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吧 关注:20,970贴子:151,611

【海上明月】 《大明王朝1566》系列图文——第二部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第六集,海瑞出场起,到平定浙江倭寇止。


IP属地:重庆1楼2012-05-28 21:23回复

    接图文第一部分的最后,胡宗宪进京面圣,被罢掉浙江巡抚,徐党为了倒严,不给浙江调粮,这个场景是张居正赶去裕王府,向裕王奏呈此事。
    途中遇见李妃,居正停下行礼,小说里说张居正的心像小鹿乱撞,电视剧这里也反映出了居正的拘促。
    关于张居正和李妃的故事,野史里有许多,无怪乎说张居正风流,李妃放荡之类的。
    我倒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二人心生情愫,那也是不可能有实事,单从情理上来说,李妃最爱的肯定是她的宝贝儿子,不可能会为了居正把儿子抛弃掉。
    以今天我们的视角来看,即使二人有倾慕之心,也无可厚非,结了婚都还可以离,恋爱自由,婚姻自由,没有什么好指责的。
    当然,要以封建礼教来看,那张居正自然是大逆不道,应立刻打死。


    IP属地:重庆2楼2012-05-28 21:32
    回复

      张居正的有点很明显,就是善于谋略,分析人分析事理都是有条有理。
      谭纶在这方面比居正不足,裕王却最赏识他,他听完居正的一番高谈阔论以后,说的这句“只是,苦了浙江的百姓”,我想是回胡宗宪那句玩笑的最好答案。
      这句话不仅指出了徐阶张居正的方案的弊端,也道出了裕王的担忧。
      


      IP属地:重庆3楼2012-05-28 21:38
      回复

        闫妮的演技确实很棒,演王妃端庄典雅,演老板娘彪悍泼辣。
        她这里说的一席话,我觉得更像是文人刘编剧自己在对朝中大员们说的。
        官场的利害在绝大多数情况都是首位,正因为如此,刘编剧才劝,如果不是,那又何必苦口婆心来劝呢?
        李妃说这一席话没有激愤,只是陈说是非,表情动作都很到位,一身正气,而不做作。


        IP属地:重庆4楼2012-05-28 21:42
        回复

          高翰林不认真抄写文件,指点江山,“以改兼赈,两难自解”,被严党派到浙江担任杭州知府,赈济淳安建德两县灾民,并施行改稻为桑的国策。
          这里我有点纳闷:
          高翰文身为朝中清流,明知严党腐败,怎么还向严世蕃拜码头,按理说应该不齿他们才对,开口一个恩师,闭口一个大礼的,看得我有些糊涂。不过严世蕃送他的那套文房四宝确实蛮不错的,不知得值多少两银子,小阁老出手阔绰啊,有钱!


          IP属地:重庆5楼2012-05-28 21:48
          回复

            李妃定了调,太纸党要替浙江百姓争!接下来就是商议怎么争了,谭纶向裕王举荐了海瑞,正在念海瑞写的文章。
            张居正冬天就掏柴火,夏天就碎冰块儿,勤快啊!
            鄢懋卿为了套关系不惜给严世蕃叫“爷”,满朝文武为了搭关系,给公公叫干爹叫亲爹的也不少,真不如张居正这些细节,细节虽小,却能拉近距离,温暖人心。


            IP属地:重庆6楼2012-05-28 21:52
            回复

              本剧的第一主角——海瑞海青天大老爷
              这个中国两千年封建史里最特别也最孤独,也是最伟大的文官,终于出场了!
              出场就和全剧其他人不同,其余都是在庙堂,只有海瑞,是在山林,在江湖。
              是在一片鲜花香草地中,自由自在地陪着女儿嘻戏,整个画面都是祥和、安宁与真。
              可这宁静注定是要被打破的,破局者正是海瑞本人,“谁知热血在山林”。
              百姓受难,太纸要保民,海瑞自然义不容辞。
              


