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4日漏签0天
华中科技大学吧 关注:548,564贴子:16,944,299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 71回复贴,共5页
  • ,跳到 页  
<<返回华中科技大学吧
>0< 加载中...

【学院介绍】【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blake14
  • 沁苑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的前身是1960年2月成立的无线电工程系中的三个专业,即电真空专业、无线电材料与元件专业、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
1962年专业调整,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合并到无线电材料与元件专业。1968年5月,无线电材料与元件专业分为三个专业,即磁性材料与器件专业、绝缘材料与电阻电容专业、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
1970年,校硅元件厂并入无线电系,在硅元件厂内附设可控硅及其装置专业。
1971年成立无线电工程二系,设有磁性材料与器件专业、绝缘材料与电阻电容专业、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电真空专业、可控硅及其装置专业。
1978年,按教育部规定,将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和可控硅及其装置专业合并为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1979年,电真空专业取消,人员大部分调光学系和无线电系。   1980年,无线电工程二系更名为固体电子学系。
1983年,电子材料与元件硕士点建立。同年,学校决定成立理化及固体电子学系,经短期合并后被撤消,相应成立化学系、物理和固体电子学系。
1984年,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技术硕士点建立。同年,学校决定撤消物理和固体电子学系,相应成立物理系、固体电子学系。
1986年,电子材料与元件博士点建立(后名为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点)。
1991年,电子材料与元件博士点成为电子学与通讯博士后流动站(后更名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1993年,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更名为微电子技术专业。   1998年,固体电子学系更名为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根据教育部专业调整方案, 我校和我系的电子材料与元件专业、微电子技术专业、光电子技术专业合并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年,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2001年,与清华大学、中国军事医学院、中国军事科学医学院共同组建了“北京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同年,“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建立。
近几年来,以我系技术为依托,在武汉市相继建立了“武汉东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武汉亚芯微电子公司”、“武汉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教育部和科技部批准,正在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 blake14
  • 沁苑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系现有教师、研究人员及管理人员72人,其中教授17人(含博士生指导导师12人),副教授 (含高级工程师)23人,现有在站博士后6人,博士研究生76人,硕士研究生334人,本科生1234人。
通过科技合作、资料交流、互派学者、接收留学生等活动,我系与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科研机构保持着广泛的合作关系。教师中有国家级专家、湖北省级专家和跨世纪创新人才,已构成一支学术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有广泛国际合作联系,知识专业面宽的学术队伍。 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我系在科研方面成绩显著,科研项目主要 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攀登计划、“863”高技术,国家科技攻关,各部委下达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以及与企业界、大学、研究院所之间的合 作项目,仅2004年一年,科研经费达1328万元,人均科研经费在全校排名前列。有61项成果通过省部级以上鉴定,35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不少 科技成果已得到推广应用,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5-08-14 15:15: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blake14
  • 沁苑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主要研究方向
1.信息存贮与薄膜技术
2.信息系统集成与大尺寸微电子技术
3.磁性材料与磁电子技术
4.电子功能材料及传感器技术
5.微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
6.专用集成电路与功率集成技术
7.虚拟仪器与现代测试分析技术



  • blake14
  • 沁苑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主要课程
   固体电子学基础、微电子器件与IC设计、微电子工艺学、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电子材料物理、量子力学、光电子器件导论、计算机网络、 电磁场与电磁波、CMOS模拟集成电路、VLSI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硬件描述语言与数字系统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与设计基础、电子封装与组装技术、信息存贮技术基础、纳米材料与技术。



  • blake14
  • 沁苑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毕业生去向
  我系的毕业生素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和后劲足而著称。2005年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综合实力在全国 排名第一。无论出国留学深造,还是进入研究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学生都受到普遍欢迎,声誉良好,已成为新生首选的系之一。近年来,免试和 考取研究生录取率超过40%。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研究所,高等院校,三资或独资企业,包括:华为、中兴、中芯、威盛、大唐、摩托罗拉等知名大公司。近几 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与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为6:1。
   在进入21世纪之际,信息材料、器件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心脏"和支柱产业,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人才需求剧增,也为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的发展开拓了光明前景。
  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面临极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全体教职工决心发扬求实、严谨、奋进的治学精神,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发展电子科学与技术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 blake14
  • 沁苑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借鉴下良哥的介绍(应该不会介意吧): 1.电子系内设两个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 以前一直只有一个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集成电路设计是09年开办的。)
2.电子系的专业属于比较好的专业,排名全国前十,这个专业上很强的大学有: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排名都是浮云,大家不要太在意,好好学习就是了)
3.电子,电信,光电,控制,计算机都是属于信息大类,就是人们说的IT行业。电子研究方向是最最基础的,其他的信息专业最根本的基础是电子,因为电子是做半导体,芯片,电容之类的。你们来了就清楚了。



  • 良哥在华科
  • 电影厂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顶起。。。


  • blake14
  • 沁苑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关于毕业后的选择: 每年我系都有30人左右会出**研的有70人左右,比例还是相当高的,其余的大部分都去考研了,去的有北大(还是很容易考的)、复旦、清华,很少的一部分会选择就业,但就业的待遇也是不错的。 所以大学要好好学习,保研加出国的人数还是很高的,成绩是关键,大家都明白吧。


2025-08-14 15:09: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良哥在华科
  • 电影厂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貌似就是。。。。
尼玛。。。。
电子系,我都受不了了、、、


  • blake14
  • 沁苑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生活: 电子系的宿舍主要在紫菘2栋,可是最方便的一栋哦,小部分住在紫菘4栋,西边的食堂还是不错的,上课在西十二和西五,


  • blake14
  • 沁苑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欢迎各位学弟学妹来到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良哥在华科
  • 电影厂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坑爹啊。。。小王就是注意了格式就被加精了。


  • blake14
  • 沁苑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系队的足球可是不错的,今年历史性突破,华工杯亚军,喜欢足球的大一可以去试试参加系队


  • blake14
  • 沁苑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良哥,不要暴漏偶身份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 71回复贴,共5页
  • ,跳到 页  
<<返回华中科技大学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