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30日漏签0天
红花乡吧 关注:822贴子:5,679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4回复贴,共1页
<<返回红花乡吧
>0< 加载中...

红花乡 村庄传说 历史 野史 由来 介绍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9号大堂
  • 大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楼祭天 由于我是红花埠的 就先从红花埠来吧


  • 9号大堂
  • 大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位于鲁南苏北交界处的郯城县红花埠村,近依沭河远傍马陵山,历史悠久。是贯通南北的重要水路码头、陆路商埠,一度十分繁华。 红花埠村驻地原为马陵山下沭河岸边一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旷野,遍地盛开着鲜花,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一年,因战乱落荒的两户人家逃难途中路过此处,偶见该处红花遍野,风景秀丽,且依山傍水,甚适人居,又远离城邑,宜避烦扰。于是便止步于此,筑巢而居。为逃避追杀,隐姓埋名。受遍地红花启示,取“红”“花”二字各为姓氏。于是红姓和花姓家族和谐相处,世代相传,渐成村落,繁衍至今。凭借便利的水、陆交通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红花埠村人丁兴旺,生意兴隆,百业繁荣。 沭河东岸与红花埠村隔水相望有个小谢庄,村里皆是谢姓,无一异姓。 红花埠村与小谢庄虽一水相隔,近在咫尺,却素不往来,从无交往,隔水而居也相安无事。 又年,河东小谢庄的一对谢姓男女分别与红花埠村的红姓之男、花姓女联姻,皆从谢姓。从此,灾难使降临于红花埠村民。年景一年不如一年,不是洪水泛滥,就是瘟疫肆疟。红姓和花姓两大家族生活每况愈下,户族日渐败落,而谢氏家族却人丁兴旺。 不足百年,红花埠村的红姓和花姓村民败落到仅各剩一户,也奄奄一息。全村皆是谢姓居民。眼看要族氏灭绝的红姓与花姓族长认为,是谢姓的“谢”字与红姓与花姓的“红花”二字相克所致。为保其族氏脉根,不得已搬出红花埠村,在村西围墙之外落荒定居。姓红的改为姓王,姓花的改为姓马。从此红姓与花姓家族便在红花埠村围墙内消失,而搬出红花埠村围墙外改为王姓和马姓的红姓和花姓族人后翌,亦日渐兴旺发达,自成巷落,繁衍至今。 这一传说真伪无考,但而今的红花埠村民姓氏结构状况,正如以上传说中的那样,围内几乎都是谢姓居民,而围西集中居住着王姓和马姓两大家族,分别称王巷和马巷,三大姓氏虽鼎足而居,但亦和睦相处、共建繁荣


2025-08-30 03:52: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9号大堂
  • 大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当晚被安排在一大户人家居住为表忠心,吃饭时,这家人叫小女儿亲自送上了本地特产秫秫粥和姜豆汤,乾隆品来,顿感温润生津,神清气爽,细看眼前姑娘娇若杨柳,貌如梨花,举手投足很像万花仙子,乾隆一问正是谢家莲儿 当夜乾隆与莲儿极尽鱼水之欢,半夜时记起万花仙子说的和莲儿有一段夫妻之缘乾隆想:夫妻之缘,当凭天意,若是东风便封东宫,若是西风便封西宫于是便跟莲儿说:我明日便要动身南下,你出去看有风(封)没有?莲儿出屋一看,满天星斗,叶宁无风,回屋就说:无风!乾隆不忍,又说,你再去看看吧!小莲出屋再看,仍是云平树静,便回屋说:确实没风啊!乾隆无奈叹息一声说:无风便无封吧!于是次日离开红花埠村时,什么名份也没有赐给莲儿 乾隆一走便是六年,他走后,留下莲儿独守寂寞,苦度青春,不知何年何月还能与乾隆相见因难耐无尽相思之苦,三年之后的二月二日,凄然写下了殉情一词,跳入沭河深潭之中 二月二龙台头,又是春风离离愁;二月二,龙抬头,年年春光为谁收?二月二,龙抬头,妾盼君归登故楼;二月二,龙抬头,思君不见水悠悠 1757 年乾隆二下江南,二月初二日再次来到红花埠村,此时善良纯真的莲儿早已香消玉损朝思暮想的万花仙子和莲儿相继离去,乾隆悲愤交集,感慨万端下令在水潭边重建一座高楼,并调集10万人马每人抓一把土放在楼台前凭吊两位心爱的姑娘一天一夜之间,竟在平地堆起了一座土山乾隆给土丘起名万花台,满怀悲情地写下了追祭诗文:万花成山春尽收,水榭楼台暗消愁,逐缘千里今又是,空对孤月吊荒丘 此后,乾隆每次下江南都要赶在二月二日前来祭奠红颜,哭叙前缘并下令将当地所产秫秫钦定为御秫秫(至今当地人称玉米为御秫秫)、所产稻米叫做红花贡米(现已演化为姜湖贡米)最不可思议的是,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以红花埠为题材撰写的爱情故事【莲香】,不期竟暗合了乾隆这一奇遇


