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另外一个怪物》——刑天几日来的读书笔记
作者:akumatao刑天
之前,一直被不明所以的我称之为《怪物解析书》的,原名《另外一个怪物》。
这几天,我把原书略略翻了一遍,有了一点粗略的了解。首先,我要告诉每一个看过《MONSTER》的人,漫画里的绝大部分,都是真实的。没有虚构,没有夸大。约翰的事件让整个德国从1986年开始陷入恐慌达10年以上,这点也并不夸张。至今,德国、奥地利、捷克三国警察携手,还在致力於对以约翰事件为首的几大连续杀人案件的调查中……
这部漫画到底有多少是完全真实的?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吧。
天马贤三,1958年1月2日生於神奈川县横滨市。自幼成绩优秀,喜欢音乐和绘画。……
伦克警官(现在已经不是警官了),生性正直,为BKA鞠躬尽瘁,像这样杰出的人现在已经很少了。书中只提到了因为重要证人自杀,以及来自高层的压力,迫使他辞职。约翰事件之後事隔三年,他得以复职,恢复名誉的同时再次成为BKA的中坚力量。而这之後,在一次调查高层官员选举黑幕事件之後,伦克再次辞职。之後,和漫画的最後交代的一样,现在在一所州立大学担任教授。……
《另外一个怪物》的作者通过电话采访艾娃·海尼曼,在最後这样问:「你曾对天马说过,人的性命本来就是不等价的,现在你依然这麽认为麽?」艾娃:「嗯,现在我也是那样看的。」说完,便挂了电话。
511幼儿之家位於柏林东部地区。随着历史的推移,事件之後,某公司为了在那片土地上盖一个大型超市而买下了那里,後来公司倒闭了,那里就以一片荒废空地的面貌留存至今。照片里残破低矮的围墙,和枝繁叶茂的树木,无不述说着历史的沧桑。……
……根据葛利马的笔记,摘抄其部分对犯罪的分析:
「西侧、快乐杀人者增加-发现快乐杀人者-洗脑-使其有目的杀人,并混迹於快乐杀人者之中-最高伪装-完全犯罪成立。」
「方法。甄选有才能的少年=杀人本能-隔绝-剥夺姓名-反覆朗读-反覆提问-传说-由恐怖导致自我崩溃-绝对孤独-由破坏行为导致对『无』的信奉-反覆反覆反覆反覆-神的境地=超人。」相信这就是当年,德国进行的儿童人体实验的目的吧。
可以看出,葛利马的逻辑相当清晰,而思维跳跃性又相当的大。如果他还活着,一定也是一个智商相当高的天才呢……
更多的,我还没有细看。不过,我看到了终章,现在我提前把最後几段先翻译出来让大家看看——原作者之一浦泽直树应该还安全吧,在书的最後提到,那时他为了调查事件真相还准备去波黑米亚。另一个作者该怎麽说呢?——威纳·韦伯(Werner Weber),他接触了太多的东西吧。目前,按照警方的说法,威纳·韦伯失踪了。是怎麽失踪的呢?
