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30日漏签0天
史泰龙吧 关注:15,135贴子:129,145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42回复贴,共3页
  • ,跳到 页  
<<返回史泰龙吧
>0< 加载中...

《第一滴血》系列影片中的武器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李振藩LXL
  • 卫冕拳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转自网络,仅供观赏~


  • 李振藩LXL
  • 卫冕拳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迟迟来到的《第一滴血Ⅳ》中,始终面无表情却又个性鲜明的“硬汉”兰博再次出山。身上的“兰博Ⅲ”空鞘和泰国乡村风景将第四部与前面的第三部直接联系在了一起。
一头被发带扎起的乱发,一身遍布伤痕的肌肉,一双桀骜不驯却又透露出几分阴郁的眼睛,这就是《第一滴血》中的主人公——约翰·兰博的经典形象。该片是美国最著名的系列动作电影之一,从1985年第一部公映,到今年2月上映的第四部,前后经历了24年,而且每部都取得了商业成功,兰博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动作明星。《第一滴血》系列的特点是战斗场面激烈真实,所以影片中兰博使用的各种武器就成为了影迷关注的焦点。


2025-07-30 11:49: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李振藩LXL
  • 卫冕拳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锋利灵魂:兰博刀
《第一滴血》系列成就的最著名的武器当属兰博刀。这把刀在第一部中首次出场,就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印象。把小镇当作自己私人势力范围的威尔警长将兰博逮捕时,在警局曾有如下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问:你为什么带着这样一把刀?兰博答:打猎。**反问:打猎?猎什么呢……大象?的确,这把刀除了造型异常炫目外,体型也大得非同一般,而且具有吹毛断发般的锋利——副警长阿舍·高尔用它轻易地削开了薄纸。可它的本领绝不仅仅局限于此,所以兰博因不堪虐待而从警署夺路而逃时,他当然要先夺回这把刀。而在接下来的情节进程中,这把后来被称为“兰博Ⅰ”的刀逐渐显示了更多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兰博手中的确使得是出神入话,它不仅能割开麻袋御寒,更能削尖树枝做成大型捕兽拍,绑在木棍上后,它又变成了猎取野猪的长矛。更有甚者,它的手柄还是野外生存的“百宝箱”,当主人公被迫逃入高山密林时,依靠尾盖上的指北针来辨明方向,而受伤后,又是用内藏的针线来缝合伤口……很多年以后,观众们也许会忘掉这部电影的情节,但往往仍记得这把非同一般的兰博刀。

从上至下分别是前三部中出现的兰博刀:兰博Ⅰ、兰博Ⅱ和兰博Ⅲ。总体来看,是沿着大型化和简单化的方向发展。第四部中的砍刀版“兰博Ⅳ”看来也遵循了这一规律。


  • 李振藩LXL
  • 卫冕拳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兰博Ⅰ”之所以经典,因为它是美国著名刀匠J·克兰为这部电影量身定做的。主人公兰博曾作为美国最著名的特种部队——绿色贝蕾帽的成员,在越南战场上出生入死,具有丰富的丛林生存经验,同时精通格斗和冷热兵器的使用,设计这样一把刀,既符合他的身份,也足够抢眼。该刀其实是一种兼具锋利和坚固双重特征的大猎刀,全长35.6厘米,刃长22.7厘米,刃宽3.8厘米,即有尖锐锋利的刀尖,又有厚重坚固的刀身,其复合造型适合于切割、突刺和劈砍,而从刀尖延伸到刀背的大型锯齿可以切割绳索甚至金属条。该刀的多功能性也受到足够重视,护手两端分别被制成十字和一字螺丝刀的式样,可以拆装螺丝,全钢手柄为中空设计,可以盛装野外生存必须的装备,如防水火柴、鱼钩、鱼线、手术刀等,手柄外表缠有防滑用的线绳。该刀的柄尾盖有两种式样,一种内有指北针,另一种则是金属尖,必要时可以当手锤使用。据说在设计该刀时,设计师受到美国Buck-Master
184多用途求生刀的很大启发,后者是由1980年代初,海豹特种部队与后来曾生产了著名的M9军用刺刀的菲罗比斯公司联合设计开发的。Buck-Master具备
“兰博Ⅰ”的绝大部分特征,如两者都采用鲍伊猎刀的外形,同样结实厚重,刀背有锯齿,同样带有中空手柄等等。最关键的是,它们的设计原则都是为使用者在野外和复杂环境中提供多种用途。不同的是,Buck-Master采用玻璃钢刀鞘,而兰博Ⅰ因为视觉效果的要求,采用了外观上更加粗犷的牛皮刀鞘,不过鞘上带有和Buck-Master一样的缚绳,可以把刀固定在大腿上或足踝内侧,在运动和潜水时更加方便可靠。虽然Buck-Master的商业成绩并不理想,军方只订购了3000把,但随着《第一滴血》在全球的公映,“兰博Ⅰ”以其剽悍的外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Buck-Master的销售量也曾随之大幅飚升。


