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者之言吧 关注:24贴子:189
  • 11回复贴,共1

[转帖]伊斯兰教法叛教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节 异教徒改信其它宗教可否算为叛教
如果穆斯林脱离伊斯兰教,就成了叛教徒,对他要执行叛教徒的法度。但叛教的律例只针对穆斯林呢,还是针对除穆斯林以外的异教徒呢?显而易见,如果异教徒放弃自己原来的宗教去改信另一种邪教时,对他不执行叛教的律例,因为他从一个邪教改信到另一种邪教,所有的迷信都同出一辙。这跟穆斯林背离伊斯兰去改信其它宗教不一样。因为穆斯林从正道、真理的宗教改信了迷信邪教。真主说:(舍伊斯兰教而寻求别的宗教的人,他所寻求的宗教,绝不被接受,他在后世,是亏折的)(《古兰经》三:85)。
伊本·安巴斯的传述:穆圣说:“谁背叛了伊斯兰教,你们就杀死谁。”
沙菲尔对此有两种主张:
1、异教徒所寻求的其它宗教不被接受,要处死他,唯有他信奉伊斯兰。这与艾哈默德的主张是一致的。
2、若异教徒改信了他所信奉的类似的宗教或更高级的宗教时,可以承认他的宗教。若改信了比自己所信奉的宗教更低级的宗教时,不承认他的宗教,如犹太教徒改信了基督教,或基督教徒改信了犹太教时,可以承认,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这两种宗教是天启的,后来其教律被篡改,故伊斯兰废除了这两种宗教。同样,拜火教徒改信了犹太教或基督教时,予以承认,因为他改信了更高尚的宗教,若允许他改信跟自己宗教同等的宗教时,那么,他更应该改信更高级,更具真理的宗教。若犹太教徒或基督教徒改信了拜火教时,不予以承认。因他改信了更低级的宗教。


1楼2012-08-25 19:25回复
    第二节 穆斯林因一件罪恶不被定为叛教徒
    伊斯兰是容信仰和教法一体的宗教。
    信仰的总纲是三件:
    ① 归信真主及其一切德性,
    ② 归信众先知,
    ③ 归信复生和报应,
    教法组成部分是六件:
    ① 功修:礼、斋、课、朝,
    ② 仁礼道德:诚实、践约、守信,
    ③ 文明社交:买卖,
    ④ 处理家庭关系:结婚、离婚,
    ⑤ 犯罪受罚:抵偿、处罚,
    ⑥ 维护公共关系:协约、公约。
    由此我们得知伊斯兰是生活的总指南,它使社会事务治理得井然有序。这就是天经、圣训说明的伊斯兰的总思想,也是穆圣时代穆斯林们所坚持的思想。他们把这种思想运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每一个人坚信自己是这个宗教的捍卫者,是穆斯林群体中的一员,是伊斯兰民族中的一个细胞,他有责任贯彻伊斯兰的教律,践行伊斯兰的教义。但他们中有的人聪慧,有的人迟钝,有的人强壮,有的人微弱,有的人有能力,有的人无能力,有的人有职业,有的人无职业,有的人勤奋,有的人懒惰。所以,他们根据身体的强弱、志向、理智、天赋的不同而不同。根据每个人的这种实际状况、条件、时代、环境的差异,有的人接近于伊斯兰,有的人远离伊斯兰。真主说:(然后,我使我所拣选的仆人们继承经典;他们中有自欺的,有中和的,有奉真主的命令而争先行善的。那确是宏恩)(《古兰经》三五:32)。只要怠惰的人忠心的捍卫伊斯兰,尽管其言行错误,终不能把他逐出于伊斯兰教的范围外。假若穆斯林无意中说出了一句叛教的言词或者无意识的干了一件叛教的工作时,则不能把他断为叛教徒。无论穆斯林犯了什么过错,或干了什么罪恶,他仍是穆斯林,不许以叛教诬蔑他。穆圣说:“谁见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象我们一样朝向了我们的朝房,象我们一样礼拜,吃我们的宰牲物,谁便是穆斯林,他享穆斯林所享的权利,尽穆斯林所尽的义务。”
    由于诬蔑叛教罪的严重性,穆圣严厉警告穆斯林不能以叛教彼此诬蔑。伊本·欧玛的传述:穆圣说:“谁唤同胞为叛教者,二人必有一个落此污名。”


