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吧 关注:1,273,925贴子:10,931,583
  • 4回复贴,共1

宁波凶煞之地 (节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转自猫扑鬼话
天一阁千年恶鬼现身
天一阁相信我们宁波人都知道他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所以天一阁也成了宁波人的名片,包括现在宁波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也命名为天一广场。
天一阁位于月湖的西边,一个有近四百年的历史的地方它得故事当然是数不胜数,小时候住月湖边的时候就听过不少,我这里要讲得是一个剧组在这发生的故事。
大家还记得〈真命小和尚〉〉这部电视剧吗?主演是曹骏,这部戏就是在我们宁波拍的,主要取景点就是天一阁和天童禅寺及旁边的天童森林公园。
有次剧组在天一阁的拍戏到深夜,因为有场文戏导演一直不满意,NG了无数字,制片见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让大家休息半小时再拍,这时扮演剧中“铁桶”一角色的新加坡籍演员程姓演员,去上厕所,但是晚上的天一阁除了剧组拍摄那片区域外灯光比较充足外,其他地方都是黑漆漆的,就算偶尔有几盏灯,那光线也非常昏暗,那演员本来就对那里不熟,更何况到了晚上,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厕所。
于是他见四下无人,就随便在一颗树边就地解决了然后就走了。
大家都知道晚上在荒山野岭或古宅,大树附近解手都应该先出声,说,借过,请让让,有怪莫怪之类的话。
但走着走着那程姓演员就开始蒙了,这路怎么跟自个来的时候不一样,不知道绕了多久之后,他才意识到,完了,这下迷路了,正在他手足无措的时候,见着前面有个穿古装的男人走过,因为剧组拍的是古装戏,他也没有起疑,就喊住那男子,可是那男人根本不理他。继续低着走往前走,程姓演员有点纳闷,于是就追了上去问,请问剧组戏棚怎么走?
那男的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得说了一句,“跟我走。”
  那演员虽然觉得奇怪,可是现在已经迷路了,没有其他办法,也只好跟着他走,但不知道走了多久发现前面还是黑漆漆得望不着底,就开始急了,问道:请问到底还要走得久?
  那人还是低着头“冷冷得说道,怎么你想快点到吗?”
  那演员一听就火了:“这不废话吗,你是不是故意玩我啊。”
  这时那个穿古装的人转过身来。
  那演员一下子就傻了,眼前的那个人竟然长得青面獠牙,且七窍流血,两个眼窝是空的,见不着眼珠,而且感觉闻道一股很浓烈得尿骚味.
当下小腿一软就跌倒在上了,刚好露出了手上那串佛珠,该演员是剧中是扮演和尚的,寺院的景也是在天童寺所拍,所以那的高僧送了他那串开过光的佛珠,以保平安,但那演员其实一直都铁齿,只是因为戏中需要,带着佛珠做道具罢了,但万万没想到这串佛珠救了他的命.
就在他跌倒得那一瞬间,只见眼前闪出一道金光,之后他就晕过去了。
醒后来,那演员足足病了半个月,病愈后坚持不肯去天一阁拍戏,导演只好改戏,
为此也延误了剧组的拍摄的进度。
久久天桥消失的鬼影
前两年有个很有名的帖子,叫做《宁波灵异事件》,讲得是恒隆中心这幢楼,相信这件事大家已经非常熟悉,我就不做过多讲解,其实这两年我一直在追踪这件事,但我发现其实真正的乱源,不是这幢楼,而是久久天桥,更明确得说,应该是久久天桥桥下这个位置。
说起这又要追溯到民国时期了,那时候国Mparty搞白色KB,上海那边很多的地下party组织都被捉获,然后被砍了头,装个鸟笼子挂在上海各大街小巷的电线杆上示众,以儆效尤,



