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赣语吧 关注:337贴子:1,938

《高安方言词典》(童芳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孔夫子舊書網看到的。該書封面《高安方言詞典》標成 kou ŋoŋ foŋ iɛŋ ts‘u tiɛŋ 。“高”和“詞”的發音跟顏森記錄的老屋周家一樣,“安”、“言”、“典”的韻尾標成 -ŋ ,與其他人的記錄不一致。百度有個叫 @waruyi 的人編輯的幾個詞條中也引用過幾張圖片。
該書水平頗爲可疑,但多少還是能提供一些參考的。



1楼2012-05-19 12:09回复
    以下是來自孔網的內容簡介,刪除了書攤主的一些信息。
    http://tan.kongfz.com/13416/8294958/
    高安方言词典 赣西北方言研究 仅印500册
    书籍作者:童芳华
    图书出版社: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
    图书类别:语言、文字
    图书标签: 童芳华
    上书时间:2012-05-05
    出版时间: 2012
    


    2楼2012-05-19 12:11
    回复
      出版人   向万成
      责任编辑   徐 玲
      装帧设计   李孝洋
      出版发行   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
      社址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邮政编码   610068
      电话   028-84769007(总编室) 028-84769668(发行部)
      网址   epress.sicnu.edu.cn
      电子邮箱   ep@sicnu.edu.cn
      光盘生产   四川省蓥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文本印刷   江西师大印刷责任有限公司
      文本尺寸   210mm×145mm
      印张   13.25
      字数   350千字
      版次   2012年 5月第1版 
      版号   ISBN 978-7-89449-645-4
      定价   50.00元(1光盘+本册)
      


      5楼2012-05-19 12:15
      回复
        《高安方言词典》总共发行500册,其中,50册归出版社,内部交流200册,自留150册,网上指定销售点迄今售出15本(根据地址判断主要为南昌和高安两地朋友,仅一例为四川的朋友),还有85本待售中。因此,我推测您可能是南昌或者高安的某一位朋友,请问您是否已经抽空阅读过我这本书,除了您提到的前后鼻音问题,其它方面还有什么建议吗?如果有,请来信和我联系,我的邮箱tongfanghua@163.com。


        7楼2012-07-13 20:00
        回复
          欢迎童老师来访。高安话我只在火车上听过几句,有个人将普通话读 zi ci si 的音说成 zu cu su,就问了下他,果然是高安人,其他我就没什么实际接触了。我的了解都来自书面。北大方言调查队曾调查过高安,《高安县志》所列筠阳镇音系怀疑即来自此次调查,可惜编辑为了节省篇幅,同音字汇居然只列了第一个音节的字。从王洪君文章中的偶然引用来看,覃韵也是 on 而非 ong(她调查的音系没有om)。另外民国年间高安人涂挫《国音四种》所涉高安音系也是颜森所记录的老屋周家。你说的前后鼻音相混现象虽然不无可能,但在江西的赣语中很少见,尤其是 an ang on ong这种音相混的,我还是觉得很奇怪。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2-07-13 21:56
          回复
            有个地方没打清楚,应是《国音四种》中的高安音系与颜森调查的老屋周家韵母相近。《高安方言词典》我没读过,不清楚内容如何。主帖所述只是根据见到的一鳞半爪作的推测。江西赣语词典极少,童老师的工作还是很有意义的!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2-07-13 22:01
            回复








              


              11楼2012-07-14 09:46
              回复
                高安方言还是一种活着的方言,以下这一章的内容全部放出,请您实地找高安筠阳街道办事处一带的高安人验证一下。










                


