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骑行吧 关注:655贴子:17,745
  • 3回复贴,共1

【公路车后变速器与山地车后变速器的本质区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毫无疑问,现在的自行车变速器的型号和用途厂家都已划分的很详细的了,其中以公路车和山地车为两个大类。车友在选择上,一般也就对号入座地根据自已自行车的类型进行选择就没错了。
但部份的车友,会出于某种需要,可能会把山地车的后变速用在公路车上,又或把山地车配了个小的飞轮之后也随之配上公路车的后变速器...并且也能配合变速和骑行.种种情况之下,难免会产生出这样一个疑问——公路车后变速器与山地车后变速器的本质区别究竟在哪里?

1,摆臂长度不同,容量不同,适合不同齿数范围的飞轮和牙盘。
2,后拨动作的斜度不同,这个斜度是顺着飞轮的“轮廓”斜着向下的,变到大飞轮的时候会更加往下。山地的后拨比公路的更斜。不过一般来说不会有严重问题出现——即使是拿公路后拨配山地飞轮。
最强的后拨,我见过一个老款Campy的,其斜度可以调整。
后拨导轮与飞片的线性跟随能力公路的比山地的强,

斜度,斜度!!

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但后来似终也还是觉得“斜度”这个问题不代表全部,最终自已也推翻了这个定论。
起初我也是想,山地车的飞轮落差大,飞轮的“轮廓”斜度大,公路的飞轮落差小,飞轮的“轮廓”斜度小。但后来再仔细想想这只说明了大多数的情况是如此,实际上山地车11-32与公路12-27的“轮廓”斜度也相差不大了。另一方面,可以发现,shimano有这样的两款公路车10级飞轮一款是12-27齿,一款是16-27齿,而这两款飞轮的“轮廓”斜度本身就相差很大,但它们使用的公路后变速器却是一样。所以可以发现现在的后变速器设计实际上都可以跟着飞轮的“轮廓”来走。
至于那个弹力调整螺丝只是为了在变速敏捷度和后拨张力中找到一个可调的平衡点而设。公路车和山地车上面同样都有。



IP属地:上海1楼2012-05-02 20:32回复

    山地的四边型联杆结构要比公路的明显更长


    


    IP属地:上海2楼2012-05-02 20:3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第二个区别提示
      公路的导轮臂转点与上导轮圆心的距离要比山地的明显更长

      就“公路车后变速器与山地车后变速器的本质区别”这个问题本质的区别就是链条与飞轮的覆盖度要求不同,变速器起了这个决定作用,如下图所示:

      因为公路与山地所面对骑行环境和人的发力要求不同,山地车要求链条与飞轮相咬合的齿数更多以配合瞬间高强度的力量转递(例如在使用22齿小牙盘的情况下),而公路车需要更高效的力量转递和顺滑度,链条也能实现尽可能的短点。
      我发现不少玩攀爬车的,会用上公路车的后变速器。我分析,如果改为用短臂山地车后变速器应该效果会更好,链条与飞轮的咬合会更多,那么平均每一格的飞轮受力也会更小
      “那两种后拨究竟是通过什么让山地和公路的链条覆盖角度不同的?”
      公路和山地的链条覆盖角度,一个需要适当多点,一个可以尽可能的少点。所以后变速器原理是一样的,但各个部位的比例有所不同,最终就决定了链条与飞轮的结合点不同。
      四边型联杆结构的边长与导轮位置的伸出长度成正比(即线段B越长,那么会使得线段C越长)
      导轮臂转点与上导轮圆心的距离与导轮位置的伸出长度成反比(即线段A越短,那么会使得线段C越长)
      山地车是 B长A短,所以C长
      公路车相对就 B短A长,所以C短
      C越长那么上导轮也就越定位在接近车头的方向,C越短那么上导轮也就越接近后轴的方向。所以链条对大半个飞轮的覆盖百份比也就不同了。

      


      IP属地:上海3楼2012-05-02 20:34
      回复
        好贴


        IP属地:广东4楼2023-08-22 20:31
        回复