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吧 关注:247,223贴子:3,814,816

丰城民间故事合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丰城民间故事之火烧湖的传说
明朝正统八年(1513)六月二十四日夜,丰城县西南连续有火星陨落。伴随着剧烈的爆炸声,大火迅速从城西蔓延到城中。次日晨,城中大火,焚毁官民房舍两万多间,当场有30多人在这次罕见天灾中死于非命,这场浩劫持续了将近7天,到七月初三大火才逐渐熄灭,全城尽毁,一片瓦砾,丰城几乎从地球上消失。
  丰城在遭受这场突如其来的飞来横祸之后,并未形成灭顶之灾——虽然灾难发生在深夜,无法组织有效补救,但所幸死亡人数不是很多。顽强的丰城人拆除了还冒着青烟的残垣断壁,抬走了面目全非的家具物品,打扫干净瓦砾焦土,又开始艰苦地构筑他们的城市。丰城象一只受伤的雄狮,在很短的时间里,雄狮又恢复了往日健壮的体魄,使经行此地的官员听心有余悸的居民绘声绘色地描述这场异乎寻常的灾难时,简直无法相信这是真的。
  经历了明朝嘉靖、隆庆、万历时期,灾难的迹象几本无人寻觅,只留下一处伤疤让人们谈论起来记忆犹新。陨石坑由于雨水的冲刷和洪水的浸漫,已逐渐形成了一座新的湖泊,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听起来就觉得大有来历的名字——火烧湖。
。。。。。。。。。。。。。。。。。。。。。。。。。。。。。。。
杨 柳 湖 故 事 ——一位老者留下一座湖泊
 明朝宣德年间,一位叫赖肇初的普通居民搬出了自己在城内义井巷的老宅,来到城西的一处湖泊边居住。这位赖姓居民迁居的动机已无从考证,也许是厌倦了市井的喧嚣,也许是向往郊区宁谧的生活,很显然他对自己的新居的环境十分满意,他决定在这里发展他的基业。他开始计划一项大的工程,他打算把湖区周围都种上杨柳。他要在别人因害怕一发大水就首当其冲而不敢涉足的低洼地区营造自己的一方净土。在他已是白发苍苍的时候,湖区周围是一片依依杨柳,在波光潋滟的湖面显得格外妖娆多姿。 一位老者留下了一座湖泊。
  于是在此流连驻足的人也多了起来。杨柳湖本来和丰城不少的内河相通,走江达湖的商人经城内转往赣、吉、袁、临诸府,杨柳湖是他们舟车暂驻之所,也自然是亲朋好友迎送的所在。亲友惜别,湖区的杨柳为他们增添了不少依依不情愫。 《诗经》云“昔我往今,杨柳依依”。随风吹拂的柔枝就象情肠百转的柔情,漫天飞舞的柳絮就象无边无尽的愁绪。杨柳湖,渲染感情的绝妙之地。


