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工业遗存和自然生态资源向旅游业进发
“黑色”阿干镇迎来“绿色”蜕变

资料图
历史上,阿干镇以黑色的煤炭资源成为一个时期闻名全国的“煤炭之都”,行政级别曾为兰州市一区。曾经,这里拥有学校、医疗服务机构、金融、税收等部门及各种配套服务设施。然而,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阿干风采也逐日渐失。如今,行走于阿干街头,见到的煤已经很少了,道路两边曾经标志着繁华与富足的厂房、楼宇早已破旧不堪,映入眼帘的除了厂区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搬迁移民的两个居民小区外,便是大片大片在市区很难见到的绿色,宜人的气候倒是让人感觉到夏日的清凉与舒适。近几年来,阿干镇将旅游作为产业转型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不管是天时还是地利,这样的定位再也合适不过了。只是,阿干镇这座离城最近的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小镇如何将其所拥有的特殊旅游资源开发出来,以此来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当地3万多群众生活、致富的依托?对于生活在阿干镇的人们来说,他们当然希望这样的开发快点再快点......
近3万阿干人的渴望
沿兰阿公路一路向南,过了八里镇,两边的山色顿然变得葱笼起来,特殊的自然风貌让人感觉格外清闲与舒适。“这应该就属阿干镇的地界了,阿干镇与榆中的兴隆山同属马衔山脉,植被要比城里的其它区域好得多。”同车而行的同事一句话,让大家来了精神。坐在车里大家讲起了自己曾经前往阿干镇石佛沟、将军沟等地游玩的往事。
阿干镇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东南郊,镇政府所在地距市区20公里。镇区特征为东西两山夹一沟,总面积85.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8.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3%,绿地面积44.7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2.4%。如此之高的绿化率和独具特色的生态之美恰恰使阿干镇这座百年老镇成了离城最近的旅游胜地。
“煤挖完了,我们赖以生存了几十年的路断了。现在镇上一直在讲要开发旅游资源,这对我们阿干镇来说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最起码旅游搞起来了,来的人多了,我们也可以开个小店,做个小生意,生活问题应该不会像现在这么难。”在阿干煤矿做了大半辈子司炉工的刘师傅说。他告诉记者,自从企业破产后,很多矿上的职工和他一样,唯一可依靠的就是政府每月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了。
阿干镇党委副书记魏世民说,阿干镇属于煤炭资源型小城镇,近几年,随着煤炭资源的日趋枯竭,阿干镇党委、镇政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推出了尽快培育全镇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逐步用绿色产业代替“黑色”产业,走旅游服务业发展道路的主题思路,旨在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当地农民群众收入,推动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距城21公里的“天然氧吧”
虽然已是酷暑,生活在市区的人们早已是酷热难耐。然而,当记者一行于6月28日上午赶到阿干镇大水子村时,紧贴兰阿公路两边的行人与商贩们却很少有穿短袖衫的,有些行人甚至还穿着外套。或许“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就是对阿干镇自然环境的描述吧。一下车,同行的几位同事不禁做起了深呼吸,“这里的空气真好啊,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阿干镇主管旅游的徐镇长告诉记者,阿干镇海拔在1800米—3124米之间,属中温带半干旱型气候,年平均温度8℃,降雨量在380—420毫米之间,全年无霜期160多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景区林木覆盖率达到70%以上,植被原始、物产丰富、景色怡人,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是兰州近郊休闲纳凉的理想之地。
“我们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发展布局,突出以‘三沟一街’(既:石佛沟、烂泥沟、将军沟、古镇风貌一条街)旅游项目开发为重点,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森林景观为特色,自然景观与佛教、民俗文化相结合,狠抓旅游资源深层开发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整合旅游资源,做好做活生态旅游服务型小城镇文章,力争用十年时间使旅游业尽快成为全镇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经济社会转型,推动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黑色”阿干镇迎来“绿色”蜕变

资料图
历史上,阿干镇以黑色的煤炭资源成为一个时期闻名全国的“煤炭之都”,行政级别曾为兰州市一区。曾经,这里拥有学校、医疗服务机构、金融、税收等部门及各种配套服务设施。然而,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阿干风采也逐日渐失。如今,行走于阿干街头,见到的煤已经很少了,道路两边曾经标志着繁华与富足的厂房、楼宇早已破旧不堪,映入眼帘的除了厂区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搬迁移民的两个居民小区外,便是大片大片在市区很难见到的绿色,宜人的气候倒是让人感觉到夏日的清凉与舒适。近几年来,阿干镇将旅游作为产业转型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不管是天时还是地利,这样的定位再也合适不过了。只是,阿干镇这座离城最近的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小镇如何将其所拥有的特殊旅游资源开发出来,以此来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当地3万多群众生活、致富的依托?对于生活在阿干镇的人们来说,他们当然希望这样的开发快点再快点......
近3万阿干人的渴望
沿兰阿公路一路向南,过了八里镇,两边的山色顿然变得葱笼起来,特殊的自然风貌让人感觉格外清闲与舒适。“这应该就属阿干镇的地界了,阿干镇与榆中的兴隆山同属马衔山脉,植被要比城里的其它区域好得多。”同车而行的同事一句话,让大家来了精神。坐在车里大家讲起了自己曾经前往阿干镇石佛沟、将军沟等地游玩的往事。
阿干镇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东南郊,镇政府所在地距市区20公里。镇区特征为东西两山夹一沟,总面积85.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8.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3%,绿地面积44.7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2.4%。如此之高的绿化率和独具特色的生态之美恰恰使阿干镇这座百年老镇成了离城最近的旅游胜地。
“煤挖完了,我们赖以生存了几十年的路断了。现在镇上一直在讲要开发旅游资源,这对我们阿干镇来说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最起码旅游搞起来了,来的人多了,我们也可以开个小店,做个小生意,生活问题应该不会像现在这么难。”在阿干煤矿做了大半辈子司炉工的刘师傅说。他告诉记者,自从企业破产后,很多矿上的职工和他一样,唯一可依靠的就是政府每月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了。
阿干镇党委副书记魏世民说,阿干镇属于煤炭资源型小城镇,近几年,随着煤炭资源的日趋枯竭,阿干镇党委、镇政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推出了尽快培育全镇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逐步用绿色产业代替“黑色”产业,走旅游服务业发展道路的主题思路,旨在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当地农民群众收入,推动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距城21公里的“天然氧吧”
虽然已是酷暑,生活在市区的人们早已是酷热难耐。然而,当记者一行于6月28日上午赶到阿干镇大水子村时,紧贴兰阿公路两边的行人与商贩们却很少有穿短袖衫的,有些行人甚至还穿着外套。或许“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就是对阿干镇自然环境的描述吧。一下车,同行的几位同事不禁做起了深呼吸,“这里的空气真好啊,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阿干镇主管旅游的徐镇长告诉记者,阿干镇海拔在1800米—3124米之间,属中温带半干旱型气候,年平均温度8℃,降雨量在380—420毫米之间,全年无霜期160多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景区林木覆盖率达到70%以上,植被原始、物产丰富、景色怡人,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是兰州近郊休闲纳凉的理想之地。
“我们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发展布局,突出以‘三沟一街’(既:石佛沟、烂泥沟、将军沟、古镇风貌一条街)旅游项目开发为重点,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森林景观为特色,自然景观与佛教、民俗文化相结合,狠抓旅游资源深层开发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整合旅游资源,做好做活生态旅游服务型小城镇文章,力争用十年时间使旅游业尽快成为全镇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经济社会转型,推动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