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前身是北平清真中学,成立于1928年,是北伐军到北平之后由孙绳武、王月波等一些热心回民教育的人士在北平牛街成立的,孙绳武任第一任校长。1931年改名为“西北公学”后又改为“西北中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沦陷,学校大部分师生流亡在外,校长孙绳武也到了重庆,得当时“中国回教救国会”之助,在成都和兰州两地召集了一些流亡的教职工,成立了两所“西北中学”。兰州的“西北中学”建校于小西湖,第一任校长仍是孙绳武。
建国后,西北中学获得了新生,马汝邻任校长。1952年,学校征地65亩,新建了能容纳18个教学班的三层教学大楼和供400名学生住宿的二层学生宿舍楼。增加了大量的教学设备、器材。其规模、设备、师资在当时兰州市的中等学校中有了一定的位置。1957年,学校改名为“回民中学”,1962年被确定为兰州市重点中学。1976年,又改名为“兰州28中学”。
文革十年学校处于非正常状态。
1978年,学校被重新确定为市重点学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狠抓教育、
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几年努力,到1984年高考,学校被大专院校
录取的学生跃居全市第一。1990年3月20日,兰州市委、市政府重新恢复“西
北中学”校名。
西北中学的历史,是以往艰苦创业的功臣,辛勤育人的园丁,学就业成的学生
以及学校的管理者、建设者、工作者共同心血铸就的。他们是学校物质文明的
缔造者,精神文明的塑造者,变革发展的推动者。是他们使民族教育在陇原大
地扎根、开花、结果。西北中学有史以来,教育工作者以主人翁的姿态完善自身
人格,优化专业知识,在几十年的育人树人生涯中,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以春
蚕蜡炬的自我牺牲,书斋案头的呕心沥血,讲台内外的挚言教诲,言行一致的师德风范,孜孜不倦的校风建设,换得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基础人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西北中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有数万名毕业生,他们遍布神州大地,有的以自己显著的科技成果为祖国争得荣誉,有的走上领导岗位,作为部门或地区决策者躬身为仆,努力工作,更多的作为祖国建设的普通一员,为现代化建设默默奉献。
建国后,西北中学获得了新生,马汝邻任校长。1952年,学校征地65亩,新建了能容纳18个教学班的三层教学大楼和供400名学生住宿的二层学生宿舍楼。增加了大量的教学设备、器材。其规模、设备、师资在当时兰州市的中等学校中有了一定的位置。1957年,学校改名为“回民中学”,1962年被确定为兰州市重点中学。1976年,又改名为“兰州28中学”。
文革十年学校处于非正常状态。
1978年,学校被重新确定为市重点学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狠抓教育、
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几年努力,到1984年高考,学校被大专院校
录取的学生跃居全市第一。1990年3月20日,兰州市委、市政府重新恢复“西
北中学”校名。
西北中学的历史,是以往艰苦创业的功臣,辛勤育人的园丁,学就业成的学生
以及学校的管理者、建设者、工作者共同心血铸就的。他们是学校物质文明的
缔造者,精神文明的塑造者,变革发展的推动者。是他们使民族教育在陇原大
地扎根、开花、结果。西北中学有史以来,教育工作者以主人翁的姿态完善自身
人格,优化专业知识,在几十年的育人树人生涯中,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以春
蚕蜡炬的自我牺牲,书斋案头的呕心沥血,讲台内外的挚言教诲,言行一致的师德风范,孜孜不倦的校风建设,换得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基础人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西北中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有数万名毕业生,他们遍布神州大地,有的以自己显著的科技成果为祖国争得荣誉,有的走上领导岗位,作为部门或地区决策者躬身为仆,努力工作,更多的作为祖国建设的普通一员,为现代化建设默默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