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穆鲁克的原意,是“奴隶”,因为音译的不同,也被译为“马木留克”,最初出现在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时期,大多来自于高加索地区和黑海北部非穆斯林游牧民,被奴隶贩子抓到并贩卖到中东地区,然后被哈里发和苏丹们编成雇佣军。
因为当时阿拉伯的社会结构与中国古代完全不同,存在着强大的部族集团,部族内部,对部族首领的忠诚度高于对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或者苏丹的忠诚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种思想,在阿拉伯世界是不存在的。所以在阿拉伯诸王朝中,本民族组建的军队,往往因为这种原因而在内部山头林立,在某个强有力的君主统治下,还能发挥作用,一旦雄主过世,新主即位,就难以指派了。
对于一个君主而言,一支强大而且听话的军队无疑是上上之选,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那么一支听话但不强大的军队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一支强大却不听话的军队则绝对要不得!阿拉伯的哈里发和苏丹们为了和本国的部族酋长们博弈,眼睛一亮,看中了马穆鲁克。为什么呢?其实很好理解,马穆鲁克是奴隶,而且往往出身非穆斯林,在帝国内部没有部族背景,而且身份低微,离开君主就一无所有,所以对君主的忠诚度常常很高,一旦战乱发生,往往是比本民族军队更得心应手的工具。这个博弈的结果就是,马穆鲁克逐渐取代了本民族军队,成为阿拉伯诸王朝的主要武力。所以,马穆鲁克的兴起,不是因为他们强大,而是因为他们听话。
可以举一个有点接近的中国史实作比较: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八旗军,因为他是创业雄主,拥有极高的威望,所以八旗军在他手中应用的得心应手。他一死之后,即位的皇太极就没有这么好用了,努尔哈赤任命了四大贝勒,皇太极不过其中之一,又有“八王议政”制度,处处制约着新君。对此皇太极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是设计除掉阿敏和莽古儿泰,打击代善,把其余三大贝勒逐渐赶出决策层,另一方面,新组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后金版的“马穆鲁克”),压缩满州八旗的影响力。只是随着清朝入主中原,满清的社会结构迅速中国化,所以没有发展成阿拉伯那种情况。
因为当时阿拉伯的社会结构与中国古代完全不同,存在着强大的部族集团,部族内部,对部族首领的忠诚度高于对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或者苏丹的忠诚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种思想,在阿拉伯世界是不存在的。所以在阿拉伯诸王朝中,本民族组建的军队,往往因为这种原因而在内部山头林立,在某个强有力的君主统治下,还能发挥作用,一旦雄主过世,新主即位,就难以指派了。
对于一个君主而言,一支强大而且听话的军队无疑是上上之选,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那么一支听话但不强大的军队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一支强大却不听话的军队则绝对要不得!阿拉伯的哈里发和苏丹们为了和本国的部族酋长们博弈,眼睛一亮,看中了马穆鲁克。为什么呢?其实很好理解,马穆鲁克是奴隶,而且往往出身非穆斯林,在帝国内部没有部族背景,而且身份低微,离开君主就一无所有,所以对君主的忠诚度常常很高,一旦战乱发生,往往是比本民族军队更得心应手的工具。这个博弈的结果就是,马穆鲁克逐渐取代了本民族军队,成为阿拉伯诸王朝的主要武力。所以,马穆鲁克的兴起,不是因为他们强大,而是因为他们听话。
可以举一个有点接近的中国史实作比较: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八旗军,因为他是创业雄主,拥有极高的威望,所以八旗军在他手中应用的得心应手。他一死之后,即位的皇太极就没有这么好用了,努尔哈赤任命了四大贝勒,皇太极不过其中之一,又有“八王议政”制度,处处制约着新君。对此皇太极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是设计除掉阿敏和莽古儿泰,打击代善,把其余三大贝勒逐渐赶出决策层,另一方面,新组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后金版的“马穆鲁克”),压缩满州八旗的影响力。只是随着清朝入主中原,满清的社会结构迅速中国化,所以没有发展成阿拉伯那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