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吧 关注:40,393贴子:191,602
  • 7回复贴,共1

王夫之论刘备与诸葛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
  谈君臣之交者,竞曰先主之于诸葛。伐吴之举,诸葛公曰:“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公之志能尽行于先主乎?悲哉!公之大节苦心,不见谅于当时,而徒以志决身歼遗恨终古,宗泽咏杜甫之诗而悲惋以死,有以也夫!
  公之心,必欲存汉者也,必欲灭曹者也。不交吴,则内掣于吴而北伐不振。此心也,独子敬知之耳。孙权尚可相谅,而先主之志异也。夫先主亦始欲自疆终欲自王,雄心不戢,与关羽相得耳。故其信公也,不如信羽,而且不如孙权之信子瑜也。疑公交吴之深,而并疑其与子瑜之合;使公果与子瑜合而有裨于汉之社稷,固可勿疑也,而况其用吴之深心,勿容妄揣也哉!先主不死,吴祸不息,祁山之军不得而出也。迨猇亭败矣,先主殂矣,国之精锐尽于夷陵,老将如赵云与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余民,承愚暗之冲主,以向北方,而事无可为矣。公故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败固不能自必也。
  向令先主以笃信羽者信公,听赵云之言,辍东征之驾,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时,连吴好以问中原,力尚全,气尚锐,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而徒流于猇亭乎?公曰:“汉、贼不两立。”悲哉其言之也!若先主,则固非有宗社存亡之戚也,强之哭者不涕,公其如先主何哉?
  张良遇高帝而志伸,宗泽遇高宗而志沮;公也,子房也,汝霖也,怀深情而不易以告人,一也,而成败异。公怀心而不能言,诚千秋之遗憾与!
  【解析】
谈到君臣关系,人们心中最倾向的就是刘备与孔明的关系,但是王夫之却是对此有疑问,认为刘备并不是完全信任孔明,也并不完全认同孔明“联吴抗曹”的政策,因此,刘备伐吴的举动,改变了“联吴抗曹”的政策,使蜀国的实力大损,虽然孔明在刘备死后,十分努力的进行大规模的北伐,终究还是不能改变蜀国的形势。
王夫之认为孔明就是张良和宗泽的结合体,刘备和孔明的关系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融洽,而是比较复杂的。


1楼2012-06-12 11:32回复
    先主也是想捡软柿子捏吧。


    IP属地:新疆2楼2012-06-12 11:45
    回复
      果真是书生之见.
      难道,诸葛亮不是以刘备为汉?
      而是真以傀儡的献帝为汉?
      诸生劝刘邦为义帝发丧,难道张良又以义帝为尊?
      诸葛亮隆中所说,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当然是以刘备为汉.
      既然诸葛亮以刘备为汉,此论当然荒谬.
      至于说刘备对诸葛亮并不信任,显然是强加的.
      如果,刘备对诸葛亮还不是信任,那还能找到一个君臣信任的吗?
      苻坚不听王猛之言,而身死国灭.但你能说苻坚不信任王猛吗?
      这样说来,齐桓公又不信任管仲吗?


      3楼2012-06-12 12:33
      回复
        楼主的观点这么中肯,3楼你还这样莫名其妙的反驳?
        况且楼主也没把话说的那么绝对,怎么到了你这里就非得分个是非黑白?
        还是那句话,你就是为了反驳而反驳。


        IP属地:四川4楼2012-06-12 22:34
        收起回复
          不是曹丕手底下已经有人关于刘备伐吴做了评论了……这一点不能看出来刘,诸葛的关系。能把整个川蜀托付给一个人,还用再说别的吗?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06-13 08: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