1楼2012-05-07 16:55回复

    丰城民间故事----- 萧勃反陈霸先之战
    梁太平二年(陈永定元年,557年)二月至五月,梁曲江侯萧勃等人反对陈霸先于石头(今江西南昌西)等地被击败的作战。
    是年二月,梁曲江侯萧勃在广州反陈霸先,举兵北伐。过五岭至南康(今属江西),以郢州刺史欧阳頠及其部将傅泰、萧孜(萧勃侄子)为前军,至豫章,分屯要点:欧阳頠屯苦竹滩(今江西丰城河洲),傅泰据跖口城(今江西南昌南)。南江州刺史余孝顷在新吴(今江西奉新西)举兵响应萧勃,以其弟余孝劢守郡城,自率军出豫章据守石头,与萧孜会合。陈霸先派平西将军周文育率军进击。周文育至豫章后,即以军主焦谯僧度袭击余孝顷,尽夺其上牢所泊船只,于豫章立栅固守。周文育军粮尽,诸将欲退,文育不许,遣使送出临川(今江西南城)内史周迪,周迪允送粮食。于是周文育以旧船运老弱,顺流而下,烧豫章栅栏佯退。余孝顷见之,不设防备。周文育军由小路日夜兼程,占据芊韶(今江西丰城曲江)。芊韶上游有欧阳颇、萧孜.下游则有傅泰、余孝顷、周文育据中筑城,切断敌军联系。欧阳頠等人大惊,退入泥溪(今江西新干西南)。周文育派严威将军周铁虎等袭俘欧阳頠。又派其将丁法攻俘傅泰。萧孜、余孝顷军闻讯退走。三月,萧勃在南康得知欧阳頠等兵败,军中惊慌,其部将陈法武、谭世远于始兴(今广东广州韶关北)斩杀萧勃,持其首级降梁。四月,萧孜、余孝顷仍据石头抵抗。陈霸先遣平南将军侯安都协助周文育攻之。侯安都潜师夜烧其船舰,周文育率水军、侯安都率步兵协同进攻,萧孜出降,余孝顷逃新吴。陈霸先以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并派其征讨岭南,欧阳頠子欧阳纥克始兴,頠至岭南,诸郡皆降,遂克广州。五月,余孝顷亦降。


    4楼2012-05-07 16:58
    回复
      2025-08-21 19:33: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丰城民间故事------周打铁茶
      风流皇帝下江南,
      乞茶巧遇周打铁。
      秀才进京送乡茶,
      有官不做甘种茶。
      当代·浩耕
      [周打铁;茶产于江西丰城荣塘乡,品质优异,外形条索紧结,稍弯曲,色泽油润;香气纯正、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和,饮后清凉爽口,叶底嫩绿。它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为原料,采用杀青、清风、揉捻、炒坯搓条、滚炒足干等工序加工而成。
      周打铁茶的名称有一番来历,也十分有趣。相传清代时,丰城荣塘乡有个秀才,名叫周打铁,因屡考不中,便隐居山中,与妻子耕种茶园度日。当时正值乾隆皇帝下江南,乾降打扮成布商微服出访。一日,周秀才上山采茶,有两个布商来到他家讨水喝。周妻忙泡茶接待,客人喝了茶赞不绝口,兴奋之余,提笔在纸上留下隐语,辞谢而去。周秀才回到家时,其妻忙拿出纸来,只见上面写着:“秋后请送四斤上等茶到京市棉布庄。”但未留下姓名。春去夏至,夏尽秋来,周秀才按语意送茶进京,一路上晓行夜宿,风雨兼程,很快到达京城。一日天高云淡,阳光和煦,只见前面车马仪仗,鸣锣开道,好不威风,原来是乾隆离宫外出。周秀才拦路询问,侍卫上去喝止。周秀才说明来意,并递上纸条,侍卫接过纸条、茶叶、交与乾隆。乾隆大喜,知是自己下江南时亲笔所题,因深感下江南时他家进茶之情,意欲留下秀才。周秀才丢不下辛勤耕作的茶园,执意回家。后乾隆降旨,赐周打铁种的茶为“周打铁茶”,并定为贡品。从此周打铁茶名扬四方,流传后世。
      说说周打铁茶的来历
      周大铁茶产于江西丰城荣塘乡,品质优异。.关于周打铁茶名称有一番来历。相传清代时,奉承荣汤想有个秀才,名叫周打铁,因屡次考不中,边隐居山中,与妻子耕种茶园度日,当时正值乾隆皇帝下江南,乾隆打扮成布商微服私访。一日周锡才上山采茶,有两个布商来到他家讨水喝,周妻忙泡茶接客。客人喝了茶赞不绝口,兴奋之余提笔在纸上留下隐语,辞谢而去。周秀才回到家时,其妻忙拿出纸来,只见上面写着::秋后请送四斤上等茶到京师棉布庄。”但没留下姓名.春去夏至,夏尽秋来,周秀才安语意送茶进京,一路上晓行夜宿,风雨兼程,很快到达京城.一日天高云淡,阳光和煦,只见前面车马仪仗,原来是乾隆离宫外出 ,周秀才拦路询问,侍卫 接过 纸条 、茶叶交给乾隆乾隆大喜,知是自己下江南是亲笔所题,因深感下江南是他家进茶之情,意欲留下秀才,周秀才执意回家种茶。后乾隆下旨,赐 周打铁钟的差为“周打铁茶”,并定位工频.从此中打铁茶名扬四方。


