏北大市徐州相比,综合实力差距拉大,经济结构调整偏慢,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滞后。本文收集“十一五”以来两市发展情况,通过比较分析,查找盐城发展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努力探索盐城跨越发展之路。
盐城与徐州两市的基本情况
盐城市现辖建湖、射阳、阜宁、滨海、响水5县,东台、大丰2市,盐都、亭湖2区。全市户籍总人口820万人,常住总人口724万人,土地面积1.7万平方公里,是江苏省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的省辖市。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1亿元,总量列全省第七,苏北第二。1988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2009年沿海发展上升为国家级战略,2011年正式成为长三角成员单位。是全省唯一、全国第十个同时拥有一类开放海港和航空口岸,江苏第五、苏北唯一拥有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的城市。是江苏省汽车生产基地,2011年汽车产量跻身全国前十强。
徐州现辖丰县、沛县、睢宁3县,新沂、邳州2市和鼓楼、云龙、贾汪、泉山、铜山5区。全市总人口970万,土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是江苏人口最多、面积第二的省辖市。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2亿元,总量列全省第六,苏北第一。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高铁经济冉冉升起。是全国老工业基地,江苏省煤炭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亚洲硅都”的美誉,徐工集团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企业经济总量超过盐城悦达,位居苏北第一,中能硅业多晶硅产能跃居世界第一。
一、 盐城与徐州经济发展相对优势分析
(一)外资总量反超徐州。2005年盐城利用外资总量仅为1.62亿美元,比徐州少1亿美元。“十一五”时期,盐城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2%,增幅高于徐州21个百分点。2011年,盐城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6.9亿美元,同比增长29.5%,总量连续五年居苏北第一,比徐州高2.2亿美元。
(二)财政增速快于徐州。2005年,盐城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亿元,仅相当于徐州的68%。“十一五”时期,盐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8%,增幅高于徐州6个百分点。2011年,盐城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9亿美元,相当于徐州85%,比2005年缩小17个百分点。
(三)收入水平高于徐州。“十一五”以来,盐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一直居苏北第一。2011年,盐城城乡居民收入双双登上新台阶,全市城镇人均收入接近20000元,各县(市、区)均超16000元的全面小康标准,农民收入首超10000元,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19414元和10511元,分别比徐州高208元和1021元。
(四)县级小康超过徐州。在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中,苏北经济社会发展出现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六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进入快速增长期。目前苏北率先达到全面的共6个县(市、区)。其中盐城4家,徐州2家。2010年盐城的东台、大丰和徐州的铜山第一批全面达小康,2011年,省定盐城的建湖、盐都和徐州的沛县第二批全面达小康。
二、 盐城与徐州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综合实力不如徐州。2011年,徐州在全国百强市排名达46位,高于盐城30多位。徐州有4个县(市)进入百强县,铜山、邳州、沛县和新沂分别列第53位、第67位、第77位和第86位,盐城有3个,东台、大丰和建湖分别列第56位、第56位和第95位。盐城土地面积是徐州的1.5倍,人口是徐州的85%,但经济总量指标多数不足八成。一是经济总量接近八成。2011年,盐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1亿元,仅相当于徐州的78%,比2005年下降5个百分点。二是工业总量降至六成。2011年,盐城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10亿元,仅相当于徐州的62%,比2005年下降11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总量略超七成。2011年,盐城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48亿元,仅相当于徐州的72.8%,比2005年下降4.6个百分点。四是内需稳在七到八成。2011年,盐城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7亿元和895亿元,总量分别相当于徐州的72和80%。五是对外贸易被反超。2005年,盐城进出口总额14.4亿美元,超过徐州27%,净多3.1亿美元,2011年盐城进出口总额达52.5亿美元,仅相当于徐州83%,净少10.6亿美元。六是市级小康滞后一年。2011年,以市为总体徐州在苏北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盐城有望2012年在苏北第二个实现全面小康。
盐城与徐州两市的基本情况
盐城市现辖建湖、射阳、阜宁、滨海、响水5县,东台、大丰2市,盐都、亭湖2区。全市户籍总人口820万人,常住总人口724万人,土地面积1.7万平方公里,是江苏省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的省辖市。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1亿元,总量列全省第七,苏北第二。1988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2009年沿海发展上升为国家级战略,2011年正式成为长三角成员单位。是全省唯一、全国第十个同时拥有一类开放海港和航空口岸,江苏第五、苏北唯一拥有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的城市。是江苏省汽车生产基地,2011年汽车产量跻身全国前十强。
徐州现辖丰县、沛县、睢宁3县,新沂、邳州2市和鼓楼、云龙、贾汪、泉山、铜山5区。全市总人口970万,土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是江苏人口最多、面积第二的省辖市。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2亿元,总量列全省第六,苏北第一。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高铁经济冉冉升起。是全国老工业基地,江苏省煤炭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亚洲硅都”的美誉,徐工集团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企业经济总量超过盐城悦达,位居苏北第一,中能硅业多晶硅产能跃居世界第一。
一、 盐城与徐州经济发展相对优势分析
(一)外资总量反超徐州。2005年盐城利用外资总量仅为1.62亿美元,比徐州少1亿美元。“十一五”时期,盐城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2%,增幅高于徐州21个百分点。2011年,盐城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6.9亿美元,同比增长29.5%,总量连续五年居苏北第一,比徐州高2.2亿美元。
(二)财政增速快于徐州。2005年,盐城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亿元,仅相当于徐州的68%。“十一五”时期,盐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8%,增幅高于徐州6个百分点。2011年,盐城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9亿美元,相当于徐州85%,比2005年缩小17个百分点。
(三)收入水平高于徐州。“十一五”以来,盐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一直居苏北第一。2011年,盐城城乡居民收入双双登上新台阶,全市城镇人均收入接近20000元,各县(市、区)均超16000元的全面小康标准,农民收入首超10000元,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19414元和10511元,分别比徐州高208元和1021元。
(四)县级小康超过徐州。在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中,苏北经济社会发展出现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六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进入快速增长期。目前苏北率先达到全面的共6个县(市、区)。其中盐城4家,徐州2家。2010年盐城的东台、大丰和徐州的铜山第一批全面达小康,2011年,省定盐城的建湖、盐都和徐州的沛县第二批全面达小康。
二、 盐城与徐州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综合实力不如徐州。2011年,徐州在全国百强市排名达46位,高于盐城30多位。徐州有4个县(市)进入百强县,铜山、邳州、沛县和新沂分别列第53位、第67位、第77位和第86位,盐城有3个,东台、大丰和建湖分别列第56位、第56位和第95位。盐城土地面积是徐州的1.5倍,人口是徐州的85%,但经济总量指标多数不足八成。一是经济总量接近八成。2011年,盐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1亿元,仅相当于徐州的78%,比2005年下降5个百分点。二是工业总量降至六成。2011年,盐城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10亿元,仅相当于徐州的62%,比2005年下降11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总量略超七成。2011年,盐城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48亿元,仅相当于徐州的72.8%,比2005年下降4.6个百分点。四是内需稳在七到八成。2011年,盐城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7亿元和895亿元,总量分别相当于徐州的72和80%。五是对外贸易被反超。2005年,盐城进出口总额14.4亿美元,超过徐州27%,净多3.1亿美元,2011年盐城进出口总额达52.5亿美元,仅相当于徐州83%,净少10.6亿美元。六是市级小康滞后一年。2011年,以市为总体徐州在苏北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盐城有望2012年在苏北第二个实现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