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对同一问题,有人觉得跟别的法师都不一样,有人觉得前后矛盾,为什么?那是因为咱看的不够多,不够仔细认真。我原来也以为如此,看多了经常把这些复制下来,集中到一起,才发现不矛盾啊,跟别的大德大致一样,细节部分当然有自己的间接,但不影响对总体原则的把握;不但更不影响我们往生,反而会因为听了他的话提高我们往生的品位。很多话,法师说的时候是带了前提条件的,我们不能把特定条件下所说的普遍化。
比如,1、法师说:“功夫成片”是你可以自在往生,具足信愿,散念能往生,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低的条件。(本文作者说:我们没有功夫成片,大不了临终往生嘛。不矛盾啊!)出处:、《弥陀要解》中蕅益大师说,只要信愿具足,散念也能往生。是否与“功夫成片是往生的最低要求”说法相矛盾?
净空法师答:不矛盾。【功夫成片是你可以自在往生】,具足信愿,散念能往生,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低的条件。散念是什么?散念是没有定课。我一天要定的功课,这就不是散念,不定功课是散念。他有空就念佛,有事就办事,这叫散念。
我在这里插句话,自在往生就是一个人念佛功夫到这种程度时(净土祖庭大安法师也是如此说的),可以决定随时往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或者“预知时至”,或坐或站随意。
2、一心不乱的标准很高,所以用这个标准,有一些人就担忧,我这一生念不到一心不乱,那恐怕就不能往生,他就怀疑了。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将《弥陀经》两种译本把它会集成一个本子。这二种译本,就是罗什大师的译本跟玄奘大师的译本。玄奘大师译本就不是一心不乱,是“系念不乱”。系念不乱,我们可以办得到,一心不乱办不到。《无量寿经》也没有讲一心不乱,《无量寿经》讲的“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跟一心系念是差不多的意思。这个想一想,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得到。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3、说到“信愿行”的“信”时,法师虽然这样说过:所以,问题就是我们那个心真不真哪!要真心,要切愿,这是一个因素...... 但是,下面的话是这样:“第二个因素呢?就是这个地方讲的,一心不乱,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又念佛又打妄想,这不行,这个七天七夜不能往生,必须要你念一天一夜也好,二天二夜也好,这一句佛号当中决定不能夹杂妄想,这才叫一心系念。所以,念佛的工夫,讲求的是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法师说一心不乱,是对于有些人要念1到7天佛号,就想往生的人说的。不是说非要一心不乱才能往生! 最后,法师之所以不是说得那么连贯,那么明显,我认为真是慈悲至极,您宁愿牺牲自己,让人误解让人骂!为什么?往生确实很容易啊,阿弥陀佛要是把往生弄得这么难,别说普通人难做到,那么地狱业障深重的众生就更别指望了!阿弥陀佛最慈大悲,思虑五劫才搞出这么一个念佛法门,难道就是为难众生的?
一旦我们发现,原来往生不难,那么很可能就会像以往一样,该贪嗔痴还贪嗔痴,该造恶业还造恶业,那就违背了阿弥陀佛和法师的本意了!因为无量寿经里说:(边地疑城第四十)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复有众生,【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故于往生清净佛国,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然犹续念不绝。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
可见,以疑心往生的人,还【犹信罪福,修习善本】,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行善积德。我们要是认为,往生既然这么容易,那我还搞贪嗔痴,不影响嘛,念佛就行了。这观点任何佛经都没提过,任何法师大德都不会这样讲。阿弥陀佛的慈悲和方便,不是我们可以放纵自己的理由。如果以此心态念佛,我就不敢肯定你能往生了......那才是净空法师说的,万修二三去,喊破喉咙也枉然!要全面系统地理解圣人之言啊!
关于此点,请参考净宗法师《净土宗大意》:关于善恶的问题,我们昨天说到五逆重罪的人也可以得救。有人说了:「这样的人可以得救啊!这个是不是教我们造恶呢?」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当然是邪见了,当然也是诽谤释迦牟尼佛了,「释迦牟尼佛啊,你讲五逆众生都能往生,那大家都去造五逆罪怎么办?」对不起,释迦牟尼佛确实在经中这样说了。这就是你的误解了。
比如说医生研究出一种新药,是万能的妙方,非常灵验,什么病都治得好。我们去宣传、介绍这种药的时候,我们就对病人讲了:「某某,你不用担心,现在我们发明了一种特级的、高效的神方妙药,什么绝症都能治得好,何况你这小小的伤风感冒?没问题的。」目的是让他安心:重病都能治得好,轻病更能治,不是说:「哦,重病也能治得好,那现在我去得重病。」
对于弥陀的慈悲,应该这样理解:「弥陀的慈悲是这样子的,连五逆谤法这样的重罪都能救得起来,当然没有做五逆谤法的众生更能得救。」我们不能听到这样的慈悲,就说:「五逆谤法也可以得救?那我现在去造罪造恶。」这样的人,是没有接受弥陀的慈悲而故意造罪造恶。就像医生把药拿来说:「重病也能治得好,何况轻病?」「那好了,轻病我也不治了,我去得重病再来吃这个药。」那就愚痴了。这样的人是误解了佛的慈悲。
我们在两方面容易形成误解。一方面说:「如果我不能行善积德、做到如何如何的修行功夫,弥陀大概不救度我。」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另外一种想法是:「反正弥陀的救度是无条件的,所以我就可以放纵为恶。」这样的想法也是错误的。
文革中,都把毛主席语录里在特定条件下说的话普遍化,不分青红皂白乱棍打人,我们可别犯这样的错误啦。
比如,1、法师说:“功夫成片”是你可以自在往生,具足信愿,散念能往生,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低的条件。(本文作者说:我们没有功夫成片,大不了临终往生嘛。不矛盾啊!)出处:、《弥陀要解》中蕅益大师说,只要信愿具足,散念也能往生。是否与“功夫成片是往生的最低要求”说法相矛盾?