      7楼2012-05-07 17:00
      回复

        丰城民间故事-----和尚巧对耕田妇
        有一个和尚在丰城筱塘走迷路了。他看见一个妇女正赶着一头牛耕田,于是他就上前问路。那妇女见是一个和尚,就有心耍他,说:“和尚既然要问路不难,我可以告诉你。可是我有一个条件?”和尚问:“你有什么条件说吧,我尽力回答。”妇女说:“我呀有个上联,谁也对不出下联。你要是回答上来,我就告诉你?”和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哪里怕这些,说:“请你出上联?”妇女说:“我耕田耕了几十夏,从没见过和尚来搭话,大吊朝上,小吊朝下。”她是在笑话和尚光头朝上,小鸡鸡朝下呢。和尚毫不含糊,马上回答说:“我修行修了几十年,从没见过女人来耕田,牛逼朝后,人逼朝前。”


        11楼2012-05-07 17:03
        回复

          丰城民间故事----- 抗倭将军李遂
          明代抗倭战争中,涌现了许多丰城籍的功臣名将。如黄炯守温州,李瓒守宝应,夏栻守备台州与宁波,张益督办闽广两省粮草、兵员与兵器,孙世佑督修东南各地城池与要塞,邓子龙殉国于抗倭朝鲜战场……其功绩均一一彪炳史册。若问丰城籍的抗倭功臣中,谁统帅的兵马最多?谁组织的战役最大?谁歼灭的倭寇最多?当然要数后来以战功晋升为兵部尚书的李遂。李遂指挥的“淮扬大捷”,是明代抗倭战争中具有战略意思的一战。 李遂,字邦良,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任刑部郎中、右佥都御史等职。后因触怒嘉靖皇帝,被革职除名。
          嘉靖三十六年(1557),倭寇骚扰江北。经朝臣保举,嘉靖皇帝将博学多才、长于用兵的李遂官复原职,命其以右佥都御史驻淮安。巡抚凤阳四金。时淮安、扬州地区三遭倭患,又连年大水,而且还驱使民夫日夜向京城输运木材,民不聊生。李遂到任,首先衅民节用,请晌增兵,接着谋划攻守之计,以御倭寇。
          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月,倭寇舰船数百艘又犯海门。为了防止倭寇由泰州逼长天、凤阳、泗州,进犯明皇室寝陵(朱氏祖坟在凤阳);又为了防止倭寇由黄桥逼瓜洲、仪征,进犯南京,梗塞粮道,李遂设计逼使倭寇由富安沿海窜至庙湾(今江苏阜宁县),使之陷于绝地而歼之。于是命副使刘景韶、游击丘升扼守如阜,而亲自驰兵泰州,当其要冲。乘势而来的倭寇见如阜有备,立即转攻泰州。李遂急命刘景韶、丘升出击,连战丁堰、海安、通州(今江苏南通),皆捷。倭寇只得沿海北上。李遂喜曰:“贼无能为矣!”遂令刘景韶、丘升尾追倭寇,将其驱赶至庙湾。李遂又虑倭寇窜入淮安,星夜驰入淮安城。不久,倭寇果至。李遂督参将曹克新御之于姚家荡。此时,右通政唐顺之闻倭寇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敌于崇明,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李遂,与李遂一同大败倭寇于姚家荡。倭寇退至庙湾立寨固守。与此同时,刘景韶亦大败倭寇于印庄,追至新河口,焚斩甚众。接着也会兵庙湾。
          庙湾之敌负隅顽抗。李遂主张列围而困之。唐顺之以为非计,率兵逼近敌寨以火攻之,不能克。此时,拒敌崇明的卢镗连连告急,唐顺之只得回援崇明。李遂围困倭寇于庙湾一月有余,乃令刘景韶塞堑攻寨,火焚其舟。倭寇乘雨夜逃遁。李遂追敌至虫段子港,斩杀甚众。
          唐顺之回师崇明,督卢镗、刘显进击倭巢,一再失利。正值盛暑,唐顺之居舟两月,辛劳染疾,返太仓。崇明倭寇乘机流窜江北,欲犯扬州。刘景韶连战连胜,围之于刘庄,会刘显来援,李遂传命诸军尽归刘显指挥,攻破其巢,追至白驹场,全歼倭寇。于是江北倭患悉平。
          江北倭平,嘉靖皇帝大喜,玺书奖励李遂。论功,特予一子为官。御史陈志核查李遂功绩,上书为李遂表功,云李遂前后二十余战,斩获三千八百有余。再予一子世袭千户,增俸二级。李遂诸子中,有一子便是广东佥。隆庆年间,倭寇五千攻陷电白,大掠而去。李材追破之于石城,没伏海口,伺其遁而歼之,夺还妇女三千余人。李遂一门,原是抗倭世家。


