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蝎吧 关注:23,917贴子:244,000

雨林蝎-------雌雄鉴别 + 详尽饲养攻略 【强帖】【新手必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腹部节状器长度(雄蝎长,雌蝎短)
腹部节板齿数多少(雄蝎多;雌蝎少)
生殖盖板硬度(雄蝎硬,雌蝎软)
雄性生殖板上会有一个小沟,雌性则无


IP属地:广东1楼2012-08-16 14:40回复
    饲养方法:
    食物:应以昆虫为主。例如蟋蟀,蟑螂,蝗虫等,偶尔可以饲喂初生小白鼠,但是不要经常喂。饲喂频度:幼蝎每周喂一次,成体二至三周喂一次,吃剩的残渣该尽快清理。它们的平均寿命有10年 。
    饲养设备:
    一般最低饲养设备要求,是个有牢固盖子但通风的塑胶水族箱,基本大小约为蝎子身型四倍以上。
    底材方面,对於此类生活於热带雨林的品种,一般专门饲养节肢动物的前辈们,会较建议使用泥土,尤其是仙人掌泥,或园艺用培植土。无论使用那种底材,建议稍微用力把底材压实(因蝎子主要是靠昆虫在地面上走动,而传来的震动,去确定目标,它们虽有8只眼睛,但好像只对光线有反应,所以压实之底材,会较易传递声震),之后至少该有2cm以上,但可以的话,最好可提供5-10cm以上的底材,因为部分雨林蝎除了穴居外,还会掘地栖息。
    另外在饲养箱内设个小水碟,水碟大小要比蝎子体型细小,否则有机会令蝎子遇溺。还要设置一个可以供它们匿藏休息的地方,树洞或矮小的宽叶植物也可以。
    温湿度:
    饲养亚洲雨林蝎这类雨林品种,对幅度过大的温度转变,会很难适应。因此日间它们的适温在摄氏25-32度左右,晚上把温度维持在摄氏20度以上即可。在冬季则可利用电毡加温,而夏天则不需要任何保温设备,只要把饲养缸放在通风之地方。若它们太长时间在温度过低(摄氏15度)下生活,除影响生长速度外,更会令其停止进食甚至死亡,冬天低温时候,饲主必定要为其提供保温。
    湿度方面,饲养箱内最好维持在75 - 85%左右,而底材间中以喷水器喷湿,令其保持一定湿润,但饲养箱内,最好可提供一个稍为乾燥而温暖的地方,供其栖息。
    


    IP属地:广东2楼2012-08-16 14:40
    回复
      2025-08-26 18:47: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蝎子常用饲料
      1、人工养殖类饲料:有黄粉虫、土元和蜈蚣等。它们繁殖力强、生长快。但应提前饲养,以防饲料短缺。这类饲料特别适用母蝎。
        2、昆虫类饲料:有蚂蚁、蝴蝶和各种蛾子等。
        可到野外捕捉或用黑光灯诱捕。适应投喂2~3厘米的幼蝎和未成年蝎。
        3、肉类饲料:青蛙肉、麻雀肉、鸡肉、猪肉等。可直接投喂未产仔孕蝎,
        不能在池内放置太久,以免变质,要及时清除变质饲料。
        4、矿物质饲料:初春时,可在蝎池表层放些山石下的风化土和骨粉拌入肉类饲料,投喂多龄的蝎子。
        5、配合饲料:①麸皮(炒黄)30%,蛋汁40%,肉30%。②肉泥30%,麸皮(炒黄)30%,面粉(炒黄)30%,青菜泥10%,拌成颗粒状。③食糖200克,麸皮200
        克、乳汁150克。配合后的饲料只要不变质即可投喂各龄蝎子。
        投喂量以蝎子吃饱不剩料为宜。
        6、自配饲料添加剂:据试验,在饲料中加入1%的合剂和少量的复合维生素,可使蝎子长得肥壮,产仔量提高。配制方法是:把1000克过磷酸钙粉碎成细未,加入硫酸亚铁3.5克,硫酸铜3克,硫酸锰2.5克,硫酸锌1克,硫酸镁1克,
        碘化钾0.05克,然后拌匀,制成合剂。
      蝎子饲养的-饲料投喂
      蝎子饲养的-投喂方法:人工饲养时,应该把饲料放入食盆内,不要将饲料直接撒入饲养池地面上或栖息的垛体上,以免剩余的饲料霉变、腐败,导致真菌性疾病的发生与蔓延。此外,使用食盘投料,不仅方便蝎子取食,而且便于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更换饲料。食盘可直接用搪资浅盘,或用白铁皮、薄木板、三合板等原料,制成边高5厘米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各种形状的浅盘,然后放在活动场地和饲养池的墙角处。投喂原则:第一,饲料应做到定时、定点投放,不要任意改变投放时间和地点。一般在每天下午3时将食盘放入投放点,第二天早晨3时取出食盘,进行清洗晒干。第二,要控制饲料的用量,具体投喂量视蝎子的大小、数量以及气温度低而自行测定,不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饲料过多造成浪费,过少又往往因饥饿争食而互相残杀。第三,严禁投喂变质的混合饲料和腐臭的瘦肉或动物尸体,以免发生食物中毒。第四,投喂时应注意观察蝎子的采食活动情况,以决定投喂的饲料用量,及调配投喂饲料的种类。第五,应根据蝎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投喂饲料的控制。如体弱的蝎子、孕蝎、小蝎及新引进的蝎子宜多喂动物性饲料,少投喂植物性饲料,相反,强壮的蝎子、成蝎、老蝎则可适当增加植物性饲料。
      蝎子饲料的配制
