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千金草(《纲目拾遗》);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福建民间草药》);穆子草(《广西中兽医药植》);牛顿草、鸭脚草(《闽南民间草药》);粟仔越、野鸡爪、粟牛茄草(《闽东本草》);扁草、水枯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油葫芦草,蟋蟀草、千斤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稷子草(《福建中草药》)
分布: 产我国南北各省区;多生于荒芜之地及道路旁。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并能防治乙脑。

荠菜
荠菜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20-50cm。茎直立,有分枝,稍有分枝毛或单毛。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具长叶柄,达5-40mm;叶片大头羽状分裂,长可达12cm,宽可达2.5cm,顶生裂片较大,卵形至长卵形,长5-30mm,侧生者宽2-20mm,裂片3-8对,较小,狭长,呈圆形至卵形,先端渐尖,浅裂或具有不规则粗锯齿;茎生叶狭被外形,长1-2cm,宽2-15mm,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两面有细毛或无毛。总状花序项生或腋生,果期延长达20cm;萼片长圆形;花瓣白色,匙形或卵形,长2-3mm,有短爪。短角果,倒卵状三角形或倒心状三角形,长5-8mm,宽4-7mm,扁平,无毛,先端稍凹,裂瓣具网脉,花柱长约0.5mm。种子2行,呈椭圆形,浅褐色。花、果期4-6月。
别称: 扁锅铲菜、地丁菜、地菜、荠、靡草、花花菜、护生草、羊菜、鸡心菜、净肠草、上e菜、菱角菜、清明菜、香田芥、枕头草、地米菜、鸡脚菜、假水菜、地地菜、烟盒草、西西、山萝卜苗、百花头、俞菜、辣菜、等。
分布: 全国各地广泛分布,田间,地头,道路两侧多有。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肾结核尿血,产后子宫出血,月经过多,肺结核咯血,高血压病,感冒发热,肾炎水肿,泌尿系结石,乳糜尿,肠炎。


千金子
二年生草本,有乳汁,全株被白粉。茎直立,圆柱形。茎下部叶密生,线状披针形,上部叶对生,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近心形。总花序顶生,呈伞状,伞梗2~4,基部有2~4叶轮生;每梗再叉状分枝,有三角状卵形苞片2,每分叉间生1杯状聚伞花序;总苞杯状,先端4~5裂,腺体4,新月形。蒴果球形。花期6~7月,果期8月。生于向阳山坡;多为栽培。主产河南、浙江。采制 秋季种子成熟后,割取植株,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千金子2性状 种子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4mm,直径2~4mm。表面灰棕色,有网状皱纹,皱纹凹下部灰黑色,形成细斑点,一侧具有沟状种脊,顶端有圆形微突起的合点,基部有类白色突起的种脊。味辛。
别称: 续随子、打鼓子、一把伞、小巴豆、看园老
分布: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功能主治:逐水消肿,破血消症。用于水肿,痰饮,积滞胀满,二便不通,血瘀经闭;外治顽癣,疣赘。
孕妇及体弱便溏者忌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