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热门主板:Z77/H77/B75选哪款?
主板常常是用户装机中最难挑选的硬件,因为主板并不直接影响电脑整体性能,但是却与系统稳定性紧密相连,通常人们都不愿意在主板身上投入过多,但也不放心买最便宜的产品。

目前市场上最热的主板莫过于芯片组为Z77/H77/B75的三种,它们的价格不同,功能、定位自然有所区别,那么不同芯片组的主板对于CPU及平台整体性能是否有影响呢?对于要装机的用户来说,又该如何选择?
规格对比:三种不同定位
自从IvyBridge处理器发布以来,7系主板有全面替代6系主板的势头,Intel一口气发布了Z77/Z75/H77/Q77/Q75/B75等六款芯片组,看的人眼花缭乱。不过实质上市场上常见产品只有三款:Z77、H77和B75。这又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看产品路线图:

Z77、Z75、H77是桌面个人消费级平台的产品,用来取代Z68、P67和H67。

Q77、Q75和B75则是定位于商用平台,取代Q67、Q65和B65。


这两张规格列表图告诉我们为什么最热门的主板是Z77、H77和B75。先来看看个人消费级主板:Z75相对Z77而言,功能要少一些,但是价格并不低多少,而Z字头主板最主要的特色是超频,通常搭配的CPU也是价位较高的型号,既然是为了追求高性能,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必然要选择最顶级规格的主板。这样以来,让Z75芯片组完全成为了多余产品。市场上几乎见不到Z75主板产品。而作为商用平台,Q77和Q75并不能支持上代SandyBridge处理器,而目前IvyBridge处理器仅有i5、i7和Xeon系列高端产品,价格都在千元以上,对于选择千元以下CPU的用户来说,想要拥有原生USB 3.0、SATA6Gbps接口,B75成为了理想选择,这使得Intel商用系列B75主板取代了过去H61的地位,毕竟H61规格太低,连AHCI都不能支持(部分厂商提供更新BIOS破解,但其实大部分H61主板没有提供新BIOS),更不要提USB 3.0和SATA6Gbps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