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文件
铁运[2012]111号
关于加强防止机车乘务员超劳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铁路局:
为防止机车乘务员(含动车组司机,下同)超劳,强化安全管理基础建设,加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确保运输安全畅通,提出以下工作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机车乘务员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主要技术工种,承担着驾驶机车、动车组维护列车安全正点运行的重大职责,其工作特点是点多线长、不分昼夜、单独作业,时刻面临着高速、重载、高密度等运输环境和恶劣天气的考验,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旅客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必须保证值乘过程中精力充沛。
各铁路局必须高度重视机车乘务员超劳问题,要成立以局长任组长,主管运输、机务副局长任副组长,运输处、机务处、劳卫处、调度所、安监室、宣传部和工会生产部等负责人组成的铁路局防止机车乘务员超劳管理领导小组,结合本局运输生产实际和机车乘务员超劳情况,从规范各工作作业标准和完善防止机车乘务员超劳管理制度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防止机车乘务员超劳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分析考核制度,把防止机车乘务员超劳作为运输安全重要风险源加以控制,严格执行《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的规定,对违反《劳动法》,发生超劳问题严重、管理不力的责任单位和人员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 加强货运机车乘务员趟车超劳控制
各铁路局要制定和完善防止货运机车乘务员趟车超劳的考核机制,明确考核标准,定期进行分析考核。
1.明确考核时间标准。各铁路局应按照货运机车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程序,分出勤—出库、出库—开车、途中运行、到达—入库四个阶段。根据图定技术作业时间标准明确考核标准,对铁路调度所、车务站段、机务段等相关工种调度进行考核。
2.提高日(班)计划兑现率。运输有关部门要提高日(班)计划编制质量,及时准确铺画下达3—4小时阶段计划,加强配合,做好机列衔接,提高计划兑现率。
3.严格落实“一派一核一叫”制度。各铁路局应进一步规范机车乘务员叫班标准和程序,依据阶段开车计划,加强相关工种调度之间的联系,做到“一派一核一叫”,实现精确叫班,不得以日(班)计划作为叫班计划。叫班前应认真了解机车、列车位置和编组情况,减少“人等车”、“车等人”和“机车等车底”的现象,压缩乘务员辅助作业时间,因列车晚点等原因延误开车,若出勤计划开车时间加本区段列车图定运行时间超过规定的乘务员一次连续作业时间时,应组织乘务员换班。
4.加强列车运行组织。各铁路局调度所应将机车乘务员超劳情况纳入日常交接班重点内容,规范日常分析、定期分析、专题分析内容,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当班调度员要相互交换和掌握乘务员劳动时间,严格控制机车套短交路,减少补机等待作业时间。编组站要提高列车编组质量,减少中间站调车作业,无特殊情况直通列车不得安排调车作业。机车乘务员在运行途中将要发生超劳时,应及时向列车调度员预报,调度优先组织放行,必要时安排在具备条件的车站换乘,或组织到有休息条件的地点调休,严禁安排机车乘务员在机车上调休。机车调度员发现乘务员有可能超劳时,要及时提醒列车调度员加速放行,如确知不能在超劳前到达时,应通知机务段提前做好换班工作。
5.强化机车乘务员正点意识。各铁路局机务处、机务段要清理有关影响列车正点运行的土规定,加强机车乘务员正点意识教育,强化操纵技能培训,提高机车乘务员操纵水平,严格按允许速度运行。要加强列车正晚点分析,对发生责任运缓的机班予以考核,对发生列车运缓较多的区段,组织查定相关技术标准,制定操纵提示卡,确保区间运行正点。
6.确保设备质量状态。各铁路局应加强机车、车辆、接触网、信号、线路等行车设备的运用和检修管理,提高设备质量,减少设备故障对运输的影响。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各项施工要统一安排在规定的天窗内进行,不得超计划施工;科学合理制定限速值和限度时间,减少对列车正点运行的影响;遇天气不良、线路封锁后,要加强监测和联系,具备开通条件时及时开通线路,减少机车乘务员超劳。机务段要按日(班)计划提供数量充足的机车,确保出库状态良好;运行途中发生机车故障时,机车乘务员要及时身调度员或车站值班员汇报并保持联系,10分钟内无法处理要立即请求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