      1、人工养殖类饲料:有黄粉虫、土元和蜈蚣等。它们繁殖力强、生长快。 但应提前饲养,以防饲料短缺。这类饲料特别适用母蝎。 2、昆虫类饲料:有蚂蚁、蝴蝶和各种蛾子等。 可到野外捕捉或用黑光灯诱捕。适应投喂2~3厘米的幼蝎和未成年蝎。 3、肉类饲料:青蛙肉、麻雀肉、鸡肉、猪肉等。可直接投喂未产仔孕蝎, 不能在池内放置太久,以免变质,要及时清除变质饲料。 4、矿物质饲料:初春时, 可在蝎池表层放些山石下的风化土和骨粉拌入肉类饲料,投喂多龄的蝎子。 5、配合饲料:①麸皮(炒黄)30%,蛋汁40%,肉30%。②肉泥30%,麸皮(炒黄)30%,面粉(炒黄)30%,青菜泥10%,拌成颗粒状。③食糖200克,麸皮200 克、乳汁150克。配合后的饲料只要不变质即可投喂各龄蝎子。 投喂量以蝎子吃饱不剩料为宜。 6、自配饲料添加剂:据试验,在饲料中加入1%的合剂和少量的复合维生素,可使蝎子长得肥壮,产仔量提高。配制方法是:把1000克过磷酸钙粉碎成细未,加入硫酸亚铁3.5克,硫酸铜3克,硫酸锰2.5克,硫酸锌1克,硫酸镁1克, 碘化钾0.05克,然后拌匀,制成合剂。
      


      IP属地:广东3楼2012-08-16 14:41
      回复
        蝎子的内部种群关系 :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野生蝎,还是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家养蝎,都是以若干个体组成的种群生活在同一栖境中。无论种群的密度大小、结构如何,其内部个体间均发生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这些联系有些是合作互利的,有些则是相互制约的。
        1 .种内互利合作 当种群密度较低或适宜时,所有个体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空间,这时个体间多是友好相处的。其中,母蝎的护仔行为,就是这种关系的典型。仔蝎自母体产出后,都爬到母背上,寻求保护。此时母蝎担负着保护仔蝎的责任,随时提高警惕,谨防仔蝎受到伤害。与此同时,仔蝎之间也和睦相处,并服从母蝎的管理、保护,很少发生强行挣脱保护的现象。当蝎群密度适宜时,群体内所有个体间都能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在蝎窝内,一蝎一室,相安无事;在出巢捕食时,也各自为战,互不相扰。尤其在早春、晚秋及冬蛰期间,由于蝎子的活动性降低,发生冲突的机会减少,也就更有利于蝎群保持稳定。
        2 .种群内的相互制约 当蝎群密度过大时,食物供应、活动空间、栖居环境等发生紧张,就会引起种群的自疏作用,即通过各种种群内的相互制约作用,来降低种群密度,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例如,互相残杀就是在密度过大,或者食物、水分供应不足时,在蝎群内发生的同类相残现象。互相残杀主要表现为大蝎食小蝎、壮蝎食弱蝎、正常蝎食正在蜕皮中的蝎等,严重时甚至还会引起母蝎残食刚出生的仔蝎。另外,蝎群密度过大时,一方面会造成蝎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拥挤碰撞,既影响正常蜕皮生长,也影响取食增重,致使生长发育速度迟缓;另一方面在母蝎繁殖期间,还会影响母蝎情绪,使受精、胚胎发育和产仔过程受到干扰,造成死胎、死仔,降低繁殖率。再者,由于蝎群密度过大,常常造成食物紧缺,还会引起取食过程中的竞争、殴斗等现象,也不利于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蝎子的种内竞争诱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严重缺食缺水。 ② 相互干扰严重。 ③ 温、湿度等生态因素恶化。 ④ 争夺空间。 ⑤ 争夺配偶。只要搞清楚以上诱因,处理得当,蝎子的种内竞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IP属地:广东4楼2012-08-16 14:41
        收起回复
          蝎子的生殖习性 2
          交配完成后,雌蝎后退,挣脱雄蝎,未进人生殖腔的精荚抽出,遗落于地面,但也有精荚全部进人生殖腔而不复出者。有的在交配时,雄蝎虽排精荚,但不能完成受精,这时的精荚多直立于地面,如用镊子轻轻一夹精荚基部,便有乳白色**自精荚瓣溢出。雌蝎经一次交配后,接受的精子可在体内长期贮存并存活,因此可连续产仔 1 年以上;但若得不到连年交配,其产仔数量和成活率都会下降。交配后的雄蝎,在自然状态下也会有一小部分死亡,这是正常现象,人工养殖时也不必担心。
          ( 3 )产仔 蝎为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约经 40 天完成胚胎发育,产出仔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卵壳由灰黄色逐渐转变为浅灰色,体积亦不断增大,当长到 1/2麦粒大时,卵壳开始退化,胚胎逐渐发育成仔蝎形状;至卵壳退化变薄成白色透亮、且仔蝎背板甲纹明显出现时,即标志着胚胎发育成熟和在母体内孵化过程的结束。受精卵在雌蝎体内完成胚胎发育和孵化的过程,是随着季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受到低温的影响,在母体内的胚胎发育和孵化过程就会延续或停止。