          13楼2012-05-07 17:05
          回复

            丰城民间故事-----三只仙鹤的故事
            药湖西岸后坑村至赣粤高速公路药湖大桥南端有约一公里长的丹霞岩层,其东端后坑村后有一石瀑状稍向湖中伸出的小山包,就是这个小山包,历史上曾发生过一件十分离奇的故事。
            相传,明代成化年间的一个夏季,陇城大岗山林家一老妇病故,抬棺送葬途径该小山包时,龙杠突然断裂,灵柩在红岩上砸出一石窟,随着一缕轻烟外冒,窟内惊出一大两小共三只仙鹤朝东方飞去,主葬道士一看,这里原来是岩表下面的天然洞穴,刚好容下了这口棺材,道士大声惊呼:“天葬,天葬,赶快盖土鸣爆!”,刹时,雷声震天、飞沙走石、暴雨倾盆,一道彩虹凌空飞映。一刻钟后虹消雨霁,人们发现棺椁已被泥土埋没。
            病故老妇有一女儿,嫁给了距大岗山东南八十里外的本县湖茫村(今段潭湖茫李家)李与镐为妻,当时李与镐与妻子料理完老人丧事后双双回湖茫李家,见那三只仙鹤在自家屋檐下扎窝栖息,感到非常惊奇,当时此事曾被广为流传。若干年后,李与镐之孙李遂及儿子李栻、李材两代三人均高中进士。
            李遂:字邦良,号罗山先生,明嘉靖五年(1526年)丙戍科龚用卿榜进士,累任浙江衢州知府、广东按察使、南京兵部尚书。
            李材:字孟敬,号见罗,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戍科申时榜进士,官居都察院右都御史。南昌八一公园保存有“李见罗祠”。
            李栻:字孟诚,号石龙,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范应期榜进士,初任直隶大名府魏县知县,后任河南道监察御史。
            今天的湖茫村,古朴与新潮交融;湖光与山色辉映,良田万顷、鹤鹭翩迁,人处其中,举目四顾,顿觉身轻气爽、心旷神怡。透过村前那高大威猛的古老石狮,行过村中那平直幽深的石板古巷,你一定能感受到湖茫村数百年前的繁盛与辉煌,而这些发达景象,人们都说是三只仙鹤带来的祥兆。