    2楼2012-08-25 19:26
    回复
      2025-08-15 05:33: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三节 什么情况下穆斯林成为叛教者
      穆斯林不能把穆斯林逐出伊斯兰教的范围外,也不能把他断为叛教徒,但为不信而心情舒畅,并心安理得,以身践之者,则为叛教徒。真主说:(为不信而心情舒畅者,将遭天谴,并受重大的刑罚)(《古兰经》十六:106)。
      欧玛的传述:穆圣说:“万般工作,只凭立意,每个人立什么意得什么果。”
      任何人心中的秘密只有真主知道,通过断然的证据证明叛教行为,不必要加以解释,正如伊玛目马立克说:“谁的身旁产生九十九份叛教行为,而还有一份信仰时,他仍然处在正信中。”
      


      3楼2012-08-25 19:26
      回复
        第五节 叛教者应受的处罚
        叛教是一种大罪,它能勾销叛教前所干的一切善功。在后世应受严厉的惩罚。真主说:(你们中谁背叛正教,至死还不信道,谁的善功在今世和后世完全无效。这等人,是火狱的居民,他们将永居其中)(《古兰经》二:217)。这段经文的涵义是谁背叛伊斯兰教,至死坚持叛教,那么,他所作的一切善功化为乌有,现世中他的善功不起作用,所以,他不该享有穆斯林所享的权利,他不能享受后世的恩泽,他将永居在痛苦的刑罚中。伊斯兰已规定现世中立即处死叛教者,同时他还在后世受到严厉的刑罚。
        伊本·安巴斯的传述:穆圣说:“谁背叛伊斯兰教,你们当处死谁。”伊本·麦赛吴德的传述:穆圣说:“杀穆斯林不为合法,唯有三种人则不然:1、信道后叛教者;2、已婚的行奸者;3、杀害无辜者。”扎比尔的传述:一位名叫温姆麦尔旺的女人背叛了伊斯兰教,穆圣命人劝她再次信教、悔罪,否则,要处死她。结果,她拒不再次信教而被处死。
        艾布伯克尔讨伐阿拉伯人中的叛教徒,直到他们重归伊斯兰。众学者对处死叛教的男人的问题无异议,但对处死叛教的女人的问题有异议;艾布哈尼法主张:若女人叛教时,不得处死,但须监禁她,每天让她出来,要求她悔罪,劝她重归伊斯兰,用这种方法让她再次归于伊斯兰或监禁致死。因为穆圣禁止杀女人。
        众法学家主张:叛教的女人的处罚跟叛教的男人的处罚一样,须得处死。因为男、女叛教者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害处是一样的。
        穆阿兹的传述:穆圣派我到也门时说:“凡背叛伊斯兰教的男人,你应号召他重归伊斯兰,若他重归则已,否则砍其头。凡是背叛伊斯兰的女人,你应号召她重归伊斯兰,若她重归则己,否则砍其头。”
        《白海给圣训集》中有:艾布伯克尔要求信教后叛教的,名叫温木格勒佛的女人悔罪,重归伊斯兰,结果,那女人拒绝悔罪而被处死。
        禁止杀女人的圣训是针对战争时期,因为女人是弱者,不会参战。穆圣看见一女人被杀时说:“这女人不该杀。”然后,穆圣严禁杀女人。所有的法度中女人和男人一样要受法度。若已婚的女人犯了奸淫罪时,象男人一样须受石刑,同样她叛教时仍要处死。