          母蝎在临产前,首先选择背光安静的环境,用触肢和第 4 对步足将体躯撑起,用第 1 ~ 3 对步**替挖土,并用尾部将挖出的土推平,大约经 2 ~ 3 小时,即可挖出杏核大小的土坑。之后,母蝎将第 3 、 4 对步足撑高体躯,第 1 、 2 对步足向内合抱,头胸部和前腹部向前倾斜,接近地面,栉板下垂,生殖厣打开,将仔蝎娩人土坑中。若干只初生仔蝎多堆集在母蝎前腹部下方,表面覆有白色透明状黏液(即退化的卵壳),个体间相互粘连。仔蝎的附肢缩拢在头胸部及前腹部下方,后腹部亦由第 1 尾节处向下折叠于缩拢的步足之下。起初仔蝎不能活动,约经半小时后,黏液略干,附肢逐渐可以伸展活动,尾部也逐渐展开并向背方弯曲。它们先后沿着母蝎的附肢陆续爬上母背,其位置大多头部朝外,相互靠拢,排列整齐,这样既不妨碍母体步足运动,又有利于得到母体的保护。这时的仔蝎即进人吸收蜕变期。
          母蝎的产仔均为一次性娩出,平均每胎可产 15 ~ 35 只,但产仔过程常常是分批完成的,即每产仔 4 ~ 5 只后,间隔约半小时左右,再产第 2 批、第 3 批 … … 。母蝎完成一次产仔周期,即从开始挖坑到初生仔蝎全部上背,一般约需 5 ~ 8 小时。待初生仔蝎全部上背后,母蝎即改变产仔时所持的姿势,开始卷伏于土坑内,进人产后息养期。
          母蝎产后息养期的长短与仔蝎的吸收蜕变期相同,在此阶段内,母蝎基本停食,处于不活动或很少活动状态,以便使机体得到短时期的休养。而爬伏于母背上的初生仔蝎,在此期间,一方面继续吸收体内胚胎发育剩余的卵黄,一方面开始出生后的第一次蜕皮,待卵黄被完全吸收并蜕下乳白色的胎皮后,亦即结束了吸收蜕变期。产后息养期和吸收蜕变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高低。一般在 7 ~ 8 月份,只需 5 ~ 7 天即可结束。完成这一过程的标志是母、仔蝎开始分离。母蝎恢复觅食活动,经 15 ~ 20 天后,便可进人下一个周期的发情交配和生殖活动;而仔蝎也已脱离母体,开始了自由活动。
          这里需要特别一提的是,母蝎在负仔期间具有护仔行为,即使是受到轻微的惊扰,也会变得十分警觉,如当一只小小的蚂蚁闯入其栖息场所时,母蝎也会有明显反应。在此期间,若有仔蝎离开或不慎跌落,母蝎会用触肢将仔蝎轻轻钳住,诱导其重新返回背上。当遇到天敌或恶劣气候时,母蝎便背负着仔蝎转移到安全处所栖息。当遇到极其严重情况时,如为了抵御外敌侵害和挣扎逃脱时,母蝎便会将仔蝎摔掉,待平静时仔蝎再重新返回到背上;但这时也会有一些无力返回母背的仔蝎,它们有的或因失去母蝎保护而很快死亡,有时还会被母蝎吃兰掉。特别是在产仔前食物不足和产仔期间土壤过于干燥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母蝎吃仔蝎的现象。
          


          IP属地:广东6楼2012-08-16 14:43
          回复
            蝎子的取食习性 :
            蝎子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都喜欢食用软体多汁的小动物,如黄粉虫、土鳖虫、蟋蟀、蚯蚓、鼠妇和蚰蜒等。它对新鲜的大动物的肉类也喜食,但不如活虫体爱吃和好投喂。在缺食的情况下,也可供给配好的食料作补充。为防止摄取高脂肪而引起的肢节肥大,所以应尽量供给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蝎子取食是靠口中的唾液来实现的。这是因为在蝎子的唾液中含有分解酶,能将捕食到的幼虫,用钳指夹住触及口边,然后用能伸缩的鳌肢将虫体撕烂,唾液也随之吐在上面,将其分解成浆液后再吸吮。
            当温度在 30 ℃ 以上时,仔蝎出生 10 ~13 天左右才捕食;此时的蝎子最喜食幼小黄粉虫、地鳌虫等昆虫。成蝎一般 3 ~ 5 天捕食一次,一次可吃掉 3 只较大的黄粉虫。不同状态下的蝎子,其捕食量也有差异。刚产过仔蝎的母蝎食欲较强,食量较大;刚与母蝎分离后的仔蝎食量也大,一般一次可以吃掉与它同等体重的食物。鉴于黄粉虫的饲养比较容易,投放蝎池中几天也不至于死亡,所以很多养蝎户都是采用以黄粉虫的幼虫为主食,但要根据蝎子大小来投人龄期不同的虫体。
            蝎子取食的时间大多是在晚间,一般从夜幕降临至 23 点左右,是蝎子出窝取食的高峰时期。
            此外,蝎子之间出现相互残杀现象,往往是因食物缺乏、缺水、干燥或密度过大所致。故在养殖时要特别注意供给充足的食物,提供适宜的湿度,并且设置无数单个的窝穴,这是养蝎成功的关键。蝎子在活动期要注意尽量分散,这样有利于蝎子捕食、蜕皮、交配和产仔。
            蝎子的耐饥能力很强,这是由于其胆小畏光、视力很差、行动不灵活、捕食能力低等生理功能,致使其在自然界中经常处于时饱时饥的状态,从而长期进化形成特别的生物学特性。一般情况下,蝎子只需 5~7 天捕食 1 次,饱食后可维持 10 天以上不再取食。据人工养殖条件下试验观察,在不给食、不供水的传况下,蝎子能够存活 4 ~ 5 个月甚至更能正常时间,只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蝎子的活动规律
