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的前身是1960年2月成立的无线电工程系中的三个专业,即电真空专业、无线电材料与元件专业、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
1962年专业调整,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合并到无线电材料与元件专业。1968年5月,无线电材料与元件专业分为三个专业,即磁性材料与器件专业、绝缘材料与电阻电容专业、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
1970年,校硅元件厂并入无线电系,在硅元件厂内附设可控硅及其装置专业。
1971年成立无线电工程二系,设有磁性材料与器件专业、绝缘材料与电阻电容专业、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电真空专业、可控硅及其装置专业。
1978年,按教育部规定,将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和可控硅及其装置专业合并为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1979年,电真空专业取消,人员大部分调光学系和无线电系。 1980年,无线电工程二系更名为固体电子学系。
1983年,电子材料与元件硕士点建立。同年,学校决定成立理化及固体电子学系,经短期合并后被撤消,相应成立化学系、物理和固体电子学系。
1984年,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技术硕士点建立。同年,学校决定撤消物理和固体电子学系,相应成立物理系、固体电子学系。
1986年,电子材料与元件博士点建立(后名为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点)。
1991年,电子材料与元件博士点成为电子学与通讯博士后流动站(后更名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1993年,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更名为微电子技术专业。 1998年,固体电子学系更名为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根据教育部专业调整方案, 我校和我系的电子材料与元件专业、微电子技术专业、光电子技术专业合并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年,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2001年,与清华大学、中国军事医学院、中国军事科学医学院共同组建了“北京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同年,“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建立。
近几年来,以我系技术为依托,在武汉市相继建立了“武汉东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武汉亚芯微电子公司”、“武汉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教育部和科技部批准,正在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1962年专业调整,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合并到无线电材料与元件专业。1968年5月,无线电材料与元件专业分为三个专业,即磁性材料与器件专业、绝缘材料与电阻电容专业、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
1970年,校硅元件厂并入无线电系,在硅元件厂内附设可控硅及其装置专业。
1971年成立无线电工程二系,设有磁性材料与器件专业、绝缘材料与电阻电容专业、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电真空专业、可控硅及其装置专业。
1978年,按教育部规定,将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和可控硅及其装置专业合并为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1979年,电真空专业取消,人员大部分调光学系和无线电系。 1980年,无线电工程二系更名为固体电子学系。
1983年,电子材料与元件硕士点建立。同年,学校决定成立理化及固体电子学系,经短期合并后被撤消,相应成立化学系、物理和固体电子学系。
1984年,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技术硕士点建立。同年,学校决定撤消物理和固体电子学系,相应成立物理系、固体电子学系。
1986年,电子材料与元件博士点建立(后名为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点)。
1991年,电子材料与元件博士点成为电子学与通讯博士后流动站(后更名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1993年,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更名为微电子技术专业。 1998年,固体电子学系更名为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根据教育部专业调整方案, 我校和我系的电子材料与元件专业、微电子技术专业、光电子技术专业合并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年,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2001年,与清华大学、中国军事医学院、中国军事科学医学院共同组建了“北京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同年,“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建立。
近几年来,以我系技术为依托,在武汉市相继建立了“武汉东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武汉亚芯微电子公司”、“武汉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教育部和科技部批准,正在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