  • 9号大堂
  • 大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孙塘 孙二娘 宝藏之谜
在苏鲁交界的山东省郯城县东南部,有一座绵延百里、状如奔马的雄峻山岭马陵山。这里因发生过齐魏马陵之战而千古闻名,更因水浒人物孙二娘坐山招夫“十字坡”开黑店的讲说而家喻户晓。
马陵山位于山东省郯城县城东10公里,南北走向,因状如奔马而得名。“峰恋横万迭,绝胜蓬莱境”,马陵山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和佛教胜地,形胜之美称于江淮。马陵山地区还流传有孙二娘“十字坡”开黑店的传说,孙二娘甚至还在这里埋下了“十八池”金子。“十八池金子”的传说吸引了无数人前往寻宝,却很少有人能够找到金子的踪影。  如今,那传说中的“十八池金子”仍沉睡在马陵山的土地上,等待人们来惊醒它沉睡千年的梦……


  • 9号大堂
  • 大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马陵山“十八池金子”的传说由来已久。受藏宝传说的影响,马陵山地区一直没有清静过,频频有寻宝者前来洗劫,就连臭名昭著的盗宝头子孙殿英也还打过这十八池金子的主意。  解放前,军阀孙殿英被张宗昌收为直鲁联军时,曾派人秘探马陵山。这孙殿英是众所周知的盗墓头,1928年盗掘清东陵的丑行使他臭名远扬。孙殿英听说了马陵山的十八池金子,立刻派人来密探马陵山,伺机盗宝,但未果而终。  这马陵山到底有没有宝藏,为什么寻宝者无数,却没人寻得宝藏?  红花乡谢圩子村的村民们坚信,马陵山里确实埋藏有金子,只不过不是十八池,而是十七池,因为他们村的放猪娃谢二胖就发现了一池金子!谢圩子村与孙塘村相邻,提起谢二胖子,动物世界在这一带可谓妇孺皆知,甚至每一个人都能讲一段他“放猪拾金”的事情。这个谢二胖真名叫谢松年,清末民国初人,少年时在村里为有钱人放猪。谢松年本是个穷放猪娃,他也听说过“十八池金子”的传说,但见那么多人苦心寻觅都没有结果,也便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一天,谢松年在十字坡下的北沟底放猪,一只猪老是不安分地在沟底拱土,谢松年突然发现土中有什么东西在太阳下一闪,赶紧走上前去,结果呈现在他面前的竟然是一只金色的元宝。谢松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继续用手往下挖,结果竟然挖出整整一池!  谢松年的一夜暴富印证了十字坡埋有金子的传说,很多人都在马陵山里挖凿起来,但再没有金子露过面,村民们便更加地羡慕谢松年。谁知谢松年因财招祸,家中连出人命官司,家财荡尽,最后在南京被国民政府判以死刑,狱中服毒自杀。  谢松年死后,家人把他的尸体埋在发现金子的十字坡北沟底。1967年,谢松年的墓穴遭到破坏。据当年负责挖掘坟墓的孙塘村张守成老人回忆,尸体挖出时,丝毫没有腐烂,甚至肢体还很柔软,跟刚死时一样。只是皮肤发紫,应该是中毒的原因。 【PS】找来的资料 作为 大吧兼 资料整理者 说一下 谢松年当地人说叫谢二胖 松年是他家谱上的名字


  • 9号大堂
  • 大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地壮星母夜叉孙二娘  这“十八池金子”金子是哪里来的?据流传在村中的传说讲述,这笔金子是水浒英雄孙二娘埋下的。  相传,马陵山十字坡下的红花乡孙塘村就是孙二娘的娘家。  孙二娘的黑店是祖传的,她父亲叫山夜叉孙元,是江湖上的前辈,在绿林中十分知名。


