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信宜山歌】
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中谈到窦州信宜县及昭州平乐县一带风俗时载:“谷熟时里閈同取,戌日为腊,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会作歌。”

信宜山歌古老流传至今.赋存于年例鬼戏(木偶戏)唱春牛.及平常劳动生活中唱采茶,信宜山歌分白话和客家话两种,形式自由,除有一定韵调外,唱词可随编随唱,且幽默惹笑。
信宜合水、贵子、钱排、平塘、新宝、思贺六个镇,他们唱一种民歌———连滩山歌。连滩山歌起源于明朝年间,流行于粤西地区,它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文学。
而在镇隆、北界、水口一带,流行一种俚语木偶调的山歌,信宜木偶戏俗称“鬼戏”,其风格颇具粤西地方特色,其独特古朴的唱腔,精湛的表演使许多观众流连忘返。鬼戏”的唱腔源于信宜山歌,而今信宜山歌又因“鬼戏”而广泛流传.
在山区每年春节或开耕时节,人们就组织“舞春牛”。敲锣打鼓,唱春牛歌,口中唱:“头壳顶着一方天,磨厚脚皮去落村,赶牛落田春耕早,唔使点讲又丰年”.着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春牛边舞边唱,乡土气息浓郁。
在金垌一带流传的山歌,与八桂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月亮光边卯光边,正想娶妻又卯钱. 抽张矮凳门口坐, 捋捋胡须又一年!”对答“日头出来东边红,想要老婆唔瞬穷。拍拍心囗同我定,包你明年生个侬”。此歌.据说是从容县那边传来.
北界双寿有山歌唱得让人笑得前仰后翻“门口有张清水塘,阿妹唱歌当大王,佬人企开一边听,矛使担水入米缸.去整田基担张帮,上山捰柴抬条方,未等食朝返屋企,唔识行路跌落塘。”
又安莪有山歌唱:“捰只老婆实凄清,日晒屎忽都未醒,朝早担泱(松香)去径口,仲要行过三唛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