            14楼2012-05-07 17:06
            回复
              丰城民间故事----- 邓子龙平李大鸾起义
              明朝历史发展到嘉靖时期,社会风气败坏,国库空虚,明世宗溺于玄修醮斋,大小官僚营私舞弊,贪污成风,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江西西部爆发了历时近15年、跨越江西、湖广的宁州李大鸾起义。 李大鸾,南昌府武宁人(据其被俘时本人供词),“赋性骁勇,惯使刀枪,兼谙法术星命”,是一个文武双全才智兼备之人。嘉靖末期这一带连年发生灾荒,而地主阶级对雇工的剥削压迫却一刻也没有放松,在此情况下,导火索被点燃,起义终于爆发。他们把矛头首先指向各地的地主、土豪和乡坤。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十月始,李大鸾等先后袭击宁州、武宁、靖安、湖广崇阳、浏阳等大户人家;隆庆四年(1571年)又奔袭崇阳县势族胡进士及刘都御史家、宁州邹知县等七外乡宦家,;将搜刮的财物全部没收,分给穷苦百姓。为积极发展队伍,起义军将根据地设在靖安双坑洞。队伍已发展到一百多人,众推李大鸾为头目。李大鸾自称都督,别号清潭,号令部众,“竖起黄旗书写姓号,头戴金顶大帽,身穿红缎,倚折坐镇寨中,出入骑马”(潘季驯《报擒屡奉钦依擒拿贼首疏》),调度人马,布置战守四处出击。
              义军纵横驰骋,横扫千里,频频活动于大沩山东西的江西宁州、武宁、靖安、奉新、新昌(今宜丰)、万载六州县及湖广平江、醴陵、浏阳、通城、兴国州等邻境。李大鸾部神出鬼没,追剿官军疲于奔命,地主惶惶不可终日,纷纷向巡抚衙门求救。巡抚杨成也束手无策,匆匆发兵进攻义军,将李大鸾母艾氏、妻叶氏和其父李显芬逮捕,以要胁李大鸾投降。李大鸾不为所动。结果其父被瘐死,母、妻被卖为奴仆。李大鸾闻讯,誓与明廷不共戴天,益专力打击官军,战略方针开始转变,“不劫财不虏人,与往日寇盗不同,东奔西走,杀官兵、乡兵极其惨毒,且声言报冤,约在八月大举。”
              万历四年(1576年)七月六日,朝廷新任江西巡抚潘季驯(1521—1592)到省。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此时摆在这位巡抚面前的却是近日来一连串的败报:上月官军自宁州会乡兵、捕快奔袭义军总部大沩山,在排埠、平田、石田攻打义军时,李大鸾在桃坪设伏,将官兵击溃。时为万历四年六月十一日。义军乘胜追击,十七日桃李源哨之战、二十六日靖安双坑之战、黄冈哨之战及七月三日金鸡桥之战均获胜利,杀官军三四十人,伤近百人。官兵吃了败仗之后,兵巡佥事王徽革职,巡捕通判袁祖义、柳益、靖安知县朱玉、典史赵不昧、宁州知州石汉等大小官员被巡按通行参劾。
              面对接连败仗,潘季驯开始考虑对付义军的办法,首先将富有作战经验的鄱湖守备邓子龙改调宁州,以扭转局势。邓子龙(1531—1598),字武桥,丰城市杜市镇邓家村人。,明代名将、民族英雄,后在援朝抗倭战争中殉难朝鲜。此时邓子龙领兵千余人至宁州布防,于交通孔道设立五哨,分屯万载黎源洞、奉新百丈山、靖安双坑、武宁黄竹洞、新昌黄冈洞(《盐乘》卷9),又访知李大鸾、詹孔舜部已转移到湖广平江黄秆坪一带,便领标兵百余人扮作行人商族,日夜兼程潜师而至。由于义军连败官军、义军领袖普遍有麻痹轻敌的思想。当官军夜半突入,义军另一首领詹孔舜等猝不及防,被俘七十余人。而且由于义军事先错误地估计了形势,面对官军优势兵力,仍作出化整为零分散活动的决定,致使主力在平江覆没后,余部被各个击破。万历五年十月,李大鸾化妆成算命先生,欲往宁州,被当地保长认出,李大鸾被捕,后被斩决。至此,轰轰烈烈的李 大鸾起义终于被扑灭下去。