            蝎喜群居,好静不好动,有识窝和识群的习性,多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同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一般很少发生互相残杀现象。蝎子昼伏夜出,多在日落后晚 8 时12 时出来活动,早上 2 时至 3 时回窝栖息,出来活动必须是温暖无风、地面干操的夜间,有风时较少活动。在 35 ℃ 以内,蝎子有明显的趋温性,在 10 ℃ 以下进人冬眠。蝎子的视觉较迟钝,基本上没有搜寻、跟踪、追捕以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其行走时,尾平展,仅尾节向上卷起。受惊吓时,尾部使劲向后弹,呈刺物状态。


            IP属地:广东7楼2012-08-16 14:44
            回复
              活动规律 :
              蝎子除随季节变化,在年生活史中表现出明显的生长期、填充期、休眠期、复苏期等节令性活动规律外,在生长发育和活动旺盛的季节,还表现出明显的昼伏夜出的特性。
              在白天,尽管有时蝎子在窝穴内可能随温度变化而进行垂直运动,但往往并不经常爬出地面进行采食,而是隐蔽在蝎窝内。但是,到了夜间,蝎子的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尤其是在晴朗、无风的夜晚,蝎子到地面上捕食、饮水、交尾等活动更为活泼。蝎体的小形子劫在夜晚的活动,以 20 ~ 30 点为高峰时翔,此期活物较少活动,比较容易猎获,而且蝎子本身也相对冬、比较容易逃避多种天敌的袭击和干扰。但夜间活动一般到午夜之前即告停止,少数可延续到凌晨 3 点左右,再回窝栖息,这主要是因为此时气温降低所致。
              蝎子饲养密度 :
              为了减少蝎群间的相互干扰,蝎子的饲养密度必须适宜。其合理密度要根据蝎子的龄期和窝穴的结构以及养殖方式而定。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饲养的密度为: 2 ~ 3 龄蝎子 8 000 只左右, 4 ~ 5 龄蝎子 4 500 只左右, 6 龄蝎子 3 000 只左右,成蝎 2 000 只左右。
              人工饲养蝎子的密度过大时,容易出现蝎子集结成团,挤压受伤等现象,严重时会激化种内竞争,引起蝎子相互残杀。所以,应尽量缩小饲养密度,这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进行:第一,扩大养殖面积和增加蝎池的数量;第二,适当增高垛体,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蝎子通风换气管理 :
              温室内长期处于半封闭状态,空气流通不畅。为了保证有足够供蝎子呼吸的新鲜空气,要注意加强室内的空气流通。
              温室内的空气和温度也是一对矛盾:温度高了,蝎子代谢旺盛,气体交换的频率加速。若空气流通不畅,必然会产生气闷;若空气流通过畅,室内温度必然下降。天窗和主火道两侧设置的近气孔就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既加强了空气流通,保证了有足够地新鲜空气,又不会因空气流通而降低室温。
              


              IP属地:广东8楼2012-08-16 14:44
              回复
                蝎子光照管理
                日光温室由于受到墙体和中注的遮挡、塑料薄膜的反射和吸收等因素的影响,室内的光照时间和强度都明显小于室外。为了充分利用阳光,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改善日光温室的光照条件:
                ①建造日光室要选择有利地势,温室结构要合理,使室内各部位均能获得最长的光照时间。
                ②采用耐老化无滴塑料薄膜。选用塑料薄膜一定要严格,若采用普通的有滴塑料薄膜覆盖,在密封条件下,塑料薄膜的内表面会形成一层细薄的小水珠。水珠为冷凝水,对阳光具有散射和吸收功能,会使室内的光透量减少30%左右,严重影响室温的提高。另外,水珠凝聚到一定程度时会下滴对蝎子造成不利的影响。可选用聚氯乙烯膜(PVC),该膜适温性能强,耐高温日晒,阻挡地热辐射能力强,夜间保温性能好,弹性好,且使用寿命较长。
                ③经常擦抹塑料薄膜表面,保持膜面光洁。
                ④适时揭开草苫,争取更长的光照时间。


                IP属地:广东9楼2012-08-16 14:44
                收起回复
                  2025-08-26 18:41: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蝎子湿度管理
                  蝎子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环境湿度的需求也不一样,例如孕蝎需要较小湿度,而产蝎与仔蝎则需要较大湿度。温室内的环境湿度可根据需要人为地进行调节。若湿度小了,可向垛体滴水、渗水、向地面洒水或放置水盆蒸发增湿。湿度过大时,可通过加温蒸发或加强空气流通促使室内水分散失。室内的湿度与温度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同一条件下,湿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说来,温度较高时,水分蒸发快,湿度衬衬较小;温度较低时,水分散失慢,湿度则较大。具体说来,湿度和温度这一对矛盾并存会出现 4 种情况:
                  ①低温高湿。低温下,蝎子活动量小,代谢能力差,不需要那么多水分。由于喜湿,蝎子会纷纷从垛体上爬到地面上。长时间如此,极易导致蝎子尤其是 2 龄和 3 龄蝎成片死亡。同时,长期低温环境极易造成蝎子消化不良。
                  ② 低温低湿。 环境温度和湿度都很低,二者呈现平衡局面。这种状况下,蝎子虽然不会大量死亡,但生长发育会受到抑制,蝎子蜕不了皮,会长成小老蝎。
                  ③ 高温低湿。高温下,蝎子活动量大,代谢能力强,体表水分蒸发量大,而外界及体内的水分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会引起脱水死亡,甚至激化蝎子的种内竞争。
                  ④高温高湿。此状况下,蝎子最活跃,蜕皮最快,生长育最好。
                  需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高温、低温、高湿、低湿,均指蝎子机体活动所需要的室温和适湿的相对高和低。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相对的高温高湿对蝎子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
                  在日常操作中,湿度大小与温度高低成正比,即温度较高时,温度相应地大一些。温度高了,若捕及时加湿,必然会出现高湿现象。在加温的同时要随时注意湿度的变化,在增加湿度的同时要经常观察温度的变化,以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


                  IP属地:广东10楼2012-08-16 14:45
                  回复
                    蝎子敌害防治
                    蝎子的敌害较多,主要是部分鸟类、鸡、鸭、鹅以及蜥蜴、青蛙、蟾赊、蛇、老鼠、蚂蚁、壁虎、蜘蛛和螨类等。不过像鸡、鸭、鹅、鸟等,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危害锅子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对蚂蚁、螨类、老鼠等必须时刻提防,而且养殖前就要搞好防范。可用水泥将房屋四壁抹好,地夯实,以免出现鼠洞、蚁窝,一旦发现,要立即捕杀。可用灭蚁药、灭鼠药杀灭,也可在室内养猫防老鼠。对养殖室、窝穴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灭菌,防治螨类。也可在养殖坑、池四周建小水沟,以防蚂蚁的侵人。
                    1 .壁虎和蜘蛛的危害与防治
                    ( l )危害 一只壁虎,一晚上最多可吃掉几十只小幼蝎,也可吃掉几只成蝎。蜘蛛虽小,但繁殖力强,虽然可作为蝎子的食物,但也能对幼蝎造成危害,往往将幼蝎吊起来进行残食。
                    ( 2 )防治 由于饲养室内无法用药物灭除以上敌害,所以只能在夜晚采取人工捕杀。
                    2 .蚂蚁的危害与防治
                    ( l )危害 蚂蚁生性就有蛀食虫体的本领,在蝎池中不但蛀食蝎子饲料,而且对正在蜕皮的幼蝎,产后的母仔蝎危害都是相当严重的。
                    ( 2 )防治
                    ① 将蚁药撒在蝎池周围或立体式养蝎池的腿脚下,其效果显著而持久。灭蚁药可自己制作,配方如下:萘粉(卫生球) 50 克,植物油 50 克,锯末 250 克,混合拌匀而成。
                    ② 将肉骨头放在蚂蚁常活动的地方,诱蚁捕杀。
                    ② 将鸡蛋壳烧焦后捣碎或把核桃叶切碎撒在养区周围,可防止蚂蚁进人。
                    


                    IP属地:广东11楼2012-08-16 14:45
                    收起回复
                      蝎子斑霉病 :
                      ( l )病因 栖息环境高温高湿,致使真菌在蝎体上寄生而发病。尤其在阴雨时节,饲料虫过剩会发生霉变,容易使真菌大量繁殖。
                      ( 2 )症状 病蝎的头胸部和前腹部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并逐渐向四周扩散。患病初期病蝎表现极度不安,后期活动减少,呆滞,不食,几天后死亡,尸体内充满绿色霉状菌丝体集结而成的菌块。
                      ( 3 )防治方法
                      ① 注意调节环境湿度,定期晾晒垛块,在垛体湿度不大的情况下,亦可用 0 . 1 %的高锰酸钾或来苏儿水喷洒消毒。
