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红色历史 体验悲凉人生
《菊花台》-前言部分
书不一定讲述的都是故事,而要讲述一个故事不一定非要写成书。
-比特
《菊花台》的故事要追溯到解放战争年代时的重庆,在内容上不仅反映了重庆地下党与军、中统特务之间无声地较量,更多的是把旧重庆的面貌和人物之间复杂的明争暗斗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让人第一次看时就真正的体验到从事间谍工作的人悲凉的一生。如今在和平的年代里,战争的硝烟已经离我们远去,更何况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书中的情节比较交错,耐人琢磨,比如说人物之间的对话、动作,各种人物的活动其实都为达到同一个目的:你死我活。书中还少量介绍了和间谍有关的学术性知识,让读者深陷其中,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待我党地下工作者的英雄壮举和敌特的残酷无情。大幅度加入儿女情长以后,将悲凉感提升到了极致。在本故事中,你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收获。
“菊花台”是一个地下工作者的代号,也称“白菊花”,他潜伏在蛇洞狼穴,搜集了大量的军事情报。重庆地下党总部几次派人与失土与其接头,但都无功而返。一个海外华侨的到来打破了重庆山城原有的平静,他以多种方法联络“白菊花”,甚至冒着暴露组织的危险。偶然一次失手,导致重庆地下党遭到了空前的重创,大批党员被逮捕、暗杀。临近解放,国民党垂死挣扎,拼命挽救败局。而这位海外华侨和几个老党员依然没有放弃寻找“白菊花”。最后用生命换回了“白菊花”,使他得以安全出逃,他手里的情报通过秘密联络网传出。这是离解放仅有六个月,而重庆地下党大部分人已经英勇就义了。解放后,“白菊花”想起当初就自己的那几位战友,看到他们的遗孤已经长大成人,不禁老泪纵横,溘然长逝。
关于作者:造-05-2班 张彤
他是一个多愁善感,心思慎密,又是和间谍很说的来的人。
-修雨辰
这部作品的作者不能说很有才华,但敢于尝试就很不错。他的多愁善感,对他的写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很内向,有话也不愿和交往不深的人说,干事独来独往,但又有着丰富的情感,这就足够了。他很有心思,别人明着用砖头打架,他却暗地里想着“借刀杀人”,这样的人是不是很令人“毛骨悚然”。有人说他深,不错,他的深都体现在他的心理,他做事、交友都非常隐秘,又善于搞情报工作。学生会里、学生科里,到处都有他派来打探消息的人,有是一个消息还没有传出去,他却已经知道了个大概其。写出这样的故事,不足为怪。
2007-1-23
著作权声明:
本书作者不止张彤一人,参与编写和提供帮助的有:造04-2班 李红艳 建04-1班 张晓文、建05-1 赵鹏、 建06-1班 唐月、建06-2班 郝梦宇、水06-1班 修雨辰和学生科陈继红老师。以上等人均享有此作品的著作权。任何转载、改名发表、用作商业利益均须通过著作权人的同意。
2007-1-23
晨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