              16楼2012-05-07 17:07
              回复
                丰城民间故事-----投井谏夫
                筱塘厚板塘涂家的历史在甘棠十八涂中,历史算比较短的一个,人口也不是很多,但名气之大,可以和邻村两三千人的北下涂家相媲美。为人称道的不仅是这里出了有名的“涂近仁堂”药老板,还以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的古建筑群而被专家学者们誉为“江南小瀛台”、“江西刘文采庄园”。
                其实呀,这个古村在过去还是一片田地。有一年有涂姓两兄弟,老大叫涂守孚,老二叫涂敬孚,因为老二的丈人没后代,所以把这块地给了女婿,于是老二从邻村住进了丈人留下的屋子里。这个涂老二,依仗丈人留下的十多亩田地,雇上几个老表代种,放租养佃,自己洗脚上岸不干农活了,天天懒洋洋地东游西逛,游手好闲,冬天晒晒太阳打呼噜,夏天睡在树荫底下摇着蒲扇哼着小曲儿。最后不知哪个家伙看中了他几亩薄产,极力拉他去赌钱,开始涂老二还犹犹豫豫的,但经不住开始就连连赢钱的诱惑,一下子就陷进去了,天天混在赌场,家里人有时几天不见他的踪影。
                这下子涂老二的妻子毛氏夫人可着了急,毛氏嫁给他,本是看中他有几分力气,为人也勤快,哪知自从继承了父亲的田屋财产后,自己的丈夫竟变得如此懒惰,每次他苦口婆心劝他都当耳边风,现在连连赌博,把田地房子都要赌光了。
                一次涂老二又要出门去赌,毛氏夫人一眼就看到他怀里揣着房契,赶紧扔下手上的农活,拦住涂老二的去路。涂老二慌慌张张夺门欲出,毛氏哭着拖住他的衣服,骂他说:“咱们只剩这间屋子了,你还去赌吗?到时候片瓦不存,人家来拆屋赶人,我们一家老小可怎么办啊?”涂老二不听,掰开毛氏的手就要去赶场子,毛氏绝望地说:“还不醒过来,我们一家全都去死算了,到时候看你还怎么办!”涂老二哪里当回事,兀自跑掉了。
                毛氏回房,嘤嘤地哭了一整天。到晚上掌灯时分,只听见屋后水井里“卟通”一声响。临近的涂老大两口子听见门口有哭声,开门一看是七岁的侄子坐在地上哭。老大两口子就问怎么回事,老二的儿子哭着说他姆妈今天哭了一天,刚才打发他来找大伯后,自己就从后门出去了,半天没回来,所以他吓得直哭。老大夫为一听大惊失色,赶快赶到井旁,却见毛氏投井自尽,等涂老大大呼小叫叫来帮手把毛氏捞上来时,毛氏气息已绝,一命归天了。
                这涂老二全然不知家中变故,他把田地房屋已全赌光,在店里赊了点酒喝得醉醺醺回家,却远远看到家里灯火通明、人生嘈杂,心想家里真出什么事了。他踉踉跄跄进屋,拨开人群时,却见妻子浑身湿漉漉的,直挺挺躺在一块厚板上,人已死了。涂老大顾不得平日苦劝不听而断绝来往的兄弟情面,怒气冲天过来,一巴掌打在呆若木鸡的涂老二脸上,把个涂老二打得跌坐在地上,然后“哇”地一声哭起来,扑向妻子的遗体,捶胸顿足,真是后悔不及。
                一贫如洗的涂老二埋葬了毛氏,他象换了个似的,天天拼命地干活,心中的悔恨是比井还深。涂老大看他已改过自新,就帮他借了点钱把房子一点一点赎了回来,涂老二自己从做佃农开始,天天不做声,只是干活。到他六十多岁的时,他终于挣回了田地,他终生未再娶,他常自己到井边痛哭,在他临终前,他把孙子都叫到床边,向他们断断续续地讲他们老祖母的故事和自己的过错,告诫他们一定要吸取自己的教训,不可做败家的子孙。后来他的子孙们在井口盖上厚板,不再在此汲水,这则故事则作为家训代代相传,所以


                17楼2012-05-07 17:07
                回复
                  2025-08-21 19:27: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合完收工~!