  • 李振藩LXL
  • 卫冕拳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然而到了《第一滴血Ⅲ》中,新版的“兰博Ⅲ”重新焕发异彩,至少是和复合弓占据了同样的戏份。该刀是美国著名刀匠基尔·希本在他设计的一款鲍伊式猎刀基础上,专为本片设计的,制造过程中也参考了史泰龙的意见。基尔曾为多部影片设计过刀具,如《铁血战士》等。影片中兰博用刀背锯齿割断铁丝网进入俄军营地,并用刀尖挑出地雷的镜头,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该刀与前两个型号相比,外形上有很大变化,特别是放弃了前两款的中空刀柄设计,刀身为一体制造,增强了护手的强度,并改用木制刀柄,功能也相应减少,成为一款纯粹的格斗刀。另外,“兰博Ⅲ”尺寸比前两款要大得多,全长达到41厘米,刀身长27.5厘米,其中前端的挑刃就长达15厘米,因此穿刺能力更强,刀身宽5厘米,刃厚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毫米,因此挥动起来就变成一把具有相当威力的短砍刀。该刀的另一大特点是在刀身中间设计有一条空槽,用以减轻剧烈撞击时刀体产生的内应力,因此曾有人做过实验,用“兰博Ⅲ”与向来以结实耐用而闻名的Strider战斗刀对砍,结果后者被硬生生地“砸”断,其实就是该槽的功劳。
兰博刀是专门为《第一滴血》系列电影设计的武器,并非真正用于实战用途,特别是它的体型和重量太大,携带很不方便,而且没有兰博那样的肌肉,很难运用自如,至于附件的种类和功能,也不及专为野外生存而设计的西班牙“丛林大王”系列刀具。目前市场上销售的3种兰博刀,都是由美国联合刀具公司生产的面向刀具收藏者和电影发烧友的复刻版本,必竟这一系列的影响力是空前的。市售的兰博刀都采用420钢或ATS-34钢,外形美观且防锈能力较强,但它仍是一种显示个人品位的工艺品而并非实用产品,如果真的试图拿它来完成那些兰博在电影中做过的事,结果恐怕会很让人失望。而且联合的该系列刀具价格不菲,如为了实际使用,在同样的价位上,有很多更加耐用的刀具可以选择。


  • 李振藩LXL
  • 卫冕拳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一滴血Ⅳ》的宣传海报。兰博手中握着的就是本片中使用自行打制的砍刀版“兰博Ⅳ”



  • 李振藩LXL
  • 卫冕拳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第一滴血Ⅲ》末尾荒原决战中兰博和崔特曼的武器:兰博手持的是“美式化”后的改装版AK,而崔特曼的武器是AMD65短突击步枪。


  • 李振藩LXL
  • 卫冕拳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第一滴血Ⅳ》中兰博用M2HB大口径机枪横扫敌军的场景


2025-07-30 11:43: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李振藩LXL
  • 卫冕拳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另附图一张


  • 李振藩LXL
  • 卫冕拳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漏洞与瑕疵
应该说,《第一滴血》系列一直是彻头彻尾的商业化影片,而非纪实性的战争片,加上成本及渠道的关系,道具上的错误或者是不严谨始终存在。由于第一部的故事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俄勒冈州,涉及到的地方**、国**卫队的装备和服装等都方便筹措,因此第一部中在枪械道具方面尚没有明显的漏洞。而第二部就不一样了,由于该片的拍摄时间在1985年之前,冷战方兴未艾,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东方集团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前横亘着不可逾越的铁幕,除了少数出口的民用型号外,社会主义国家现役的轻重武器和服装、装具在美国都是很难找到的,因此在电影中出现了很多替代的情况。比如本片中俄军特种部队使用的居然是美国贝尔公司的UH-1“休伊”直升机,就算是越战期间的遗留品,但舱门机枪仍是美军现役的M60就说不通了,而越军的服装则与事实差距太远,特别是帽子和肩章的样式,存在明显的臆造现象。在兰博和“Co”完成侦察任务、坐船返回时,追逐他们的越南快艇安装的也是双联M2HB勃朗宁机枪。而兰博在船舱中发现的RPG-7火箭筒明显是个“依葫芦画瓢”的道具,弹头上画蛇添足地标上了“1943”的字样,而RPG-7是前苏联在1960年代才设计出来的产品,即便是越战中大量提供给越南的RPG-2也是二战后定型的,并且后者的外形与影片中的有明显不同。当兰博回到设在泰国的基地后,为发泄被再次抛弃的怒火,用手中的M60
E3在指挥中心内猛扫一通,此时又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漏洞,那就是掉落满地的空弹壳要比一般的长得多,而且前端带有一段明显的缩颈,这说明它们是演戏专用的空包弹。

《第一滴血Ⅱ》中RPG-7道具弹头上错误的标识


  • 李振藩LXL
  • 卫冕拳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一滴血Ⅱ》中出现的直升机和机载装备。下图中的枪口制退装置和高射瞄准环似乎是在模仿DShk,但实际上该枪的机载型号是没有这两项装置的。



  • 李振藩LXL
  • 卫冕拳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一滴血Ⅲ》中的“俄军武装直升机”。上图中由“超美洲豹”改装的“米-24”似乎与第二部中的是同一架,下图中的则是“小羚羊”。注意中图内的舱门机枪是M240
D。