1楼2012-08-26 15:15回复
    有点历史知识的应该都知道,而我们宁波跟上海一直很有渊源,上海本地人70%祖籍都是我们宁波,而且上海话也是建立在宁波话的基础上,加了苏州话软调,简单的说上海话就是宁波话的变态版。
    扯远了,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当时很多上海的地下party人都往宁波老家跑,但是宁波又恰恰是蒋接石的老家,哎,惆怅。
      所以后来很多地下party人在宁波被捕,下场就跟上海的一样,砍了头,装进鸟笼,那会就集中挂在现在久久天桥下那个位置。
      后来日笨鬼子占领宁波的时候,枪毙在百姓家中抓住的共Xparty,连带收容共Xparty人的百姓一并在那久久天桥那示众,就是为了威慑百姓不许包藏共Xparty人。
      所以那个地方怨气非常重,在说那个恒隆中心,以前那一楼是儿童用品商店,后来拆了建楼,但事故频频,邪门的事也特多,就成了烂尾楼,但时这样一块黄金地段,毕竟谁都不肯放过啊,后来就建了恒隆大厦,不建还好,一建更糟,建楼的时候没有考虑风水问题,犯了一个风水上最致命的错误,把楼的正大门建在了刀口位上,这里我要来分析下久久天桥的风水,久久天桥,在建筑风水学上叫刀口桥,在全国类似这样的桥有三座,其中武汉有一座,
    以前我们大陆对建筑风水的学术研究不是很广泛,港台的多一些。
    现在我国很多大学在建筑专业上开设了风水学课程。我上面讲到的刀口桥在很多建筑课程书上都有讲述。宁波的久久天桥也是作为案例记载的。
      刀口桥,迹凶,每一个建筑因为设计的原因或位置的原因都有一定瑕疵,象久久天桥,横拦中山路和解放路,四座桥引对应四方的周围建筑有一定凶相,市go-vern-ment后来自上届多事后,在周围也采用了化解之术。
      任何一种不利迹象,从风水学角度都有解法。比方说民间造房子,一般不会把大门正对在马路直线上,如果实在没办法的,也可采用一种更强大的物体镇一下。具体看实际情况而定。例如有些建筑门口用狮子,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也建在桥边,当年周**恩来把那个地块批给建行后,又同意给建行两个狮子镇宝,高人指点后,又加了三根旗杆在门口,从不挂旗,喻三柱高香,永保风水。
    这是一方面的说法,但照我个人的分析,以及我对风水学潜层的理解来看,从另一个层面来思考这桥,其实当时建桥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个风水问题,因为深知久久天桥这个位置实在太邪门,于是建一座刀口桥,想用这桥来化解,分散这个位置的煞气与怨气,但是把煞气分散了,却倒霉了周边的楼,不过还好宾馆这刀口刚到冲到居民楼边角,另一个刀口冲到世纪广场左边,不过前面有个大公园化解了煞气。
      有人会说,你这分析不靠谱,那另一个刀口不是冲着市go-vern-ment大楼的吗?
      他们早有准备,你们去过市go-vern-ment前面的阳光广场吧,是不是觉得这个广场里的路,高高低低,弯来弯去,但却错落有秩。那会我对恒隆中心特感兴趣,有一次我做电梯上了恒隆中心向下望,发现市go-vern-ment前面的阳光广场整一个大八卦啊。
    苦了恒隆中心,大动作根本就动不了,正门都按那了,不过听说后来有个广东老板入股那幢楼了,大家都知道广东人多迷信啊,也懂风水那回事,就用很多方法去破解,具体搞了些什么,我没弄清楚,去年那个六鼎记率先入住恒隆中心,估计就是那广东人招得商,去吃过一次六鼎记,做得是粤菜,菜贼贵,不过那里装修倒是不错,去年底5楼又建了一个歌库KTV,总算是把大楼的人气带动起来了,现在那楼比以前好多了,毕竟有人气,再多的煞都分解了。
    呼童街灵异夜不能寐
    话说以前鼓楼这边有个裁缝,有一晚上在路边见到一个昏迷的女子,于是出于好心就把她收留了,女子醒后裁缝问其是何许人也,女子似乎是得了失忆症,啥得记不得,后来裁缝就让女子在自己的店里帮忙,由于日久生情就结为了夫妇,后来在一个中秋之夜,竟然发现 自己的妻子其实是个女鬼 ,不过夫妻俩感情还是很好,后来还生了个孩子,取名叫“阳生”,寓意为阳间生的,但那孩子体质非常差。
    


    2楼2012-08-26 15:15
    回复
      2025-08-20 21:57: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白骨桥的恶凶煞惊叫
      说起江东的白骨(鹘)桥,城区的老宁波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十多年前我迁居桥附近的新村,于是特别地关注起这座名字很怪的桥来。
      桥位于中塘河的一条支流的出口处,紧邻延芳桥。它由6块3米多长的石板铺成,宽不足3米,古朴简陋,毫无雕饰。在它斑驳风蚀的桥栏石上隐约可见“白鹘桥”三个正楷阴刻大字。这才知道,原来“白骨桥”是白鹘桥。
      相传清同治年间,江东这一带树林茂密、河道纵横,常有隼科飞禽鹘出没。这种乌多为灰褐色。一次发现一只白色的鹘,实属珍稀,就同白虎、白蛇一样,白鹘也被视为吉祥物,并且用它来命名一座小桥,这就是白鹘桥名称的来历了。
      这个“鹘”字有两个读音:
      “鹘鸠”的“鹘”读音“古”;而“鹘”鸟的“鹘”读音“胡”。当时的人多不识,读半边字,于是就有了“白骨桥”的别名。至于这座桥的建造年代,按“同治年间”的说法,距今也有130多年了。
      可是,就是这么一座连宁波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石板桥,却在宁波历史上有过它辉煌的一页。
      据《鄞县通志》和《宁波市志》记载,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9月17日,侵占宁波的日军投降代表、“浙东联络部”部长草野昌藏在江东白鹘桥签投降书。侵踞4年5个月的日本侵略军撤出宁波。小小白鹘桥承担了作为侵略者可耻下场的历史见证者。
      历史不由得让人沉思:为什么这样庄严的受降仪式会选择这样一个僻静城郊的小桥来举行呢?我猜想也许跟桥名有关。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到处烧杀淫掠,所到之处哀鸿遍野、白骨累累,制造了多少白骨惨案!因此,特选择“白骨桥”作为受降地点。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白鹘桥下的中塘河支流被填没,于是小桥完全丧失了桥的功能,然后修了路,旁边建起了一幢幢高楼大厦。白鹘桥像一位光荣退休的老人,坦然仰视世界的变化,而且仍然慷慨地继续服务于行人。老人们也常常怀念这座小桥,他们说:“白鹘桥是有功之臣啊,应该给它立个碑!”
      


      4楼2012-08-26 15:16
      回复
        看完了,


        5楼2012-08-26 15:47
        回复
          听说过一些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2-08-26 16: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