        5楼2012-08-25 19:29
        回复
          第六节 处死叛教者的道理
          伊斯兰给人类生活指明了完美的生活方式。它包括宗教信仰、治国安邦、修功干好、领导群众、遵行《古兰经》、建设国防、提高思想水平、搞好物质建设、建设现世、注重后世。伊斯兰是理智的、合乎逻辑的宗教。它以重证据、明证为基础。它的信仰和教律不存在抵触人类的天性。它不防碍人类达至物质、精神文明的最高境界。谁加入伊斯兰就会知道其真相,尝到其甜味。谁加入伊斯兰,了解其真谛后叛教者,谁已违背了真理,相反了逻辑,否绝了证据和明证。丧失了健全的理智,违背了天性。谁到达这种地步,谁确已掉入堕落的深渊,陷入孽海,对这种人的生命不应该保护,不希望他生存。因为他的生命中没有高尚的目的和崇高的志向。另一方面,伊斯兰是人类生活的总指南,也是人类道德的总法则。需要人类的爱护和维护。所以,任何法则通过保护、维护、爱护来稳固,否则它的条条款款有所废弃。保护、维护这种法则最强有力的措施是制裁背离这种法则的人。因为违背这种法则的人,最终彻底被毁灭。
          脱离背叛伊斯兰,是对伊斯兰的颠覆。颠覆伊斯兰者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死刑。同样违背国家宪法的人也要遭到同样的下场。
          无论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或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只要背叛国家,必以叛国罪指控他,而叛国罪的处罚只是死刑。伊斯兰教对叛教者规定死刑是合乎本教教规和其它制度的。
          


          6楼2012-08-25 19:29
          回复
            第七节 规劝叛教者悔罪
            叛教是对伊斯兰教怀疑、疑虑、认识不清所造成的,为了摆脱这些怀疑、疑虑,给叛教者提供一个反思、悔过的机会,并给他提供能使信仰重回到他的心中,使思想更加稳定的证据和明证。彻底消除他心中所存的怀疑、疑虑。因此,必须要规劝叛教者悔罪,即使他叛教数次,也要规劝数次。给他宽限一段时间,让他反省作思想斗争,消除邪念,纠正思想。如果消除疑虑后端正了立场,重归了伊斯兰,承认了两个见证词,招认了自己所犯的罪恶,并表示与违背伊斯兰的所有宗教划清界线。 这样他的悔罪真主准能接受。若执迷不悟,则对他要执行叛教的法度——处以死刑。
            有些学者主张:给叛教者反省的时间为三天。有的学者没有规定反省的具体时间,而是耐心的反复劝导,作思想工作,直到确定无法挽救他,没有重归伊斯兰教的希望时,对他要执行叛教的法度——处以死刑。规定反省期为三天的依据是:据传述:一人从沙姆来见欧玛,欧氏说:你们那儿有什么奇闻?他说:有一人叛教了。欧氏说:你们怎样处治了他?他说:我们逮住他后杀了他。欧氏说:为何你们不把他拘留三天呢?每天,你们给他供给饮食,并要求他悔罪,也许他能悔罪,接受真主的命令。欧氏说:主啊!你见证我听到此事时,我不在场,我未命令,我也不乐意这样做,主啊!我向你表白,他的死与我无干。
            主张不规定反省的具体期限的学者们的依据是:《艾布达吾德圣训集》中有:艾布穆萨主管也门期间,穆阿兹来到也门,在他跟前看到一个被捆绑的人。穆阿兹问道:这人怎么了?艾氏说:这人原是犹太教,后改信了伊斯兰,然后,又改信犹太教,成了犹太教徒。穆阿兹说:你先处死他,我再来与你坐谈,这是穆圣的裁决。他连说这话三次。然后,命人把他处死。而艾布穆萨在穆阿兹来也门前二十天左右,已劝那犹太人悔罪,重归伊斯兰,而他执迷不悟。一说:他们已给他两月的时间,重归伊斯兰。
            邵卡尼说:众学者对要求叛教者悔罪几次的问题有异议;有的学者主张:劝一次。有的学者主张:劝三次。有的学者主张:在一个场合劝三次。有的学者主张:三天内劝三次。阿里主张:一月内劝他悔罪。奈哈尔主张:无限期的劝他悔罪。


