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吧 关注:794,749贴子:18,281,003

关于CPU核心温度的一小点点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什么是DTS?  早期的CPU并不具备测温功能,而从Socket插槽开始,主板通常会附带一颗温度探头,位于CPU与主板之间。但这样所测得的温度几乎不具备任何意义,因为真正发热的是CPU Die(内核),于是,从PD(奔腾D)开始,Intel引入了一种新的测温机制:digital thermal sensor (DTS),数字温度传感器。  DTS的工作原理是:真实核心温度 = TJMAX(参见后文) - DTS。因此,CPU实际测得的数值并不是温度,而是DTS,要监控CPU的实际温度,就必须获得CPU的TJMAX值:CPU能承受的最高温度。而Intel官方在TJMAX上一直含糊不清,只是在去年的IDF大会上,Intel公布了45nm处理器的TJMAX资料,但并不十分准确。因此,目前的CPU测温,可以说是100%不准确的,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2、为什么我的双核(多核)CPU两个核心温度差距很大?  Intel从未系统的公布过关于TjMAX的资料,也没有说明TjMAX的误差有多少,在45nm工艺下相同型号的CPU在TjMAX这个参数上可能会有10℃以上的区别,如果不针对每一个CPU(双核的每个核心也一样)的这个参数进行校正,想准确对比他们的温度是不可能的。当CPU的温度离TjMAX越远,传感器输出的温度信号离真实值偏差就越大,在CPU处于闲置状态时误差可能有正负10℃,Intel对这种误差没有详细的资料说明。
3、如何看待测得的温度?  CoreTemp作者建议,以及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在CPU超频并满载状态下,如果做好了常规的散热措施,并且系统稳定运行,那么就别去管核心温度了,因为它根本不重要,根本不可能准确。CPU温度传感器会有误差和故障,特别是在待机状态下。并且由于对每颗CPU都进行TJMAX和传感器校准会耗费大量资金和精力,因此Intel永远也不可能这样做。所以核心温度只是一个参考值。
4、温度横向对比有必要吗?  只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实验室中用同一块主板、同一块CPU来测试不同的散热器的散热能力,这个还算有些可比性。至于玩家之间对比,由于CPU、主板、散热器(散热环境)的巨大差异,完全没有可比性,正如本软件作者所说,温差巨大也有可能。所以,没必要和别人攀比你的温度,只要做好你的散热,同时玩的愉快就行。


IP属地:云南1楼2012-05-10 00:52回复
    3楼再给上一小篇网上看到的东西


    IP属地:云南2楼2012-05-10 00:52
    回复
      2025-05-20 14:58:55
      广告

      3.2 内部温控技术 针对外部温度监控技术的不足, CPU厂商在CPU内核里面加入了一个专门用于监测CPU温度的热敏二极管,将CPU温度来引了“内部温控”时代。在这里整个处理器温度监控系统可分为外部控制型和内部控制型两种基本结构。外部控制型监控系统,其实就是主板的温度监控电路,它有三种基本存在形式∶一种是采用独立的控制芯片,,这些芯片除了处理温度信号,同时还能处理电压和转速信号;第二种形式是在BIOS芯片中集成了温度控制功能;第三种形式是南桥芯片中集成温度控制功能,目前新一代南桥芯片都有温度监控功能。而内部控制型监控系统则是指CPU内核心中整合的热敏二极管,这个热敏二极管的正负两极作为CPU两个针脚直接来通过主板CPU插座和主板的温度监控电路相连。 在整个监控过程中,当CPU工作时,热敏二极管就将感应到的数据变化传输给主板的温控电路,由主板的一个特定逻辑运算电路通过所接收到的数据计算出CPU的内核温度,如果计算出来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警戒线时,系统就会自动在瞬间切断CPU核心电压,使CPU停止工作并让系统挂起来,从而可以很好地保护CPU不被烧毁。P2、P3及Athlon XP处理器都是采用了此种技术。这种方法反馈回来的温度并不是很准确,往往要比CPU核心温度低5度左右。为防止它的处理器过热烧毁推出了S2K 总线断开技术:即当处理器内核温度过高时,系统会发出一个HALT指令(HALT 改指令的意思是在没有要处理的指令和数据时将处理器挂起),当CPU接收到HALT指令时,处理器会转到相应的等待模式,这种模式只需要消耗较小的功率。 通过在CPU内核整合热敏二极管来控温已经是一种能很准确监控CPU核心温度的方法了,而且配合主板的温控电路就能即时保护过热的CPU,使其不至于在风扇突然停转或意外脱落时CPU被烧掉。但此类内部温控技术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在CPU温度过高时通过直接关闭电脑来达到保护的目的,这样会导致数据因为未能及时保存而丢失,忽略了数据的价值往往要比一个CPU的价值要高的可能性。而且热量不稳定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如果电脑死机或程序进入死循环,就会失去监控作用,也就无法保护微处理器了。
      3.3 热量控制电路 为弥补第一代内部温度监控技术的不足,Intel在Northwood核心P4中引入了第2代内部温度监控技术—热量控制电路(Thermal Control Circuit,英特尔又将它命名为热量监视器(Thermal Monitoring))。P3、Athlon XP的温控电路的特点是内部仅拥有一个热敏二极管不同,而Northwood核心P4的热量控制电路拥有两套热敏二极管。其中一套热敏二极管侦测CPU的温度值并传输给主板上的硬件监控系统,这套装置像传统的内部温控技术一样通过关闭系统来保护CPU,不过只是在紧急情况才会自动关闭。第二套热敏二极管放置在CPU内核温度最高的部位,几乎触及ALU单元,并作为热量控制电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CPU工作中,这两套热敏二极管的电阻会因温度而变化,因此通过它的电流也会随着CPU的核心温度而变化,通过与内设参考电流的比较,系统能够判断当前电流是否达到了临界点。如果CPU最热的地方超过一定值,第二套热量温控装置会发送一个PROCHOT#信号使热量控制电路系统开始工作,通过减小CPU的负载来降温,其实这套热敏二极管起到波动调节作用。Pentium 4的热量控制机制并非是减少时钟频率,而是减少其输出的有效工作频率。 当温度正常的时候,ALUs(算术逻辑运算器)将会接受到一定的频率。但当主板检测到CPU的核心温度达到一个特定的临界值时,热量控制电路就开始发送PROCHOT#信号,将空置的时钟周期插入到正常的时钟周期内,发送到CPU的调节信号如图1所示。

