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新的深空测控通信系统
经过几个阶段的现代化改造,“量子-D”虽可以满足目前的需要,但已过时且寿命已满。而且,俄罗斯未来的深空任务将使用X频段,“量子-D”的工作频段也不能满足需要。上述原因促使开发了下一代深空测控系统—“木星”。“木星”的设计满足下述要求:(1)上、下行链路采用X频段;(2)使用效率更高的编码技术提高链路的性能;(3)提高轨道测量信息容量和精度;提高遥测和遥控数据速率。(4)“木星”系统将于2004-2005年间投入使用,用来支持2005-2015之间的深空探测任务。该系统将安装在叶夫帕托里亚、乌苏里斯克与熊湖站。熊湖站使用64m和32 m天线。

“木星”测控系统的框图如图2所示,现有的高效70 m和32 m天线经适当的现代化改造后仍将使用。新系统的电子设备采用先进的部件制造,包括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专用处理器和个人计算机等数字方法进行信号和数据处理,许多功能和操作模式用软件而不是硬件的方法来实现。系统的控制和操作监视是自动进行的。所有这些方法都将减少设备体积、操作人员数量,最终降低测控站的操作费用。
考虑到“木星”站的使用寿命要达到20年,设备的研制将尽可能地为该站今后进一步现代化提供方便,以便在运行过程中改造个别系统而不影响该站其余系统的操作。
在高电子迁移场效应晶体管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工作波长为3.5cm的低噪声接收设备。闭环低温制冷器将放大器保持在液氦的温度。噪声温度预期小于10K。
采用特殊的高效专用计算处理器,信号跟踪、信号解调、轨道测量等任务打算采用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接收遥测数据的信道打算采用CCSDS建议的级联码,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将采用Turbo码。支持高远地点地球卫星时,遥测数据速率将增加到1 Mbit/s。
“木星”测控系统将为70 m天线配备新的工作波长4.2cm的20-40kW的发射机,为32 m天线配备5-10 kW的发射机。为提供所需的可靠性,测控站上的所有设备都有备份。
调制技术、信号结构等方面的CCSDS建议将最大程度地用于“木星”站。该站贯彻CCSDS建议将有助于俄罗斯深空测控通信网参与国际合作。新系统还将具有收发异地的三向多普勒测量能力,从而测得发射站-探测器-接收站距离和的变化率。
叶夫帕托里亚站现有的工作波长为6cm的200kW发射机以及相应的信号处理设备被保留,用于行星无线电定位。70m天线中现有的波段为0.33、1.7、2.3和5 GHz的接收信道打算用于射电天文实验。
表2对“木星”测控系统与“量子-D”测控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作了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