                      ② 死亡的饲料虫要及时清理,防止霉变发生。对病死蝎子要焚尸处理。
                      8 .生理性病变
                      ( l )病因 引起生理性病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① 长时间阳光直射; ② 温湿度反差大; ③ 环境不安静; ④ 种源与饲养形式不符等。
                      ( 2 )症状 蝎子走动不安,打架严重,饮食减少,身体瘦弱,腹节下垂,体表无光。该病病程较长,蝎子陆续出现枯竭死亡。
                      ( 3 )防治方法 主要以预防为主,药物作用不大。病程短者,如生活环境再达到要求,将逐渐恢复过来。
                      20 蝎子流产病
                      ( 1 )病因 孕蝎受惊吓、挤压或摔跌以及孵化期出现病变等都可导致此病发生。
                      ( 2 )症状 患病孕蝎出现慌乱不安地走动,并分娩出发育尚不成熟的仔蝎,或黄米粒状的卵,产仔时间短。
                      ( 3 )防治方法 孕蝎要单独饲养,密度不能过大;产室要保持安静,避免孕蝎受到挤压、摔跌或惊吓。
                      21 蝎子半身不遂症(拖尾病)
                      ( 1 )病因 本病是由于长期饲喂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使蝎子体内大量沉积脂肪所致,此病有人也称为肥胖病。另外,栖息场所过湿也可引发此病。
                      (2)症状 病蟹枝节透亮肥大,肢体功能减低或丧失,体内脂肪压迫神经系统而导致拖尾,口器呈红色,似有脂溶性猫液泌出。
                      ( 3 )防治方法 应少喂肉类饲料,以黄粉虫等活体昆虫为主食,并注意调节活动场所的湿度。
                      ( 4 )药物治疗 该病若病情普遍,可停喂食料 3 ~ 5 天,然后用大黄碳酸氢钠片 3 克,炒香后的麸皮 50 克,加水拌成糊状喂至痊愈。
                      22 蝎子夏季管理
                      夏季是蝎子活动的旺季,在这个季节,蝎子要蜕皮生长和交配,因此搞好夏季蝎子的管理对提高经济效益十分重要。
                      ( 1 )增喂营养价值高的饲料。在瘦肉里渗玉米面、糖、麸子等;把花生米放在清水里浸泡,至发脆后取出嚼碎(嚼到不发黏时为止);还可用破麻袋装上青草,往上面泼水,培养草虫喂蝎子;用青草拌麸子,发酵后生长出的小白虫也是蝎子的好饲料。
                      ( 2 )保证充足的饮水 这是养好蝎子的关键。把玉米芯放在稀释的糖水里浸泡,取出后甩到不滴水为止,放在蝎子窝里让蝎子吮吸;用海绵蘸水,到不滴水时放蝎子窝里。
                      ( 3 )做好蝎子交配期的管理 主要是合理调整公蝎与母蝎的比例。公蝎约占 1 / 3 或稍低于 1 忍比较合适
                      (4)做好母蝎产仔后的管理 母蝎生出幼蝎蜕皮后等幼蝎变成黑色时,用鸡毛把幼蝎从母背上扫下,实行母仔分离,避免出现幼蝎吃母蝎现象。
                      ( 5 )防治蝎病夏季蝎子最易得干枯病和黑肚病。这两种病大都是因为吃了变质食物或饮了不洁水造成的。所以要注意勤换水,喂时注意不让腐烂变质的食物留在蝎子窝里。
                      


                      IP属地:广东12楼2012-08-16 14:46
                      回复
                        蝎子分龄饲养
                        各龄蝎子的生活能力、生长特点以及对饲料虫的要求都不一样。为便于管理,在养殖过程中应对蝎子采取分龄饲养的方法。根据蝎子的龄期,把蝎子的生长过程划分为仔蝎、幼蝎、占青年蝎、成年蟹4 个阶段,这里主要介绍前 3 龄期蝎子的饲养管理。
                        ( 1 )仔蝎的管理 仔蝎伏在毋蝎背上不食不动,靠其体内残存的卵黄供应养分。对仔蝎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加强对背仔雌蝎的管护上。此期的管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 给雌蝎供应足够的饲料虫,井投在雌蝎附近。
                        ② 保持产房安静,尽量少翻动产房,以减少对蝎子的干扰,避免背仔雌蝎受惊扰后将仔蝎摔下背而造成仔蝎死亡。
                        ③ 产室及产房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性能都要控制好,创造有利于仔蝎生长发育的生态小环境。
                        ( 2 )幼蝎的饲养 2 ~ 4 龄的蝎子称为幼蝎。幼蝎的成活率与生长速度关系到养蝎的成败。此期的饲养要点如下:
                        ① 加强对 2 龄幼蝎的管护,为蝎子一生的生长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龄幼蝎的饲养是蝎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是蝎子在无冬眠训养条件下的第一个生长阶段,这个阶段发育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蝎子一生的生长发育。由于 2 龄幼蟹体质柔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进人 3 龄最困难。只有条件适宜, 2 龄幼蝎才能健康生长发育,顺利进行第二次蜕皮。 2 龄幼蝎食欲特别旺盛,可昼夜进食。如果缺食便会出现严重的种内竞争,而导致蝎子互相残杀,所以要做好 2 龄幼蝎的保育工作,及时投喂适口、营养丰富的小饲料虫,如小黄粉虫、小地鳖、舍蝇、小蟋蟀等。为了保证幼蝎都能吃到食物,在母、仔分离后可把 2 龄蝎子放人暂养盆中分 3 期强化饲养。第一期,将幼蝎置于下铺湿度为 15 %的养土盆中,供应充足的饲料虫饲养 20 天左右,保证每只幼蝎能捕食饲料虫 5 ~ 6 条。第二期,在养土盆中放人适当的垛体材料,强化饲养 7 天左右,使其捕食更充分,摄取较多的营养物质。第三期,经过前两期的强化饲养后, 2 龄幼蝎腹部明显增大,体重有所增加,此时应把它们转人饲养池中饲养。池中空间大,密度小,可为幼蝎生长、蜕皮提供便利条件。
                        ② 3 ~ 4 龄幼蝎的管理。这个阶段的幼蝎活动敏捷,已具有攻击和捕食能力,食欲旺盛,代谢水平较高,是其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饲料虫的适口性和营养性要求很强。在饲养过程中,应根据情况及时调整饲料虫的供给。
                        ③ 防止幼蝎外逃。幼蝎攀附能力较强,且体小质嫩,逃出后难以捕捉,应做好幼蝎的防逃工作。
                        ④ 控制饲养密度。密度过大,会增加幼蝎之间的相互干扰,影响它们的栖息和蜕皮,摄取饲料也将受到限制,还可能造成种内竞争,降低成活率。
                        ⑤ 设计合理的垛体。最好用小瓦片竖放码成椭圆形垛体,以 4 ~ 6 层为宜,中间部分用煤灰填充(煤灰过筛、消毒)。这样的垛体缝隙多,缝隙空间小,幼蝎能各得其所,可避免众多幼蝎进人同一缝隙内相互干扰。
                        ⑥ 垛体可采用自动加湿的方法处理。在垛体上方吊一个小朔料桶.用输液管把桶里洁净水滴注于垛体中的煤灰中,水再通过煤灰传导给跺体上的瓦片。用这种加湿方法,垛体上层较湿润,下层较于燥,内圈较湿润,外围较干燥。从而形成一定的湿度差别,幼蝎可以自由选择所需要的湿度场所。
                        ( 3 )青年蝎的饲养 5 ~ 6 龄的蝎子称为青年蝎。这个阶段的蝎子已进人生殖发育阶段,对饲料虫的营养性和适口性要求都较为严格。因此,对青年蝎应特别重视投食管理。除供给充足的新鲜、洁净、高营养的食物外,还要勤观察它们进食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青年蝎是进行种蝎选留及提纯复壮的最佳时期,要不失时机地抓好这项工作,为搞好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IP属地:广东13楼2012-08-16 14:46
                        回复
                          24 蝎子饲料的投喂
                          蝎子是一种肉食性动物,主要以节肢动物为食,尤其喜欢食取高蛋白、低脂肪、体软多汁的昆虫幼虫。蝎子对食物的选择性很强,一般喜欢食取含水量适中的昆虫。若含水量过高或过低,蝎子都不爱吃。对有腐臭和有特殊气味、呆滞、死亡的昆虫也不爱食取。在人工养殖蝎子投食时,不要将饲料直接撒人蝎子的活动场地或栖息窝穴内,以免剩余的饲料发霉、腐败而变质,并招致细菌的蔓延、侵袭,致使蝎子得病。因此在给蝎子投喂食物时,必须定时、定量,并且用食盘和水盘等容器,将食物放置于固定的地方。这样可以保证饲料的新鲜和清洁,而且还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给蝎子喂水,养殖户可因地制宜地创造供水的方法,如用泡沫海绵吸水后,用薄胶纸作托,把海绵放在蝎窝穴瓦片或石块上,或蝎子能到达的地方。也可用一广口瓶,瓶内盛水,水中放置粗厚布条,布条的一端达瓶内水底部,另一端悬挂在瓶外,这样水就会沿着布条缓慢渗出来,到时蝎就会到此吸吮水分了。此外,还可用玉米芯浸水后放人蝎子栖息的地方,蝎子也会去吸吮水分。玉米芯水干后再浸水放人,可以反复使用。
                          蝎子生长发育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糖类及水分等。这些营养成分,在一般的昆虫体内都具备。为了避免因食物品种单一而造成蝎体营养不良,饲养蝎子时要投以组合饲料虫,使蝎子能摄取到全面、丰富的背养,从而加快其生长发育,增强繁殖能力。根据蝎于喜爱吃的饲料虫所含的营养成分,结合上述原则,黄粉虫、地鳖、舍蝇等几种饲料虫可以作为蝎子的最佳食物。蝎子倘能经常摄食多样性的饵料,不但能调动食欲,而且还可以补充其体内的营养元素,对幼蝎有利于生长发育,对成蝎能增强体质,提高繁殖能力。