            7楼2012-08-25 19:30
            回复
              第八节 怎样对待叛教徒
              若穆斯林叛教 ,背离了伊斯兰教时,他原有的身份就改变了;一般穆斯林享有的待遇也被取消了。对他要实施以下律例 :
              1、婚姻关系:
              若夫妻一方叛教,那么,彼此的关系就中断了。因为一方的叛教导致双方的分离,这种分离就是解除婚姻。若叛教的一方悔罪,重归伊斯兰,并想恢复夫妻关系时,必须重订婚约,重新送聘仪。不许叛教的男人再跟其它宗教中的女人缔结婚约,因为他将受死刑。
              2、继承权:
              叛教者不得继承任何亡故的穆斯林近亲的遗产。因为他叛教后已无正信,他不能继承他的穆斯林近亲的遗产。若叛教者被处死或亡故时,他的遗产由他的穆斯林继承者继承。因为自他叛教的那日起,他已按死人对待。有人给艾布塔里布之子阿里带来了一位叛了教的老人,他原来是基督教徒,信奉了伊斯兰后,又叛了教 。阿里对他说:你叛教也许为了得遗产,然后,又重归伊斯兰吗?他说:不是这样的。阿里又说:也许你向一个女人求婚而其家属拒绝把她嫁给你。你叛教想娶她,然后,又重归伊斯兰吗?他说:不是这样的。阿里第三次又说:那你重归伊斯兰吧!他说:不,我要坚持基督教,直到相遇耶稣。于是,阿里命人处死了他,把他的遗产交给了他的信奉伊斯兰教的儿女。伊本·哈兹姆说:伊本·麦赛吴德、艾布优素福、艾哈默德等学者所持的主张跟阿里的裁决一样。
              3、叛教者无监护权:
              叛教者无权监护他人,也无权监护自己的儿女的婚姻大事。他为他们所主持的各种契约论为无效。因他的叛教监护权被剥夺。
              


              8楼2012-08-25 19:30
              回复
                第九节 怎样处理叛教者的财产
                因叛教不能剥夺叛教者对其财产的拥有权和支配权。对于他的财产权按异教徒的财产权一样对待。他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他能支配财产就意味着他完全有资格拥有财产。尽管他受死刑也不能剥夺他对财产的拥有权和支配权。因为立法者只给叛教者规定了死刑,而未规定其它刑罚。叛教者受死刑的法度跟杀人抵命或奸淫受石刑的人一样,而杀人抵命、奸淫受石刑的罪犯仍有财产的拥有权和支配权。
                


                9楼2012-08-25 19:31
                回复
                  2025-08-15 05:27: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十节 叛教者逃到敌占区怎么办
                  若叛教者把财产放在信托者手中而逃到敌占区时,其财产仍归他所有,因为逃到敌占区不能剥夺他对财产的拥有权。