              IP属地:重庆7楼2012-05-28 22:00
              回复

                许多观众都认为本剧关于海瑞的家庭戏太平淡,甚至有点无聊,我却对此情有独钟。
                之前吧内也为了海母而辩论过,我对海母的认识也更进了一步。
                批判海母的人无非是将封建主义套在了她的头上,我一直不这样看。
                生活在封建时代的人,有谁不封建?多多少少都会有。就连今人,又有几个脑子里没点封建思想的?以此去要求批判海母的各位自己可以先反省下自身,批判当然可以,但宜先自我批判。
                海母,以及海瑞的家庭,在我看来,是海瑞的精神家园,是他的斗争精神的不竭动力源泉,细心地去观察,你会发现剧中海瑞每一次作出重大选择:出仕与归隐,都会与他的启蒙者(海父死得早)——海母进行交流。
                在剧中,海瑞也说过,等他有了儿子,又没了官务缠绕,就要像海母教育他一样,去教育他的儿子。
                海母的话根本不像历史中海母能说得出的,这是编剧的演绎:能教导出海瑞这样的优秀儿子,其父母必然不简单。这样的常理是非常浅显,也非常深刻的,我认同刘编剧的判断。
                我依然坚持力挺海母,和本剧的家庭戏:有这样的母亲,是海瑞的幸运。
                


                IP属地:重庆8楼2012-05-28 22:10
                回复

                  本来反对儿子出任淳安的海母,在与儿子彻夜长谈后,也支持海瑞的决定,这样的母亲,实在是难得。
                  因为海母认定“无后为大”,但为了一县百姓,她仍然选择了背叛封建伦理道德,这不是一般的行为,这样的决定是值得我们肯定和赞扬的。
                  海瑞是海母的儿子,但也是天下人的儿子,只有这样的儿子,才能替百姓做主,为百姓办好事,只有这样的母亲,才能养育出这样的儿子。
                  演戏的黄志忠是入了戏,看戏的你们,入戏了没有?


                  IP属地:重庆9楼2012-05-28 22:15
                  回复

                    没有过多的语言,“背影”式的离别,应该是越来越少了吧。
                    我忍不住再多截了一张,来纪念这正在逝去的人文风景。
                    


                    IP属地:重庆10楼2012-05-28 22:17
                    回复

                      两年前,一朋友说书读到一定程度应是风萧水寒的慷慨,我当时意气勃发,不以为意。
                      时光荏苒,现在对这话倒有些许认同了。
                      风萧水寒的慷慨意味着放弃自我,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的成就。
                      海瑞与高翰文的不同也就在这里。
                      


                      IP属地:重庆11楼2012-05-28 22:22
                      回复

                        高翰文就是踌躇满志,志在必得。
                        理想高远,境界也高远,不过恰如大先生所说“高到天上”去了。高也是爱民爱国的,但也因为太“高”,而走了些弯路,这类人,在现实中还不少。
                        


                        IP属地:重庆12楼2012-05-28 22:24
                        回复

                          胡宗宪担心高翰文到了杭州胡来,特地在驿站候着,和高谈一下“以改兼赈”的事宜,也是没法子的法子。
                          首先是高翰文进屋未行跪拜之礼;
                          然后是胡宗宪请高翰文坐,高翰文坚持站着回话,居高临下,傲慢之态毕现;
                          不过听完胡宗宪的一番解说后,他恍然大悟,不觉地坐下了,临别时也磕了个头。
                          少年啊,胡宗宪是君子不跟你计较,你这德性哪能在官场吃得开啊。


                          IP属地:重庆13楼2012-05-28 22:30
                          回复

                            该王用汲登场了,“谭子里是我的同科好友啊”,一句话就交代了他的身份,“自己人”。
                            也许有不少人认为王用汲面相和善,就觉得他没海刚峰“凶狠”了,我劝大家切莫被王老爷的面相欺瞒了,王老爷其实比海老爷的脾气还要火爆!
                            


                            IP属地:重庆14楼2012-05-28 22:36
                            回复

                              海瑞赶了近千里路,沿途恐怕连驿站也没住。
                              干粮还是自备,美食?饿了什么都是美食,真正干事的人根本不会在意吃什么,吃得好与不好。
                              说到这里,我想起曾国藩的一个典故,无论在哪种场合,他吃饭就只吃面前的一道菜,虽不及海公,但也胜却贪官无数。
                              海瑞这样的品行,有良心的官员和百姓看了,能不佩服吗。
                              反正王用汲是佩服极了,于心不忍,起身与海公倒茶去也。
                              ----第六集完---- 待续


                              IP属地:重庆16楼2012-05-28 22: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