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吧 关注:5,701贴子:37,607

我确认三槐堂张仙王氏祖系的过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五莲)王墨林  王晓转帖 
我是五莲县张仙(原属莒县)王氏二十世。张仙王氏族谱第一页记载:“江苏海洲当路村旧序”‘前元泰定元年岁在甲子孟冬创肇此谱发源于太原郡,相传王旦公家谱记。’我的十二世先祖王永祺,在乾隆癸亥年续修的族谱谱序中写道:“溯厥由来非原籍莒人,海东(即海州)当路村及其归居也。传自洪武迁民,自海东来兄弟七人,过七老龄遂分其手。”“始祖自东徂西,相厥攸居,至莒之东北有张仙庄焉。”七老岑分袂的七兄弟之一瑛族一支,王家窑三友堂的十七世王九昆,他把民国九年续修的族谱用名为《琅琊王氏族谱》,在左下角印有“琅琊世家”、“三槐堂印”上下两戳。这说明我祖早就认定,太原王氏一琅琊王氏—三槐堂王氏—海州当路村王氏是一脉相承的。 

顺着这一脉络,我于2002年冬到临沂孝友村的的孝友祠进行了专访。孝友祠的负责人王东山老人,引我拜谒了祠堂中供奉的王子乔(王晋)、王祥、王览、王羲之列祖的画像,塑像。送给了我一份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三槐堂王氏—海州当路村王氏世系图的复印稿。这一复印稿,从姬姓王氏第一代王子乔(王晋)到去海州赴任并卜居那里的三槐堂第十一世王缋共56代,代代祖名齐全。王东山老人、王孝俊先生给我讲了从王子乔(王晋)到三槐堂主要先祖的简历。详细讲了“秦毕六国,王氏功多”的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代和王离由于赵高指挥失误,造成巨鹿惨败,他一身殉职。其长子王元为避战乱迁琅琊皋虞,开创琅琊王氏的过程。又讲了王元的曾孙王吉,在汉宣帝时成为博士,王吉、王骏父子两代为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之孙王崇为西汉的大司徒,封平阳候。还讲了王元及其后两代寿终葬在皋虞,王吉及其子孙的坟墓都在南仁里,后改称孝友村。 

2003年11月15日至16日,五莲县张仙王氏家族,一行四人,由王明成带队,到三槐堂的故居莘县城认祖归宗。至时受到了莘县政协杨巨源等领导和三槐文化研究会杨巨源、王洪林等负责人的热情接待。我们拜谒了三槐堂先祖王旦公的墓碑,饱览了群贤堡、王化村三槐堂人的故居旧址。得到了一批珍贵的三槐堂王氏文史资料,沟通了张仙和莘县三槐堂王氏有关机构的联系。尤其见到杨巨源、杜言青编纂的三槐堂王氏后裔,包括琅琊在内的六个分支谱系《太子晋至王言传承情况不同版本对照表》(后来发表在《槐荫千秋》一书中)。表上的六支谱系虽有个别代数或人名的差异,但大致相同。杨巨源先生在续修开沙王氏宗谱序中写道:“三槐世系,乃太原之脉,琅琊之胄,发祥于莘,成名于卞 ”。这是言简意赅的对三槐堂王氏谱系的概括。我们又问了王洪林先生,群贤堡、王化村对这一谱系的看法。他谈了宋元改朝之际,此处战乱频繁,三槐堂王氏都纷纷外迁,战乱平定后,有的又迁了回来。当时的文史资料,随外迁的带走了一些,当地的都毁于兵炬。不过这里的人都承认,能找到的史料也证实,三槐堂王氏是王褒的后裔。  

至此,我弄明白了两个问题:(一)姬姓太原王氏的始祖就一个,是王宗敬先祖。任何以其它名子为姬姓太原王氏始祖(在这里“始祖”的称谓,应改为后太原王氏或太原王氏××世祖)的和琅琊王氏一样,都是王宗敬先祖的分支。范仲淹为王质所做墓志铭称“其先太原人”和我海州当路村旧序语“源于太原郡”,都是指的太原王宗敬先祖。(二)我张仙、王家窑等谱中所标明的“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三槐堂王氏—海州当路村王氏—张仙王氏”这一轴心世系,得到大量史料证明后,结论是正确的。原来飘浮在我脑海中那些不论是已出版的书上,或各种资料上猜测、臆想出的三槐堂王氏的世系,都被这一轴心世系所澄清。  

作者简介:王墨林,山东五莲县工商局原工会主席,三槐王后裔,莘县三槐文化研究会会员,《三槐堂张仙王氏崖头门里分支族谱》主编。 



1楼2007-02-04 15:44回复
    王氏遍天下


    4楼2010-02-08 17:24
    回复
      2025-08-27 10:37: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十一楼,太巧了,我就是五莲后张仙村的,张仙王属三槐堂系              QQ178849640


      14楼2010-12-22 00:49
      回复
        张仙仲崮20世王。


        15楼2011-05-11 16: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