                  10楼2012-08-25 19:32
                  回复
                    第十一节 曲解教义者(曾迪格)为叛教者
                    艾布哈琪姆说:“曾迪格”一词是波斯语。转化为阿拉伯语。其波斯语的原义是无神论者。赛尔莱布说:阿语中没有“曾迪格”一词。人们只对诡计多端的人称之为“曾迪格”。一般情况下其义是:无神论者。
                    昭海勒说:“曾迪格”是二神论者。脑威氏说:“曾迪格”就是不信任何宗教的人。他说:违背正教,内心、口头不承认伊斯兰教的人是不信教的人。口舌招认,内心不信伊斯兰教的人是伪信士。口舌内心承认伊斯兰。但把宗教的核心问题不按圣门弟子,再传弟子、众学者所公决的方法注解的人是“曾迪格”,是假装信奉伊斯兰的人。如他们承认了《古兰经》是真理,天堂、火狱是真理,但他们曲解天堂的含义是通过佳美的行为所获得的欢乐。火狱的含义是通过恶劣的行为所遭到的忧愁。他们认为除现世外,天堂、火狱不存在。至于穆圣所说的“这些人就是真主禁止我与他们交往的人”的圣训是针对伪信士的,而非针对“曾迪格”。
                    脑威氏说:教律之所以规定处死叛教者是旨在杜绝人们叛教,并保护他们不要脱离真理的宗教。同样,规定处死假装信真主者也是禁止人们假信真主,保护人们不要对正教加以曲解。脑威氏又说:众学者对“曾迪格”的解释有两种主张:① 如果他们的解释不违背天经、圣训的断然证据及公决,那么,这种人不算为“曾迪格”。② 如果他们的解释违背天经、圣训的断然证据,那么,这种人是曲解教义的人——曾迪格。
                    所以,凡否认在复生日穆圣的说情,或否认复生日看见真主,或否认坟墓的刑罚,或否认蒙克尔、奈克尔两位天使的考问,或否认过天桥、清算。无论他说:我不相信这些圣训的传述人,或说: 我相信圣训的传述人,但要解释这些圣训,然后加以曲解。象这种人是“曾迪格”——曲解教义的人。同样,谁对穆圣以天堂报过喜的艾布伯克尔、欧玛曲解说:他们不是入乐园的人,或说虽然穆圣是封印万圣的圣人,但这话并非说明他以后的任何一位人不能称呼圣人。所谓有圣品的人是指真主派遣给人类的,必须服从的,受真主的保护不犯罪恶及明显错误的人。而且这种人仍出现于圣人以后的各领袖中。这样曲解的人是“曾迪格”——曲解教义的人。沙菲尔派、哈奈菲派的学者们主张:象这种人应该处以死刑。


                    11楼2012-08-25 19:32
                    回复
                      第十二节 是否处死邪术师
                      众学者公决:邪术是有害的,认邪术合法为叛教。但他们对邪术是真实的吗?或者虚幻的,或玩邪术是否叛教,或玩邪术者是否叛教者的问题有异议;艾布哈尼法、马立克、艾哈默德主张:玩邪术为叛教。学邪术,且玩者,不必规劝其悔罪,应处以死刑。沙菲尔派和字面派学者主张:如果邪术家的言行均为叛教的行为,那么,邪术者是叛教徒。对他要执行叛教者的法度——死刑。唯有悔罪时,则不然。若邪术者的言行不定为叛教的行为,那么,邪术师不得处死。因为他不是叛教徒,而只是犯罪者。
                      显而易见,玩邪术是大罪之一。玩邪术者不得处死。唯有诚信玩邪术合法者,则要处死。因他是叛教徒。定他为叛教徒并非是因玩邪术而叛教。只是他把真主禁止的邪术认为合法。艾布胡勒的传述:穆圣说:“你们远离七种置人死地的大罪;”有人问:主的使者啊!哪七种?穆圣说:“1、举伴真主;2、玩邪术;3、杀害真主禁止杀害的生命,唯有执行伊斯兰教律者例外;4、侵吞孤儿的财产;5、吃高利贷;6、临阵退缩;7、诬蔑贞节的信女。”
                      伊本·哈兹姆评论:持玩邪术为叛教,必须处死邪术师的学者的主张说:真的,玩邪术不为叛教。所以,不允许处死邪术师。因为穆圣说:“杀穆斯林不为合法,唯有三种人:1、归信后叛教者;2、已婚的奸淫者;3、无故杀人者。”
                      所以,邪术师既不是叛教者,又不是杀人者,也不是已婚的奸淫者。故对他执行死刑是无经训依据的。但什叶派主张:邪术师是叛教者,按叛教者对待。
                      


                      12楼2012-08-25 19:33
                      回复
                        第十三节 卜卦者和看相者
                        艾布哈尼法主张:卜卦者和看相者该受死刑。欧玛说:你们处死卜卦者和邪术师。一说:如果他们悔罪时不得处死。哈奈菲派的有些学者主张:若卜卦者和看相者相信恶魔帮他作他想做的事时,那么,他已叛教。若相信卜卦,看相仅仅是一种虚幻的,不是真实的,那么,不为叛教。
                        


                        13楼2012-08-25 19: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