作者(威纳·韦伯,下面对话中简称W)和伦克通过一次电话,但他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他和伦克通的最後一个电话。也许,这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个电话。刚放下电话,铃声又再次响了起来。
(以下为书中原文)
我拿起话筒,还以为是伦克先生。可我听到的,是一个很低很沉的男性的声音。「是在找我麽?」
W:「你是赫尔曼·修阿?」
他回答:「是的。」
W:「佛利兹·巴因德拉也是你?」
他回答:「是的。」
W:「你是『红玫瑰大屋』的法兰兹·波纳帕达的学生!?」
「非常遗憾,我就是『他最优秀的学生』。」
W:「从朗读会毕业後,你就在这个国家……在捷克的旧体制下工作麽?」
「正是如此。」
W:「你为了隐藏自己的过去,而隐姓埋名,把作品也改了对麽?」
「为了逃走。」
W:「从什麽地方?」
「从怪物……」他短暂的稍一停顿,变换了一下用词後继续说:「从那个人身边逃走。」
W:「波纳帕达来到西侧是在81年,这件事情你知道麽?」
「我注意到了。因为我开始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於是就从组织里消失了。所以我想,他也追过来了。」
作者:akumatao刑天
之前,一直被不明所以的我称之为《怪物解析书》的,原名《另外一个怪物》。
这几天,我把原书略略翻了一遍,有了一点粗略的了解。首先,我要告诉每一个看过《MONSTER》的人,漫画里的绝大部分,都是真实的。没有虚构,没有夸大。约翰的事件让整个德国从1986年开始陷入恐慌达10年以上,这点也并不夸张。至今,德国、奥地利、捷克三国警察携手,还在致力於对以约翰事件为首的几大连续杀人案件的调查中……
这部漫画到底有多少是完全真实的?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吧。
天马贤三,1958年1月2日生於神奈川县横滨市。自幼成绩优秀,喜欢音乐和绘画。……
伦克警官(现在已经不是警官了),生性正直,为BKA鞠躬尽瘁,像这样杰出的人现在已经很少了。书中只提到了因为重要证人自杀,以及来自高层的压力,迫使他辞职。约翰事件之後事隔三年,他得以复职,恢复名誉的同时再次成为BKA的中坚力量。而这之後,在一次调查高层官员选举黑幕事件之後,伦克再次辞职。之後,和漫画的最後交代的一样,现在在一所州立大学担任教授。……
《另外一个怪物》的作者通过电话采访艾娃·海尼曼,在最後这样问:「你曾对天马说过,人的性命本来就是不等价的,现在你依然这麽认为麽?」艾娃:「嗯,现在我也是那样看的。」说完,便挂了电话。
511幼儿之家位於柏林东部地区。随着历史的推移,事件之後,某公司为了在那片土地上盖一个大型超市而买下了那里,後来公司倒闭了,那里就以一片荒废空地的面貌留存至今。照片里残破低矮的围墙,和枝繁叶茂的树木,无不述说着历史的沧桑。……
……根据葛利马的笔记,摘抄其部分对犯罪的分析:
「西侧、快乐杀人者增加-发现快乐杀人者-洗脑-使其有目的杀人,并混迹於快乐杀人者之中-最高伪装-完全犯罪成立。」
「方法。甄选有才能的少年=杀人本能-隔绝-剥夺姓名-反覆朗读-反覆提问-传说-由恐怖导致自我崩溃-绝对孤独-由破坏行为导致对『无』的信奉-反覆反覆反覆反覆-神的境地=超人。」相信这就是当年,德国进行的儿童人体实验的目的吧。
可以看出,葛利马的逻辑相当清晰,而思维跳跃性又相当的大。如果他还活着,一定也是一个智商相当高的天才呢……
更多的,我还没有细看。不过,我看到了终章,现在我提前把最後几段先翻译出来让大家看看——原作者之一浦泽直树应该还安全吧,在书的最後提到,那时他为了调查事件真相还准备去波黑米亚。另一个作者该怎麽说呢?——威纳·韦伯(Werner Weber),他接触了太多的东西吧。目前,按照警方的说法,威纳·韦伯失踪了。是怎麽失踪的呢?
作者(威纳·韦伯,下面对话中简称W)和伦克通过一次电话,但他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他和伦克通的最後一个电话。也许,这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个电话。刚放下电话,铃声又再次响了起来。
(以下为书中原文)
我拿起话筒,还以为是伦克先生。可我听到的,是一个很低很沉的男性的声音。「是在找我麽?」
W:「你是赫尔曼·修阿?」
他回答:「是的。」
W:「佛利兹·巴因德拉也是你?」
他回答:「是的。」
W:「你是『红玫瑰大屋』的法兰兹·波纳帕达的学生!?」
「非常遗憾,我就是『他最优秀的学生』。」
W:「从朗读会毕业後,你就在这个国家……在捷克的旧体制下工作麽?」
「正是如此。」
W:「你为了隐藏自己的过去,而隐姓埋名,把作品也改了对麽?」
「为了逃走。」
W:「从什麽地方?」
「从怪物……」他短暂的稍一停顿,变换了一下用词後继续说:「从那个人身边逃走。」
W:「波纳帕达来到西侧是在81年,这件事情你知道麽?」
「我注意到了。因为我开始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於是就从组织里消失了。所以我想,他也追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