                  18楼2012-05-07 17:09
                  回复
                    吧主们 申请加精 谢谢!
                    @云淡风轻jay
                    @剑邑丰城主
                    @ZQZQ清清 


                    19楼2012-05-07 17:11
                    回复
                      丰城民间故事之周县令治水
                      滔滔赣水,自西向东,倚着丰城城垣,蜿蜒流去。城西有一大坝横遏江中,气势雄峻。大坝就是丰城人民传说的“周公埽”。(在丰城转湾头)
                      丰城县城座落在赣江下游平原上,江中有个苦竹洲。数百年来,泥沙冲积越来越大,逼使河道流势转向,成“一'字形流向县城。每年春夏洪水泛涨,水势借助狂风暴雨,直冲县城西头堤岸。河堤一决口,百姓就遭殃。
                      有一年,正当洪水泛涨时,有个姓周的县令来丰城任职。他为人正直,勤奋好学,从小就立下志向,要为民造福。今见洪水威胁百姓,心中忧虑不安。便深入民间,调查水情,勘察地势,决心治理水患。
                      就在刚来丰城任职这年,决定在深水急流中修筑一座大坝,可需要大量的土方石块,钱粮和劳力。周县令便一面招募民工,一面向豪富征集钱粮。豪富士绅哪里肯出,无奈周县令带头捐献,亲自督征,才勉强捐出一些钱粮,但心中却十分不满。在大坝施工中,因水势太大,坝基几次被激流冲垮,筑坝工程受到几次挫折。这些豪富们便乘机暗中造谣惑众,扰乱人心,胡说什么江中筑坝,触犯了龙王,非得将活人投入水中祭江不可。否则,不但大坝筑不成,还会有大难降临,等等,搞得人心惶惶,纷纷停工。
                      周县令见此情景,耐心说服百姓,动员开工,仍不起作用。他左右为难:不用活人祭江,百姓们又无心开工,若用活人祭江,又不忍将无辜百姓投入江中活活淹死。思来想去,要揭穿豪富们扭止修筑大坝的阴谋,唤起民心,唯有舍身祭江。周县令决心已定,贴出告示。到了祭江日,江边人山人海,只见周县令焚香祷告后,向百姓们拱手高呼:“乡亲们,修筑大坝是关系到县城安危的大事。为子孙后代造福,是我们的责任,大家要矢志不移,齐心协力,完成这一事业,我当含笑九泉。说完,四向长揖,从容投入江中。百姓们深为感动,痛哭流泪,自发组织起来,纷纷献砖送石,捐钱贡粮,出力流汗,露宿风餐,奋力苦战,大坝终于竣工,屹立在 江中。从此,赣水按照人民的意原,改道而去 .
                      


                      21楼2012-05-07 17:13
                      回复
                        申请通过,已精品。希望你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精品帖,再接再厉!


                        22楼2012-05-07 17:14
                        回复
                          多谢多谢~!


                          23楼2012-05-07 17:15
                          回复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
                            如有出入 欢迎指正!


                            24楼2012-05-07 17:27
                            回复
                              2025-08-21 19:21: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打酱油你懂吗?
                              酱油你懂吗?
                              油你懂吗?
                              你懂吗?
                              懂吗?
                              吗?

                              吗?
                              懂吗?
                              你懂吗?
                              油你懂吗?
                              酱油你懂吗?
                              打酱油你懂吗?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25楼2012-05-07 17: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