                          不同育龄的仃蝎,需要动物饵料的大小也不同。过大了,捕不住,过小了 ,吃不饱。根据小同蝎龄进行投饵是最经济的,既有利于蝎子捕食,又提高饵料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蝎子为了防避敌害,养成了昼伏夜行的生活习性。人工饲喂的蝎子,在正常情况下,白天总是群居在隐蔽的缝隙中栖息,到了傍晚后便纷纷出动,有的周游蝎窝,有的寻找食物。据观察,蝎子在晚上的采食量占 80 %以上,因此,给蝎子喂夜食,是符合它的夜行特性的,也是比较科学的。


                          IP属地:广东14楼2012-08-16 14:46
                          回复
                            在喂养蝎子时,食物投喂点布局应做到高密度、全方位,以便使蝎子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吃到可口的食物。每次投喂的食物必须新鲜,绝不能投喂腐烂变质的食物。水盘内的衬垫物还应经常清洗、更换。食盘和水盘还要定期晾晒、消毒,以防病菌、微生物等滋生。
                            此外,在投食时还要勤看、勤观察和注意蝎子的一切情况。看看所养蝎子的强弱,蝎龄的变化以及蝎群的新老等。体强的蝎子应多用动物性和组合饲料搭配饲养,体弱的蝎群宜多供给营养较丰富的动物性滋补饲料。如果是刚引进的新的蝎群,则宜多投喂动物性饲料,促使其尽快适应人工养殖的生活环境;另外,不同蝎龄的蝎群,应按不同蝎龄的特点和生长发育要求合理选择不同类型的饲料和组合。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饲料的投喂量应按照蝎子的数量、蝎龄来考虑。一般每天晚上投喂一次食物,要让每只出窝的蝎子都能得到食物,这样就可以避免蝎子因食物的不足而相互残杀致死。在投喂食物时,供给昆虫等动物性饲料应"宁足勿欠";而在供给植物性组合饲料时,则应"宁欠不余"。总之,投喂和供护食物均视具体情况而定,另外,还应根据饲养场的大小、温湿度的高低等综合情况而定。
                            


                            IP属地:广东15楼2012-08-16 14:47
                            回复
                              2025-08-26 18:35: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5 人工环境不适宜蝎子生长发育
                              人工创造的生态环境不适宜蝎子的生长发育 恒温养蝎首先要给蝎子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这是必要的前提,在这方面,常见的问题有:
                              ( 1 )室内温度偏低,常在 25 ℃ 以下,蝎子的生命活动受温度影响极大,在这样的温度下蝎子虽然不会休眠,但是食欲很差,消化能力也很弱,投喂的饲料虫几乎不吃。长期如此,蝎体内营养消耗殆尽,得不到及时补充,严重抑制着蝎子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形成慢性脱水,或者引发死亡。
                              ( 2 )加湿方法不正确 洒水或喷水的加湿方法有很大缺陷,刚加过水时湿度较大,地面会出现积水或形成稀泥。蝎子虽喜湿,但怕水,这样的环境会对蝎子造成伤害。同时,加水量大了,容易使温度下降,量小了,湿度不易保持。喷水、洒水还会惊扰蝎子,影响其正常生命活动。
                              ( 3 )温、湿度控制不好 温度和湿度的关系协调不好,会经常出现低温低湿、低温高湿、高温低湿等不利于蝎子正常生活的现象。蝎子在低温低湿的环境下,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低温高湿,很容易产生霉菌性疾病或腹胀;高温低湿,会造成慢性脱水而死亡。
                              ( 4 )垛体设计不合理垛体 缝隙较少,缝隙空间较大,众多蝎子挤在一个缝隙内栖息,造成相互之间的严量干扰,蝎子交配、蜕皮等活动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出现发情蝎交配失败,蜕皮蝎遭其他蝎攻击等现象。
                              蝎子的养殖昆虫类饲料
                              有黄粉虫、土元、娱蚁等,这些繁殖力强、生长快、比较容易养殖,其含蛋白质很高,是蝎子很适口的饲料。但这些饲料应提前养殖,以备缺饲料时来喂蝎。养殖类饲料可投喂产后的母蝎让其尽快恢复产仔时所付出的营养,这是最适合母蝎的饲料。
                              


                              IP属地:广东16楼2012-08-16 14: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