  • 9号大堂
  • 大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孙二娘一直打着“卖酒”等正经生意的幌子做掩护,自称是“世代卖黄牛肉馅的”,所以屡屡得手,攒下了不少金银财宝,打虎英雄武松被发配到孟州路过十字坡时,险些到孙遭二娘的毒手。  孙二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水浒传》的描写中孙二娘很爱打扮,“绿纱衫儿,头上黄烘烘插着一头钗环,鬓边插着些野花……身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纱主腰。”不仅如此,孙二娘还“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身材狼伉粗蠢,手脚粗大有力……”,正因为如此,武松才能心存戒备,假装喝醉酒捉住孙二娘,才有张青、孙二娘夫妇上梁山的故事。  据传临上梁山时,孙二娘开店已积攒大量金银,因不便携带,就地埋在马陵山双山峰下。为了不让外人知道藏宝地点,孙二娘将所得金银财宝分成十八份,在月黑风高杀人夜,由两名农夫分头挑运到指定地点埋藏。挖完坑穴、放好金子后,孙二娘便当场将抬金子的人作为殉葬品杀掉一起掩埋,以免泄漏藏宝地点。  孙二娘和张青在征方腊途中双双战死,最终未得返乡。“十八池金子”于是沉寂在荒山野岭之中。至今外界没有人知道这笔财宝究竟有多少,又具体埋在什么地方,只是庄上流传着“双山一对直,一溜十八池”的传说


  • 9号大堂
  • 大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冷子【冰雹】不打红花埠
冷庙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红花埠有一户人家,搬到了冷庙村。这家有三口人,老俩口和一个闺女。老头子见闺女在家闲着没事,就把她送到了本村的庙里,替人家打扫庙堂。庙里供着管下冷子(即冰雹)的女神仙,叫冷子奶奶。
有一天,这个小丫头打扫完庙堂,站在一边看神像,忽然神像朝她一张一仰的前后晃动起来,小丫头感到很奇怪,连忙到跟前去细看,这时神像晃得更厉害了,晃着,晃着,突然“扑通”一声倒在地上,正好闪出了后面的座位,姑娘心中好奇,便爬了上去,坐在上面,没想到无论怎么也起不来了,想喊也喊不出声,后来身子慢慢僵硬下来,一下也不能动了。她娘在家等她回家吃饭,等得不耐烦了,心中不安,就来到庙堂寻找,四下都找遍了,都没有找到。忽然她见女儿正坐在神位上,大吃一惊,气不打一处来,张口就骂:“你这个死丫头,作的什么孽呀,这可冒犯神灵呀!”说着上去就拽,可是怎么拽也拽不动,她母亲急得扬手就打,脸都打歪了,还是没有打下来。她母亲慌忙去找庙里的主持方丈,方丈来到庙堂一看,明白了,他双掌合十,口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你女儿已成神了,她代替了这倒地之神,施主,你不要等待了,回去吧!”母亲无奈,只好哭着回去了。从此人们称这个丫头为冷子奶奶。
这事越传越远,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了,人们都来烧香磕头,保佑庄稼收成好。每年夏天冷子奶奶还回到老家红花埠去看看呢,走到哪里,那里就狂风怒吼,冷子就“劈啪、劈啪”往下砸,但奇怪得很,这些冷子只砸空地,不伤庄稼,不伤牲畜和人,人家都说,冷子奶奶向着娘家人呢
到这里 大堂我说几句 【我本家有个大伯 ,是我二爷爷家里的 我爷爷是老三,属于近本家】。去世前 听他说过 他以前去过一次冷庙,结果要什么 门票钱 他不给 就不让进,他当时喝了点小酒, 一气之下 张口说道,我是红花埠姓谢的,这庙里恭的是俺老谢家的 老姑奶奶,还问我 要钱 信不信 我给你们把神像搬走,当地村名 听后 忙把他请进去 并说 这是娘家人 不能要钱 全是误会 并且还 管他酒喝。


2025-08-30 03:46: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9号大堂
  • 大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睡觉 这次先到这里 本帖 不定时 补充 另外 大家 对当地的各种传说 都欢迎补充道这里


  • 9号大堂
  • 大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目前 我正在整理 土匪田六【田从富】的故事 不知何时 能继续这帖子


  • 疯狂的红花
  • 上校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没有大院子啊?


  • 寻找赤道
  • 下士
    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顶顶,楼主怎么不更了


  • 9号大堂
  • 大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今天无意看到这个贴的内容被中心校自己的校园刊物用了,深感欣慰。能让自己家乡的传说流传下去,让现在的孩子们了解这些就满足了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4回复贴,共1页
<<返回红花乡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