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吧 关注:72,016贴子:2,224,873
  • 6回复贴,共1

【科普】中国民间传说中关於蜥蜴的说法————【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帖链接
http://yinglong.org/dragon_X_file/Myth_006.html
废话不多说!下面就开始


IP属地:广西1楼2012-07-31 19:15回复
    尽管今天国人普遍爱称欧洲龙为“大蜥蜴”,但中国民间的大量神话传说却不容置疑地表明:本国龙与蜥蜴的关系更要密切得多,一些地方过去的习俗中还有捉蜥蜴来祈雨的仪式,甚至我国古代的学者在著作中也认为龙是蜥蜴的一种!


    IP属地:广西2楼2012-07-31 19:15
    回复
      2025-08-28 17:45: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种舞龙的起源
      “苍龙舞”源起於海安县境内、曲塘镇东郊的黄氏梁,老一辈舞龙人景万田说,“苍龙舞”的形成也有一段民间传说,说是早年老龙王敖广每年过生日的时候,都要嬉水闹海,其时,风雨交加,海水倒灌,田禾受淹,殃及百姓,三太子小苍龙善言苦谏,反遭囚禁,后得众水族相助,逃出龙宫,摇身一变而成一位白面书生,来到黄氏梁地段帮助百姓筑堤排涝,降渍保苗。老龙王敖广一怒之下,派出雷公电母,把小苍龙打得现了原形,小苍龙匐伏的身驱化成了圩堤闸坝,永保一方免遭水患。此后黄氏梁一带的田间和农家常见“小苍龙”的踪影(其实是“蜥蜴”,俗称“四脚蛇”)。粮田见了小苍龙,粮食越打越多;草田见了小苍龙,柴草越刈越多;米柜见了小苍龙,稻米越吃越多。这以后,老百姓每逢丰收时节,都要扎制五尺苍龙,在田间、在宅院边舞边游,伴以念唱吉利言词,如“苍龙弯弯腰,银子动担挑”;“苍龙点点头,吃穿都不愁”。也有贫苦农民,将其引作走村串户、乞讨糊口的形式,并且因此得以世代相传。
      


      IP属地:广西3楼2012-07-31 19:16
      回复

        龙母娘娘的传说
        秦朝时,端溪有个姓温的老太太,住在山裏的湖边,以捕鱼为生。一天她在水边发现一个斗大的蛋,於是捡了回去收藏起来。十多天后,蛋孵化了,钻出一只一尺长的蜥蜴。老太太把蜥蜴放生,但蜥蜴并不离去,每天和老太太形影不离,长到二尺长的时候还能下水捕鱼,每天能捉到十几条。后来老太太在一次打渔的时候不小心弄断了它的尾巴,於是蜥蜴游走了。但几年后又回来,已长成一条金灿灿的巨龙。老太太很高兴,说:“龙仔终於回来了。”秦始皇听说这件事后,说:“这条幼龙的出现,是因为朕以德治天下,世间太平。”於是赐封温老太太为龙母娘娘。


        IP属地:广西4楼2012-07-31 19:16
        回复

          中国第一座高尔夫球场所在地的传说
          中国第一座高尔夫球场位於山东威海,是十九世纪占领该地的德国殖民者所建。球场建在海边一座石崖半岛上,外形看起来特别像一条大鳄鱼。而且,半岛的外形有个民间传说,叫青蜥出海,并不是鳄鱼。
          相传,很早以前南海龙王携妻带子到东海游玩。来到威海时,龙子忽然不见了。龙王十分著急,找遍山谷也没见龙子的身影,直到天黑,不得不扫兴而归。以后,龙王又多次前来寻找,均未找到。原来,龙子云游时,见威海的海水湛蓝,岸边巨石嶙峋,形状怪异,再加上山中清泉如歌,松林茂密,顿时龙心陶醉,不愿离去,想在这裏住下来,但又怕龙王不让,就一头钻入海中,变做一条巨蜥。亿万年风吹雨打之后,龙子就成了今天的青蜥出海。
          


          IP属地:广西5楼2012-07-31 19:16
          回复

            其他历史文献中的传说和观点
            《淮南子·精神训》:“视龙犹蝘蜓。”(蝘蜓就是石龙子科的蜥蜴)
            王充《论衡·龙虚》:“龙,马蛇之类也。”(马蛇不是指马和蛇,而是蜥蜴的别名,今天华北某些地方的方言仍有称蜥蜴为马蛇的。)
            《戎幕杂记》:“茅山龙池中,其龙如蜥蜴,而五色。贞观中敕取龙子以观,御制歌送归。黄冠之徒,竟诧其神。李德裕恐其惑世,尝捕而脯之。龙亦竟不能神也。”
            《本草纲目》卷三十四“石龙子”和“守宫”目:“石龙子[释名]:山龙子、泉龙、石蜴、蜥蜴、猪婆蛇、守宫。”“时珍曰:此物生山石间,能吐雾,可祈雨,故得龙子之名。蜥蜴本作析易。许慎云:易字篆文象形。陆佃云:蜥蜴善变异,吐雹,有阴阳,周易之名盖取於此。今俗呼为猪婆蛇是矣。”
            《渊鉴类函》引《倦游杂录》中所记载的古代祈雨方法:“熙宁中,京师大旱。按古法,令坊巷以罋储水,插柳枝,泛蜥蜴。小儿呼曰:‘蜥蜴蜥蜴,兴云吐雾。降雨滂沱,放汝归去。’”
            《本草纲目》引《夷坚志》记载:“刘居中见山中大蜥蜴百枚,长三四尺,光腻如脂,吐雹如弹丸。俄倾风雷作而雨雹也。有人见蜥蜴从石罅中出,饮水数十次。石下有冰雹一二升。行未数里,雨雹大作。今祈雨盖取此义。”
            《太平广记》引《酉阳杂俎》记载的唐代求雨法术如下:“取蜥蜴四头,十石缶二。每缶实以水,浮二蜥蜴,覆以木盖,分置於闹处。缶前设席烧香,选小儿十岁以下十余,令执小青竹,昼夜更击其缶,不得少辍。如其言试之,一日两度雨,大注数百里。旧说:‘龙与蜥蜴为亲家’。”


            IP属地:广西7楼2012-07-31 19:17
            回复
              科普?围观!文化而已。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2-07-31 20: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