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之小才子 发表于 2009-10-24 19:02:21 暨阳网›暨阳社区›江阴城乡
查看《江阴市地图》,可以看出,峭岐是位于全市地域居中的一个镇,它的位置几 乎在东西、南北的中心点上。旧邑志称:“峭岐在县东南二十里。旧无市,今集 参桥,四方贸布者踵接,他货亦饶足,村居联属阡陌沃衍,颇称乐土。
峭岐位于江阴市区南约10公里处,宋代起属凤戈乡。古时邮驿通信事业兴起,驿 道通过此地。元朝在此建急递铺,为江阴东路第二站。
当时从县邑到峭岐,交通不甚便利。水道要从东西向的冯泾河入界,两岸荻苇丛生, 一片萧森。陆路要经过花山,小径依山,崎岖不平,故名“萧崎”。明以前只是一 个村落,清代建为镇,称“萧岐”。后来地方绅士商量,认为无山不富,更名为“峭岐”, 此后或乡或镇 ,几度变更。古人有《萧岐村居》诗云:“野绿原青雨后天,梅花亚竹接山泉。呜鸠乳燕声 相应,啼破林梢百五烟。”
元人俞远,字之近,峭岐人,自号空谷人。被人们称为空谷先生的俞远:“身癯, 神骨秀竦,目光烨烨,好著小冠,戴方山棕笠,衣白绮裘,俨然神仙中人。行出, 一市人尽惊。”俞远读书隐居,“笃行古道”。他学问很深,诲人不倦。一般读书 人有问题向他请教,他总热情作答。俞远擅长写诗,长吟短咏,语出惊人,如《龙门桐歌》 、《小石湾行》、《澄江八景》等,传诵人口。他的文章也很有名气,编有《豆亭集》、《 学诗管见》流传后世。
峭岐的北面是花山,山之两峰相依,古称妯娌山,又名由里山,九里山。山之东嘴,形似西 岳华山,所以也称华山。
清代江阴县志中记载着有关峭岐地名的一件佚事。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大军压 境攻打江阴城,屡攻不下,南乡百姓也聚居起来进行自我防卫。清兵冲至峭岐境界 询问地名,告知是萧崎,他们顿时感到吃惊。原来,萧崎与消旗同音,他们以为当 时的回答表现出江阴人要消灭旗人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