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话吧 关注:4,017贴子:129,705

闽语中的全浊声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中古汉语声母的简明系统,代表六世纪的中国洛下正音。发展到唐宋时代,产生轻唇,舌上音分出等,有所谓的三十六声母。
今天的闽语是典型的十五音声母系统。根据《戚林八音》和《建州八音》来看,福州和建州的十五音一致,上述表中的全浊一栏声母全部清化,两套齿音合并,日母归泥。闽南的情况比较复杂,鼻音声母塞化,泥来二母相混,存古的闽南语保存脱落鼻音的日母dz。
大体来说,古全浊声母对应的b,d,g等类的声母在大部分闽语中已不存,多数清化为不送气声母,少数变成清送气声母。然而,在福建的内陆腹地地区,如建阳、崇安、石陂等都保留全浊声母,其中以石陂保留的最完整。而沿海地区,闽东方言的区外方言岛仍可见,如蛮话和燕话,其中蛮话语音面貌受瓯语影响深重,下文不讨论。


IP属地:北京1楼2012-05-20 23:39回复
    (一)浦城石陂闽语声母系统
    (二)浙江慈溪燕话声母系统

    1.石陂位于浦城县境南部,其语言属于闽北方言。浦城与吴语区接壤,其中北部地区的方言被认为是吴语的延伸。众知,吴语以能保存全浊古音而著名,但是浦城吴语的浊音已经清化。可见,南部的石陂闽语不是受吴语影响而来的。
    2.燕话是浙江的一个闽东方言岛,是明洪武年间福宁卫(今霞浦)的军士带去的,其性质类似福建南平城的官话。燕话处于浙江吴语的包围中,但其闽语本色依旧坚挺。在全浊声母部分:轻唇归重唇,如b(肥)。舌上归舌头,如d(丈)。古匣母读舌根音,如g(汗)。这些全部都是本土闽语重要的语音存古特征,吴语中已随官话发生变化。可证,燕话的全浊声母来自古闽东方言。


    IP属地:北京2楼2012-05-20 23:53
    回复
      2025-08-27 11:35: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全浊声母消并后,经过语言内部的语音结构调整,在闽语方言中则以另一种方式出现。但只是这类音值的重新占位,跟古全浊并不想当。
      1.在闽东福宁,产生了j,w两个浊音声母。而近代的福州音产生了连读音变,使多音词的后字发生浊化,语流中出现b,d,g等浊音形式,并产生2个比较显著的浊辅音β和ʒ(z)。这种声母类化以极快的速度扩展,向北波及到福宁诸县,至南影响到兴化地区。而目前,闽东方言中还有寿宁话还没有这种的声母的连读音变。
      2.闽南地区的情况仍旧比较复杂。首先,m,n,ng三个声母塞化成同部位的浊音b,l(d),g,而只有韵母是鼻化韵的时候,声母才恢复为m,n,ng。就是说,m/b,n/l,ng/g实际上是一组音位,根据韵母的不同让声母音值产生区别。只是鼻音塞化很难彻底,闽南语的b,g在听感上还带有鼻冠音的前缀。b,l,ng三个声母从固有声母系统中异变占位,说明闽南语的浊音清化历史可能在比较早的时期就发生了。


      IP属地:北京3楼2012-05-21 00:10
      回复
        闽北的全浊罪具代表性的应该是水吉话,比石陂多一个β声母.处在方言区的正中.送气清音的分部和建瓯高度一致(数十字的表,只有一个字不同).几乎没受到吴语影响.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2-05-21 03:26
        回复
          怎么发音?我对这个没什么概念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05-21 06:09
          回复
            记错了,我再看了一下音系图.确是没有.比起石陂音,我终归还是更喜爱水吉音,水吉音有特别的意义.


            7楼2012-05-21 11:57
            回复
              原来水吉以前属于瓯宁县阿


              IP属地:北京8楼2012-05-21 19:07
              回复
                建瓯和水吉的文化相融,扁食、建盏之类的都是水吉出产。水吉原是建瓯与北交流的枢纽,建瓯第一大镇。水吉腔的听感和建瓯县城腔非常象(和我差比较多)。解放的时候,为了扶持建阳作地区把刚设的水吉县给拆了,水吉镇划给了建阳。在水吉吧看见,水吉乡亲没忘了我们,感觉既欣慰,又酸楚。个人觉得跟着建阳还是更有利他们的发展的。
                


                10楼2012-05-21 19:24
                回复
                  2025-08-27 11:29: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实,福宁卫将士戍守观海卫是在明初洪武年间。而迁到霞浦的闽南移民,是在明末清初时候,所以根本就没矛盾。。。


                  IP属地:北京11楼2012-05-21 19:35
                  回复
                    所以,除了闽南语以外,其他闽语的研究是非常不够的。洪惟仁连永春内山地区都快消逝的一些韵母发音都可以记录分析,学术上对闽南语方言岛的研究论述也很丰硕。但福州方面,本身就研究不充分,更何谈区外方言岛。而像中山的南朗话闽东方言岛,大多为人所不识,若不深究剖析,很容易就被简单归为闽南语一类。
                    


                    IP属地:北京14楼2012-05-21 19:46
                    回复
                      刚才查资料,还发现海南有一个闽东方言飞地,还不知道是在海南哪个地方。。。


                      --《略论汉语的方言岛》 游汝杰
                      


                      IP属地:北京15楼2012-05-21 19:51
                      收起回复
                        的确,因为福州话产生松紧变韵,许多学者不加甄别得以福州音系直接作比较分析,难免有偏差。除非像吴瑞文这样功底深厚的学者,能对福州话音韵现象认识深刻。如果用《戚林八音》拟音,加上福州现今的材料做分析,情况会好上很多。


                        IP属地:北京16楼2012-05-21 19:54
                        回复
                          建盏、白瓷、脱胎漆器,绝对是福建工艺界的国宝级,但好像听说传统的建盏制作技艺已失传!


                          IP属地:北京17楼2012-05-21 19: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