净空法师答:不矛盾。【功夫成片是你可以自在往生】,具足信愿,散念能往生,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低的条件。散念是什么?散念是没有定课。我一天要定的功课,这就不是散念,不定功课是散念。他有空就念佛,有事就办事,这叫散念。
我在这里插句话,自在往生就是一个人念佛功夫到这种程度时(净土祖庭大安法师也是如此说的),可以决定随时往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或者“预知时至”,或坐或站随意。
2、一心不乱的标准很高,所以用这个标准,有一些人就担忧,我这一生念不到一心不乱,那恐怕就不能往生,他就怀疑了。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将《弥陀经》两种译本把它会集成一个本子。这二种译本,就是罗什大师的译本跟玄奘大师的译本。玄奘大师译本就不是一心不乱,是“系念不乱”。系念不乱,我们可以办得到,一心不乱办不到。《无量寿经》也没有讲一心不乱,《无量寿经》讲的“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跟一心系念是差不多的意思。这个想一想,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得到。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3、说到“信愿行”的“信”时,法师虽然这样说过:所以,问题就是我们那个心真不真哪!要真心,要切愿,这是一个因素...... 但是,下面的话是这样:“第二个因素呢?就是这个地方讲的,一心不乱,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又念佛又打妄想,这不行,这个七天七夜不能往生,必须要你念一天一夜也好,二天二夜也好,这一句佛号当中决定不能夹杂妄想,这才叫一心系念。所以,念佛的工夫,讲求的是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法师说一心不乱,是对于有些人要念1到7天佛号,就想往生的人说的。不是说非要一心不乱才能往生! 最后,法师之所以不是说得那么连贯,那么明显,我认为真是慈悲至极,您宁愿牺牲自己,让人误解让人骂!为什么?往生确实很容易啊,阿弥陀佛要是把往生弄得这么难,别说普通人难做到,那么地狱业障深重的众生就更别指望了!阿弥陀佛最慈大悲,思虑五劫才搞出这么一个念佛法门,难道就是为难众生的?
一旦我们发现,原来往生不难,那么很可能就会像以往一样,该贪嗔痴还贪嗔痴,该造恶业还造恶业,那就违背了阿弥陀佛和法师的本意了!因为无量寿经里说:(边地疑城第四十)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复有众生,【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故于往生清净佛国,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然犹续念不绝。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
可见,以疑心往生的人,还【犹信罪福,修习善本】,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行善积德。我们要是认为,往生既然这么容易,那我还搞贪嗔痴,不影响嘛,念佛就行了。这观点任何佛经都没提过,任何法师大德都不会这样讲。阿弥陀佛的慈悲和方便,不是我们可以放纵自己的理由。如果以此心态念佛,我就不敢肯定你能往生了......那才是净空法师说的,万修二三去,喊破喉咙也枉然!要全面系统地理解圣人之言啊!
关于此点,请参考净宗法师《净土宗大意》:关于善恶的问题,我们昨天说到五逆重罪的人也可以得救。有人说了:「这样的人可以得救啊!这个是不是教我们造恶呢?」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当然是邪见了,当然也是诽谤释迦牟尼佛了,「释迦牟尼佛啊,你讲五逆众生都能往生,那大家都去造五逆罪怎么办?」对不起,释迦牟尼佛确实在经中这样说了。这就是你的误解了。
比如说医生研究出一种新药,是万能的妙方,非常灵验,什么病都治得好。我们去宣传、介绍这种药的时候,我们就对病人讲了:「某某,你不用担心,现在我们发明了一种特级的、高效的神方妙药,什么绝症都能治得好,何况你这小小的伤风感冒?没问题的。」目的是让他安心:重病都能治得好,轻病更能治,不是说:「哦,重病也能治得好,那现在我去得重病。」
对于弥陀的慈悲,应该这样理解:「弥陀的慈悲是这样子的,连五逆谤法这样的重罪都能救得起来,当然没有做五逆谤法的众生更能得救。」我们不能听到这样的慈悲,就说:「五逆谤法也可以得救?那我现在去造罪造恶。」这样的人,是没有接受弥陀的慈悲而故意造罪造恶。就像医生把药拿来说:「重病也能治得好,何况轻病?」「那好了,轻病我也不治了,我去得重病再来吃这个药。」那就愚痴了。这样的人是误解了佛的慈悲。
我们在两方面容易形成误解。一方面说:「如果我不能行善积德、做到如何如何的修行功夫,弥陀大概不救度我。」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另外一种想法是:「反正弥陀的救度是无条件的,所以我就可以放纵为恶。」这样的想法也是错误的。
文革中,都把毛主席语录里在特定条件下说的话普遍化,不分青红皂白乱棍打人,我们可别犯这样的错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