      图1 发送到CPU的调节信号
      PROCHOT#激活的无效周期会将某些正常时钟周期省略掉,使得最终发送给CPU逻辑运算单元的信号频率就会有所降低,从而通过降低CPU的工作效能来达到降温的目的。随着温度的降低,热量控制电路将会开始减少空时钟周期的数量以使CPU返回它原来的工作模式。只要CPU核心温度比临界值低1度时,热量监视器就会停止发送过热信号。热量控制单元就会停止产生空的时钟周期,CPU的性能也就恢复到正常值,过热保护系统被激活只需十几亿分之一秒,我们还可以在Pentium4主板的BIOS中选择超警戒温度来进行控制。当处理器的任务周期(duty cycle)占全部周期的比例越大说明处理器的工作效率越高,其可以调节的比例在12.5%到87.5%之间,选择的数值越小,则任务周期的比例越小,效率降幅反而越大,我们还可以利用PROCHOT#引脚功能保护主板的其它元件。当供电模块的温度超出警戒温度时,监控电路输出低电平到PROCHOT#,从而激活TCC,通过降低微处理器功耗来达到保护供电模块及主板其它元件的目的。
      


      IP属地:云南4楼2012-05-10 00:54
      回复

        4 抑制CPU温升的措施
        4.1 风冷散热系统 风冷散热系统由散热片和风扇构成,判断散热片的好坏的重要依据是表面积的大小,采用众多的鳍片来提高散热效果。散热片的内部和边缘需要设置合理的导风通道,散热片的切割面要磨光,以使其能与CPU表面完全结合。滚珠轴承的寿命、噪音、发热量远较含油轴承好。工作电压为12v,耗电量在十瓦之内。不少人认为风扇转速越高,那么在同一时间内,从CPU上带走的热量就越多,这样CPU就越容易冷却,事实并不是如此。如果风扇的转速超过其标准值,那么风扇在长时间超负荷情况下运行时,从CPU上带走的热量就比在高速转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小,这样时间运行得越长,热量差也就越大,高速运转的风扇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反而使CPU温度大幅提升;况且,散热风扇的转速越高,可能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就越大,严重的话可能让风扇或者CPU报废;另外,要想让风扇高速运转,还必须有较大的功率来提供动力源,而高动力源是从主板和电源中的高功率中获得的,主板和电源在超负荷功率下就会经常引起系统的不稳定。所以,风扇转速越高冷却效果越好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从理论上分析,风扇功率越大散热效果应该越好,但这样的理论成立是在一定的前提之下的,也就是说在风扇的运行功率不超过额定运行功率的条件下,功率越大的风扇通常它的风力也越强劲,散热的效果也越好。而风扇的功率与风扇的转速又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风扇的转速越高,风扇也就越强劲有力。不能片面地强调高功率,这需要同计算机本身的功率相匹配,如果功率过大,不但不能起到很好的冷却效果,反而可能会加重计算机的工作负荷,从而会产生恶循环,最终缩短了CPU风扇的寿命。因此,用户在选择CPU风扇时,不能错误认为风扇功率大其散热效果肯定会好,而应该根据够用原则来选择与自己电脑相匹配的风扇。并且在选择好风扇之后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机箱,从而更好地降低CPU的温度。
        4.2 半导体散热系统 半导体制冷器由许多N型和P型半导体材料排列组成,N、P之间是铜、铝等金属材料,外面是绝缘和导热良好的陶瓷片。通电后,电子由负极出发,经P型半导体吸收热量,至N型半导体放出热量。冷端接到CPU,热端接到散热片,由风扇将热量排出。这种散热系统消耗功率为10w至50w,增加了微机电源负担,本身产生大量热,容易造成半导体散热片的高温烧毁,低温一面容易产生露。
        4.3 液氮散热系统 液氮散热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主板、CPU等部件密封于一个空间里并抽成真空,CPU被内部充满液态氮的玻璃容器密封。进行类似水冷的循环散热。,它的特点是冷却能力强,但制造工艺复杂,容易结霜产生露水。
        4.4 软件降温 软件降温利用了CPU“空闲挂起”指令进行工作,从而实现了CPU 的降温及功耗的降低。“空闲挂起”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指令,CPU自动进入低耗能的休眠状态,降温软件缩短了CPU进入休眠状态的等候时间,从而减少了热量的产生。降温软件占用约1%至3%的系统资源,使CPU下降3至10℃。但是当CPU进行实时多任务的工作时,CPU能够得到“空闲挂起”的机会不大,这种情况下,软件降温的作用便失去了。
        5 结论 本文从CPU升温的因素说起,接着详细地介绍了当前几种主要的CPU温控技术,并分析每种温控技术的优缺点,接着介绍了当前的几种主要的CPU降温措施。
        参考文献
        [1] C.M.Krishna, Yann-Hang Lee. Voltage-Clock-Scaling Adaptive Scheduling Techniques for Low Power in Hard Real-Time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VOL.52,NO.12,DECEMBER2003
