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鲁南苏北交界处的郯城县红花埠村,近依沭河远傍马陵山,历史悠久。是贯通南北的重要水路码头、陆路商埠,一度十分繁华。 红花埠村驻地原为马陵山下沭河岸边一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旷野,遍地盛开着鲜花,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一年,因战乱落荒的两户人家逃难途中路过此处,偶见该处红花遍野,风景秀丽,且依山傍水,甚适人居,又远离城邑,宜避烦扰。于是便止步于此,筑巢而居。为逃避追杀,隐姓埋名。受遍地红花启示,取“红”“花”二字各为姓氏。于是红姓和花姓家族和谐相处,世代相传,渐成村落,繁衍至今。凭借便利的水、陆交通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红花埠村人丁兴旺,生意兴隆,百业繁荣。 沭河东岸与红花埠村隔水相望有个小谢庄,村里皆是谢姓,无一异姓。 红花埠村与小谢庄虽一水相隔,近在咫尺,却素不往来,从无交往,隔水而居也相安无事。 又年,河东小谢庄的一对谢姓男女分别与红花埠村的红姓之男、花姓女联姻,皆从谢姓。从此,灾难使降临于红花埠村民。年景一年不如一年,不是洪水泛滥,就是瘟疫肆疟。红姓和花姓两大家族生活每况愈下,户族日渐败落,而谢氏家族却人丁兴旺。 不足百年,红花埠村的红姓和花姓村民败落到仅各剩一户,也奄奄一息。全村皆是谢姓居民。眼看要族氏灭绝的红姓与花姓族长认为,是谢姓的“谢”字与红姓与花姓的“红花”二字相克所致。为保其族氏脉根,不得已搬出红花埠村,在村西围墙之外落荒定居。姓红的改为姓王,姓花的改为姓马。从此红姓与花姓家族便在红花埠村围墙内消失,而搬出红花埠村围墙外改为王姓和马姓的红姓和花姓族人后翌,亦日渐兴旺发达,自成巷落,繁衍至今。 这一传说真伪无考,但而今的红花埠村民姓氏结构状况,正如以上传说中的那样,围内几乎都是谢姓居民,而围西集中居住着王姓和马姓两大家族,分别称王巷和马巷,三大姓氏虽鼎足而居,但亦和睦相处、共建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