  • 李振藩LXL
  • 卫冕拳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一滴血Ⅳ》中遗留在丛林里的“高男孩”炸弹,“阔刀”雷正是安放在它的尾部引信室位置。


  • 李振藩LXL
  • 卫冕拳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很多人对影片中兰博孤身一人引开追击的政府军并将其消灭一节都会提出疑问,一颗小小的定向雷能引发那样惊天动地的一场大爆炸吗?不过这一点并不算是情节设计上的失误,这里涉及到此前小分队刚刚登岸时的一个伏笔,当时他们在丛林中曾路过一颗航空炸弹,克伦族向导说它是二战期间留下来的。这颗炸弹的体积和外形,说明它是二战中排名第二的重型常规炸弹——“高男孩”(Tall
Boy)炸弹,该弹被设计来对付坚固地下目标和重型战舰,全长6.4米,最大直径近1米,重达5.4吨,仅次于重10吨的“大满贯”(Grand
Slam),从6000米处自由坠落,能够穿过10余米的土层,并炸出直径30余米的弹坑。英军在二战期间一共投掷了700多枚该型炸弹,虽未有在亚洲地区使用的记录,但巴基斯坦至今仍保存有实物。而引爆“高男孩”的,则是狙击手事先带来的一颗M18A1“克莱莫”地雷,又称“阔刀”雷,它是越战期间美国在M18基础上研制的定向反步兵地雷,内含约0.7公斤C4塑胶炸药,爆炸后能将700粒钢珠抛至前方宽50米、高2米、60度广角的扇形范围内,杀伤距离远达100米。该雷既能通过M57脉冲点火器人工控制起爆,也可以设置成拉发或绊发。影片中兰博正是将其安放在航空炸弹尾部贴近引信室的位置,并将其设置成绊发起爆,当尾追而来的敌人触动时,“阔刀”雷起爆,高能炸药集中释放出的能量又将“高男孩”的引信诱爆,最终造成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爆炸。除了“高男孩”出现在缅甸丛林中有些突兀外,至少从理论上来说,这种作战方法是可行的。而且总体来说,由于《第一滴血Ⅳ》的情节和环境设定比较简单,失误之处也要少于前两部。


2025-07-30 11:37: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李振藩LXL
  • 卫冕拳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4年:一个英雄的轮回
《第一滴血》系列虽然是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商业电影,但它始终没有远离政治,甚至一直在通过电影表达对美国政府的某种批判,这也是该系列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尽管从表面上看主人公兰博只是个“杀人机器”,但将4部电影连续起来看,他同时也是个一生都在和宿命抗争的悲剧人物,他的青春在越南丛林里消耗殆尽,故乡和亲人都已将他遗忘,只有崔特曼为代表的所谓“国家”在需要他的杀人技巧时才来找他,而余下时间他都被视为“另类”而不容于社会,只能选择流浪或远避他乡。
《第一滴血Ⅰ》是4部中场面最不火爆,但却最有内涵的一部,它将兰博这个人格与心理无不受到巨大创伤的边缘人物表现得非常充分。在影片所反映的1970年代后期,越战退伍军人是美国社会中最不受欢迎的人群,在激进的左派眼中他们是屠夫和凶手,而保守派则把他们看成是失败的替罪羊,兰博从战斗英雄到社会弃儿的巨大落差就是他们的缩影。史泰龙将主人公这种深层的悲伤与无奈演绎得几近完美。而影片最后借兰博之口对社会不公和政府“过河拆桥”行径进行的控诉,使该片具有了浓厚的反战意味。
随后的两部续集都将重心放在了动作场面上,但兰博的个人形象却没有因为心态刻画的减少而变得单薄。在第二部中,兰博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和对战友的情谊,再次拿自己的生命冒险,却再次被政府出卖,从此点来看,该片所表现的兰博作为“杀人机器”的人生悲哀,比第一部有所深入。评论家们众口一词地批评第二部的情节太过神话,却忽略了兰博的一句台词:“我只希望我的国家能够象我们爱她那样爱我们……”影片结尾那孤独远去的背影,代表的是兰博一种从此与所谓“国家使命”决绝的心态。身处泰国寺庙中的兰博本想遁世隐居,因此《第一滴血Ⅲ》完全是他自己的战争,行动的动力已经不再来自国家,而是为了搭救朋友而做出的主动选择。虽然影片客观上体现了美苏对抗的冷战背景,但兰博前去营救的是同样被美国政府抛弃的崔特曼上校,因此说兰博充当了“冷战工具”的话,未免有些牵强。即使再次成为英雄的兰博,仍无法正常回归原来的社会,他不仅失去了对国家和政府的信任,多年漂泊也在感情上拉开了和大洋彼岸的距离。兰博是一个古典英雄,虽然他坚守自己的立场与尊严,但他所信奉的依靠身体和道义去赢得胜利的时代已经过去,这或许正是他与功利主义至上的世界格格不入的真正原因。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42回复贴,共3页
  • ,跳到 页  
<<返回史泰龙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