        [2] Jung-Hi Min, Hojung Cha and Vason P.Srim. An Efficient Power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WiFi-based Handheld System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2006. WiCOM 2006.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3] Bishop Brock and Karthick Rajamani.Dynamic Power Management for Embedded Systems. SOC Conference, 2003. Proceedings. IEEE International [Systems-on-Chip]
        [4] 陈忠民,P4凭什么烧不死?剖析CPU温控技术 http://www.pcpop.com ,2005年2月28日
        [5] 易建勋,微处理器(CPU)的结构与性能,清华大学出版社http://www.ccclw.cn/ 中国科教期刊学会主要负责已被中国知网全文收录的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重点期刊的学术论文征稿。全程代理论文发表,提供写作指导,按杂志社要求前期审稿。
        建议直接点下边的链过去。
        出处:
        http://www.ccclw.cn/wx1/html/?34885.html


        IP属地:云南5楼2012-05-10 00:54
        回复
          求挽尊。


          IP属地:云南6楼2012-05-10 12:24
          回复
            太长了 顶个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05-10 12:30
            回复
              哥,谢谢你, 已点关注。


              IP属地:云南8楼2012-05-10 12:36
              回复
                额 可是核心温度过高会自动关机啊…… 我的老速龙就是 不知道为什么核心0温度 会直接窜到70度之后攀爬到80度……关机(我只是在玩CS1.6啊)


                IP属地:辽宁9楼2012-05-10 19:57
                回复
                  2025-05-20 14:52:55
                  广告
                  核心温度过高有时候不是自动关机的, 而是被动down机的。在3楼的那个文里有说, 晶体管的伏安特性很复杂, 温度越高越费电, 越费电温度越高。 CPU负载波动的时候, 核心一秒钟甚至会变化几十度, 如果系统没有来得急加快风扇转速或及时插入空周期, 那瞬时温度就会过高, 温度越高越费电, 越费电温度越高, 进而引起功耗和温度不可控制性猛增, 然后CPU供电过载或CPU晶体管热击穿, 最后蓝屏或down机。


                  IP属地:云南10楼2012-05-10 20:42
                  回复
                    虽然我是菜鸟+小白+门外汉。看到了还是帮顶下


                    IP属地:湖南11楼2012-05-10 22:50
                    回复
                      太长不看


                      IP属地:陕西12楼2012-05-10 23:02
                      回复
                        谢谢顶帖, 已点关注。


                        IP属地:云南13楼2012-05-10 23:03
                        回复
                          专业啊专业!


                          IP属地:重庆14楼2012-05-10 23:11
                          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1563410521
                            有讨论, 其实对于IVB来说壳和硅脂并不是他温度高的原因, 也不是高功耗的问题, 因为功耗的评测有, 3770确实比2600低十几瓦,E3 1230 V2也比E3 1230低十几瓦, 另外,也不是核心过小的原因, 因为单位Die上产生的热量并没有相差太大, 我感觉是TDS的问题,在1楼已经说过了, TDS几乎没有够准的。


                            IP属地:云南16楼2012-05-10 23:47
                            回复
                              2025-05-20 14:46:55
                              广告
                              请问楼主温度到tjmax时 是断电当机 还是降频 ? 当机这个保护是否受主板bios控制? 3Q3Q


                              17楼2012-05-14 17: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