                12楼2012-07-14 09:50
                回复
                  高安不久前存在 -m -n -ng -p -t -? 这些韵尾(-t 有的人记为-l)。新派 -m/p 消失,这很常见。但如果 -n并入-ng,那就是说现在高安新派只有一个鼻音韵尾-ng了?这我很难相信。高安西边的宜丰只有一个-n 韵尾,莫非宜丰现象已经波及高安了么?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2-07-14 12:10
                  回复
                    “关山云树君”,您好。您肯定是一位方言研究领域的朋友。不过,你仅仅使用“很难相信”来探讨问题不大妥当。如果你能够稍微进行一点田野调查之后再与我进行对话,我相信我们彼此之间一定都会受到相当的启发,能够更多地共同进步。
                    高安方言还是一种活着的方言,这就意味着很多问题不应该停留在书面的“思辨”层面,而应该更多地用事实说话。我自己从小在高安长大,从高安中学毕业,为了写《高安方言词典》还特意回高安老家住了两年多(本书书写前后历时5年,前三年本人在外地),因此,就方言理论而言我肯定不如你,但就方言事实而言,我肯定有一定的发言权。寥寥无几的关于高安方言的文章、书籍我都阅读过,其中寥寥无几的几个辅音例子我找人印证了无数次,结果都是分不清“n”和“ng”。记得当年读高中的时候,最让我和其它同学头痛的就是普通话的前鼻音和后鼻音问题,因为我们高安的学子,如果没有受过很好的普通话训练,根本就分不清前后鼻音。而分不清前后鼻音,高安方言的“干扰”作用不言而喻。
                    当然,高安方言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不排除“n”和“ng”曾经并存,而目前正在或者已经合二为一的可能。我想再次重复一下“懒人哩”和“冷人”这个实例,高安人普遍认为“懒”和“冷”发音一样。另外,陈昌仪老师在《赣方言概要》的第66页将“音、英、京”都归入“in”这个辅音,这说明陈老师也注意到高安方言“n”和“ng”相互混淆的现象。当然,至于归入“in”还是“ing”还有待继续探讨。


                    15楼2012-07-14 14:56
                    回复
                      in ing en eng 相混很常見,但是 an ang on ong un ung 相混在江西贛語中不大常見,尤其是南昌和撫州附近。顏森以前倒是提過廣昌縣的這種相混現象。但是除了西邊的萍鄉附近以及東北的鷹弋片以外,我還真沒怎麼見過這種現象。
                      你是本地人,我自然不能否認你的語感,不排除是晚近出現的新情況。
                      


                      16楼2012-07-14 15:01
                      回复
                        “in ing en eng 相混很常见,但是 an ang on ong un ung 相混在江西赣语中不大常见,尤其是南昌和抚州附近。”
                        这句话说道点子上了。高安方言虽然被纳入赣语范畴,而且高安确实与南昌相距不远,但在语音、语法、词汇上,高安方言与南昌方言差异可大得不得了。高安自古以来为赣西北重镇,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且高安采茶戏在赣西北享有盛誉。与此相对应的是,高安方言自成一派,融北方汉语,主要是晋方言,西部湘语、南部客家以及东部吴语特色于一体,兼收古越族少数民族语言为底层,其方言自然与南昌方言相去甚远。举例而言,《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一书第144面第10项,南昌方言把“馄饨”称为“清汤”,有学者认为这一说法“通行于整个赣方言区”,殊不知近在咫尺的高安方言偏偏称之为“包面”,且老少妇孺,无人不持此说法。相反,你要是能在高安的大街小巷要上一碗“清汤”,那我真要佩服你了!
                        其实,你提出的问题很具有代表性,也是我投身于高安方言研究的原因。纵观迄今为止与高安方言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虽然都打上了“高安方言”的旗号,但语音上的调研结果差异巨大。至于词汇上的研究则几乎为空白。
                        陈昌仪-赣方言概要高安县话声韵调

                        


                        17楼2012-07-14 17:24
                        回复
                          请注意:韵母为63个。
                          再来看高安县志1988年版的方言部分。


                          


                          18楼2012-07-14 17:26
                          回复
                            韵母变成了65个。
                            再来看2009年高安市志的方言部分。




                            


                            19楼2012-07-14 17:29
                            回复
                              李军老师推测当时的高安方言韵母为77个。
                              最后看一下颜森老师的调研结果,其对象为高安老屋周家方言,属于高安市与上高快要交界的灰埠地区。

                              颜森老师认为,高安老屋周家的高安方言韵母为75个。


                              21楼2012-07-14 17: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